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347章 狗日的都給我聽著

  不說原因,讓保鏢開過來一輛裝甲車,順便通知營地內所有人都先停工,然后登上裝甲車頂面對著著一大片匈奴墓地站著。

  左手叉了腰,身后還站著兩名怕他掉下來的保鏢、彪形大漢。

  然后…

  左手不叉腰了,接過金文博遞上來的一個裝甲車成員通話器,這玩意連著車上的一個擴音喇叭。

  張楠右手向前虛指了半圈,對著通話器道:“你們這幫狗日的匈奴死鬼都給老子聽著,當初很囂張是不是?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2000年,這趟老子掘墳掀棺材蓋來了!

  有個一個算一個,你們這幫龜孫子一個都別想安生,老子全給你們刨了!

  吃了我的給我吐出來,拿了我的給我還回來,一個都別想跑!

  還有,要是有漢地來的姐妹在,希望你們身邊能有代表身份的東西,發現了我們送就你們回家。

  沒名沒姓沒關系不知道回哪里,我給你們找地方,總比再待在這鬼地方好。

  就這樣。”

  就這樣,習慣性用語,代表著力量。

  說完就從車上下來,老大一群人目瞪口呆的看著他——這是聽得懂漢語那些,至于聽不懂的人就是覺得這番喊話很有氣勢,發飆了的節奏嘛!

  有些俄羅斯軍人甚至都在鼓掌,天曉得他們聽懂了沒有;或許懂了,至少有幾名軍官知道了大概的意思,他們正好站在幾位紅魔鬼身邊。

  張楠可不管別人的想法如何,就感覺說了這一段后那是渾身都爽,爆爽!

  同樣爽的還有農博升、張洪富等華夏專家,只不過專家們還有點哭笑不得。這老張看到張楠走過來,就對其豎了個大拇指道:“張先生,你這些話…牛!”

  張楠笑笑,道:“不就是個挖墳嘛,甭管什么盜墓還是搶救性保護,挖墳它還是挖墳,挖就挖了。

  再說,各位,咱挖這幫龜孫子的墳,沒壓力。”

  眾人笑笑,農博升道:“挖王陵還能挖得我們這么理直氣壯的,上一次天曉得是多少年前,提氣!”

  張楠不以為意,“什么王陵,我說館長同志,這最多就算是一幫賊酋、蠻夷,沒什么好吹的。”

  是沒什么好吹的,埃及金字塔那個級別的才算得上是王陵,張楠又不是沒挖過,埃及第四王朝第一位法老薩夫羅的墓室就是自己帶人打開的。

  同古埃及的金字塔陵墓而言,匈奴人的這些墓葬最多算是小把戲,慢慢挖就是。

  說到這,看了眼手表,“快六點了,今天盡快收工,我看這天可能要下雨。”

  是可能要下雨,草原上緩緩吹來的風中帶著點潮氣,和前兩日都有點不同,很能分辨出來。

  各位專家聽了這話也不拖延含糊,立刻分組讓大家做準備:那些還沒挖到底部的甲字形大墓倒不用多準備,杭愛山山區就算下雨也不大可能造成水災,更別說開挖前都在大墓上坡處挖了排水溝。

  倒是有幾座已經挖到底,但還沒來得及清理干凈的陪葬墓需要進行遮蓋,特別是那處發現漢代軿車的陪葬坑,上頭需要用蓬布徹徹底底遮蓋起來。

  專家們挖車馬坑真是從學術方面考慮,和泥土混為一塊的馬車一般情況下是不可能整體帶走的:按照華夏的習慣,這樣的車馬陪葬坑基本上就是就地保護,因為只剩下個外形的馬車很難提取出來。

  但這趟有點不一樣,張楠讓陳江華帶人先盡量清理,混合馬車的大土塊只要別大得離譜,用自然考古時常用的對付化石的辦法:將大土塊用一層層的紗布混合石膏裹起來,最后將底部鑿開分離,同樣裹上厚厚一層石膏保護。

  這不缺吊車、不缺重型機械,內含馬車大土塊也帶走,全拉回華夏去,這就是張楠的計劃。

  別人的馬車他才不稀罕,王昭君的馬車那就得帶回去,感覺不一樣。

  有老專家提出馬車如何過海關的問題,張楠臉上的表情讓人覺得有點別扭,然后他說的話更讓其他人不知道怎么接。

  “蒙古這邊你們不用操心,他們的海關紙糊的。

  至于華夏…

  我說各位,如今華夏還有海關嗎”

  這話說的…

  進入90年代第三年了,華夏這會是走私汽車、摩托車滿地跑,沿海還是走私車加著紅油(走私油)跑得歡,牌照都是真的!

  走私電視機、錄像機碼成城墻賣,一切想得到的走私貨都泛濫成災,哪戶人家里要是沒點走私貨都不好意思請親戚朋友來串門。

  沿海如此,張楠要讓人運點不爆炸、無污染、不同華夏本土產業搶飯碗的東西回去,腦子犯抽了的人才會跳出來唧唧歪歪。

  萬一有腦子犯抽的張楠也不慌,因為他是有力量的,就這么簡單。

  “嗨,哥們,你玩走私拉的是什么”

  “王昭君的馬車。”

  “什么”

  問者懵痹。

  拉貨的感覺自己應該是碰到個二啥子,再次道:“王昭君,別說你連王昭君都不知道,這是她的馬車!”

問者腦子繼續當機,這和他的歷史課是體育老師兼任的沒什么關系,這從蒙古國向華夏搞走私,鹿角、鹿茸有,牛羊肉偶然有,但誰他娘見過王昭君的馬車  不對,走私汽車、摩托車聽說過,這世界就沒走私馬車的…

  好吧,走私文物馬車這事就是搞笑,華夏是對往外走私文物有法律,不管嚴不嚴格,法律還是在的。

但對外向內的文物流動倒是沒多少人怎么關注過,這么多年了,只見過文物從華夏外流,誰見過倒著留的  或許過些年會有吧。

  大隊人馬忙著收工,等忙完了,那些個俄羅斯士兵都有不少人跑去清澈的小溪那去洗澡的,氣溫已經降到只有十五六度,看著一點都不怕冷。

  張楠倒不急于洗澡,趁著還沒到晚餐時間,再系統的看了圈今天匯總的出土物品:都是些陪葬墓內出來的,漢朝的物品占據了大多數,連破損成幾瓣銅鏡都有。

  這些都很平常,匈奴本身除了牛羊和戰士外基本就不沒其它本土特產,好東西大多數就是外來貨。

  有意思的是一堆物品中居然看到個挺眼熟的玩意:一個銀質的小瓶子,明顯的西方風格。

大熊貓文學    古董商的尋寶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