波托西皇家造幣廠,西班牙殖民的遺留,一座類似堅固堡壘式建筑,就在市中心廣場邊。
下午花了兩個多小時參觀,一圈下來,張楠這個多年收藏銀幣,對貨幣都有輕度偏執喜好的資深藏家,居然能覺得自己這趟有些收獲、沒白來。
不說這輩子,上輩子那會手頭都有玻利維亞出產的銀幣,直到今天,才算是清楚知道了400年前銀幣如何具體生產,而可憐奴工們為什么會死800萬人!
米塔強制勞役制度,滅亡了的印加帝國創造品在經過西班牙殖民者的改進后,原住民男子一次勞役需要服四個月勞役,而實際上常常能到一年以上時間,礦工們每天下井下的時間居然是小時,死亡顯然成了那些人唯一的休息。
當初被“米塔制度”被征發的印第安人,無異等于被宣判了死刑,死亡率超過75,親友們居然會事前為這些被強征的人舉行葬禮。
還有礦石開采后,先用水利粉碎機粉碎后,再加入水銀,就靠奴工腳踩的辦法溶解礦石里的白銀,再經過加熱蒸餾去掉水銀,每一道工序都是要人命!
水銀,劇毒的!
有余印第安奴工死亡率太高,勞動力不足,西班牙人每年還從非洲運來大批黑奴,這些人因為無法適應高原氣候,死亡率據說比原住民還要高!
這白銀提煉出來后,基本上在當地就被做成貨幣。
18世紀制造,體型巨大,貫穿上下兩層樓的鐵木結構壓幣機用毛驢和人提供動力,至于更早時代的人工打制銀幣的設備,長得有點像私人做煤餅的那玩意。
造幣廠最后一個參觀項目和砸榔頭有關——用傳統打制的方式自己做出“古幣”當紀念品,博物館提供銅片或銀片。
游客力氣不夠的話,工作人員會操起大榔頭幫著搞定。
當然,一般游客玩這個是要掏錢的,銀質幣胚也相對貴得多。
張楠要了塊圓銀胚,沒讓保鏢們幫忙,自個用大榔頭敲了枚“地球雙柱”銀元出來,感覺這比博物館送自己的那枚卡伯銀幣都更有紀念價值。
玩了那么多年銀圓,到今天居然自己做了枚“真銀新版銀元”出來——其實這說法也不是完全對,一般游客拿來砸紀念品的鋼模是現代復制品,幣胚也是新貨,但為張楠提供的模具,真的有兩百多年歷史!
更有意思的是:博物館館長告訴張楠,提供給他這位特別貴賓拿來砸的幣胚,是用很久以前遺留下來、原本就是用來制作銀幣的冶煉銀做的。
按照古玩圈子里的說法,這就是老銀、老模具、老設備,只有砸榔頭的人是新的。
那問題來了!
張楠自己砸出來的這枚品相還不錯的“地球雙柱”銀元,是真貨呢,還是新版 一想到這,張楠自己都覺得有些好笑!
離開之前,張楠做了一件挺有意義的事,辦完了之后覺得挺爽。
博物館貴賓休息室,德洛薩達總統在,市政官員與博物館館長也在,張楠讓在酒店里的湯姆派人送來十萬美元現金。
都在中心廣場邊上,酒店與博物館之間距離很近,還不到300米,。
錢用一個大大的文件袋裝著,張楠將其交給博物館館長,還非常鄭重地道:“這次參觀我獲益良多,在這,了解了玻利維亞這個偉大國家的歷史,也深切體會到這個偉大國家人民曾經飽受的苦難...
這些年參觀過世界上很多博物館,今天的參觀種看到貴館還有些空房,根據個人感覺,當然,如果我說的有不對的地方,也請館長先生和各位能指正。
個人感覺,博物館在體現當年勞工采礦與冶煉上遭受的壓榨與苦難時,還可以表現得更加直觀一些,而不是少數模型和文字描述,這樣能讓來自世界各地,當然,也包括玻利維亞本國的參觀者更方便的了解那段真實歷史...”
張楠這是贊助博物館再布置出個展廳出來,十萬美元是足夠足夠了。建議很誠懇,連貢薩洛德洛薩達這位白人總統都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更別提館長和市長先生。
博物館價格展廳用不了這么多錢,市政廳都能得些好處,這下就是總統下指令、市長先生拍胸脯加館長先生萬分感謝,表示一定弄個艾倫先生建議中的展廳出來,還一定搞得夠符合歷史,夠震撼人心!
等新的展廳落成,一定將照片和錄像帶為張楠寄過去。當然,如果張楠下次有空再來的話,那就更好了!
心滿意足離開博物館,這錢砸出去了,心情很不錯呀,朗格里格朗!
亂扔錢,錢多得慌?
張楠才沒那么好心,白拿自己幾噸海里撈出來的寶貝,這是在給西班牙添堵!
再怎么說,除了玻利維亞本國的有錢人,每年還會有大量世界各地游客來波托西獵奇旅游,皇家造幣廠博物館又是個必到的參觀地。
西班牙文明人?
比野蠻人還野蠻,這趟既然碰上了,就順帶著給你翻翻舊賬,犄角旮里都放根刺。
十萬美元換個好心情,值!
帶著好心情在酒店入住,順便欣賞了帶著濃郁西班牙風格的歌舞表演,這是市長先生特意調過來的演出隊,算是波托西城的最高水平。
第二天乘坐飛機返回拉巴斯,不過在機場張楠就與德洛薩達暫時告別,總統先生回城內總統府。
外出幾天,就算他這總統再閑,也有一堆工作等著他。
至于張楠是不去城區,那處高海拔的金礦是懶得去了,這次要去的的喀喀湖附近位于巴塔利亞斯的礦場。
馬科盧比奧和蒙特玻利瓦爾兩人已經提前前往那邊安排,就等著老板大駕光臨!
之前不是參觀就是看熱鬧,這會站在距離湖岸也就三四公里的礦場小山山頂,前方是碧藍色的大湖與四周的群山,山頂上白雪皚皚。、
不過美景對張楠吸引力也就這樣,礦場目前開發部分在背對大湖的一側,那才是這趟來的重點。
轉身下山,就在下方幾十米處,近百名礦工正在揮動工具,用人工的方式挖掘。
不是挖礦,這些天礦工們有個好活:挖石頭、泥土,邊上還有安保人員盯著著的。
高工資,慢慢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