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1292 烈火烹油

  聽到賀苗這么說,康恂心弦不免一顫,繼而便又忙不迭說道:“我區區一介走賈,若無賀翁親昵照顧,衣食都將匱乏,又怎敢奢望能入行臺大將軍耳目。是了,賀翁這么說,應該也是有嘉言教我吧?”

  講到這里,他望向賀苗的眼神便有幾分羨慕。

  說實話,他從淮南都督府時期便行商于中州與關隴之間,可以說是是眼見著沈大將軍并其文武一步步成為中原霸主。他性格中本就有險搏的成分,未嘗沒有放棄商途加入沈大將軍的麾下,謀求一番男兒功業的念頭。

  但也不得不說,由于積久的原因,無論淮南都督府還是目下的行臺,對于謀進的胡人都是警惕有加。

  盡管康恂祖上內遷關中年久,早已經與諸夏生民無甚區別,但身上多多少少還留有一定的胡人血統,這也成為他的一點顧忌,沒敢放下所有奮身投入。可是這一點遲疑之后,行臺發展更是迅猛,他更沒有了加入其中的契機。

  賀苗則不同,其人看似有些貪鄙,但卻是目下的行臺中寥寥可數能夠身居高位的胡人之一,而且負責掌管的還是對軍事有著極大意義的馬政,絕對可以稱得上是位高權重。老實說如果不是其人有著貪財的小毛病,憑康恂的身份,是不可能與之建立起深厚私誼的。

  賀苗舊名賀賴苗,言之行臺舊人絕不為過。他加入大將軍麾下時間甚早,早在大將軍還困于淮南、決定晉祚命運乃至天下大勢所歸的那場淮南大戰前,賀賴苗便投入大將軍的麾下,并其故舊劉迪為王師投獻數千匹戰馬。

  而這些戰馬之后也成為王師最重要的戰略資源之一,為王師擊敗羯胡大軍乃至于收復整個豫州,都有著巨大的意義。

  賀賴苗也因此功得到沈大將軍的嘉獎重用,積功封侯,整個人的人生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特別隨著沈大將軍權威越來越甚,王師軍勢越來越強,其人也是一路的水漲船高。

  之后賀賴苗便厭棄自己胡風濃厚的姓氏,索性直接以“賀”為姓。雖然這也只是掩耳盜鈴,想要讓人徹底忽視他胡人的出身,大概還要換一個頭。但他樂意如此,也沒人會在這種小事上向他挑釁。

  賀苗微瞇著眼,擺擺手又返回康恂馬場中的居舍,待到室中仆役俱都退出,他才望著康恂笑道:“老康你這人,倒還有幾分恭良眼色,換了旁一個發問,我才懶得給他指點什么坦途財路。”

  康恂聞言后又忙不迭拱手施禮、連連道謝,用十足恭謹的態度給足了賀苗面子。

  這自然讓賀苗笑逐顏開,他如今名爵、權位都不缺乏,本也不必折節與馬場中這些商賈結交,所以還要如此,主要還是為了滿足被人恭敬仰視的這種樂趣。

  他笑著擺擺斷康恂的話語,然后才又說道:“行臺之強盛,遠不是你們這些賈人觀望就能盡知。大將軍才器偉壯,就連我這個久從麾下的老仆所見都不過百中一二。譬如目下這河東之境,往年不過廢墟一片,任誰到此都要愁困煩躁,厭見所有。可區區幾年之后,又成什么模樣?”

  康恂雖然急切于聽教后事,對賀苗一通長篇大論倍感不耐煩,但也還是耐著性子連連附和。

  “行臺規營地方,河東如何成果,已經無需再提。但天下之大,王法通達的津要所在,又何止河東一處啊!”

