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六十二章 紅薯

  烤紅薯,又被稱呼為烤地瓜。皮焦里嫩,口味香甜可口,一個大個兒的地瓜甚至于能頂一頓飯。

  崇禎自從穿越過來,基本上都是吃的御膳房做出來的美食,又怎么有人弄地瓜給他吃?因此,崇禎就愣是沒想起來明朝的時候已經有地瓜了,還想著啥時候派人去美洲找這玩意呢。

  連忙命令御駕停下,崇禎也不顧自己的形象,快速地走向那個攤子,全然不管他走一路就跪一路的人群,眼里只剩下那些正烤的外表發焦的地瓜。

  在崇禎的眼里,這東西不只是地瓜,更是自己江山穩定的基石。有了這玩意兒,那玉米呢?土豆呢?這些玩意是不是都有,只是沒推廣開?好像還有個叫徐光啟的牛人是不是?

  崇禎一邊兒讓跪在地上的攤主起來,一邊兒拿走一個擺上爐子沿上的地瓜。雖然燙手,卻舍不得扔掉,輕輕掰開,果然是自己前世吃過的那種烤地瓜。

  崇禎也不嫌臟,只是輕輕地吹了一口,就將焦黃冒油的地瓜心兒往嘴里塞去。真唬得王承恩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兒。

  軟糯的地瓜心兒入口即化,一股子香甜直接順著嗓子眼兒往肚子里跑去。

  崇禎也不嫌燙,又吃了兩口,才將手中的地瓜放下,接著問那攤主道:“老丈,朕來問你,這東西是哪兒來的?”接著又夸贊道:“老丈手藝不錯,烤的香甜軟糯,好吃的緊吶。朕平日里可吃不到這個。”

  攤主約莫五十歲的年紀,本來誠惶誠恐的他,聽了崇禎所言,當即咧開缺了幾顆牙的嘴笑道:“回陛下的話兒,此物名叫番薯。

  小老兒家中與徐光啟徐大人有舊,這東西還是他教小老兒烤著吃的。此番進京,便是多虧了徐大人的資助,從家中進了不少番薯過來,打算在京城試賣一番,不成想,這生意還挺好。”

  崇禎暗暗記下徐光啟這個名子,看起來這個人是真存在的,那就好辦了,讓錦衣衛去找,以后好好地給朕當牛做馬就是了。接著又對攤主道:“老丈還有多少這番薯?朕全要了。一會兒有人隨你取來送入宮中。”

  說完,才發現自己身上并沒有銀錢,干脆讓魏良卿掙錢結賬,嚇的那攤主死活不肯收,直到崇禎佯怒道:“朕命你收下,你收下便是。百姓民生艱難,也一直為國朝交賦納稅,朕又怎么能貪圖你們的東西?”

  見攤主終于收下了錢,崇禎又命魏良卿帶人跟著攤主回去取剩下的番薯,這才起駕回宮。

  崇禎裝完逼跑了,在這東岳廟一帶留下的卻是圣天子仁政愛民的傳說,東岳廟前的這個牌樓原本的名字也沒有人去提了。因為天子御駕來此時,百姓等都要山呼萬歲,因此上便被叫做呼駕樓,后來便慢慢地傳成了呼家樓,至今京城之中仍存此地。

  回到宮中的崇禎,卻是立即派人支傳了內閣諸臣前來見駕。

  待眾臣來到御書房的時候,崇禎正在很任性地啃著一塊兒地瓜,見內閣輔臣們齊至,崇禎忙將口中的地瓜咽了下去,全然不在乎自己的形象,指了指地瓜,對內閣輔臣們說話:“諸位愛卿也嘗一嘗,權當是朕請客吃飯了。”

  別管眾臣如何腹誹崇禎小氣,都謝恩后,才小口小口的吃了起來。

  崇禎也不著急,直到眾臣都吃完后,崇禎才道:“眾位愛卿,此物如何?”

  溫體仁既為內閣首輔,便當先開口道:“啟奏陛下,此物臣于書中曾見過,只知蒸了吃或者煮了吃皆可,算是亦菜亦糧。不想這烤來吃,也是如此美味。”

  其他內閣輔臣也紛紛表示贊同,一致認為地瓜可當糧食可當菜,簡直就是天賜大明的良種。

  崇禎卻心中冷笑,回宮后自己不是沒有查過,這東西早在萬歷年間就已經進入大明了。只是事關利益,所以沒有人大力推廣罷了。

  崇禎見眾臣反應,便說道“既然如此,朕欲詔徐光啟入京,主持這新糧推廣一事,尤其是山陜之地,更是重中之重。

  山陜之地近年來的收成都不怎么樣,想必地力也幾近枯竭,不如換了這些新糧種下去試試。

  另外,朝堂之上也要做好準備,萬一新糧推廣不力或者也欠收,到時候要做好賑濟的準備,不能眼看著山陜之地流民遍地。否則,朕只好學曹孟德幫智,拿某個重臣的人頭去安撫百姓了。”

一番赤裸裸的威脅之下,崇禎覺得這些內閣輔臣們  其實說起來,像地瓜這種亦菜亦糧的東西,大明現在有的絕不在少數,此時玉米、土豆都已經進入了大明。

  只是這些東西產量高,產量高了,還上哪兒剝削那些泥腿子去?再者,吃慣了米食的人,總不能拿著土豆和地瓜當糧食吃吧?

  至于玉米,那東西熬了粥喝還好,磨出面來,卻是做面條不成,蒸包子也不成,蒸成饅頭,初吃香甜,再吃即覺粗礪不堪,難以下咽。

  崇禎卻不覺得這些東西吃多了會難吃。目前的大明,沒有人比他更清楚后面幾年是什么操行。

  山西陜西連年干旱,說糧食欠收都是抬舉,當時基本上是顆粒無收才對,甚至于民間有易子而食的慘劇發生。

  至于朝堂之上,眾正盈朝的正人君子們自己撈的腰包鼓鼓,又哪管國庫有錢沒錢?崇禎問及豐盈國庫之法,這才有了后來的裁撤驛站,導致快遞李小哥失業后一怒之下造了反。

  對于連樹皮草根都啃光,餓急了連孩子都換來吃的百姓來說,難吃?不存在的,有一口吃的就算把命給救了,誰去管好吃不好吃?

  反正不管怎么說,這些高產物的作物,竟然沒有在大明推廣開來,不得不說是一種遺憾。否則,只要老百姓都能吃上飯,就算是小冰河時期又能怎么樣?

  對于老百姓來說,只要皇帝能讓他們吃飽穿暖,他們才不關心皇帝是怎么敗家怎么浪的。傳說中,皇帝不就是用金鋤頭鋤地么?瞧瞧,多敗家!

大熊貓文學    回到明朝當暴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