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一千六十七章 壽春之戰

  數個夏侯惇心腹看得眼切,猛地撲去,頓潘平一刀先砍死一人,隨后持刀一轉,又劈死一人。兩道慘叫聲頓時令夏侯惇回過神來,虎目瞪得斗大,掄起長槍望潘平咽喉就刺。潘平急持刀抵住,連忙退后。夏侯惇咬牙切齒,看似恨不得生吞了潘平,心里卻想著撤軍回救營寨。潘平冷著面色,徐徐退到自軍隊伍之內,隨時準備與夏侯惇拼殺。忽然間,夏侯惇驅身一退,命軍士前往阻殺斷后,他則轉身飛奔乘云梯車下城,急命軍士鳴金收軍。與此同時,正于北門埋伏的曹仁,亦看得寨內著火,連忙命軍士后撤回寨。

  突兀之間,北門一聲炮響。劉封引一部大軍截殺過來。原來蒯越在城內,觀得魏軍布置,見其留下北門,便料得魏軍必在北門外設有埋伏,欲待偃城城破,自軍從北門逃亡時,趁亂伏擊。因此,蒯越便教劉封引二萬兵馬,就在北門守候,但見北門一有動靜,立刻引軍突襲。卻說曹仁正引軍而撤,劉封率兵來截,魏兵頓時大亂,不一時便被蜀軍殺得潰散。曹仁面色黑沉,驟馬在亂軍內飆飛,見得劉封正指揮兵馬,遂手掣銅錘,看得眼切,一錘猛地投飛過去。此時劉封立功心切,只顧的指揮兵馬,哪里會有留意。‘咻’的一聲暴響,劉封感覺左邊好似有一重物砸來,頓時臉色一變,想要避時,銅錘早就砸到在劉封的面額上。頓時劉封慘叫一聲,從馬上飛落在地,不知生死。蜀兵見了,連忙趕去營救。曹仁見砸中劉封,心里大喜,大喝一聲,挺槍望劉封那處飛殺過去。劉封生死不明,四周蜀兵見得,頓時混亂。曹仁引軍乘勢奮然猛攻,殺得蜀兵大潰,各自逃生。曹仁心里著急寨內形勢,并無趁勢掩殺,引軍火速望營寨處趕去。

  與此同時,潘平率軍從東門殺出,追襲夏侯惇的兵馬。夏侯惇眼見潘平追得是緊,驟然回馬,扯聲大吼,滿臉猙獰地望潘平殺去。

  “豎子!!休得猖獗!!”

  夏侯惇吼聲,如同轟雷般炸了開來。潘平見了,心里一震,急將刀掛在鞍上,拈弓上箭,望準夏侯惇的面門,一箭射出。夏侯惇那只獨眼,好似閃爍出一道赤紅光焰,驟馬一飛,一槍刺破射來的冷箭。潘平又連射兩箭,夏侯惇一一刺破。潘平看得心驚膽跳,猝然勒馬就走。夏侯惇眼見潘平暗中拽弓,卻無去追,咬著牙壓住怒火,勒馬退走。潘平用余光看到夏侯惇并無追來,略感惋惜。此時,魏兵大多已經走遠。潘平還有要事,不敢貿然而舉,遂引兵趕往東邊一處山林。

  卻說潘鳳雖縱火燒了魏寨,但亦受了箭傷,引兵正回時。夏侯惇聽得東邊山脈有一陣陣急促的馬蹄聲響,頓時猜到定是偷襲本寨的蜀兵趕回。夏侯惇虎目一瞪,遂引兵馬繞路而截。不久,兩軍相逢。夏侯惇見著潘鳳,殺氣迸發,扯聲大吼,挺槍躍馬便往潘鳳殺去。潘鳳心里一驚,連忙抖數精神,掄斧抵住夏侯惇。兩人激戰數十回合,潘鳳因有箭傷,而使得斧式愈漸凌亂。夏侯惇心里大喜,正欲一鼓作氣誅殺潘鳳。突兀之間,潘平引軍趕來接應。夏侯惇見了,雖然心里萬分不甘,亦不敢托大,猛攻一陣,逼退潘鳳后,便勒馬引軍退走。潘鳳冷哼一聲,驟馬就欲去追,但身上箭口猝然連番傳來劇痛,痛得潘鳳不由一陣呲牙咧嘴。待潘平趕來,見其義父臉色煞白,嚇了一跳,又見潘鳳胸上、腹部皆是中箭,連忙命軍士擁護潘鳳回城。

