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世界,地下基地的穿越廣場中,董晨一步就從藍色的圓形電弧之門里跨了出來,這次他是一個人回來的,沒有開車,也沒有帶機器人,只帶了一個裝滿了新資料的移動硬盤。
在一個人的時候,還是在很安全的地方,董晨還是比較喜歡用顯形的藍色電弧之門的,因為那是他對穿越之門的第一印象。
對于任何生物來說,第一印象都是相當重要的,這是動物行為學中的印隨學習,很多鳥類和哺乳動物都有這種行為,簡單來說就是出生看到的第一個體型較大的活物叫媽媽。
甚至不是活物都行,只要是活動的、體型較大的物體就行。
這是進化選擇決定的,也是新生動物學習的一種重要形式,它可以使這些沒有自衛能力的小動物緊緊依附著它們的父母,從而使食物供應和庇護要求更有保障。
人類雖然已經可以客服很多生物本能了,不會干的那么極端,等長大懂事了就明白了,但是第一印象也是相當重要的,在找工作、交朋友、買東西和日常生活中都用得上。
“歡迎回來,先生。”
這是董晨從電弧之門中走出來后聽到的第一句話,也是每次出來后聽到的第一句話。
“嗯,好久不見。”
跟一號打過招呼之后,董晨才注意到穿越廣場這里靜悄悄的,連附近的走廊里也沒有了原先來來往往忙碌的機器人。
“哎,一號,那些機器…”董晨說道一半突然拍拍自己依然光亮的腦門,“哦,對了,基地全部建設和裝修完畢了是吧。”
“是的,先生,基地已經全部裝修完畢,需要我帶著您轉一轉嗎?它們可是跟您離開之前有了很大不同。”
一號邀請著董晨,并且一輛電動小車已經開了過來,董晨的一些喜好和習慣它可是知道的一清二楚的。
“當然。”董晨欣然同意。
坐上一號開過來的電動小車,董晨就開始了自己的基地之旅,從穿越廣場這里開始,走廊中都是空空蕩蕩的,但是相對的哪種亂糟糟的東西沒有了,像什么腳手架、輔助管線等等都沒有了,看起來整潔無比。
原來沒多少東西的各個實驗室里,原先暴露著電纜和管道的地方也被相應的儀器代替,各種機械設備和科學儀器填充了那些原來空蕩的地方,讓每個實驗室都看起來如同科幻電影中的場景。
其實不是看起來像,而是確確實實的科幻場景中才有的東西,科幻片中的東西大多是一種先進的科學幻想,或者推測的地球幾十、幾百年后的樣子。
而這里的實驗室裝置都分別比當前的科技水平高幾十年和上百年不等,對于這座基地外邊的人來說,這里可不就是科幻片中的場景。
待車走到工業區的時候就停下了,因為董晨見到了那些不再到處溜達的機器人,它們正在被改造,拆下一部分機械裝置,然后又裝上另一些不同的機械裝置。
董晨看著一個帶有針頭一樣裝置的機械臂被裝到一臺輪式機器人上,這臺機器人上還被裝上了幾組電驅動的滑輪,于不是好奇的問道,“那條機械臂是電焊吧?它們上邊的電驅動滑輪是要讓他們在腳手架上移動?”
“是的,先生,我們接下來的造艦計劃要用電焊焊接艦體,這臺機器人是要在艦體外部的腳手架上活動的,裝上滑輪可以讓它們更加高效的移動位置。”一號說道。
“嗯,這些機器人的數量夠不夠,我們要不要再增加一些機器人數量,等潛航器確定了設計,我們要以最快的速度造出來。”董晨想了想,給了一號一個參考,“用這些機器人,我們如果要造一艘十萬噸級的航空母艦要用多長時間?”
聽了董晨的提問,一號毫不遲疑的就給出了答案,“先生,造一艘十萬噸的航空母艦,我們只需要64天到70天時間就可以完成,我們現在有各類型機器人1700臺,不需要用到100數量的機器人,只需要78數量的機器人就可以達到最塊速度,數量多了反而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速度。”
“哦,這么快嗎?也就兩個月出頭我們就能造一艘航空母艦?”
得到這個答案,董晨確實是挺驚訝的,雖說這座基地造的很快,也是只用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但是建筑和航母的建造難度可不一樣,沒想到造航母也這么快。
“是的,先生,我們擁有更先進的制造技術,這就可以大大提高建造速度,機器人的建造速度和精確度也不是人類工人可比的,而且機器人可以一天24小時不停的工作。”
“我們機器人的技術也很先進,故障出現率非常低,在建造基地的過程中,只有32臺機器人出現過故障。而且據了解,航母的建設過程中需要對多方負責,不排除這些非建造原因拖慢進度,而我們只需要向您負責就可以了。”
說完之后,一號好像是頓了幾秒鐘,然后又說道,“而且您有95的時間不管事。”
呃…雖然覺得很奇怪,但是總覺得被人工智能鄙視了。
不過董晨也不能跟個“不懂事”的人工智能生氣,知道了機器人們造艦很快之后,他就讓一號開著車繼續往前走了。
離開了忙碌的工業區域,這里已經很接近碼頭了,拐了幾個彎就來到了碼頭上,這里也是另一個忙碌的地方。
長江31號潛艇已經被轉移到了船塢中,上邊有大量的機器人在工作,原先完整威武的潛艇已經不見,整艘潛艇被拆的七零八落,很多外殼都被切割了下來,透過缺口可以看到潛艇的內部大部分的儀器也都沒有了,只剩下了空架子。
那些拆下來的設備和船殼,在經過一系列先進的回收程序之后就被還原成了原料堆進了材料倉庫,等著再次被取出來使用。
在這里待了一會,董晨就又出發了,直到電動小車轉完所有的地方,最后開到了董晨的專用實驗室門口。
說是實驗室,其實就是地上住處的復制,臥室、餐廳、廚房是什么的也都有,還有一處私人的小實驗設備,只是這里的科技水平比地上高了很多罷了。
董晨來到工作臺前,把自己帶回來的移動硬盤連接到了數據接口上,讓一號開始轉移數據。
看著一號整理數據,董晨突然想起了之前一號說的替換計劃,于是問道,“對了,我之前給你的那些資料,整理完畢之后有多少基地中設備可以被升級和優化?”
“先生,是這樣的,經過對您帶回資料的整理,基地內的設備有35可以被更新,其中需要被完整替換升級的設備有12,可以通過替換零件或增加新模塊達到優化升級的設備有23。”
“基地內的設備經過升級后,科研能力預計提高2325,制造能力預計提高1718,內部武器防御能力預計提高912,墻面防御…預計提高…,地板防滑…,空氣清新…”
“停停,”前邊還好,聽到后邊董晨趕緊就喊停了,“你這后邊都是什么,還地板防滑,你咋不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