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名為石翼的翼王,已經在蘭迪號上逗留了兩個多月,從肖樂天帶著使節團參加倫敦歡迎儀式的那一天開始,他就潛伏在這片大海上,開始和愛爾蘭反英力量進行接觸。
翼王不是孤家寡人,他手里控制者中普友好基金會還有延伸出去的多個小型基金會,華族留學生每個月的獎學金和生活費歸他管理,慢慢壯大的華族駐歐洲的間諜網也由他和芳官負責。
經過這么多年的苦心經營,翼王現在手下已經有了一大批忠誠可靠的間諜供他驅策,當然其中主要以普魯士人為主。
比如說肖樂天上次來歐洲,一路保護他的普魯士情報官保羅,在那次任務之后就被卑斯麥調到了翼王身邊工作。
甚至卡爾親王還命令一批參加過石橋血戰的普魯士老兵退役加入基金會的旗下,正是在多方勢力的暗中支持下,基金會才會發展的如此迅猛。
在翼王的心中,這次肖樂天下達的任務更像是一次考試,一次對基金會能力的測驗,究竟這幾年發展的如何,一切都從實戰中看。
翼王不僅帶出了保羅也向肖樂天討要來了皮埃爾,這兩位干將在以前就曾經交過手,那時候皮埃爾還沒有投靠華族,在護送肖樂天前往普魯士的一路上,兩人明爭暗斗了很多次。
不過那都是歷史了,此刻他們倆卻是一個戰壕的戰友,連續兩個多月他倆的身影活躍在愛爾蘭幾大城市的大街小巷中,和很多反英的愛爾蘭組織取得了聯系。
翼王畢竟是東方面孔,他要是親自出面一方面會引起愛爾蘭人的警覺,而另一方面也有泄密的危險。
畢竟秘密支持愛爾蘭人暴動,這種事情是見不得臺面的,這種事兒都是高層政客們的暗中卑鄙交易,可以做但絕對不可以說。
“保羅…我要你找的那些人還是沒有找到嗎?”翼王站在甲板上享受著難得的日光浴,普魯士情報官保羅就站在他身邊。
“很遺憾,我們這兩個月聯系了無數工會、農會還有小規模的愛爾蘭在野黨…可是都沒有青年愛爾蘭黨的蹤跡…”
“也許這些人已經被英國人徹底鎮壓沒了吧?”
翼王和保羅嘴里提到的青年愛爾蘭黨,就是在年間選擇暴力起義的一個愛爾蘭人政黨。
在愛爾蘭人的歷史上,比較有名的獨立運動一共有三次,第一次是1641年奧莫爾領導的愛爾蘭人反英獨立戰爭。
而第二次則是1798年收到法國大革命的影響,愛爾蘭人七萬多民眾選擇揭竿而起,引發了全島大起義。
歷史上第三次愛爾蘭人起義則是1916年了,此刻完全沒有影子呢,而距離翼王他們最近的一次暴力行動,則是1848年青年愛爾蘭黨的起義行動。
愛爾蘭是英國近代史上繞不過去的一個陳舊傷疤,在處理的過程中英國人的心黑手也黑。
天底下哪里有饑荒區域的糧食還強行武裝出口的?可是在愛爾蘭就出現了這樣的奇觀,一百多萬人餓死,二百多萬人移民澳洲和北美,四分之一人口減員…這樣的災難下,愛爾蘭所剩不多的食物依然向外源源不斷的出口?
在整個愛爾蘭時期,愛爾蘭出口的牛犢、家畜、咸豬肉和火腿日益增多,這些食物在武裝押運下,從饑荒最嚴重的愛爾蘭各地區裝船,運往英格蘭。貧窮的愛爾蘭人眼睜睜看著食物被運走,因為他們沒有錢購買食物,只能坐以待斃。
翼王的口袋里到現在還有一張紙整齊的疊在里面,那是皮埃爾和愛爾蘭某個工會接觸后,在酒吧抄來的一段小詩,里面記錄的就是當時悲慘的景象。
“你們播種下了什么?尸體正在等待復仇…蒼白的母親,為什么哭泣?我們的孩子比我們先昏倒,我們無法給他們面包吃…”
愛爾蘭人對英國的仇恨,就藏在這字里行間之內,也就是在那時候一群愛爾蘭青年開始發動起義,他們攻擊港口和碼頭,攻擊所有稅關,他們吶喊著禁止所有食物向外出口,并要求關閉所有愛爾蘭的港口。
很遺憾這些年輕人的起義英國人連軍隊都沒有動用,就靠警察就鎮壓了下去,就好像大海上泛起的一串泡沫一樣,噗的一聲瞬間破滅。
看著翼王失望的目光,保羅低聲說道“實在不行我們就動用那些工會和農會吧!已經有一百多人發誓愿意采取行動,只要我們提供武器和資金,他們就敢動手…”
“為什么非要找到那些年輕人呢?”皮埃爾有些不解。
翼王拍打這扶手欄桿長嘆一聲“在這個世界上,想找到亡命之徒那是非常容易的,只要你有錢咱們不用找這些工會和農會,在野黨也可以發動一些襲擊,地痞流氓有的是…”
“可是這些人雖然足夠暴力,敢打敢殺卻很難震懾人心,很難引發整個愛爾蘭族群的同仇敵愾!”
“青年愛爾蘭黨,是距離現在生活的愛爾蘭人最近的一個起義組織,他們的名字就活在人們的心中,也就是說他們擁有非常廣泛的群眾基礎!”
“這個名字本身就是一桿大旗啊!試想一下,一群流氓無賴亡命徒發動的對英國人的進攻,除了讓民眾感覺有點解氣和過癮之外,其實并不能改變什么…”
“英國人也不會害怕這些跳蚤小丑的上躥下跳,他們怕的是什么?是這些有組織、有理想、有綱領、有人脈的在野黨啊!”
“尤其是他們還都是一群青年人,還都是受過教育的青年人,他們代表的是愛爾蘭人的未來啊!”
“把他們發動起來,才能更加震懾英國國會的那些議員們!這樣才能更好的配合元首的行動…”
保羅聽完之后一跺腳“好吧!希望上帝能保佑我,這次我再走遠一點,我去里湖地區碰碰運氣…”
就在這時候船頭突然有水手低呼了起來“皮埃爾先生的小艇,皮埃爾先生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