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二十二章 漫長的旅行

  宇宙很大,無邊無際,隱藏著無數秘密。

  在這次航行中,于易峰站在艦長室,出神地想著…

  奇怪的是,曲率引擎竟然只是l2級別的技術,這似乎成了宇宙的最大恩賜…

  超越光速的曲率航行,并不會受到相對論的制約,也比常規的航行更加節省能量。也正是曲率航行,讓恒星與恒星之間的漫游變得更加容易…

  而奇異物質,則是曲率引擎所需要用到的特殊物質。它作為暗物質的一種,隱藏在空間中,幾乎可以說無處不在。

  奇異物質不僅可以扭曲空間,當它的數量足夠多時,也能造成時空旋渦。

  就像大海里的漩渦,能夠讓局部水面跟水底離得更近一樣,這種時空旋渦能夠讓兩個相對距離很遠的局部空間,瞬間離得很近…

  也即…科學幻想中的“蟲洞”!

  根據這種理論,有人假設,如果存在一種叫做幻影物質的奇異物質,因為其同時具有正能量和負質量,能創造排斥效應,以防止蟲洞關閉。

  故而,這樣的“蟲洞理論”也是“暗物質”理論的重要研究內容。

  利用蟲洞進行長距離的穿梭,在暗物質理論中,從幻想成為可能。

  但很遺憾的是,打開蟲洞需要的奇異物質實在太多,遠遠超出了人類目前的承受能力。

  以人類的能量級,只能打開比普朗克長度稍大一點的蟲洞,這個長度還容不下一個夸克。

  而且在實驗中,人們發現,這種超小型蟲洞的持續時間也非常非常短,在10的負27秒這樣短的時間里迅速爆炸成為一簇粒子。

  這種現象…又與微型黑洞非常類似,直接引發了科學家的深思!

  人們在想:“黑洞”與“蟲洞”到底有什么關系?

  于易峰對這些前沿科學非常感興趣,這段時間空閑下來了,也一直在學習。對于任何星際文明來說,當然是飛得越快越好…蟲洞科技當然比曲率引擎高大上檔次許多。

  有科學家認為,蟲洞或許可以把平行宇宙和嬰兒宇宙連接起來,提供時間旅行的可能性。也有人覺得,時間旅行是不可能的,通過蟲洞瞬間跨越很長一段距離倒有可能…

  還有人覺得,蟲洞可能是連接黑洞和白洞的時空隧道,所以也叫“灰道”…

  由此…還衍生出另一門黑洞學:某種帶有角動量的黑洞,實際上就是蟲洞!

  這種黑洞被稱作“克爾黑洞”。人們猜測,克爾黑洞很可能連接著兩個世界!

  反正無論怎么樣,“用蟲洞進行穿梭”這一構想還遠遠不能實現,只能一種可能。也沒有人真的敢跳進什么“克爾黑洞”進行驗證…

  以目前的技術,老老實實地用曲率發動機已經是最好的選擇,實際上,大多數的星際文明也是這樣選擇的,就連l4級的文明也是如此。

  曲率航行最重要的就是構造“曲率泡”。

  “應該不是我們技術上的原因,也不是抄襲水平不夠…綠光人的曲率泡構造,本身只有3倍超光速。”一位空間科學家解釋道。

  “我們正想辦法將這個技術改進,以達到更高的速度。”

  在這一次超長距離航行中,人們不得不經常放緩速度,以觀測周邊的目標,隨時調整自己的航行方向。

  航天工程,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必須要絕對的精確,人類的技術可沒辦法一次性直達目標…

  此時此刻,已經過了兩年多的航行,“深空號”跑出了5.8光年的距離。

  為了保證安全,需要停下來,做一次常規的檢驗。

  這里是宇宙中最空曠的空間,距離最近的恒星一光年,這個地方,連一絲一毫的隕石都沒有,只有“深空號”孤獨地存在著。

  在這個距離看,所有的恒星都變成了普通的星星。

  宇宙中最可怕的地方,不是隕石堆,也不是環境惡劣的星球,而是這樣平平無奇的星際空間。

  這里的物質稀薄到難以想象的程度,差不多一立方厘米一個原子。這樣的密度,相當于把一滴水,均勻的散布在五百萬立方公里空間。

  星際空間,太過于空曠了,如果真的困在這里,完全得不到物質補充,只能慢慢等待死亡。

  沒有物質就沒有能源,沒有能源就沒法移動。

  于易峰面對蒼茫的宇宙,還是有著莫名的心悸感…雖然諾亞號裝滿了物資…

  他莫名想起那一段被太陽系炸出來后,資源不足,忐忑漂泊的日子…

  作為最高指揮官,他思維方式與常人大不相同,這樣那樣的擔憂,已經成為他的一種思維習慣…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就算成為了星際文明,他的心中也不輕松。

  當然了,對于其他人而言,所有的生活并沒什么不同。大家還是生活在諾亞號里邊,還是團聚在一起,通常情況下,十多億噸氦3可以用幾百萬年,沒什么好擔憂的。

  只不過天文學家們倒是非常忙碌。

  趁著這段檢修的時間,他們正興致勃勃地觀測著6光年外的一團星云,也就是人類剛剛跑出來的這一團。

  這團星云像一團發亮的云霧,隱藏在“187j3x1雙星”的背后,雙星拋出的大量物質,又組成了星云的一部分。

  星云里的物質密度是很低的,若拿地球上的標準來衡量的話,有些地方幾乎真空,大概每立方厘米10100個原子,也就比真正的宇宙空間好一些。

  在一定條件下,星云和恒星能夠互相轉化,如果星云的質量足夠大,可能會在萬有引力的作用下逐漸收縮。當氣體團中心部位密度越來越大,溫度越來越高,便引發了核聚變反應,原始恒星就這樣誕生了。

  “可惜,這團星云的質量還不夠,想形成恒星估計有些困難。我認為這團星云的大部分物質已經形成了雙星,剩余的已經不夠了。”

  “幾乎不可能…銀河系成為僵尸星系已經很久很久了,不可能生成恒星!”

  “銀河系熵增加到極限,即將死亡…”

  兩位天文學家正在興奮地辯論著,他們探討恒星,探討銀河,討論“熵增理論”。

  不知道為什么,銀河系已經10億年沒有誕生新的恒星。

  當時剛公布這個消息的時候,許多人都被震驚了,看似沒有任何區別的銀河系,竟然已經逐步邁入時光的盡頭。

  當然了,銀河系依舊在正常運轉,它看上去還能運轉幾十、上百億年,人類也不會去憂患它到底什么時候才真正的死亡、寂滅。

  但銀河的“死亡”,是“熵增理論”的又一佐證,沒有什么是永恒的。

  “有沒有絕世大能出來,拯救一下銀河?”

  “我們人類還遠遠不行啊…不知道傳說中的s級文明是否可行。”兩位天文學家互相調侃。

  當然了,談到銀河系的死亡,他們也莫名感到了一陣不舒服。

  銀河系,為何誕生不了新的恒星?人類連這一點都沒有搞清楚,宇宙中還有太多的未解之謎。

  就在這個時候,一位天文學家忽然大叫起來:“觀測結果出來了,有水!迪格114大氣中有大量水分!”

  “很可能有液態水!”

  這個消息立馬吸引力所有人的注意力…rw

,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

大熊貓文學    深空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