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三一六章 諸侯側目市井談(二)

  聽著帳外的動靜越來越亂,公子擊挺身站在骉羌與子馬之間,喝道:“且收了兵器。此次入王子定,三國盟誓,在此動劍,天帝必以降罰!”

  骉羌怒目,正要說點什么,公子擊知道今天無論如何不能讓鄭韓在這里打起來,連忙道:“子馬所言不錯。昔年齊桓合諸侯于昭陵,齊、宋、陳、衛、鄭、許、魯、曹、邾等國,哪一個不是各有私怨?但是難道他們會在攻楚之前就發生爭執嗎?”

  “今日三國聯軍,是為入王子定。那熊疑有弒父之嫌,篡奪君位,我等出兵是為公義。”

  “鄭韓血仇數十年,鄭圍陽翟,是為幽公之恨,亦無過。你們若愿意打,待退兵之后,再行爭斗。”

  “今日在這里,誰先出手,誰便是背盟!我必不答允!”

  魏軍是這次三國聯軍的主力,公子擊已經這么說,骉羌也只好怒而收劍,說道:“鄭韓既有血仇,韓人不與鄭人同攻!況且陽翟被圍,君侯薨,我要退兵返回陽翟!”

  三晉向來同盟,公子擊此時只是為了維護秩序,看了一眼鄭子馬,心中也罵。

  看來鄭人根本就不愿意一次性入王子定成功,而是要借助王子定在鄭這件事,將魏國綁在鄭國的戰車上,用以保證魏國不會干涉鄭韓交戰。

  而魏國本身也不愿意韓國滅掉鄭國,有了這么一個理由,正可以居中調解,今年削弱韓國,養鄭而親韓。

  只是,誰能想到鄭人會直接圍攻韓國的都城?而且韓侯偏偏這時候重病而亡,要說這是鄭人殺的,并不是,可這兩件事趕在一起,那就無限復雜。

  子馬心中也自惴惴,這一次出兵他只帶了萬五千人,根本不是韓人的對手,真要是在這里開戰,自己必然被俘,無處逃亡。

  見公子擊出面,子馬也急忙道:“公子擊所言極是!鄭人何曾背盟?難道不是和你們晉人一起為了公義而攻打楚國嗎?幽公之仇,鄭人難道就不可以報嗎?難道當年齊桓昭陵會盟,諸國的仇恨就湮滅了嗎?”

  “韓侯為君,我為臣,以禮而論,我也應該悲傷,您對一個悲傷心痛的人動劍,難道不是失禮嗎?”

  骉羌暗罵,可這些話句句在禮,辭辭合儀。不過禮儀就是個狗屁,若非公子擊和數萬魏軍在這,何須聽此人廢話?周天子都快完了,這些禮儀什么的也就說說吧,誰聽啊?

  然而公子擊已經出面,骉羌也只能收手,只說道:“既是這樣,韓人今日便要撤軍。一旦退出處境,便與鄭人開戰!”

  子馬沖公子擊行禮道:“我率領的鄭師,是為盟誓公義,并不曾接到命令參與復仇圍攻陽翟。所以請公子擊護送我等歸國!若國君有令,讓我等入韓,我再請與韓人決戰!”

  他這是慫了,要讓公子擊出面,公子擊心中暗罵,卻也無可奈何。

  終究,王子定現在在鄭國,魏國需要王子定,需要鄭國,這樣才有機會削弱楚國,讓楚國從此一蹶不振為今后的魏國霸權奠定基礎。

  他也只好嘆息道:“既如此,我便出面,護送子馬歸國。”

  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這城已經圍不下去了,內部離心離德甚至都要火并了,這還合盟個屁?

  少了鄭韓兩軍,自己率領的魏人若是直接和魯陽公野戰,他公子擊也不懼。

  可是牛闌尚未攻下,自己能不能再攻下牛闌邑之后與魯陽公邀戰而勝?他沒有這個把握。

  就像是一個刺猬一樣的牛闌邑,公子擊覺得若要啃下來,少說也要損失數千,士氣大跌,到時候魯陽公趁機北上,自己一世名聲就要毀在這里!

  想自己十五歲出征,西河中山齊長城皆留名,卻在小小的牛闌邑駐足不前,心中不由大恨。

  可他終究是帥才,又是魏國世子,強忍著心中的不甘,下令道:“既這樣,通告三軍,即日撤軍!”

  兩日后,魯陽。

  從北邊回來的斥候氣喘吁吁地說著,魯陽公不可置信地問道:“你可看清楚了?晉人撤了?”

  那斥候努力從干燥的口中咽下一口唾沫道:“不會錯,晉人撤了!”

  魯陽公搖搖頭,覺得這簡直…簡直不可思議。

  難道說…這些墨家弟子的手段如此了得?只是守城就能逼得晉鄭聯軍撤兵?

  可再一想商丘之戰,魯陽公竟有幾分相信,心中暗道:“墨家眾人,不可小覷啊!”

  不多時,又有幾名斥候回來,報備此事,魯陽公終于相信,卻也沒有下令反擊追擊,而是說道:“派人前往牛闌,問清情況,再尾隨晉師百里,確定其退走后再議!”

