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李凡是不是假的這句話,當然是一句調侃。
但是,以李凡17歲的年紀卻有著讓幾位老師都汗顏的學識,這個的確讓人驚為天人了。
李凡作為特邀嘉賓做了暖場后,《國學小名士》的比賽正式開始了。
《國學小名士》是一檔典型的文化選秀類型的節目,而亮點側重在“小”字上,節目面向18周歲以下飽讀詩書、能言善辯、好古敏求的全國青少年進行海選,選出國學小名士百人團,參與到節目的競賽中。
然后從108名選手中挑出7星選手,通過團戰、1對1pk等賽制多輪換血選出最終七星團選手,最后再從七星選手中決出本季冠軍。
坦白地講這檔節目的選手成色遠遠沒有詩詞大會成語大會高,不過小小年齡博知古今也是一大賣點。
李凡作為特邀嘉賓,和另外三位固定嘉賓的作用一樣,負責在每道題結束的時候,解釋某首詩詞或者歷史典故等等。當然李凡還有隱性作用:支撐節目的話題度和收視率。
比賽的內容也很豐富,文學歷史無所不包,各種題型項目也很有其他熱門文化節目的影子,但是,題倒是不難,也不偏,要不然把這幫小孩兒難為住了,哭鼻子怎么辦?
比如說,其中有一道題目竟然問“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的作者是誰,沒想到現場竟然有同學答錯了。
程教授簡單地聊了聊這首詩,但也實在沒什么可聊的,畢竟上過學的誰沒背過?他道:“這位作者李紳是唐朝宰相,這首詩中,深刻地反映了我國封建時代農民的生存狀態,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
李凡補充道:“這首詩實在太深入人心了,基本上大家都會認為這作者一定是一個愛惜百姓的朝廷好官,但是,真相往往出人意料。”
話音剛落,現場觀眾齊聚目。
李凡道:“憫農詩一共三首,其中兩首廣為流傳。但是,真實的李紳卻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樣悲天憫人。首先,李紳這個人脾氣相當暴躁,還愛‘擺譜’。
《云溪友議》中記載,在李紳未發跡之前,經常到一個叫李元將的人家中作客,每次見到李元將都稱呼‘叔叔’。李紳發跡之后,李元將因為要巴結他,主動降低輩分,稱自己為‘弟’、為‘侄’,但李紳都不高興,直到李元將稱自己為‘孫子’,李紳才勉強接受。
而且他還流放了自己的友人,這就更讓人無語了,他的黑歷史數不勝數,典型的濫施淫威。
其次,他也并不是那么愛惜百姓。在身為淮南節度使時,由于李紳為官酷暴,當地百姓常常擔驚受怕,很多人甚至渡過長江、淮河外出逃難,下屬向他報告,李紳則道:‘你見過用手捧麥子嗎?飽滿的顆粒總是在下面,那些秕糠隨風而去,這事不必報來。’
而且李紳絕對做不到‘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人是非常奢靡的。
李紳最大的污點是一手經辦了‘吳湘案’,案子平反后,死去的李紳受到了‘削紳三官,子孫不得仕’的處罰。
至于為什么李紳寫出廣為流傳的憫農詩卻品行不端,要么是忘本了,要么當初是作秀,我倒是希望他是忘本了。”
現場觀眾掌聲起,這節目參加得值,不僅僅漲知識,而且仿佛還明白了一點點道理,就是揭開表象看本質,全是一堆亂麻。
比賽繼續。
有一道題是提示題:
第一條提示:死因成迷;
第二條提示:初唐四杰;
第三條提示:少年成名;
這道題現場108位選手基本全對了,指的是駱賓王。
張教授解釋道:“駱賓王七歲時便寫了那首膾炙人口的五言古詩《詠鵝》,他少年成名,是初唐四杰之一,但是除了《詠鵝》外,他其他的事跡并沒有流傳開。
太后武則天臨朝稱制,李敬業在揚州起兵,以匡扶盧陵王李顯復位為名出師,然后駱賓王為之寫了著名的《為徐敬業討武曌檄》以號召天下,兵敗后,駱賓王下落不明。”
李凡補充道:“《資治通鑒》說他與李敬業同時被殺,《朝野僉載》說是投江而死,《新唐書》本傳說他‘亡命不知所之’,這也是歷史疑案。對了同學們,關于少年天才,誰還能舉舉例子?”
選手們紛紛道:
“方仲永!”
“司馬光,破甕救友!”
“曹沖,曹沖稱象!”
