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武二年三月二十九日,德川氏和豐臣氏在石見展開對峙。
大戰一觸即發之時,蕭如薰在北京得到了豐臣和德川雙方開戰互有勝敗的準確情報。
這個情報對蕭如薰來說十分重要,他可以相信雙方互相傷亡數百人的小戰斗是騙局是試探,但是數萬人傷亡的大型戰役絕對不是欺騙,那一定是打出了真火,連豐臣秀次和德川家康都無法掌握的真火。
而這恰恰是蕭如薰所需要的效果,當他們一起打出真火的時候,就是他們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的時候,此時此刻開始行動,他們無論如何都沒有反應過來聯手抵抗的時間。
而且從這場戰役開始,蕭如薰不打算讓大秦獨自出戰了,他要改進中華朝貢體系,不能讓大秦成為周邊國家的免費保護國,也不能允許他們關上門自己做皇帝。
作為小弟,就要有跟在大哥身后沖鋒陷陣的準備,沒有不干活就白吃飯的好事。
傳統的中華朝貢體系主要在于薄來厚往和體面,宣揚國威是最重要的,天朝上國需要維持一份體面,然而對其內政外交并無什么興趣。
當然如果說這就是腦子壞掉了,當然也是偏頗的,經歷過現代國際斗爭的中國人都知道輿論的重要性,而在那個時代,中原帝國就是輿論的至高峰。
宗主權不是說著玩玩的,它是真切存在的一個東西,你的國王得不到中華皇帝的承認就是非法的,就沒有大義名分。
大皇帝說些什么,你國內的輿論就會倒向什么地方,只要中原帝國維持表面的和平與強盛,沒有大的動亂,這份輿論高地的宗主權就是穩穩當當無可動搖的。
這就是宗主權最大的意義。
但是在很多時候,宗主權并不那么好使,限于某些國家政權變更太快,新上位的人和原先的王的思想并不一致,時常鬧出亂子,而中原帝國并沒有有力的手段震懾他們。
所以蕭如薰在隆武二年宣布的告天下人詔里也有宣布,要強化大秦對周邊名義上的藩屬國的掌控力度。
蕭如薰的意思是要將宗主權實際化,強化,這一點,在隆武二年過年之后派出去的駐外大使們已經紛紛向藩屬國的國王們闡明了。
大秦不是你們的免費保護國,你們要對大秦足夠尊敬,聽從大秦的號令,大秦需要你們的時候你們要遵守命令,如此,在你們遇到危難的時候,大秦才會無困不援。
如果你們陽奉陰違,表面上遵從,而暗地里并不遵守皇帝陛下的命令,沒有允許就互相征伐,甚至侵犯宗主國的利益,那么大秦一怒興師討伐你,你也別怨。
種種情況表現出了大秦皇帝蕭如薰強烈的掌控,藩屬國的國君們們紛紛意識到大秦和大明的不同之處。
當然,這種不同,在蕭如薰鎮守緬甸時期,通過強悍的鎮南軍,他們就有了充分的體會了。
眼下,鎮南軍成為了大秦帝,軍力前所未有的膨脹,在如此這般的威懾之下,就連一直以強大軍力稱霸東南亞的暹羅王納瑞軒也覺得心有惴惴。
面對大秦的強勢要求,他們左右為難。
呂宋是第一個相應大秦號召的,雖然實際上呂宋已經是大秦的領土了,連呂宋國相都是大秦政府委派的,但是呂宋表面上還維持著一個國家的體面。
那個走了狗屎運被封為呂宋國王的家伙現在還好端端的活著,過著豬一樣的生活。
而蕭如薰之所以留著呂宋政府這個花架子,目的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讓呂宋成為一呼百應的應聲蟲,給其他敢于不答應的國家以強大的政治壓力和輿論壓力,迫使他們不得不從。
有了呂宋的響應,朝鮮忽然意識到自己大秦第一忠犬的地位不保。
剛剛經歷了女真之亂的朝鮮現在是當真沒有一絲一毫的力量作祟了。
當時女真之亂結束的時候,朝鮮政府幾乎失去了維持國家存在的力量,連朝鮮國王李昖的生活問題都難以保證,還需要蕭如薰下賜銀兩來維持體面。
蕭如薰命令遼東兵團主帥廖忠和遼東巡撫梁夢龍一起幫助朝鮮政府維持下去,用大秦軍隊的力量震懾宵小之輩,使得朝鮮政府安然渡過難關,重新訓練中央軍維持中央政府的存在。
然后蕭如薰下令內宮控制的皇商們進入朝鮮收購朝鮮當地的土特產,比如人參和動物皮毛之類的,并且鼓勵江南的民間商人勇敢的去朝鮮做生意,說朝鮮現在百廢待興,需要大秦商人去活躍經濟。
然后蕭如薰下旨命令朝鮮政府按照大秦的規矩征收商稅,且不得私自對大秦商人用刑,大秦商人有任何違法亂紀之處必須要由大秦駐朝鮮大使館的館判來審問,朝鮮人只能旁聽。
朝鮮對于大秦商人要給予最大限度的優待,任何大秦子民都應該享有朝鮮對外最優厚的待遇,享有治外法權。
除此之外,蕭如薰還允許朝鮮以中央政府的名義向大秦借低息貸款度過經濟難關,等有錢時分期慢慢歸還,或者用國家礦藏資源來抵債,比如糧食,比如木材,比如金屬礦藏。
再或者大秦向朝鮮租借一些有戰略位置的港口當作大秦的軍港使用,大秦政府向朝鮮政府支付一些費用,或者用貸款來抵扣,反正朝鮮政府能想到的方式,都可以和大秦提出,大秦愿意和朝鮮商量。
反正經此一役,朝鮮政府基本上失去了對地方的掌握,想要恢復,非要大秦的幫助不可,為了維持統治,李昖什么都愿意,于是他才開始發現原來朝鮮有那么多東西可以換錢。
他在換錢的道路上一去不復返。
經過一番折騰,大量大秦商人膽子大的人跑到朝鮮去賺大錢,幾個月下來,還就真的在朝鮮京畿一帶穩定下來開始做生意了,生意還做得不錯,朝鮮的經濟慢慢的有了起色。
與此同時,朝鮮境內的數個礦藏被賣給了大秦皇商,由宮里面的主管太監派人籌備開采事宜。
可以說朝鮮的經濟已經被大秦慢慢控制,所以連國家收入都要靠大秦商人來做生意他們收商稅來勉強維持,如果失去了大秦第一忠犬的地位,朝鮮的政府能否繼續維持下去都很難。
想通了這一點,朝鮮王李昖幾乎是派人催趕著使者前往京師,向蕭如薰表忠心,說朝鮮愿意遵從大秦的號令。
有了第一就有第二,有了第二就有第三,然后是第四第五第六。
好些藩屬國表示愿意遵從大秦的號令,團結在大秦的周圍,以大秦天子為至高無上的領袖,尤其是杜絕互相攻伐這樣的事情,瞬間讓一些正處于危難之中的小國看到了希望。
追在呂宋和朝鮮后面的,就是這些國力弱小,被其他國家威脅主權的小國,他們忙不迭的承認大秦天子的宗主權,宣布追隨大秦帝國的腳步。
當然還有不少藩屬國正在猶豫,或者壓根兒不打算答應,這些人,蕭如薰會慢慢收拾。
他要給大秦留下足夠豐厚的家底子,以及在危難時期可以轉嫁國內壓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