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照著這般的說法,張超的軍隊人數便己經得出了結果。
先鋒軍團與龍虎軍團各十五萬人,外加水路軍團,這就是三個軍團了,共計四十五萬人。在加上除一軍團之外的其它六大軍團,這也是九十萬人。合在一起便一百三十五萬人,外加一軍團的三十萬人,可動用的兵力己然達到了一百六十五萬之巨。
這還是在裁軍五十萬人的基礎之上,若不然,張超大軍將會突破到兩百萬這個恐怖的數字。
這也就難怪張超會行裁軍之舉了,憑四州之力,想要養活這么多的士兵,還是精兵,的確是費力不小。
原本張超的意思是,在占據了冀州之后,是要想辦法盡快的休養生息,然后將冀州穩定下來,發展起來的。可是現在看來,似乎有人并不想給他這個機會,曹、劉這就是要動手了呀。
仗著并州與幽州地大物博,人口豐足之優勢,張超的軍糧并不是什么大問題。只要不是遇到連年天災,大軍也不至于會沒有吃的。但這只是維持現狀并不能滿足張超的要求,他需要的是一個軍力強大,糧食充足,財力雄厚的四州,而做不到這一點便算不得是圓滿了。
本來,他也以為攻下了冀州,會讓其它諸侯變得小心起來,如此他就可以發展商業,積攢出雄厚的資本了。可現在看來,有人并不想看到這番景像呀。
你不想看到,我偏要做給你看,這就是張超的為人特點。這也就有了張超命令郭嘉不必去理解那些諸侯的動靜,反而是要大力的發展自身實力的原因。
這倒非是張超小看于曹操和劉備,而是他不相信馬騰和孫堅會那么容易就被攻下來,要知道他在要攻冀州之前,可是做了很長時間的準備,當時的袁紹本己經只剩下一個大架子,內部己經不穩,這才有機可乘。可是現在看涼州與東吳,至少內部還是穩定的,攻取豈能一日之功?這樣的仗打起來就需要很長時間的,他可以借機來消耗一下各諸侯的實力,這樣的結果對他而言也是極為有利的。
張超盡管聽聞了曹操、劉備和董卓的動靜,可依然還是我行我素,進行著內部的整理和休養生息。
在張超的命令之下,各軍團抓緊練兵磨合,盡快的讓下面士兵間的關系變得更加團結。商業上,推行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使其更加的繁榮;農業問題上,該分地的分地,該免稅的免稅,該鼓勵墾荒的鼓勵。一時間所屬勢力內皆是露出了欣欣向榮之意。
這相比于其它諸侯勢力內緊張的戰爭氣氛,倒是顯得別具一格起來。
張超熟悉厲害,更知道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的最簡單道理。
生逢亂世,本就充滿著無限的機會與挑戰,而他需要做的就是抓住任何的機遇,以在很短的時間內解決內部問題,只有如此,他才能夠將目光跳出去,去完成自己最初定下的發揚中華,開疆拓土的表現。
在中華的歷史中,也曾有幾個朝代強盛一時,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明清盛事,說起來都曾輝煌過,可也不過就是守著自己的三分地而己。只有成吉思汗曾被稱為一代天驕,但那也不過就是曇花一現而己,且還并非是正了八經的漢族人。
張超做為正宗的炎黃子孫,自然希望能夠創出一番偉業來,縱然就是千百年后,至少后人在說起他的時候,會用著一種向往而崇拜的目光,如此就夠了。
正是因為理想就要遠比曹操和劉備等人大很多,張超行事起來就更需要一個穩固的基礎,不然的話,基礎不牢,何談開拓呢?
張超要將中華的精神和影響力發揚光大,他要讓世界上的人都知道,在東方有一個強勢的帝國正在崛起之中,他要讓別人聽到這個國家的名字就會膽寒,他要讓自己國家的人民走在哪里都能夠堂堂正正,挺起胸膛,受人所重視與仰視。而顯然想做到這些,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可是他不怕,如今他還年輕,才剛三十四歲,想來有華佗和張仲景這兩位名醫在,他還有著大把的時光可以做自己想做之事。而現在需要做的就是走好每一步。
張超的力倡和主導之下,整個集團正穩扎穩打著向前前進著,幾乎可以用一天一變樣來形容。
相對于張超集團的養精蓄銳,其它諸侯確是忙著調兵遣將。
公元二零三年五月。
雍州王董卓與漢元帝聯盟,共出兵七十萬直向涼州馬氏而去。其中董卓出兵四十萬,劉備出兵三十萬。
大軍浩蕩而出,頓時引來了天下人的側目。
可隨之不久,丞相曹操也是出兵五十萬,由豫州發出,直奔揚州孫堅勢力而來。
一時間,天下諸侯除了張超還未有動靜之外,己然是戰火四燃。
董卓親自掛帥,引兵四十萬以手下將軍段成為先鋒,由雍州直向涼州而去。
段成,是大將段煨的族弟,本人自小習武很是有些能力的。自族兄被張超大軍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