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盧琰的夫人連氏乃是閩國名將連重遇之后,這連重遇也算是個極有氣節之人,忠心不移,誓死護衛幼主,力戰而死。
陸氏說起連家:
“當年閩國國滅,連重遇命子攜幼主逃入毗鄰的吳越國,當時中原正統乃是后周,他們幾方尋覓,也沒有再聽說過閩室王家后人的消息,后來也就作罷了。”
傅念君接口:“閩國國小勢弱,當時后周尚且處于內憂外患,恐怕沒有多余的心思尋訪王氏遺孤了。”
當時這么多小國林立,若個個滅了都要斬草除根,哪怕是再多兵馬也不夠用。
“不過,尋訪不到,大概是因為吳越國包庇吧。”
傅念君說道。
陸氏點頭,“不錯,吳越國在亂世之中度過了這么多代,沒有戰亂,還占據著如此豐沃的江南土地,不得不說,錢家人很會審時度勢。”
與壽命短暫的閩國這樣的小國不同,吳越立國以來,歷時百余年,一直十分安定,經營著名下的十三州,先后尊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和宋為正朔,并且接受其冊封,在藩國之中兵力雖不強,財力卻不容小覷。
“確實,當年太祖平定天下,只有吳越王主動獻兩浙十三州之地歸宋,保全一族榮耀,實乃少有英明之人。”
既避了江南戰禍,又不損自家一兵一卒,且太祖生性并非殘酷暴虐之人,錢家將兵權悉數交出之后,朝廷并未多做苛待,彼時吳越王二子更是在太祖太宗朝出仕為宦,成為文臣,在朝也算順風順水。
而錢家在江南依然被尊為吳王,朝廷雖然加的封號不同,可“王爺”之名依然跟了錢家人幾代。
到了三十年后,錢家已經幾乎無祖上恩蔭爵位在身,可依然是江南頂級世家,幾代以來累積的財貨,錢家人的富貴生活,怕是連皇室都比不上。
“錢家在杭州一帶根深蒂固,加上如此懂時務,可以說,不僅與皇室關系很穩妥,在江南百姓心中也很有威望。”
陸氏繼續說著。
這世間的事并不是非黑即白,錢家保全了江南,保全了自家的錢財人力,讓江南一帶在時局紛亂之中幾乎無有損失,雖被滅國,可是祖宗基業,到底是葬送了還是留下了,恐怕也很難衡量。
“最近上元節,錢家人似乎進京了。”陸氏側首,傅念君很機靈地遞上了一盞茶。
傅念君知道陸氏的消息十分靈通。
“二嬸可知來的是什么人?有何目的?”
“目的?”陸氏嗤笑,“左不過那幾件事。要么就是官家又要賜婚錢家,要么就是國庫里短了銀兩。”
錢家金山銀山,一時要搬也搬不空,朝廷在江南一帶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也有好處,左右錢家也算是皇帝的錢袋子。
傅念君默了默,一來二去,從個魏氏竟扯到了連氏、王氏、錢氏這三個家族…
她越來越沒有把握,這個魏氏到底是個什么來路。
陸氏卻給了傅念君一顆定心丸:“你若是覺得生疑,必然不能放過任何一處關節。”
她整了整神色,把茶杯重重放在小幾上,換了極為嚴肅的表情:
“官家年紀一日比一日大了,立太子之事不能再無限期拖下去,你爹爹必然是要站隊的,他如今在這個位置上不容易,容不得他和稀泥。朝廷已經有了一位老丞相,畢相公是老臣,油滑地狐貍一樣,必然急流勇退,現在官家不肯放他歸隱,朝臣們也好望著他做風向,可也就是一兩年的事了,他退下來,接下來就是你爹爹和參知政事王永澄王相公,他們二人素來不和,往后少不得在立儲之事上多有分歧。”
陸氏的擔心也是傅念君一直以來的擔心。
“二嬸說的沒錯,如今朝局復雜,吳越錢家此次來京,恐怕各位皇子要動了。”
陸氏的眼神閃了閃,“恐怕已經動了。”
傅念君心情沉重,東京城里,遠比她想象地還要暗流洶涌。
陸氏提醒她:“你爹爹只有一雙眼睛一對手,明面上的斗爭尚且顧不過來,何況還有這暗里的。你說那個大理寺評事鄭端和他妻子奇怪,刻意接近傅淵,確實要防,這件事上,你比你哥哥敏銳。”
傅念君苦笑,她是從結果反推因由,否則怎么可能察覺到這魏氏,還能一路聯系到錢家身上去。
“二嬸,我總覺得這個錢家,很不好揣測,閩國遺孤在吳越地界消失,至今不了了之,錢家如此識時務,何必要包庇下來?莫不是有所圖謀?”
陸氏搖搖頭,“這件事,我就無法得知了,錢家的意圖,他們和閩國王氏遺孤的事,根本不是你我能探聽的,你若要探聽,確實只有盧璇的夫人連氏這一途徑。”
連重遇的子孫護主從閩入吳越,必然尋得了當時吳越國主的庇護,如今還沒有過多少年,他們和錢家的牽扯,必然還很密切。
傅念君嘆了口氣,“當真是頭疼。”
陸氏勾了勾唇,“可不就是頭疼,你可是信誓旦旦要護得你爹爹周全,如今這般,怕還只是個開場了。”
陸氏足不出戶,卻知曉古往今來這么多事,傅念君篤信她心里也很有一些不平意氣,想與郎君們一較長短,只是陸家不比傅家,傅琨給了傅念君這樣多的權力,而陸氏因相貌缺憾,性子執拗,在閨中時怕是日子比她不好過多了。
“我雖有心,對于朝堂之事,到底很難插手左右,若我與三哥同氣連枝倒也好辦,但是現下…”
傅念君很老實地把這話告訴了陸氏。
傅淵也不是笨人,若她在旁提點幾句的話,憑借他的能耐,做起事來必然比他們兩個內宅女眷得心應手。
“且一步步來吧,你想速成,恐得嫁個有權勢且愛重你的郎君,肯聽你一言,否則啊,你這點想法,以后也只會成為妄念。”
傅念君點點頭,不管這些,為今之計,她還是要先盯著魏氏那邊。
這一段涉及到的五代十國歷史,真假參半,哈哈。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