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里是非洲,不是華夏!這下真是把張楠給驚到了――腦子里甚至瞬間閃過這么個念頭:“難道2000多年前有人穿越到北非了?
不對!要是穿越,難道是從華夏到達北非?同時代瞬移?
外星人拐帶?
一瞬間亂七八糟的想法在腦子里亂跳:如果這是座才幾百年的北非墓葬,那出現個華夏風格的銅鼎倒不用太奇怪,因為鄭和那家伙都應該到過紅海沿岸,更不用說至少從唐宋開始,華夏和遙遠的非洲也是有一些經濟貿易往來的。
這樣的貿易甚至上述至漢代就有,而且就算沒有直接的貿易,那時候的“國際中間商”不少,至少唐代時在華夏的什么黑衣大食、白衣大食商人就有,而那時的蘇丹北部似乎就是阿拉伯人的地盤。
可這是座大約2500年前的古墓!
2500年前華夏是什么時期?
孔子好像快被迫離開魯國,開始十四年周游列國的流離生涯、跑來跑去傳道;吳國似乎也應該打敗越國了,勾踐正準備屈辱求全,去夫差那裝段時間孫子.....
那時候華夏就和非洲有直接或者間接的往來?
“不對呀,那會可有個強大的波斯第一帝國在卡在半道上,這銅鼎怎么過來的?
張楠這會腦子的運轉速度都快趕上超級計算機了:先別說其它的,那時候在現在伊朗的位置上有個龐大的第一波斯帝國卡著。
波斯人向東占領了印度,向西與希臘發動了多次戰爭,向西南滅掉了古埃及、古巴比倫,但好像沒到庫什。
這銅鼎到底怎么來的?
威廉布林是歷史學家、古埃及專家,但不僅僅限于此,至少典型的東方文物還是認得的。
所以剛才等那個“阿亞叉叉”靠邊站、看到墓室里的那個銅鼎時也被嚇了一跳。
第一時間想到找艾倫先生――艾倫先生可是華人,而且也是名古董文物藏家、愛好者,在之前的閑聊中威廉知道張楠對于華夏文物有著挺高的造詣。
現在張楠一眼就看清那個放在巨大棺木附近的銅鼎是個華夏南方式樣的銅鼎,三足、體型不大,最多也就三十來公分直徑,高度倒是要比直徑多出個三分之一的樣子。
而且就算還有一段距離,都能看清上頭遍布蟠螭紋和立體龍紋附飾。
鼎上有立體龍紋附飾物,加上“細腰高挑”的造型,遠遠看幾眼就能認清這百分百是個楚國的玩意:那三條攀附獸就是楚國特有的。
墓室大約有個二十多個平方,巨大的棺槨占據了東邊一大塊地方,而銅鼎時放在棺槨前一個似乎是木質的臺子上。
附近都是帶著古埃及風格的隨葬品,銅鼎就這樣礙眼的在哪。
關興權也在邊上,看著幾米外的銅鼎有點愣神――搬過多次華夏青銅器,博物館里也看多了,他也看得出來有問題。
“阿楠,有點奇怪。”
張楠一聽,腦子里感覺有一萬匹羊駝蹦過!
真是沒想到,連關老大都會搞笑了...
從切開的口子到銅鼎那還擺著幾個罐子,張楠拿出了一幅手套戴上。
一看這動作,邊上的關興權道:“里邊小心點,水銀蒸汽是基本沒了,但物品表面可能會有。”
張楠點點頭。
另一邊的威廉想說點什么,但嘴巴張了下,最后還是沒說出來。
而在身后,幾個蘇丹官員和聯合國的人看到張楠的動作倒是沒什么表示:他們巴不得早點把墓室清理干凈。
而且,他們到現在還不知道這里邊有個不合常理的玩意在:官人人會當,專業的有幾個?
套上手套,張楠是要走進去的準備。
這就小心翼翼跨進去,關興權在后邊盯著,而進來“湊熱鬧”的阿廖沙反向一站――老板要看東西,管你聯合國來的還是蘇丹文化部的什么官,都給老子在外邊等著!
墓室內部光線不怎么好,先看了看地面上有沒有散落的文物,免得踩上。
地面很干凈,走了幾步后到了銅鼎前,先沒去碰銅鼎,反而拿著手電到處照了照。
進古墓,別只盯著最顯眼的那件東西,附近也許會有新發現也不一定。
四周都是北非特色的玩意,這才蹲下身查看了銅鼎和彩繪木架子連接的地方。
很好,就是放在上邊而已。
起身拿著手電,又把銅鼎看了一大圈。
不像華夏出土的高古青銅器常常帶有的一層類似于“黑漆古”的包漿或者銅銹,這件銅鼎帶著青銅原本光亮的色澤,還微微泛銀白。
當然,這不意味這這件銅鼎是外星人放在這里的新貨,只是保持了青銅原本的色澤加上被水銀蒸汽熏過而已:上次挖了西秦眉縣楊家村西周青銅器窖藏,有幾件銅器表面也有部分區塊有類似的情況。
因為干燥、隔絕氧氣。
而且從這件銅鼎表面看,它曾今長時間被人“使用”過,上邊都有一層進入墓葬前就形成的圓滑包漿――墓室里干燥得能讓人成干尸,銅鼎保存得非常好。
至于水銀蒸汽遇到銅好像也會有點反應,但張楠這個文科生就搞不明白會生成什么玩意,反正應該不會是劇毒的物質。
然后...
在銅鼎內部張楠看到了最想看到的東西:銘文!
春秋時期楚國的鳥篆書,至少有好幾十個字。
可問題是...尼瑪,還是基本不認識!
利用空余時間研究了那么長時間的金文資料,北方各國文字倒是能夠認個七七八八,但這鳥篆書還是基本會讓自己一頭霧水。
這壓根就不能算普通的文字,更像是繪畫!
不過,這絕對是個華夏春秋時期的楚國銅鼎,這點錯不了了!
再辨認了一會,總算認出個兩個字:楚X王。
中間那字死活不認識。
不管了,小心翼翼的抱起銅鼎往外走,在口子上交給也帶上了手套的關興權。
人一出來,看到墓室前廳里的所有人都看著自己,張楠吸了口氣候用英語道:“這件器物有點特別,我先研究兩天。
威廉,你這就開始清理,先生們還得抓緊時間向上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