“李凡!”
“對,李凡!”
李凡訕笑道:“別鬧啊,我說幾個。
甘羅十二歲時出使趙國,使計讓秦國得到十幾座城池,甘羅因功得到秦始皇賜任上卿,相當于丞相。
大才女蔡文姬六歲能辨別琴音,據傳我國古代十大名曲之一的《胡笳十八拍》為她所作。
李賀六七歲便能吟詩作對,大文學家韓愈都十分欣賞他的詩文,并親自登門相見。
我想對在場的諸位小名士說的是,出名要趁早,千萬不要虛度年華,謝謝。”
又一題,是從一系列成語中找出一句詩詞:
度日如年;
教學相長;
光陰荏苒;
愛不釋手;
巴山蜀水;
車馬盈門;
胡說八道;
在臺上挑戰的楊寶寶小手一敲,道:“不教胡馬度陰山!”
見主持人說“正確”后,楊寶寶高興地蹦了蹦。
主持人問道:“楊寶寶,知道‘胡’是什么意思么?”
楊寶寶想了想,道:“指的是北方的少數民族吧?”
主持人道:“對了!”
李凡糾正道:“不太準確,其實吧,‘胡’是北方游牧漁獵民族對自己民族的一種稱謂,而‘胡人’才是中國古代對北方邊地及西域各民族的稱呼。”
張教授點頭道:“是這個道理。”
主持人額角沁出少許細汗,她心道:說多錯多啊,還是好好主持吧。
李凡繼續問道:“寶寶,這題里面有個成語是‘胡說八道’,你知道這‘八道’指的是哪八道么?為什么是‘八道’,而不是‘七道’或‘九道’呢?”
楊寶寶搖了搖頭。
李凡再問:“場上的其他同學呢?有誰知道?”
現場選手竟然沒人知道!
李凡只好自己解釋了,“先說說‘胡說’這個詞,東晉之后一段時期,匈奴、鮮卑等民族和漢人融合,古長安城內到處都能聽到胡人的方言,而漢人根本聽不明白,于是有‘胡說’之稱。
長安城內的東西兩市有八條長安道,胡人常于長安城兩集市間穿行叫賣,吵吵嚷嚷的。生活于長安城的老百姓在市集道路間完全不知所云,所以故為‘胡說八道’,后來逐漸演變為形容亂講一通,無道理無根據的話語。
當然了,還有解釋是:‘胡說’含貶義等。‘八道’即‘八圣道’,佛教三十七道品之一,論述通向涅槃的八種正確方法和途徑…”
張教授想要反駁沒敢知聲,那小子往自己身邊一坐頗有權威,他合計了一下,得了,等下了節目私下討論吧。
整檔節目到了最后的尾聲。
主持人道:“今天,我們《國學小名士》第一期的錄制就此結束了,咱們下期再見!”
舞臺落幕,觀眾退場。
而此時的李凡,早被選手們齊齊圍住了。
這些選手們都是各中小學的學生,那李凡在學校中的影響力就不用再贅言了,此時選手們把李凡團團圍住,爭相恐后地和李凡攀談。
他們要么舉著手機拍照,要么端著本子等著簽名,畢竟終于抓到活的了,大家難掩興奮。
“李凡學長,你下期還來么?”
“不來了。”
“別啊,我們非常喜歡你的。”
“學長,你怎么懂得這么多啊,有什么秘訣么?”
“呃,多讀書,再加上命好!主要是命好,這就是秘訣。”
“李凡學長,你什么時候出書啊,我們看你給瀟瀟推書,給韓杰推書,什么時候能輪到你自己出書啊?”
“有生之年吧。”
李凡忙得暈頭轉向的,這么多選手圍著自己,李凡真應付不過來。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旁邊的幾位嘉賓老師備受冷落,基本上無人問津。
其他兩位教授還能接受,畢竟自己就是教書匠,在社會上基本沒有什么名氣,但孔遠心里非常難過了,畢竟自己好歹也是個作家不是?畢竟也發表了好幾本小說不是?
可眼下,也就五六個擠不進李凡人群的同學在和自己閑聊天而已,邊聊還邊瞄著一旁,好像隨時等著機會混進人群里索要簽名。
走到舞臺上的賈制作人見狀嘆氣道:“李凡在校園中的影響力啊,怎么這么大呢!”