  聽到賀苗總算是言及實際,康恂也不免精神一振,端坐傾聽,卻又聽賀苗笑道:“你們這些商賈也是幸運,能與大將軍并生此世,大將軍人世圣才,大凡耳目及處,你們只要跟隨在后,也都不愁大收巨貨。”

  這個道理,康恂怎么會不懂,否則便也不會急切于向賀苗打聽。

  自覺賣足了關子,賀苗才又說道:“茶貨外銷,這也是大將軍一直力主的事務。往年天中華賞供銷,不過小小試水而已,如今探路也算有了收獲,之后力推大舉也就在這幾年之內…”

  這種含糊的訊息,自然不是康恂所需要的,類似氛圍的變化,他其實也早有感受,否則也根本不會動念于此。他想要聽的,還是行臺對此究竟有什么實質性的舉動在醞釀。

  “老康你想直入漢中,這眼光也算精準。茶貨主出南土,江表都是大將軍故舊華族,你想去分一勺利也是做夢。我記得你鄉籍華山,南出秦嶺,便可直抵漢中…”

  康恂自然點頭,也正是因為這一點便利,他才動了這個念頭,茶葉產于南面,江表所產自然是目下市上主流,但他也察覺到蜀中同樣盛產,只要能在漢中立足扎根,不愁拿不到蜀貨,而且蜀中貧寒,貨價也是低廉到了極點。

  但他所以猶豫不決,主要還是因為目下的漢中、巴蜀還在成漢控制之中,雖然他在漢中的關系也傳信說是在荊州王師頻攻之下,成漢局勢已經危急,國中又多不平穩。王師收復巴蜀,只是時間問題。

  而時間問題,就是商機所在。康恂一介商賈,就算有些能量,又哪里能夠得知王師軍略施用的內情。過早進入,先機是占據了,但是危險也大啊,說不定成漢垂死掙扎,將他們這些外來者視作奸細,到時候命都難保,更不要說商機了。

  “我的義弟劉二郎,老康你可知?”

  賀苗又問了一句,康恂聞言后便連忙點頭,明白賀苗所言乃是王師戰將劉迪。劉迪其人舊年曾為勝武軍一軍主,之后外用,距離一方督護鎮將也只有一步之遙,乃是王師目下少壯戰將的代表人物。

  康恂所以知曉其名,倒不是說他對王師內部戰將們了如指掌,還是因為賀苗在馬市中對劉迪其人其事的賣力宣揚,以至于如今的河東馬市中,沒有聽說過劉迪名號的馬商幾乎沒有。

  “二郎是大將軍帳下虎狼,早前跟隨毛寶毛君侯南下襄陽。我與二郎至親兄弟,也是看老康你與我也算有著幾年的交情,你若真有志向,我倒可以給你搭一條路,先出武關往襄陽立住足。只要你肯于捐施,助戰王師,來年還愁不能追隨王師先入漢中?”

  賀苗講到這里,又一臉鄭重道:“至于王師何時用武,你不要打聽,我也不知。這件事,你若是愿意,稍后使人告我,我自幫你出面,也不可向外宣說。”

  康恂聞言后連忙點頭,表示絕不外泄。賀苗肯做如此表態,他已經分外歡喜了。特別是講到讓他先在襄陽立足,這更直中他的心懷念想。

  襄陽的地理環境,并不遜于河東,若真比起來,河東所覆蓋影響主要還是在黃河一線,而襄陽卻是南北地沖,四通八達。在眼見到河東區區幾年時間內便發展如此迅猛,其實早有許多有實力兼有想法的商賈放眼于襄陽。

  只是目下行臺還沒有明顯的開放政令扶植,所以這些商賈們也都暫時引而不發。但可以想見,只要行臺放出稍微明顯的訊號,各方商賈絕對會惡狼一般撲向襄陽。

  賀苗給他點出這一條路,不獨讓他在茶葉貿易上先行一步,更讓他有機會先一步立足于襄陽,也實在讓他感念這幾年的狼狽為奸、小意恭維沒有白費。于賀苗而言,或許只是隨口的一句指點,但對康恂來說,或許就是能夠經營畢生乃至世代傳承的一份家業起點!

