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422 入城

  高句麗的條件自然是與大唐的策略不謀而合,如今無論是李弘還是李治,都沒打算讓高句麗滅國,特別是從李弘告知李治,那高句麗的山上礦產豐富后,自然是更加堅定了扶持高句麗的決心。

  整整五萬人的兵馬,打著各色大唐的旌旗在空中飄揚,而因為是出征的緣故,大唐皇帝的儀仗在格希元等文臣的臨時拼揍下,也是組織的像模像樣兒。

  如此一來,身為太子的李弘自然是走在了隊伍的前列,身為太子殿下,此時的職責便是為圣駕開路。

  柳京城門同樣的身著各色服飾的高句麗文武百官,大唐的其他兵士也早已經把整個柳京城控制在手,此時的柳京城,已經完全變成了大唐的城池。

  高句麗王高藏與文臣武將列在城門口恭候大唐皇帝,白羅珠冠,前后冕旒各九根,共十八根,而不是采用了君王所該有的前后各十二,顯然是高藏已經臨時換成了代表諸侯的冕冠。

  一身黑色雙肩帶紅白花,王服下方則是各種吉祥紋飾,革帶金扣,腳穿紅色鹿靴,臉上的表情此時根本看不出來是真高興還是假高興,但總之,那白面無須的胖臉上,此時卻是一副總算盼來援軍的表情。

  身后眾臣衣飾與冠飾一樣顏色分等級,青羅冠、緋羅冠為主,身上的服飾則是與冠一致,革帶金銀雜扣,與高藏的服飾一樣,都乃是衫筒大袖,白色韋帶,腳蹬黃色革履。

  身后的宮女、太監默默而立,除了高句麗王室的旌旗、幡仗外,便是各處飄揚的大唐旌旗,在鼓樂齊鳴聲中,整個城門口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好像是人民終于得解放,喜迎親人歸。

  李治此時不用下馬,而是在門口,在大唐格希元這個太史令的主持下,高句麗王在城下向李治行君臣之禮,而后親自牽馬執韁,緩緩步入王城,前往高句麗王室。

  大唐文官之后則是大唐軍隊儀仗,而后才是剛才在門口迎接的高句麗的眾臣,一個個寬袍大袖,就是連邁步時露出的褲腿也同樣是筒口。

  柳京雖然談不上入長安、洛陽般繁華,其城池自然是也不可能有長安、洛陽如此大,整個城池相比起長安、洛陽來要小了很多。

  李弘舉目望去,甚至依稀能夠看見正對面的王宮,街道兩邊夾道目視的百姓,看著自己的王上為大唐皇帝牽馬執韁,臉上則一直都是一種麻木的表情,機械的看著在王室樂仗、儀仗的吹捧中,緩緩向高句麗的王室行去。

  整個王城除了那王宮之外,并沒有高大拿的出手的建筑,一座寺院依稀可見那高高的塔身,除此之外,便是王宮的各色建筑。

  王宮里的衛隊在劉仁軌進城后,全部換成了大唐的兵士,就連王城里的其他部隊,也通通被趕出了王城,駐扎在了柳京更南面的另外一個兵城。

  “臣高藏恭請陛下進宮。”高藏站在與他一般高的白色駿馬跟前,躬身行禮道。

  這個時候的李治,自從到達城門口后,內心則是一直處于激動不已的狀態,他做夢都沒有想過,有一天自己可以御駕親征,完成先帝都未能完成的偉業。

  一手扶著腰間的佩刀,一手按住馬鞍,李治要表現一番他的英明神武,在眾目睽睽之下,竟然動作干凈利索的翻身下了馬背,穩穩地站在了地面上。

  這一幕讓旁邊的李弘看的真是揪心,這要是一個弄不好在站不穩,可就丟大人了,也不知道龍爹怎么想的,這個時候瞎顯擺什么呢。

  高句麗的王宮看起來更像是一個王府,與當初李弘在洛陽的東宮差不多大,其建筑及奢華程度,某種意義上還不如他那破爛不堪的東宮。

  跨過前方兩道宮殿群,所有人便從十八個漢白玉臺階下方,自下而上進入王宮的正殿。

  李弘一身黑色鎧甲,手持橫刀,在進入殿門時,所有人的兵器都被劉仁軌攔住拿走,只有李弘一個人帶著手里的橫刀,跟在龍爹的身后,除了打量那些宮女、太監,連如今要進去的宮殿名稱都沒有來得及看,便跟著走了進去。

  宮殿里的所有陳設都有著明顯的大唐風格,除了一些民族的特色外,基本上還保留著踞坐與案幾。

  多年不再踞坐的李治,在王位上方轉身停下,在揚武、連鐵的侍奉下,緩緩在王位上踞坐下來,身后的另外一名太監花吉,跟睡著了似的,此時他的責任只有一個,那就是按照太子殿下的叮囑,保護好陛下的身后。