  一夜戰事結束。曹仁、夏侯惇紛紛回寨,此時寨內大火已被撲滅。曹仁陰寒著面色,遂教兵士清點傷亡、損失。經過統計后,原本十萬大軍,如今卻僅剩下七萬余人。而糧草輜重幾乎折損過半,昨夜慌亂撤退時,亦丟失了不少攻城器械。曹仁聞報,面色愈加冰寒,急命軍士傳報于中軍,告之曹操。

  至于蜀軍,蒯越聽得諸將來報,得知連日戰事折損了近二萬余兵力,而昨夜劉封被兵士救回城內,還未等大夫趕來,便一命嗚呼。潘鳳知得,因動怒而加劇傷勢,昏厥在地,大夫急救后,告之眾人,潘鳳傷情不容樂觀,未有兩月歇息,萬不可再舉戰事。蒯越聽了,心里慌亂,急遣人賁書傳報劉備。

  潘鳳受傷,荊州無大將據守,曹操大軍不知何時將到。就在一眾蜀臣心里忐忑時,五虎上將華雄兼合法正,還有吳班、馮習、張南等將趕至偃城。原來諸葛亮早料荊州戰事激烈,當靠潘鳳、潘平、劉封等原班人馬難擋曹軍大勢,故而早調配華雄等人趕往荊州助戰。華雄一干人等趕至,蒯越等一眾文武皆覺心頭大石稍微落下。蒯越遂引眾人來見潘鳳,潘鳳見了眾人,亦是心安,將軍務分別暫交予華雄、法正。

  且說時年孫權命周瑜于合肥屯兵,籌備攻略兗、豫州之事。周瑜領命,于合肥屯集十萬精兵。孫權后知曹操已從中原進軍荊州,遂率領甘寧、呂蒙、凌統等將,望合肥趕來。孫權不日趕至,犒勞三軍。某日,孫權欲眾臣于帳內商議。周瑜臉色一凝,率先走出,獻策而道。

  “現今曹操令淮南太守朱光,屯兵于壽春,大開稻田,納谷于豫州各郡,以充軍實。今可先取壽春,奪其糧食,如此一來必可使得魏軍士氣大落,豫州戰事亦可無往不利也!!”

  周瑜此計一出,帳內一眾文武,皆暗暗稱妙。孫權聽了,頷首而笑。

  “大都督此計甚合我意。計可速發!!”

  周瑜聽言,拱手厲聲一喝,一雙星目閃爍發亮。于是周瑜遂教呂蒙、甘寧為先鋒,蔣欽、潘璋為合后,引軍先是出發。孫權則率周泰、丁奉、董襲、徐盛為中軍。時程普、黃蓋、韓當等老將都在各處鎮守,都未隨軍出征。

  卻說周瑜先率三萬軍馬渡江,殺往淮南,徑到壽春城下。壽春太守朱光聽聽聞東吳大都督周瑜引兵殺來,頓時嚇得臉色劇變,急使人往張頜處求救,一面又命城內兵士固守城池,堅壁不出,以待援軍來救。

  周瑜引軍自到城下來看,先教甘寧出陣搦戰。甘寧領命出陣,就在壽春城下扯聲大喝。城上卻毫無反應。甘寧見了,面色一寒,一拍馬匹縱飛而前。城上兵士見了,連忙拈弓上箭,箭如雨發,甘寧拔刀亂砍,冒著箭雨,逼到城邊喝罵。城上魏將見甘寧如此猖獗,氣得火冒三丈,遂點齊一部兵馬趕往南門。甘寧繞城而奔,忽然間一聲炮響,南門忽然轉來一部魏軍。甘寧看著,咧嘴笑起,竟是不懼反喜,飛馬撞入人潮之內。那魏軍足有數百人馬,各個見甘寧單刀匹馬的殺來,頓時精神大震,蜂擁撲去。甘寧哈哈大笑,舞起手中虎牙大刀,徑直奔飛,一員魏將策馬而迎,兩馬相交,甘寧手起刀落,刀速快得驚人,一合便將那魏將砍落馬下。血雨暴飛,只見甘寧舞刀左突右沖,剎時殺透過去。待那些魏兵反應過來,才察覺自軍統將早就被甘寧殺死,頓時嚇得一片慌亂,各自逃亡。甘寧扯聲狂喜,舞刀追殺。

  周瑜在遠處看得,燦然一笑,與諸將謂道。

  “甘興霸果真當世虎將也!”

  甘寧殺了一陣,魏兵潰散而逃。城上兵士見了,連忙又放箭矢。甘寧舞刀抵擋,忽然傳來鳴金之聲。甘寧遂奔回陣內,隨大軍撤回營寨。

  周瑜聚諸將于帳,凝聲問眾將道。

  “朱光死守城池,依諸公之見,如何能取得壽春?”