  受此重惠,康恂自然也不能虧待賀苗,在將其人送出馬場的時候,便讓家人套起數架大車,車上滿載物貨。

  然而賀苗眼見這一幕,臉色卻陡然一變,指著康恂怒斥道:“老康你這是要殺我啊!趕緊給我收回去,不可再作此舉!”

  賀苗雖然貪財,但也絕不會因貪財而忘命,明白什么樣的錢不該收。之所以有這樣一點覺悟,還是因為一番曲折。

  河東創建,賀苗被從洛陽外用到此處監管馬市,驟然放出,大權在握,難免有些樂而忘形。特別那些馬商們一個個滿載重貨直往他官邸送來,更讓他迷了眼,自是來者不拒。

  可是好日子沒有享受多久,沒過多長的時間,山遐那個催命鬼手下的卞章便率領鷹爪部下來到河東,直接將他在官署中擒拿收押,隨船送回行臺。

  之后在廷尉監中那一個多月的時間,賀苗真是畢生難忘,特別看到一同在監室中的案犯種種愁苦懊悔姿態,有的更是被提走之后便消失于人間,更讓賀苗寢食難安,不知自己哪一天就要被這些鷹爪撕碎。

  最后,還是在大將軍出面特批之下,賀苗才被放出,贓款盡退不說,還背負了巨額的罰款。原本應該是剝除名爵的處罰,但這簡直比殺了賀苗還要讓他不能接受,他也耍起了混性,每天綴在大將軍出入儀駕之后嚎哭不斷,最后煩得大將軍憐其舊功,保留爵祿試守馬監。

  自此之后,賀苗雖然也貪財,但也知道什么樣的貪念不可動。特別是他作為行臺老人,微時追隨這一點資歷便足夠他一生受用不盡,若因貪財而耗盡這些資歷情分,那才是最蠢的事情。

  他可以勾結馬場主收割買馬的肥羊,只要不做欺行霸市,這種小事行臺也不會過問。當然他也明白,不排除一些馬商循此曲折進賄,但他是錢照收,事不辦。

  久而久之,人也知他是一個只進不出、拿錢不辦事的狠角色,也就漸絕了心思。而還肯跟他保持往來如康恂之輩,便被他視作是真正敬重他的人。所以康恂求到他來探問前程,他也不介意幫上一幫。

  今天從薛家紈绔子手里搜刮來幾百萬錢,勝過往常一年有余,賀苗也是滿意得很,雖然拒絕了康恂的饋贈,但臨走前還是叮囑道:“馬款一定要盡快收來,薛家敢有拖延,你直接使人道我。”

  講到這里,他又一臉的自傲:“旁人怕他薛家勢大,我卻不怕。坐享行臺興治厚利,刮得就是他家財貨!”

  康恂聞言后又是苦笑,心道這件事就算有反復,他也絕不敢捅到賀苗那里,大不了自己墊付就是了。就算他已經決意要結束河東的買賣,想要抽身也還有諸多收尾,真惹怒了薛家,他只怕想走都走不了。

  但康恂卻沒有想到,天色還未到傍晚,前往收款的家人便押運著足量的財貨返回。這不免讓康恂大感詫異,心道薛家也算是武宗豪強,就算薛強年少無知,難道家中其他親長看不出他以次充好,大敲竹杠?

  想不明白,康恂也只能歸因為薛家確是豪富肯舍,幾百萬錢拋出眼都不待眨一下的。但他也不敢將這些燙手財貨保留過夜,連忙又讓人送去賀苗處,甚至連賀苗說定的二十萬錢也不愿留。

