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十七章 大建設時代(2)

  于易峰突然感到鼻子有點酸酸的。在基地里,這些礦工可以說是除了死囚之外,地位最低下的了。

  以前的聯合政府為了節省開支,通常在非洲、東南亞等地方挑選礦工,給出的薪酬也很低,一般只要兩三萬美元就能讓他們干一年。

  所以,這些礦工根本買不起月球基地生產的蔬菜。一百美元一棵的蔬菜,舍不得啊…也有另外一種可能,想買也買不到。

  如今,整個基地實行配給制度,原本的經濟體系被完全拋棄,所有人的伙食統一供應,吃大鍋飯。為了鼓勵人心,昨天的伙食除了固定的高能壓縮食物外,還加了一點蔬菜。就是因為這樣,這些曠工就急急忙忙地來感謝自己了。

  人啊,在危難的時候才能見證一個人的品性,有些人平時多么高尚,一旦遇到困難,便萎靡不振,自暴自棄;也有人平時不怎么起眼,但遇到困難時依舊樂觀,生命力像雜草一般旺盛,像蟑螂一樣頑強。

  這些礦工便是這樣的人,他們在基地最為混亂的時候,依然安分守己,老老實實地工作,為基地提供了電力保障。他們是最淳樸的人。

  “大家放心,三個月后,我們不僅有蔬菜吃,還有香噴噴的米飯與面包!”于易峰心中有些感動,“但是,這需要我們全體的努力!”

  聽到這話,所有礦工都歡呼起來,米飯和面包,在月球上這可都是奢侈品啊,不是有錢就買得到的,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能夠吃到。可是,誰不想吃一碗米飯,啃一塊面包呢?這些在地球上稀松平常的東西,可是他們晝思夜想的啊。

  那個青年黑人小伙突然雙腿立正,莊重地敬了個軍禮,同時大聲吼道,“保證完成任務!”

  這只是生產建設中的一個細節。不得不說,月球基地的人素質非常高,大多數人都是積極向上的,大家都不想死,沒有死于地球爆炸,卻要活生生地餓死,那也太憋屈了。

  身后就是死亡,猶豫不得,遲疑不得,只有往前走,才能拼出一條血路,這種情況,最容易激發人們破釜沉舟般的斗志。

  很多人都將一腔的悲憤化為了工作的動力,已經出現過好幾起因為工作時間過長而昏厥的事故,還好沒有引發大的災難。所以,于易峰又緊急召開了會議,規定一天不超過14小時工作時間,而且必須要兩人一組才能進行工作。

  不過,有好的就有壞的,總是有那么一些人,思想頹廢,不想工作,不思進取。對于這些人,先是讓親朋好友對他們進行批評教育,然后讓他們做一些簡單一點的工作。

  但有些實在不聽勸,那就只能對不住了,縮減食物的份額,基地窮,養不起閑人啊…

  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如果不干活也能吃飽的話,其他人的動力就會減少,這是絕對不允許的。所以,對這些人沒什么好客氣的!

  現在最讓于易峰頭疼的,莫過于卡爾文一手創辦的“月球會”了。自從卡爾文精準地預言到“地球爆炸”之后,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加入月球會。

  這可以說是一種奇怪的信仰,在卡爾文的“預言”中,上帝之子就是于易峰,而他又有著“超人類”與基地領袖雙重身份,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相信。

  這種信仰不同于虛無縹緲的宗教,反而有點像追星。于易峰也不知道該怎么辦,卡爾文已經被抓起來了,所有的一切都是人們自發的,或許,人們其實更需要的是一種心靈上的寄托吧。

  總而言之,也不算什么大事,“月球會”總歸是一個比較松散的組織,幾乎并沒有什么反人類的條例,它甚至只要求人們相信“上帝之子會帶領人類走出困境”這一條就可以了。

  所以官方也沒有采取特別措施,只能聽之任之。

  或許,當人類走出困境后,人們將恢復理智,這種現象就會慢慢消失吧。

  安撫完這些礦工后,于易峰又匆匆來到了糧食生產基地。要知道,一切的生產改造都是為了糧食啊,這些糧食,是重中之重!

