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油底肉 王從軍在后面說道:“阿音啊,你這打扮明顯就是在外面呆過的啊,身上都是名牌呢。”
阿音轉頭說道:“是啊,軍哥,我之前在外面讀書,這才畢業回懸天寨半年呢。”
王從軍又說道:“喲,那你也是大學生了?你是懸天寨第一個吧?”
阿音說道:“嗯,所以上下懸天崖對我不是難事,從小就在縣城里讀書,每周回來都爬習慣了。”
朱朝安說道:“寨子里供一個大學生讀書,你爹媽可沒少操勞喲!”
阿音說道:“其實還好啦,就是第一年借了好多錢,后來我在蜀都讀書時,發現了一樣好東西,我就靠它養活自己了,不但還了債,每年還能給家里補貼呢。”
幾人都對林場的蘑菇印象深刻,說道:“那你是靠賣蘑菇支持的?”
阿音笑道:“怎么可能,蘑菇雖然好,但是好占地方,宿舍可擺不下,我靠的是這個。”
說完把手一揚,手上戴著一個紫茵茵的手鐲。
“喲!這是啥?油愣愣紫瑩瑩的好漂亮!”小美跟任曉芊都喜歡的不行。
李君閣掃了一眼阿音育手上的鐲子,遲疑地說道:“你這是…雞血藤吧?”
阿音育笑道:“是啊,就是雞血藤,我到了蜀都有一次出去玩,看到有一家文玩城,里面的雞血藤鐲子賣兩三百一個呢。我就想這東西我們老家可不少啊,寒假回來我也收集了一些,學著纏成鐲子的樣式,第二年就帶到蜀都,每到周末就去文玩城擺攤賣雞血藤,第一回五百個鐲子就賣了三萬多。足夠我一年的學費生活費了。”
李君閣接口道:“哎喲!雞血藤都這么貴?這玩意小時候可糟踐了太多了。進山時砍一根當杖子,出山就扔掉,不過我記得雞血藤沒有你手上的漂亮啊。”
阿音說道:“這是戴出來的,剛纏出來的鐲子不好看,不過越戴越油潤。”說完又從包里摸出兩個來給小美跟任曉芊,說道:“來兩位姐姐,你們送我花,我送你們一人一個鐲子。”
李君閣說道:“那阿音你可發財了,這么小一截藤都兩三百,碧峰山里比大腿粗的雞血藤多了去了。”
阿音翻了個俏麗的白眼說道:“哪有這么容易,又不是越粗越好,這里面說道還挺多的,粗細必須均勻合適,一圈下來節子越多越好,然后兩端節頭越大越好,截面越圓越好,還有顏色,密度,光潤程度,都有講究的。像我手上這個四節的,有人開價三千多呢。”
李君閣哈哈大笑,說道:“你說現在這怎么回事,一股風似的,連袍哥都不戴金鏈子了,改玩文玩了!這雞血藤就是味藥材,家里有老人得老寒腿,一般就拿它煮水泡腳,那水煮出來紫紅紫紅的。還是城里人花樣多,雞血藤都能給他們玩出花兒來。”
阿音說道:“可不能這么說,人家都是我的衣食父母呢。”
說完又嘆了一口氣:“唉,可惜這玩意兒讓我自己生活無憂可以,要帶動苗寨里的人都富起來,那可就難了。”
李君閣哈哈大笑說道:“喲!阿音還是個心大的!”
阿音育擺了個武林大俠見面的手勢,接口道:“向你學習!我可是聽說了,盤鰲鄉的水路是你打通的!”
李君閣說道:“嗨,我那就是寸趕寸的趕上了,現在都還在揪心三百萬的虧空怎么掙回來呢。”
阿音育說道:“沒事,到時候我們一起想辦法。”
李君閣也沒往心里去,只覺得這妹子口氣有點大,說道:“哈哈,那可謝謝你了。”
朱朝安又問道:“阿音啊,我看你下山怎么還背著個滑板啊?你這是打算坐不到車就用滑板滑到李家溝?”
阿音育開心地說道:“是啊,我在大學里還是滑板社的呢,每年從家里去學校都是從剛剛上車那地方一路滑到李家溝坐船,這一路上也沒車,滑起來可刺激了。”
朱朝安一豎大拇指,說道:“牛!”
李君閣對阿音育說道:“你放心,等到李家溝跟苗寨發展起來了,這路上指定車來車往,有你滑不成滑板的時候。”
阿音育說道:“那我可就太開心了,真希望這一天早一點到。”
一行人說說笑笑的就到了盤鰲鄉,李君閣這才想起來錯過了周五逢場,說好要跟老石頭父子倆見面的。
只好等下次了,干脆拉著阿音育去找梁慧麗。
梁慧麗見到阿音育就嗔道:“不是二皮跟我說我還不知道!你半夜下山多危險啊!下次可不許這樣了!”