  可是家人返回后,還是又將二十萬錢帶回來,倒讓康恂啞然失笑,心中暗念這個老胡倒也真是個有自己一套準則的性情中人。

  且不說馬市中康恂感想如何,薛強等人離開馬市后,一行人便直往蒲坂的大營而去。

  薛家世居汾陰,距離蒲坂還是有一段距離的。但是河東之后興創迅猛,因此整個蒲坂大營規模也都極為宏大。

  所謂的大營,也不單純只是軍士駐扎的營舍,而是劃出一大片的軍事禁區,當中既有河東軍府將士駐扎,還常設用于大軍調度時暫住的營區。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存放諸多軍資器械的倉邸。理論上而言,從蒲坂到汾陰,沿河一線都算是軍區范圍。

  薛濤作為河東軍府督護,其官邸并不設在蒲坂城中,而是蒲坂與汾陰之間,靠近他家塢壁的地方。

  薛強將幾名洛中友人送回蒲坂,又讓在蒲坂的家人籌措財貨交付馬款,然后才離開蒲坂,直往其父所在而去。

  河東督護府位于沿河幾十里外的一處高丘下,此地原本也是屬于薛家的一處塢壁,在此基礎上直接擴建成一座軍城。

  相對于其他軍府的令禁嚴謹,河東軍府也自有其鄉曲特色,營禁并不嚴格。薛強作為家門嫡長,軍城內外又都是他家原本的部曲,雖然只是一介白身,但沿途也無人敢阻,直接入城來到了官邸中。

  此時天色已經完全黑了下來,薛濤結束了一天的操練,解下戎甲正在用餐,得知兒子入府,便直接將人喚來一同進餐。

  用餐完畢,余者退出,室中只剩下父子二人。薛濤讓人泡來一杯茗茶,北方人喝茶的習慣還在養成,但薛家舊年從蜀中遷出,對于這一習慣倒也適應得很快。

  “可安頓好了你的幾位友人?”

  廳室中,薛濤也沒有太多為人父的威嚴,語調輕松隨口一問。

  薛強聞言后便點點頭,臉上卻有欲言又止狀,片刻后才決定開口說起今天的事情:“我家又不是沒有良馬,阿爺何必使我往馬市去?那個賀翁,哼,老胡大概以為我是個諸事懵懂的蠢物,看不出他與那馬場主耍得手段。幾匹劣馬,骨架之外全無可夸,幾百萬買來,斬殺煲飲或能咂摸出一絲河西風味!”

  講到這里,薛強便一臉的憤憤不平,很顯然賀苗與康恂的勾結耍弄他們,他都看了出來,但卻因為父親的叮囑,不得不按捺下來,整整一天被人當個傻子看待,心里已經積攢了太多不滿。

  “你難道不是諸事懵懂?”

  薛濤聽到兒子的抱怨,臉色頓時一板,語調也變得嚴厲起來:“當中滋味幾許,你自己若能咂摸幾分,倒也可稱小知人事了。”

  “阿爺憂困,我又何嘗不知。無非世道時流妒忌我家坐享于成,不曾施力勇助行臺,但卻趁于地便,大收行臺興治河東的利貨。我早前在中州聽人談論,也多有謗議我家之聲。但我不明白,我家所以得大將軍雅重,那也是因為往年祖、父竟力,浴血卻胡,厚保鄉土,始終不曾失節,兼有明識世務,恭從大將軍后,銜恩待用…”

  薛強講到這個話題,尚有幾分稚氣的臉上便充滿不忿,認為世道時流因為他家勢盛一時便嫉妒謗議不斷,實在太無道理。

  薛濤聽完后,臉上流露出幾分失望:“我本來以為你長留天中,廣受時流熏陶,應該會有幾分才力壯進,說出這種話,可見也是虛度了光陰。你只聽到時流謗議我家,可曾細思時流因何謗議我家?”

  “浴血卻胡,厚保鄉土,那你家保護鄉土幾分?無非家門陋瓦尚稱完整罷了,鄉土還不是一樣的破敗?河東如今蒸騰之勢,你家又發力幾分?你得享的尊榮,是否有足夠的施予匹配?”