  基地最上層的空間基本被清空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個大小不一的培養皿,長寬一兩米,高度普遍也就二三十厘米左右,可以看見零零星星的綠色正在培養皿中悄悄出現。

  這些培養皿在鐵架子里一層層堆疊起來,節約了大量場地空間。每一個鐵架都配置太陽燈以及溫度控制系統,保證植物能夠正常生長。

  “于上尉,這是普通早稻的種子,48小時發芽率在96%以上,用得還是華夏提供的雜交種子。”

  說話的正是糧食改造計劃的主要負責人——首席生物學家羅曼博士,他似乎對實驗進展還算滿意,“這批水稻生長周期在三個月,預計能生產一萬噸的谷子,足夠我們五萬人食用一年!”

  兩人一遍閑逛一邊交談,羅曼不停地介紹目前的進展。

  “這一些是小麥幼苗,生育期一百天左右。”

  “這些培養皿中種著的是蔬菜,包括青菜、薺菜、小白菜、芹菜等等。水稻、小麥不足以提供人體所需的全部營養,所以我們也擴大了蔬菜的產量。”

  “像小白菜的生長周期只有三十天,你看,已經有模有樣了。”

  于易峰一聽,樂了,“這么說,一個月后,我們就能吃到小白菜了?”

  “是的!的確如此。”羅曼笑著說道,“這是科技的力量,也是我們全人類的努力。”

  十幾個穿著制服的工作人員正在忙碌著,他們正在不停地測量二氧化碳濃度、培養液濃度以及記錄幼苗的生長情況等等。

  經常會有人在玻璃門外駐足觀望,看著這批幼苗一點點長大,他們心中會有那么一絲絲感動。人類心中想希望,有點像像培養皿中的幼苗,在所有人的努力下,一點一點茁壯成長起來。

  這些人的克制力都不錯,看了一會后,就會滿懷熱情地投入到工作中。

  “羅曼博士,這樣吧。”于易峰說道,“你安排一下,每個努力工作的人都可以領養一棵幼苗,不過,也僅限一棵,作為這次農業改造的紀念。”

  羅曼雖然不是什么政治家出生,但也猜到了于易峰的用意,笑著說道,“這個簡單,拿便簽讓他們簽個名字,往培養皿上一貼就成。”

  兩人又觀察了附近的生產情況,還有大量的設施正在生產當中。如果所有項目都能完成的話,至少能生產出足夠三年的糧食!

  于易峰簡單估算了一下,如今的農業大改造計劃,是建立在絕大多數實驗停滯的情況下進行的,按照以往的算法,造成的經濟損失不計其數。

  更何況,這一次改造,動用了以往儲備的大量資源,絕大多數人都在死命加班加點,按照以往的經濟系統,三個月的時間至少得要花兩萬億美元!

  兩萬億美元,生產五萬噸的食物,這代價…呵呵,關鍵是還只是一次性的,人們并沒有建立完整的生態系統,所有的二氧化碳都是工業得來的。難怪以前的人寧愿從地球上運食物過來。

  “按照計劃,農業計劃完成后,我們還得飼養豬啊,羊啊之類的動物,這樣人類就會有肉吃,不過這個周期就比較長了…最好,還是得建立個生態系統啊。”羅曼說道。

  于易峰點了點頭,“那些實驗室中的動物都好生喂養著吧?”

  “這個肯定!吃的比人還滋潤呢。”羅曼道。這也沒辦法的,這些動物如今都變成了珍稀物種,人們想要吃肉,就得好好保護好它們。

  于易峰繼續往前走,看到了十棵如同小樹般的植物,每棵植物獨享一個足足兩米見方的培養皿,一走近這邊,他感覺溫度都低了幾度。

  “這就是完美素改造過的超級水稻!”羅曼博士自豪地說道,“它們還會繼續成長,直到七八米高為止,每一棵都能生產兩千公斤的糧食。”

  “這是完美素的無窮偉力,我們人類,什么時候能做到這一點呢?”

大熊貓文學    深空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