孫制作笑道:“他之所以集萬千寵愛于一身,也是因為他集所有優點于一身了,你看看啊,學識見地各大教授都認可,帥氣面龐又是所有人有目共睹,這年齡又好,能不火爆校園么?男生們羨慕,女生們渴望,完全是萬人迷啊。”
某編輯道:“網上之前不是給李凡起了一個外號么,叫什么‘國民兒子’。”
某女工作人員眼里閃著星星,如數家珍地道:“他外號多了,帥李、李老師、國民兒子、婦女之友!”
孫制作提議道:“老賈,你可以和李凡簽長約啊,有李凡在,基本上就占領校園市場了,而你們《國學小名士》的主要市場不就是學生群體么?”
老賈點了點頭,然后讓兩個工作人員直接去人群中把李凡解救出來了。
辦公室內。
老賈道:“小凡,咱們的節目你也看到了,和你自身是完全契合的,無論從哪一點上分析,咱們都是非常搭配的,是不是?”
“是吧,但我真沒時間,參加一期就夠了,謝謝您的好意。”李凡推脫道。
“一期哪夠啊,咱們這檔節目,就是你的轉型的機會,以前你一直是參賽選手,正好借此提升自己的價值,重塑自己在公眾中的形象。”
“對于成名,我并不太急,我現在學業繁重,實在沒時間長期參加節目。”
老賈見死活說不通李凡,最后咬了咬牙,舉起了一根手指道:“只要你正式加盟咱們節目,我們給你這個數!”
100萬,在娛樂圈來講,其實根本不算多大的數字。但是這檔節目是文化類型的,本來預算就非常有限,這個價碼誠意十足了,畢竟《國學小名士》不能和音樂類型選秀節目相提并論,人家導師基本片酬萬千起步,這個根本比不了。
李凡的內心一陣劇烈地顫動,差點兒就拜倒在厚厚的人民幣下面了,但最終還是拒絕了,因為最近這段時間確實有點兒分身乏術了。
老賈以及工作人員將李凡送出了廣電中心后,他還不死心地道:“小凡,回家再想想,價錢咱們可以再談。”
李凡笑笑沒說話。
老賈退而求其次道:“呃,要不,能不能以后有時間再參加一期?”
李凡非常油條地道:“以后有機會的。”
《國學小名士》沒有和李凡談成長約,很快便被證明是一件十足的憾事了。不過節目首播有李凡的助陣,卻也獲得了廣大網友的關注,也獲得了非常可喜的收視率:2.1,節目的網絡點擊量更是一路走高。
而在節目中,李凡向廣大觀眾普及的司馬相如和卓文君之間的復雜故事,更是掀起了新一輪的網絡熱議。
畢竟卓文君和司馬相如這段愛情故事在國人心中實在太根深蒂固了,這是多么美好的愛情故事啊,沖破家里的阻難,千古第一私奔訂終身,實在太浪漫了。
尤其是卓文君挽救自己愛情的典故,更是讓廣大女性朋友視為偶像啊,用才華碾壓小三兒,征服老公,這想想就帶感。
結果,李凡的一番言論,直接撕毀了漂亮的面具,露出了原本的真相,頓時驚倒網友一片。
其實,卓文君和司馬相如之事,史學界還是非常冷靜的,但普通老百姓只聽傳頌而已。
這個現象非常有意思,很多事情都是這樣,文史界的人都知道某些事情是訛傳的,但普通大眾卻全然不知,還深以為信,怎么就沒人站出來闡明真相呢?
對此可能有一種解釋,就是一定有一些研究者站出來闡明過真相,結果真實的言論沒人去聽,人們更愿意聽從自己想要的那種“真相”。
李凡在工蘇省逗留了一天才決定回家,當天下午,張教授特意備了家宴,宴請李凡。
張家:
“小凡啊,你在節目上說‘胡說八道’這個成語的來歷,我其實有不同觀點,這個‘八道’我認為來自于道家。”
李凡點了點頭,道:“嗯,有這一說,說這是道教追求的長生不老與得道成仙的八個階段嘛,分為:入道、學道、訪道、修道、得道、傳道、了道、成道。”
張教授驚訝道:“原來你知道啊?那你更傾向于哪一種?”
李凡道:“沒有太傾向的,文學歷史這東西,越久遠越說不清道不明。我就是將我知道的說道說道,大家不認可的話,大可以說我胡說八道。”
張教授瞇著眼睛想了想,不談這個話題了,他話鋒一轉,問道:“李凡,能不能幫我女兒補習一下英語?”
李凡開玩笑道:“女兒,好看么?”
張教授連連點頭,眼睛瞬間亮了,樂滋滋地道:“好看,絕對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