  在李治坐下后,在高句麗胖胖的王上高藏再次行君臣之禮后,李治一聲令下,眾人這才在宮殿里坐下。

  左首自然是高句麗王高藏,右首自然是手持橫刀,讓高藏一直想要看清楚,是誰如此大膽,竟然能夠帶刀跟隨在大唐皇帝陛下跟前的李弘。

  眾人剛剛坐下,高句麗王高藏就開始請求道:“臣請求陛下下旨,令新羅、百濟停止對我高句麗的土地跟百姓的掠奪行為。”

  李治沒有第一時間理會高藏,反而是瞟了一眼李弘,這些完全被李弘猜中了,來的路上李弘就說了,恐怕這高句麗已經到了生死存亡的緊急關頭了,不然的話,不可能讓劉仁軌不費一兵一卒的就出城投降。

  同樣,以此為基礎,也猜到了高藏會在第一時間就向大唐求援,但李弘確認為,沒有必要一下子就答應下來,最好是讓新羅跟百濟聯合攻過來,這樣一來,就可以為正在趕來的契苾何力跟李謹行爭取時間。

  最為重要的是,借此機會,可以探探高句麗的底細,看看有沒有什么值得大唐出兵的財富。

  “不知新羅、百濟為何要侵占你高句麗的國土?朕記得,如今好像是你高句麗強,新羅、百濟弱吧?”李治想了想,開始打馬虎眼。

  “回陛下,臣當年只是一時糊涂,但當初要不是新羅、百濟率先不遵守盟約在先,臣也不會下令攻打的。”高藏臉色有些難看,沒錯,當年他確實有侵吞新羅國的野心,后來新羅則是求援大唐,自己最終被大唐以武力制止。

  從那以后,新羅、百濟、高句麗互相簽署了不互相攻占的盟約,但新羅顯然并未忘記當初高句麗侵占他們土地的事情,經過這幾年的休生養息,改善了與百濟的關系,于是便開始向他高句麗發起進攻了。

  從歷史的角度看,無論是高句麗、百濟還是新羅,其實都是狼子野心,都想要吞并其他兩國,完成對朝鮮半島的大一統。

  而高句麗在國力強盛時,曾經不顧大唐的阻止,毅然決然的聯合百濟發動了對新羅的侵略,最后,在大唐的制止下,一切算是恢復了和平。

  而后在歷史的軌跡中,大唐與新羅關系最為密切,非但聯手滅掉了百濟,同樣也滅掉了高句麗,只是當百濟茍延殘喘之時,新羅見時機已至,于是便開始違反了與大唐的契約,開始侵占被大唐占領的高句麗與百濟的土地,一心想要效仿大唐,建立一個如同大唐制度一樣的國家。

  所以,這也是為何李弘始終不待見三國的原因,讓他們互殺互伐,卻不滅,永遠處于戰亂之中,才是對大唐最為有利的結果。

  “大唐勞師遠征,如今則是人困馬乏,恐怕一時之間無力為貴國救援啊,且等大唐將士歇息幾天,朕自然會派他們去調解糾紛。”李治淡淡的說道,眼睛卻看見李弘偷偷的向他豎大拇指。

  “陛下…臣自然是知道上國乃是勞師遠征,只是此一時彼一時,如果您再不下令,恐怕新羅、百濟不日便會打到王城城下,高句麗滅亡事小,如果陛下您因此有個閃失,臣擔待不起啊。”高藏有些著急了,這上國大唐向來都很好說話,只要幾句軟話之后,定然會有求必應,今日這是怎么了?難道大唐也已經無力強行阻止了?

  “這樣啊…那朕…。”

  “這樣豈不是更好,我大唐軍隊就在此以逸待勞,等那新羅跟百濟的聯軍過來攻打,然后再痛擊其兵,豈不是更好?”李弘突然插話道。

  看著龍爹遲疑的樣子,顯然就要答應人家立刻去調停了,再不插話提醒,白花花的銀子就要從口袋里溜走了。

  李治無語的看了他一眼,也不再說話,倒是看著高藏如何說。

  高藏聽到有人插話阻止,而且看大唐皇帝的樣子也不惱,有些猜不透此人的身份,自然是也不敢強硬的說話,只好繼續請求道:“這位將軍有所不知,新羅、百濟這些年休生養息,兵強馬壯,臣只怕到時候萬一陛下受到驚擾…。”

  “這你擔心的多余了,如果那樣的話,我們一路過來,陛下豈不是要受到一路驚擾?對了,還是你不相信我大唐的戰斗力,能夠力保王城不失?”李弘頭盔一直戴在頭上,只露出少部分面容,顯得有些莫測高深。

  讓高藏一時之間,還真搞不明白,這個敢于公然佩刀在大唐皇帝跟前的大唐將領,到底是何身份?怎么能有如此高的地位,敢于阻止大唐皇帝與自己這個王之間的對話。

大熊貓文學    唐謀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