  薛濤幾句反問,聽得薛強啞口無言,嚅嚅半晌才低頭道:“若得行臺驅用,我家自然銜恩勇赴,不敢推辭!大將軍國士相待,子弟自然舍生忘命的追從…但我也實在不明白,就算是我家非議纏身,阿爺命我主動去求老胡訛詐,又能助事幾分?浩大之恩沐,自當煊赫之偉功才堪匹配,投于這些貪鄙之徒的私欲,傳揚出去,我家更被時流看輕啊…”

  聽到兒子這么說,薛濤眼中也閃過一絲無奈。天地革命,生民百困,他家又何能免俗。但就連他也想不到,如今他家所面對的問題,竟然是因為太過煊赫了。

  最開始的時候,薛濤怯于接觸行臺,是擔心行臺過于強勢或許凌虐地方。但之后見大勢難阻,終于下定決心投入大將軍麾下,卻沒想到境遇一路高漲,竟然漲到今日今日這種令他坐立不安的程度。

  不同于對弘農的酷烈打擊,行臺對河東特別是河東鄉流,已經不僅僅是包容那么簡單,諸多優厚扶植,可以說是讓鄉人大收于利,只恨沒能早早加入行臺統治,以致今時今日才享受到這種歸治的諸多福祉。

  薛家可以說是河東家勢最為雄壯的豪宗,也得趁行臺對鄉土鄉民的大力扶植而扶搖直上,更受惠于四方商賈云集,也讓薛氏家聲不再只局限于河東一地。整個天下俱都知曉,原來河東還有這樣一戶風骨高標的門戶,能夠在屠各、羯胡接連摧殘下仍然屹立不倒、守節不失!

  過去幾年,薛氏所得不獨聲譽,鄉勢一時間更是攀升到了極點。可以說是大凡生人所有求欲,薛家在投靠行臺之后,俱都紛至沓來,安坐而享。

  但是隨之而來的,便是時流對薛家的側目非議,認為他家除了一個歸義之舉外,于行臺治下全無事跡可夸,實在不配享有今日尊榮。

  持有這種論調的,不獨只有一人,也不獨只限一方。此前大將軍駕臨河東,薛濤前往迎候,便不乏行臺官員包括潼關的謝奕在看到他后,都用一種意味莫名的語氣感慨說是大將軍北進用事以來,各方鄉豪得享尊榮福澤之厚,無過河東薛氏。

  這一點,薛濤也明白,同時也理解這些行臺舊人久從大將軍,見他薛家得趁大勢而后來居上,難免有些心理不平衡。

  行臺舊人不忿于薛家的幸起,薛濤能夠理解。可是來自背后鄉人們的攻訐,卻讓薛濤遍體生寒。

  大將軍駕臨河東之后,便有一部分鄉流代表言是河東舊年在亂,多有鄉勢權宜,如今既然已經歸治,便應該按照行臺的秩序進行梳理改革,不可再專據適亂之舊俗而坐享入治之善美。

  換言之,薛家如今得享的深厚鄉資,也讓這些鄉人們眼紅不已。他們往年最怕行臺強硬推行政令改革,借此打壓鄉勢,可是隨著河東一地形勢越來越蒸騰,他們已經按捺不住想要分食薛家這個龐然大物了!

  對于河東鄉徒的發聲,大將軍并沒有采納,只言河東歸治未久,強求政令一同中州還是有些操之過急,可容后再議。薛濤明白,大將軍如此表態,一方面自然是不愿見河東鄉眾因貪婪而陷于鄉斗中,另一方面也還是繼續對他家施加關照。

  察察則無徒,行臺素來以政令剛猛著稱,以至于用事以來,那些未歸化的鄉地中豪強對行臺王師既驚且疑,不敢過于親近。適逢薛家守節不失的節操也讓大將軍深有感念,所以將薛家豎作一個世道表率,以示行臺不僅僅只有嚴苛一面,恩賞方面同樣豪爽!

  得有此等機遇,既是薛家的榮幸,但若處理不好,卻也隨時有可能演變成一場劫難!

大熊貓文學    漢祚高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