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精彩!
對飆《野蜂飛舞》時,雙方讓人窒息的膠著中,嗩吶閃現打破平衡,碾壓全場,秀了觀眾們一臉血!
才知道蘇落演的嗩吶小哥是個隱藏BOSS,就說我坑怎么可能一個露面就結束了,才知道嗩吶原來那么帥,誰說土的給我站出來,才知道我們的民樂那么......
有太多的才知道,或者不知道,甚至有許多觀眾們都還沒看明白,為什么民樂就贏了,而西洋樂的學生輸得毫無脾氣。
但毫無疑問的,這場斗琴讓觀眾們都有一種熱血沸騰的感覺,并且都有的同一個想法,就是把進度條拉回去,再看一次斗琴,再感受一次那種血脈賁張的感覺!
拉進度條顯然是不可能的,哪怕此時觀眾們心里帶著有無數的疑問,現在也只能在銀屏上看著同學們比完散場,各自回琴房。
如果只是看表面,這就是一場學生們用西洋樂器和民樂樂器分高下的斗琴,民樂漂亮的贏下了,讓觀眾們熱血沸騰,我們打敗了西洋樂器了?這就是增強了我們民樂的信心,我們的民樂最牛了?
當然不是這樣的,里面太多的東西值得思考,不能狹隘的只看表面,把你如今看到的民樂樂器和西洋樂器斗琴,放大后再思考呢?
民樂陣營中,很多的樂器也是許多年以前的外來品啊,比如琵琶、比如揚琴、比如嗩吶等等。
真正源自于古中國本土的樂器,都有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名字都是一個字,或者說可以只用一個字,比如琴、瑟、鼓、笙、塤、笛、簫、箏、鐘等等。(不知道準不準確哈,反正是有這個說法的。)
這說明什么呢?
就用現在你所看到的最亮眼,引爆全場決定斗琴勝負的嗩吶來舉個例子。
嗩吶也是公元3世紀從波斯、阿拉伯一帶傳入中國的,并非我們首創的民族樂器,在古時候一樣是個舶來品,在明朝還被認為是“胡人樂器”,使我中華“正音不在”!
現在我們看老祖宗以前的觀點,感覺如何?是不是覺得我們的老祖宗太狹隘了?
藝術總是為了他的受眾而存在的,盡管藝術的形式有大眾的也有小眾,但無論如何,失去了觀眾的藝術就會沒落和消亡。
藝術形式和人有生老病死,生物種群代代繁衍生息,有興有衰,生物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一樣,不合時宜者被淘汰,是一個自然規律,不為桀亡,不為堯存。
當嗩吶流傳進來也一樣對我們當時的本土樂器發起沖擊,我們的本土樂器跟不上,自然的就有許多被淘汰了。
留下來的無一不是佼佼者,和那些當時優秀的外來樂器融合在一起流傳千百年后,都成了如今我們最正統的“民樂”“國樂”。
那么今天的嗩吶所面臨的西洋樂崛起和沖擊,逐漸沒落,也就如昔日它以外來新生之姿態,向那些更古老的樂器所發出的沖擊是一樣一樣的。
一個是今天的外來者,一個是昨天的外來者,西洋樂如今也不過在重演昨天的故事罷了。
時代總在變,如今的強勢者,西洋樂中的小提琴、鋼琴等樂器以后可能也會被更優秀的樂器替代,會有更優秀的新生代繼續向它們發起沖擊,到時候這樣故事,還得再重演一次。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
如果只是狹隘盯著民樂和西洋樂表面的不同,卻沒有看到它們間本質的大同,一味的緬懷民樂的沒落,或者一味的追捧西洋樂,再建立一道“鐵壁”把他們區分開來,是不是也跟我們如今覺得老祖宗一些觀點很偏激,是一樣的?
只有真正的打破這道由偏見和無知建立起來的“鐵壁”,讓民樂與如今世界主流的西洋樂交流和融合起來,共同發展進步,這才是王道!
幾千年后,當我們也成為了“老祖宗”,而后人翻出這部電影再看一遍時,說不定就得罵娘,媽蛋為什么小提琴不在我們民樂陣營里,小提琴不是我們的民樂嗎?
如果你想到了以后可能會出現這一幕,就明白了,歷史的巨輪碾過,時代的不斷更迭中,最美的到底是什么。
電影里,
視察領導,給了所有人一個完美的答案。
“很不錯呀,非常新穎呀,中西結合!”
“那弄這個干嘛呢?沒有用嘛,音樂怎么會互相干擾呢對不對?”
“拆掉吧,好好的藝術殿堂,干嘛弄得像個牢房一樣。”
真的有輸家嗎?
沒有!
視察領導眼里,這就不是一場比賽,這是一個新穎的中西結合的節目,中西音樂文化的碰撞與交流融合,學生們的創造力讓他眼前一亮。
音樂才不會互相干擾,視察領導一錘定音!
藝術從來沒有國界,何為大雅,何為大俗?建立一道鐵門把他們區分開來,才是真正的俗!
那道鐵壁,它一直都是形同虛設,如今,形,也給你直接打碎了!
正面硬碰硬的一戰之后,西洋樂和民樂的學生們所有的心結,都解開了。
民樂的學生知道,死守民樂固步自封,不接受新事物,不可取!
西洋樂的學生也知道了,民樂的厲害之處,老祖宗留下的東西,并非一文不值,相反,它真的很強大,需要繼續發揚光大,獲得更多的關注度,扭轉世人的偏見。
只是他們懂了,許多人還不懂,校長義正言辭的說,
“有想法,要通過正當的手法去實現!”
但用正當的手法后果就是,教育部組織的少兒普及音樂會,民樂學生還是沒份報名參加。
不能報名去,我們自己想別的辦法去!
民樂的請求西洋樂同學幫助,西洋樂同學應援,一起幫助民樂的學生完成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臺宣傳民樂的心愿!
當所有的學生彼此都放下成見,互相理解和包容,團結起來之后,這股力量是最強大的!
要搞事情啦!
觀眾們激動萬分,先前覺得西洋樂的都是裝比犯,現在看來,都可愛死了!
民樂的排練準備過程中,千指大人發現少了一件至關重要的樂器——編鐘。(這里原作個有小BUG,千指大人說沒辦法后面的幾句只能抻一下,但編鐘是第一個登場的,不是后面幾句)
在西洋樂中,鋼琴與小提琴占了半壁江山,如果在民樂中要挑選一個絕對的統帥,古箏揚琴似乎都不足以擔綱,最適合的,莫過于古樂器中氣勢最為宏偉的編鐘。
觀眾們看得是驚喜連連,原來隱藏BOSS不止坑主蘇落一個,排練室看門老大爺才是真正的“掃地神僧”,編鐘都給找出來了!
當老爺子帶著民樂學生去看倉庫里積滿的編鐘時,
“這放著放著啊,就沒人記得它了。”
莫名的心酸,4000年前就出現在中國,比西方十二平均律的鍵盤樂器要早出近2000年,皇家頂級樂器,絕對的王者,最正統的正音,如今卻沒人還記得它了。我們丟掉了太多太多的好東西。
“誒,你們還能弄響它不?”
老爺子的話里帶著熱切的期許,
弄響它,看看它壞了沒。
弄響它,別讓它再被人們遺忘了。
能嗎?
李由舉著油燈上前,拿起錘子,輕輕敲擊一下。
“當~~~~!”
清脆的聲音,緩緩而來,回蕩在耳邊!
這一下,仿佛是敲擊在觀眾的心坎上,
頓時,
淚眼朦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