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七十九章 經驗之一

  懷揣著這種簡單的仿佛有些可笑的想法,葵空著手只帶著填飽的肚子和被妻子埋怨之后的郁結走到了商賈們居住的集市附近。

  正是“凡仕者近宮,不仕與耕者近門,工賈近市”。

  衛讓在成為被推選出來的賢人之前,正式的身份是商賈,因而近市。

  靠近衛讓的宅邸后,門口的守衛并沒有為難葵,葵只說:“我是來找我推選的賢人的,我是費國的國人”。

  守衛立刻去通報,稍微查了一下葵的身上有沒有兵器,然后一個老手翻看了一下葵的手掌,笑問道:“也在義師服役過?”

  葵一聽這個也字,便笑道:“做過火槍手。”

  那人點頭道:“看出來了。請隨我來。”

  一個簡單的請字,正是義師之內常用的一些詞匯。

  穿過前堂,就被引入到了衛讓所在的廳堂,衛讓便請葵坐下,問道:“請問名字…”

  葵報上自己的名字,又道:“那日推選賢人的時候,我推選的您。所以,您代表的是我們的利,有什么事我可以找您,是這樣的嗎?”

  衛讓笑道:“正該如此。”

  葵坐下來,便像是在義師中在士兵委員會中召開會議時候那樣,自然而又放松地將自己妻子說的那些事,一一道出。

  衛讓凝重地點點頭,拿出一封信道:“這件事…是我們做的不對。墨家也曾傳書與眾人,說起這些事。”

  “終究,雖然是被選出的賢人,可是從沒有管轄一城一邑的經驗。這就像是耕地的牛一樣,沒有學過的,怎么也不可能立刻就會。”

  “貴族們自小便有封地。他們不需要學習怎么稼穡種植,他們學習的就是治家,論及經驗,這是我們所不能比的。”

  “不過…方向不對,經驗越多反而越不好。就像是想去楚國卻往北走一樣,越快的馬,離的反而越遠…”

  葵接話笑道:“現在不是說咱們腳下的大地是圓的嗎?去楚國,往北走也未必就一定是錯的。”

  衛讓哈哈大笑,笑過之后深吸一口氣嘆息道:“你說的事,想要解決,說難不難,說易不易。現在都城的局勢難說,政策未定,商人不敢來此,又有奸人囤積。墨家倒是說了,要為民之利,會運送一些鹽過來,只是還需要等幾日。”

  “鹽的事外,還有糧食、服役、府庫等等的事,這都是需要做的。這樣吧,我明日就把這件事提一下,盡可能在數日之內解決。”

  這時候尚且還沒有出現過賢人們出爾反爾的事,葵點頭道:“我就和我妻子說,這件事是可以解決的。”

  他看著衛讓,忍不住又問道:“那么現在賢人們到底準備怎么做呢?難道就是都城變革?這可不對啊…”

  衛讓也來了興趣,詢問道:“若是要費國都變革,恐怕貴族們不會喜歡。他們又有私兵甲士,到時候不免要流血…”

  葵奇道:“我看你這賢人也不怎么賢嘛。我在義師的時候聽連代表說,以爭求不爭,則不爭。以不爭求不爭,則無不爭。這就和我們在市井和人打架一樣,總有人打我,我若是忍者求人家不打我,人家還會打我。可我要是二話不說先掄上兩拳,日后我不用求他反而他也不敢打我了…”

  衛讓心中暗喜,他不知道葵這樣的人到底有多少,但卻知道只要這樣的人在,自己的使命就可以完成,天下便有大利的那一天。

  這種熟悉的話語,源于墨家這些年的傳播,但凡用這樣的道理講話的人,哪怕操著趙語與越語,也能夠在聽懂之后立刻覺得對方親近。

  衛讓便問道:“若是這樣,恐怕你們還要從軍啊。你家里的女人會同意嗎?我剛才聽你說…好像…”

  葵苦笑道:“現在是民眾眾義為制,我可以說我不想去。可以前呢?以前我不想去,是要被抓起來也要去的。這以前能去,如今怎么為了自己的利,反而不去了?”

  “這要是不去,將來不是連不想去的權力都沒了?我可不想再回以前的日子啦。”

  說到這,葵倒是有點埋怨,嘟囔道:“倒是你們這些賢人。我這幾日在市井間聽聞,有人說只要貴族承認都城的變革,那么貴族的封地就不動,只要認可公子巒就好。這都是些誰選出來的賢人?”

  “就算說為了利己,這也不對啊。啥叫賢人啊?至少也得必庶農看的遠吧?我這庶農都看出來了,若是這樣,都城也安穩不得。這賢人怎么就看不出來呢?”

  衛讓心想,你已經看的比別人遠了,你在義師學的那些東西,和舊時代格格不入,這些東西原本都是貴族的不傳之秘,現在墨家卻想要“人人為士”,自然便覺得有些不對。

  況且如今城內派系紛紛,各自不同,各人有各人的利,各人有各人背后階層的利,許多事哪里是那么容易解決的?