阿音育笑道:“梁姐姐我這不是急著見你嘛,來,別生氣,送你個鐲子。”
李君閣說道:“干脆都去我家吧,反正你這也是周末。”
梁慧麗想了想,說道:“那也好,我也去找奶奶問問女紅的事情。”
一行人又往李家溝走,過了打谷場這車就沒法開了,李君閣干脆將車停到五溪河邊上村里以前自辦的小酒廠里面去。
然后再帶著一行人回家。
回到家里,娃子們還沒回來呢,一群下司犬倒是還在,圍著眾人直打轉。
阿音育又驚又喜,說道:“這就是那八條小狗嗎?二皮你把它們養得好精神啊!”
蹲下來跟這個摸摸,跟那個摸摸。
李君閣進屋去把奶奶扶了出來,大家過來跟奶奶見禮。
李君閣跟眾人泡了茶,對女生們說道:“你們先喝茶,我帶他們去把車上的東西卸了。”
拖著一板車東西回來,奶奶一看就說道:“喲,乖孫這些可都是好東西啊!”
把茶油蜂蜜蘑菇雞樅油都歸置好,把一壇子油肉打開,李君閣對眾人說道:“今天中午我們就先對付一下,吃這個。”
油肉又稱為壇子肉,油底肉,跟臘肉香腸一樣,是為了在炎熱的夏季防止豬肉腐爛變質而研制的一種對肉食品保鮮的儲藏方法。
其加工制作方法是將豬坐臀肉去骨留皮,砍成一斤大小的塊,放大盆里,加入精鹽、料酒、辣椒面、花椒面拌和均勻,置低溫處腌漬三天,然后取出來用清水洗凈,瀝干水分。
洗凈表面的辣椒面和花椒面,等晾干表面水分后,將肉塊入鍋炸制。
油料可以使用豬油,菜油,混合油。入鍋燒熱后,將肉塊輕輕放入,炸至肉色焦黃時,連油帶肉一起盛油甕中,保證油一定要淹沒肉塊,待油冷卻凝固后,加蓋密封,至少要等一個月以后才可使用。
值得注意的是,油肉制作時一定要注意把肉塊的水分炸干,否則肉塊將無法長時間保存。
壇子最好選用土壇,肉和油裝入壇子里至少需要一個月,方可開壇取用。
因為在封壇存放的過程中,壇中的油脂會慢慢浸潤已被炸干了的肉塊,如果封壇的時間不夠,其肉質很可能還是焦脆的,不僅改刀時極易碎爛,而且吃起來粗老不香。
這油底肉說來也還真有點神奇,在沒有任何冷凍設施輔助的情況下,放置數年也不會腐爛變質,根據李家溝的經驗,油底肉存放的時間越長越好。如果某家有一壇三年以上的油底肉,那呵呵,不需要主婦再畫蛇添足了,直接做出來都絕對香。
油底肉每次用多少取多少,取后還得密封壇口,并將土壇置干燥的通風處,同時還要注意壇周圍的衛生。
油底肉的色澤有些類似醬肉,味道類似于臘肉,口感卻與醬肉臘肉大相徑庭,前兩者是干巴筋道,油底肉卻是化而不酥,肥而不膩,肉軟而不綿,開胃健脾,色香味俱全,特別適合老人和孩子。
油底肉最常見的吃法就是,把油底肉切成單碟上桌,還不能拼盤,吃的就是本味。
關于油底肉還有一個傳說,就是當年諸葛亮南征的時候,大軍戰線過長,后勤補給困難,氣候炎熱,肉類送抵前線早已腐爛變質而不能食用,致使將士們體質每況愈下,戰斗力呈下降趨勢,諸葛亮對此十分著急,但一時又想不出好的解決辦法來。
一日夜晚,諸葛亮懷著十分憂慮的心情帶著兩名貼身侍衛走出軍帳漫步,不知不覺中來到當地一土著笮人家中,主人見有貴客臨門,忙吩咐家人擺上酒肉招待丞相,諸葛亮夾起碗中一片肉放入口中慢慢細嚼,這肉不是新鮮豬卻口感細膩,香味綿長,諸葛亮頗感奇怪,忙問這肉是如何制作的?放了多久?
主人答曰是當地笮人發明的,名曰油底肉,這肉已存放一年多了。
諸葛亮聽罷,暗自叫好,忙起身拽著主人道:“走,到我軍帳中去教軍廚們制作油底肉。”
就這樣,諸葛亮在無意中就成功地找到了解決軍中將士們營養補充問題的辦法,使部隊的戰斗力和將士們的體能得到了恢復,最終取得了平定南中的勝利。
所以這個午飯做起來就簡單了,撈出幾塊油肉下鍋煮熟,撈出放涼切片,肉湯直接下青筍片青筍葉子,就一菜一湯,卻是風味異常。
再配上農家的洗澡泡菜,新米飯,那滋味也是一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