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留著做晚飯的蘑菇收撿好,又爬坡上邊砍了兩根竹子,用小船拖回了忘年號。
回到船上蒸起米飯,李君閣開始弄蘑菇菜。
雞胸肉斜刀切片,上漿過油,撈起來放一邊,然后下蒜片炒香,加入雞樅片翻炒,
雞樅片炒好下香蔥段,再將雞肉片倒進去,勾芡盛出。
然后將油鍋下干辣椒,蒜片,廣味香腸片,炒香后加入雜菌片,里邊有見手青,黑牛肝,羊肚菌,還有些小型菇類,炒透后加水燜一陣子,然后開蓋收汁,加青椒片炒熟,加入香蔥段出鍋。
最后將上午熬著的紅菇雞湯上桌,招呼阿音過來吃飯。
阿音喝著紅菇雞湯,說道:“還是剛制好的紅菇干燉雞湯味道最濃郁。”
李君閣給她飯碗里邊夾雞樅:“這個脆的你喜歡,我還是喜歡吃軟軟滑滑的雜菌。”
阿音吃吃笑著:“天天吃這么好,我都不敢拍照發微信給家里了。我們吃著好東西,爸媽和奶奶卻沒吃到,想想都怪不好意思的…”
李君閣笑道:“這些他們在家也常吃,不存在的。”
說完又看著船尾的魚艙,喃喃地說道:“倒是那芝麻劍,又多活了一天…”
阿音笑道:“要不你放了吧,我覺得天天吃蘑菇也不錯。”
李君閣說道:“那哪能行,天天吃蘑菇也不好,明天得找些蔬菜。”
“再說那魚在李家溝都得兩百一斤,到了大堂哥店里就四百,程先哥那里就六百,三斤六兩就是兩千塊呢。還不一定就有,遇到了是口福,豈能放了。”
阿音說道:“要不帶回去全家人一起吃?”
李君閣說道:“不行啊,餓上幾天就瘦了,不好吃了。”
說完摸出一個硬幣來,說道:“糾結啊,到底做紅味好還是做白味好呢?阿音你說哪邊是紅味哪邊是白味?”
阿音笑得都不行了:“這頓還沒吃完呢,你都在想下頓了,那就菊花一面是紅味吧。”
李君閣將硬幣一彈,落下來時用手背接住,另一手往上一拍,然后打開:“得,白味,那我倒簡單了!”
阿音笑道:“你這真是充分詮釋了什么叫真正的吃貨!”
李君閣也笑:“這叫熱愛生活好不好!”
吃過飯,阿音收拾洗碗,李君閣則剖竹子取竹皮編框子。
阿音收拾完回來,就在二層大屏幕上放電影,一邊觀影,一邊陪李君閣閑聊。
李君閣現在手腳麻利,很快便編好了兩個竹筐,一個方框。
次日也是李君閣早起,先去灣子大灶那里收蘑菇。
先將蘑菇上下換過,李君閣開始用工兵鏟改造灶臺。
休整一番看了看灶臺,感覺深度夠了,廣度卻差點,于是在之前的灶洞旁邊又開了一個灶洞。
然后在灶臺周圍用鏟子劃出一個四方,在四方的外圍挖出一圈深溝,填上干葉子隔溫。
這樣整個灶臺就有了兩個加熱床,一個是長寬一米的泥土平臺,一個是側面煙道延伸出去的帶坡度的竹床。
將昨天編好的竹框擺放到泥土平臺上,周圍用濕泥敷穩,李君閣燒起火讓泥干結,自己則去腳板石上游一處沙地挑沙子。
將沙子挑回來堆到灶臺框子里邊刮平,讓炭火蒸發掉沙子中的那點殘余水分。
做完這一切天已經大亮了,李君閣這才回去做飯。
紅菇雞湯還有一些,李君閣將雞湯熱上,做了個蛋炒飯,從冰箱里取出鮓辣椒焙河蝦,挑了一塊紅豆腐,用蘿卜碎丁拌好了水豆豉,阿音也起床了。
吃過早飯,李君閣背上背簍,拿上弓箭,將工兵鏟丟背簍里邊,和阿音一齊出發。
今天的目的很明確,蔬菜,銀杏果。
秋天山里邊的葉子蔬菜已經老了,也就水邊上有些品種還能吃。
兩人也不著急,昨天沿著溪流往上的時候,已經見到了好些。
不過不用著急采摘,等回程的時候再弄不遲。
今天的路線有些不一樣,李君閣沒有切到山脊上,他在山里他方位感極強,只繼續沿著溪邊上行。
山溪的水質非常清澈,景致也很美,離水不遠的好些地方,還開著黃色的野菊花。
忘年號上不缺茶,而且泥灣草叢間野菊多的是,阿音沒有多采,只給自己編了一個花環戴在頭上。
這條溪流不如李家溝碧峰山那邊,隨處可以發現沼澤地,有機物不太豐富,除了去年發現的石耙子魚,螺蚌一類的東西都很少。
不過這種地方一般是山螃蟹,甚至娃娃魚喜歡的地方,李君閣一路上發現了一些,阿音都將它們拍了下來。
上到一處砂石薄泥為底的水塘邊上,李君閣說道:“看來這溪流就這樣了,沒有適合菖蒲菱角茨菰生長的地方。”
阿音笑道:“無所謂啦,回去路上好吃的也不少啊。野蒜,野蔥,水芹,摘耳根…我們都發現了。”
李君閣笑道:“可也別小看這里啊,雖然沒有菖蒲菱角茨菰,卻有一樣好東西。”
阿音看了水塘一眼,這水塘的水很清澈,但是很淺,只能沒過腳踝位置,塘中一些石頭和底部砂石交界的地方,長著一些綠色的水藻。
水藻形狀和李家溝常見的水綿不一樣,是一串一串一堆一堆的球形。
阿音問道:“是那些水藻嗎?看來看去也只有它們了。”
李君閣笑道:“這是水木耳,這一趟能找到它,就不算白跑。”
阿音問道:“很好吃?”