  周瑜話音一落,蔣飲便出席答道。

  “大都督不必多慮。彼軍竟要死守,我等便差軍士筑起土山攻之。”

  周瑜聽了,淡然一笑,輕輕搖首。潘璋沉吟一陣后,隨又說道。

  “若是如此不可,不如便豎起云梯,造起虹橋,下觀城中而攻之。”

  周瑜聽罷,搖首亦笑,緩緩將目光投向呂蒙。呂蒙目光一凝,遂出席而道。

  “這般辦法,皆要耗費日月而成,倘若彼軍救軍一至,不可圖矣。今我軍初到,士氣方銳,正可乘此銳氣,奮力攻擊。若大都督愿親率三軍,身先前線,激憤軍士,定可更添鋒芒。依我之見,可來日平明進兵,午未時必當破城!!”

  周瑜聞言,燦然一笑,連聲稱好。計策定落,周瑜遂依從呂蒙之計,各做安排。到了次日五更時,傳令諸軍造飯而食。軍士飽頓一餐,歇息一陣。周瑜上馬,率領諸將,喝令進軍。三萬吳兵齊聲大喊,甚是雄壯。

  于是東吳三軍大進,周瑜親率兵馬殺至壽春城下。朱光見東吳傾勢來攻,頓時大急,急叫軍士準備應戰。周瑜驟馬狂奔,掣出腰間寶劍一招,各軍軍士奮勇撲殺。

  甘寧、呂蒙、蔣飲、潘璋等將并馬飛躍,首當其沖,分四路殺向壽春北門。城上矢石齊下,呂蒙急令刀盾手組盾墻而擋。蔣飲、潘璋指揮兵馬,以木樁撞擊城門。一陣陣轟天裂地般的巨響暴起,東吳兵沖勢猛烈,銳鋒正勁。周瑜為震士氣,親自擂鼓。吳兵無不精神大震,勇不畏死,殺往城下。城上兵士見吳兵如此勇猛,無不心懾。數個時辰后,隨著一聲巨響,城門倒落。甘寧收了虎牙大刀,手執鐵鏈,率先奔入城內。城里早有數隊弓弩手候備,見甘寧殺來,頓時迸射箭矢。甘寧大吼一聲,舞著鐵鏈赫然沖殺,掃翻許多魏兵。朱光見得,嚇得面如土灰,急叫身旁護衛前去截殺。甘寧狂舞鐵鏈,砸掃不斷,在一片血色中赫然突進,勇不可擋。朱光看得,甘寧殺近,早就嚇得魂魄飛走,拔腿就跑。甘寧看得眼切,大吼一聲。

  “小賊,哪里逃!!!”

  聲落鏈發,朱光慘叫一聲,只見甘寧一鏈便砸倒朱光。從后趕來的士卒皆一擁而上,亂刀砍開一條血路。甘寧以鐵鏈掃開兵卒,奮然追向朱光。朱光忍著劇痛,連滾帶爬而逃,被甘寧一鏈卷住頭顱。甘寧哈哈大笑,驟力一拉,將朱光頭顱猛地拉斷。血液飛起,一顆頭顱沖天彈飛。甘寧快步一蹬,躍身接住了朱光的首級,扯聲喝道。

  “朱光已死,你等還不快快投降!!!”

  朱光部署見了,盡皆色變,紛紛放下兵器,跪倒投降。只有一少部人馬仍在反抗,呂蒙、蔣飲、潘璋引兵清除,方才辰時,余孽盡竭。周瑜遂引軍進入壽春,甘寧手持朱光頭顱來見。周瑜大喜,大賞三軍,軍士無不喜悅。

  卻說,張頜聽聞壽春勢危,連忙催軍進發,引軍至半路,哨馬回報東吳大都督周瑜統率三萬吳兵攻克壽春,太守朱光被甘寧所殺。張頜聽得臉色大變,樂進聞言,咬牙切齒與張頜謂道。

  “張將軍,彼軍硬克壽春,此時必以疲乏,何不速速發兵,奪回壽春,為朱光復仇!!?”

  張頜聽了,臉色連變,最終還是壓住了心中的躁氣,搖首而道。

  “不可。彼軍剛克壽春,銳氣正勁,且有城池可據。若我軍貿然而進,難以圖之。且先收軍撤回汝陰。待大軍趕至,再圖后事。”

  樂進聞言,瞪著虎目,雖是不甘,但張頜畢竟是三軍統將,卻不敢造次。張頜遂收軍趕回汝陰。

  不日,孫權率后軍趕至壽春,孫權早前聽聞周瑜竟如此之快奪了壽春,又是詫異又是歡喜。當下孫權引兵入城,慰勞畢,大犒三軍,重賞周瑜、呂蒙、甘寧等有功之士,又設宴慶功,以昭顯其功績。

大熊貓文學    寒士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