  墨家想要讓費國作為一場預演和經驗,這一切也都必須要經歷,否則的話不能夠“以史為鑒”,將來還要重新流血才能夠明白過來這些道理。

  衛讓也有些苦悶,這幾日商討的那些事太多、太遠、太大,充滿了不同的說辭,吸引著不同的民眾。

  孟勝從宮室離開宣布勸告無果的那一刻,只是讓民眾失去了對國君的幻想。

  而現在,民眾依舊還持有對貴族互不侵犯的幻想:都城有都城的政策、封地有封地的政策、各行其政互不干涉,那么貴族便不會反對。

  這種想法是幼稚的,墨家這些年的宣揚不是沒有效果,諸如葵這樣的人從原本的幼稚學會了本能的斗爭和仇視,可卻不是多數。

  衛讓便道:“我既然是你們選出的賢人,這些天你也聽到了許多說法。我是堅持要把政策推廣到費國全境的,可也有些人不支持,甚至反對。”

  “今日你說的這些事,其實這幾日也有人借此說起:庶農工商,不懂政,不能治國。一邑尚且不能治,若要治國怕是天下大亂,不可行。”

  葵撇嘴道:“難說了。墨家的適,是鞋匠。我們以前的旅帥,在楚國與人傭耕。我們以前的連長,他爹是個流傭。曾治理彭城的公造冶,以前是鑄客…這都是我聽說的。”

  “墨家不是說,天鬼知天志,臨死之前將天志匯入天下人頭腦之中。其實每個人的腦中都有學識,只不過像是被鎖住了,而學習就是開啟鎖的鑰匙。”

  “我在義師的時候,連代表說過,貴族之所以能夠治理,不是因為他們的血統,只是因為他們有機會學習。我們連飯都吃不飽,又怎么談學習呢?所以,他們隱藏了真相,卻告訴天下人這是因為血統,這難道不是可笑的嗎?”

  葵起身,忽然行了一個義師的軍禮道:“請您們這些賢人,一定要做好啊!怎么也要為庶農工商爭口氣,告訴那些貴族,庶農工商選出的賢人也能執政治國。你們要做不好,他們就會說:你看,這就是道理,以驗為先,這樣治國執政是不行的…”

  衛讓趕忙起身,還了一個士人之禮,臉色鄭重地點頭道:“是這樣的道理,您是可以啟發我的人啊。貴族們之所以會執政,不是因為他們的身份高貴自帶的,而是他們學習的緣故啊。”

  數百里之外的彭城,一間寬敞的大屋之內,七八十個人聚集在一起,講臺之上站著的正是忙里抽空來講學的適,他也恰好在說這番話。

  “貴族之所以能夠治理,不是因為他們的血統,只是因為他們有機會學習。庶民連飯都吃不飽,又怎么談學習呢?”

  只是在說完這些話之后的轉折,適卻沒說什么這是可笑的之類的結論,而是說道:“所以,費國現在的事,對我們也是一個經驗。”

  “如果,墨家可以出仕執政,能夠治理一城一邑的,有多少人?能夠管轄的井井有條的,又有多少人?能夠知道一座成邑,每天需要多少柴、多少米、多少鹽、怎么穩定物價、怎么不傷農又不傷商賈的,又有多少人?”

  下面幾十個人拿出鵝毛筆,劈開的羽柄沾著墨汁,在紙上迅速地記下來這些內容。

  時不時有人抬起頭,看看還在那宣講的適,微微點頭,亦或是有走神的將目光投向寫滿了字的木板上面的橫幅——城邑執政培訓班。

  講臺上開講的,許多都是墨家的大人物,林林總總什么都講。

  從農夫的期待、想要修溝渠如何發動民眾、物價的控制、人口戶口的計算、律令的推行,一直到頗為輪廓的城邑管理、執政經驗等等,都會宣講。

  適、公造冶、巫馬博、高孫子、曾不受待見的告子、甚至于某個鄉里治理的比較好的年輕墨者,都會每隔幾日出現在這個講臺上。

  泗上的民眾制法大會仍舊在進行,但是每天都有休息,今日費國的一些消息傳來,適只是在講講關于城邑執政的問題,學員們都是年輕人,都是學校系統里成長起來的第一批可以從政的、或可堪大用的、新體系下的年輕人。

  十年前,墨家就算得到了整個泗上淮北,也難以執政,因為干部不足。

  這十年,墨家一直在偷偷或者說明著培養足夠可以填充泗上的基層亦或是中層干部。

  這也是墨家這幾年宣揚的口風日益強硬、激烈的底氣之一,若不然…趕走貴族還得請貴族來執政,換湯不換藥。墨家開創的新的文化、新的體系,至少此時若只論淮北泗上江口,可以完全拋開舊貴族了。

  適正在講著的時候,一個年輕人從門外悄然進來,腋下夾著一個牛皮包裹的記事本,走到適的耳邊小聲道:“有急會。楚王遣使來,求請咱們與楚師合力破陳事。趙侯薨,趙國那邊有些事,具體我不能夠知曉。魏侯遣使,質問吳起過泗上之事。越王也遣人來,說是要南遷回吳…都趕在一起了。巨子叫您速速回去商議。”

大熊貓文學    戰國野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