  他怕這是晉鄭聯軍的疑兵之計,五日后斥候回報說晉人確實是退了,不過也在途中有所埋伏,見這邊沒有出兵追擊,這才真正退走。

  魯陽公確定之后,大喜過望,終于保住了自己的根基,又擊退了晉人。

  轉念一想,心說墨家眾人果有本事,自己原以為將是一場大仗,誰曾想自己還不曾出兵,這晉人就先退了。

  那幾個墨者都是后起之輩,并非是當年追隨墨子游魯陽的弟子,可這幾人的手段卻不見得比那些人低。

  想到一些墨家的言論,魯陽公暗贊道:“果真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只是晉人既退,他又不免肉痛自己的那些債務,只好長嘆一聲。

  次日一早,便叫人備車前往牛闌,靠近之后,大吃一驚。

  數月不見,牛闌邑的模樣竟讓他認不出來,那城墻完全沒有制式不合禮制。又想這或許就是墨家守城的秘術,也就釋然。

  入城之后,適等人出面迎接,在城門便遞上璜符道:“墨家弟子不辱使命,守住了牛闌,逼退了晉鄭之師。”

  他身后數千民眾也各持器械,被組織起來做迎接之狀。

  魯陽公接過璜符,連聲感謝,又問戰況到底是怎么回事。

  適心頭猜了個八九不離十,估計肯定是鄭國或是韓國那邊出事了,他卻假裝不知,說道:“晉人數日攻城,手段不計其數,奈何城內器械充足,民眾用命,所以不曾破城。”

  “可能死傷太多,士氣低落,擔憂您帥軍北上與他們決戰,所以只好退走。”

  這說辭也沒毛病,既說了墨家這些人的功勛,又說公子擊最終懼怕的是魯陽公這才撤兵。

  魯陽公微笑,適急忙道:“只是為了守城,我為您買了人心,用了您的錢息。”

  魯陽公見背后民眾集結,本身就是自己同意的,便大聲道:“我被王上封于此處,將錢借貸給你們,是為了讓你們有錢可以從事生產,這才是我借貸的目的啊。”

  “難道我會在意那些錢息嗎?是我不能察覺,沒有發現這些錢息已經妨礙了你們的生產,我又怎么可以再要你們還債呢?”

  在一旁的墨者急忙將這些話傳到后面,民眾皆呼萬歲,接著民眾紛紛跪下道:“墨者大賢,請公留墨者為邑宰!”

  數千人齊齊跪下,齊聲懇求,這是適最不愿意看到的場面,這是一種對明君的幻想,可于此時墨家力量不足以讓人都站起來的時候,也只能如此。

  魯陽公一怔,眼看民意洶洶,心中不免擔憂。

  可又一想,如今晉楚爭端又起,楚國勢弱,魯陽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安穩。

  墨家既能守城,又有才能,安排在牛闌為邑宰,卻也不是不能接受。

  他又不知道墨家到底要干什么,對于墨家眾人也足夠信任,這一戰也展現了足夠的能力,民眾又如此要求,他也便順勢而為。

  說道:“賢才難求,我哪里不知道賢才為邑宰的益處呢?只是之前并沒有這樣的賢才,所以不能夠任用。既然現在已經有了這樣的賢才,這怎么可以讓他們離開呢?”

  他很贊賞這些墨者的才能,尤其是幫助守城的這幾人,只是他卻不覺得這些人可以留下來做什么小小的邑宰。

  墨家不是不準出仕,只是這幾個年輕人都是墨家的頭面人物,見過楚王,讓他們來做邑宰?他們會不會同意呢?

  如果有人幫他治理四境之地,魯陽公自然是愿意的,只要不動自己的封地,其余地方發展的越好他也就也安心。可這些人會看得上這小小的牛闌邑?

  他便問適道:“民心不可違啊。你們既有賢能,墨家又講求利天下,你們可以留下嗎?”

  適搖頭道:“墨家規矩,凡出仕,必要經巨子與七悟害允許方可。這件事我暫時不能答允,需要回報。”

  “只是…民眾的懇求,我們會傳遞給巨子的。或許會同意吧?”

  “只有一樣,若墨家為邑宰,您若興不義之戰,我們必要勸阻。昔年有墨家在衛為卿,衛君不義勸阻無用而辭,卿尚可辭而全義,況于邑宰?墨家的道義我們是不能違背的。”

  魯陽公點點頭,心中卻道:“不義之戰?我哪里還能興什么不義之戰啊?晉鄭只是撤走,王子定尚在,數年之內楚人只能死守,哪里還能對外進攻?真到時候,你們勸阻又有何用?你們辭去,我再興不義之戰就是。”

  “再者,如今晉師可能南下,你們墨家的這些武器,只有你們可以教授眾人使用。牛闌的城防,也是你們墨家布置的,換了別人到時候他們再來,難道可以守住嗎?”

  想到這,嘴上連忙答允,讓適快些書寫信札傳遞回沛縣。

大熊貓文學    戰國野心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