李君閣說道:“這東西還有個名字,叫葛仙米,聽這名字就了不得,你不是喜歡吃桃膠皂角米嗎?這東西和桃膠的做法差不多,不過可比桃膠精貴太多了。”
阿音就忍不住笑:“你說我們要花多長時間才能到山頂?每天都有好東西擋路。”
李君閣也覺得有趣:“還真是喲,只怪秋天的山里東西太多,葛仙米本來是春季才旺產,估計也是今年秋天暖和的關系。”
李君閣同樣去溪邊竹林里伐竹,編了個粗使籃子,墊上大葉子,兩人脫了鞋下水,很快就收集了一籃。
這就又沒法繼續了,兩人準備從這里切到銀杏樹那里去。
李君閣看了看水塘的平坦的地勢和輕緩的水流,說道:“這里還能擴大一些。”
說完又跑去出水口那里用泥攔了個十來公分高的小水壩,笑道:“別小看十公分,水塘面積這就得大上三分之二,等明年過來,這里就是一塊葛仙米田。”
阿音問道:“這也是你們跑山人的習慣?”
李君閣點頭:“嗯,隨手改變一下山里的地貌,或者移栽一下野生作物,能讓來年山里邊物產更豐富,這樣的舉手之勞我們都會做。就算自己不會再來,也能方便一下后來人。”
兩人洗凈手腳,穿上鞋子,李君閣帶著阿音前去找銀杏夫妻。
現在就顯出李君閣山里的本事了,這段路完全沒走過,可沒走上一會兒,銀杏樹就出現在阿音的視野里。
阿音不由得轉頭看李君閣,贊嘆道:“山上傳說你是山神托世,還真不是毫無根據,我山里長大的都沒有你這本事。”
李君閣笑道:“開玩笑,城里迷路啥原因?那是因為老天爺把技能點都給我加在這上頭了。”
兩人說笑著來到樹下,開始往背簍里邊裝昨天剝好的銀杏果。
阿音看著滿地又新落下的銀杏:“這也太浪費了。”
李君閣說道:“這東西也不能多吃,燉只雞丟十來顆就夠了,就這一背簍回到李家溝還得到處送呢,實在是用不完,算了吧。再說了,我們不是來玩的嗎?”
阿音笑道:“其實每次休假,能讓腦子得到休息,身體得到鍛煉,我覺得就算玩。也不一定非得無所事事的游山玩水才算。”
李君閣笑道:“光憑這想法,那就是天生的勞碌命。”
將果子都裝進背簍,兩人沿著山脊走了一段,然后切到溪流旁,沿著溪流下山。
一路采集不少食材。
馬齒莧,摘耳根,鴨腳板草的嫩苗,野蔥,水芹菜,這些四季都能吃。
李君閣還發現了一株藤菜,這東西是一種藤本植物,掛在樹上,李家溝人喜歡在房前屋后種上一棵,摘上邊的嫩尖嫩葉煮豆腐湯,葉子軟滑,味道不錯,兩人也摘了不少。
野蒜有些老了,不過蒜頭正當季,小指頭節大的蒜頭做腌菜,那是絕對的美味。
一路采摘下來,東西也不老少。
回到泥灣,時間尚早,兩人開始收拾東西。
阿音處理葛仙米,李君閣處理銀杏。
銀杏果上還有不少臭臭的果肉,得清洗干凈。
先用竹筐裝著銀杏果放溪水里大致淘洗兩遍,然后換到沙子筐里晃蕩,讓沙子摩擦掉果核表面殘余的果肉,再用篩子篩出果核,重新放到竹筐中淘洗。
最后將清洗干凈的果核倒到竹床上烘干。
趁烘干白果的功夫,李君閣又去淘洗菜蔬。
菜蔬淘洗干凈后,白果表面都已經干得差不多了。
這時候早上準備的沙床就派上用場。
將白果灑到沙床上,燒上大火,用竹鏟翻炒,很快白果就均勻地分布在了沙床里。
然后鋪上一層干沙將表面的白果也蓋住,將灶門封上大部分,小火慢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