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二十六章 閑話

  在三房上京之前,姚氏對他們有過一個既定的印象。

  三房長達三十年留在西北邊關附近的小縣城,住的是村里山上的土房,沒有玻璃窗;出門不是騎馬就是騎驢,坐車會被土路顛得骨頭都快散架了,跑上十來里路,頭臉都是塵土,因此出門回來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洗臉換衣裳;不論主子還是奴仆,全都穿著棉布衣裳,顏色不是素淡就是黑灰(當時在辦喪事);家里吃的多數是面條,雖然不是沒有米,但都是普通貨色,遠遠稱不上精細,肉食基本上都是羊肉,魚只有附近河里的出產,醬菜、干菜是飯桌上的主流,沒什么新鮮蔬果,倒是棗兒味道還算不錯…

  這就是金象在到達米脂后,對三房處境的一個簡單介紹,在給侯府報上的書信中,他將自己看到的打聽到的表面情況做了個匯報。只能說他去的時候不對,既是寒冷的冬季,又正逢三房辦喪事,主人秦柏無心理會庶務,主母牛氏病倒,兩個兒子都不在家,兩個兒媳一個死了,一個逃走,家里只能依靠虎伯夫婦打理,學生們又各自放假了,正是秦家大宅里最冷清的時節。金象起初又不大受待見,誰還好吃好喝地招呼他不成?等到過年時,他的待遇有所提高,各方面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卻又忙著秦柏交代的任務,替三房打點出遠門的雜事,哪里有空在信中寫那么多瑣碎的小事?

  如此一來,姚氏便覺得三房上下都窮得很,三叔秦柏年輕的時候好歹也是侯門公子,錦衣玉食,結果為了娶三嬸,卻受了三十年的窮,真是可憐又可嘆——這是受公公秦松錯誤言論誤導的結果。至于牛家也是有家底的富商人家,三房有田產有店鋪,幾乎整個村子都是他家的佃戶等諸事,姚氏全給忽略掉了。對她而言,這點家底對比侯府的家大業大,根本不算什么,三房頂多只是個溫飽不愁的鄉下小地主。若三房日子富裕,又何必叫兩個兒子離家在外,在邊關喝西北風?三叔秦柏更不必一把年紀了還收學生,賺那幾個束脩錢了。

  陰差陽錯地,姚氏對三房有許多誤會,因此在寫信給金象,交代那幾個執事婆子與丫頭的時候,就特地囑咐了,要讓她們多給三房的女眷們說說京里的規矩,最好要教她們說官話,照著京里的風俗穿戴打扮,再做幾身象樣點的衣裳,千萬別讓她們頂著一付沒見過世面的鄉下人模樣進城,叫人看了,笑話承恩侯府。等到姚氏真的在枯榮堂前見到三房眾人時,發現他們沒有自己想象的村,氣質似乎還可以,言談舉止也沒什么土氣,心里還在慶幸自己想得周到,執事婆子與丫頭們辦事穩妥呢。

  因著承恩侯秦松和夫人許氏都交代過,一定要好好招待三房,不許有怠慢的地方,姚氏也有過心理準備,三房的一應用度,肯定都是長房出的,就沒指望過三房還能拿出錢來。正因如此,當她聽說長房不但要出三房那份錢,還要把整個丙字庫的東西都給他們時,反應才會那樣激動,因為她覺得自己太吃虧了。

  如今她好不容易才把這種想法壓了下去,想著只當是接濟三房了,公公明擺著就是有求于三叔,自然少不了要給點好處人家。別說三房看起來似乎并不貪心,即使他家如二房一般難纏,她也要忍受的。秦含真的新屋子能費多少錢?幾百兩銀子頂天了,又是自己女兒的愿望,花多少她都得認。可如今,三叔秦柏竟然提出錢由他們三房自己出,叫姚氏如何不意外?

  三房真的有這個銀子?還是為了賭氣而打腫臉充胖子?

  她迅速回想自己的言行,還有身邊人的表現,以為是哪個沒眼色的東西私下里給三房的人臉色看了,叫秦柏誤會,忙賠笑道:“三叔言重了。大家都是一家人,哪有分什么你呀我的。府里各房有多少用度,公中出多少,都是有規矩的。三叔您應該再清楚不過了,不是么?三姐兒是家里嫡出的女孩兒,屋子如何布置,要多少花費,素來有舊例在。侄媳婦兒并沒有添補什么,任誰來都挑不出錯來。是不是有什么人在您面前亂嚼舌頭了?您千萬別理會!府里人多嘴雜的,多的是不懂事的人亂說話。我們聽見了都要教訓的!您若遇上了這樣的人,也不必費勁兒,只管告訴管事的去,自有人去處置那些沖撞了您的混賬東西!”

  她這般又罵又討好地說了一大通,又笑著一伸手,親親熱熱地摟住了秦含真,道:“三姐兒長得這般可人,性情又好,我一瞧就喜歡了。二丫頭又跟她一見如故,哭著喊著非要她妹妹搬來與她做伴。這原是我這個侄媳婦厚臉皮,特特請動了三姐兒,三叔三嬸不說埋怨我害得您二位骨肉分離,反而把我當成是自家女孩兒一般的疼,我心里實在是感激得不行。給三姐兒布置屋子,不過是盡一點心意罷了,況且又不曾違了例。”

  她壓低了些許聲量:“不怕三叔三嬸見笑,我孟浪地說一句,二房的兩個丫頭住進隔壁桃花軒時,還不一樣是公中出的銀子?因嫌東西不好,今兒換套桌椅,明兒換一對古董花瓶,鬧得一年到頭都沒個清靜的時候。不是孩子不好,倒是做長輩的挑剔。那時候又有誰說這些東西是該各家各房自出的?二房如此,三房又怎好不照辦?三叔三嬸若較真了,非要照著規矩來,以二太太那性子,說不得就要在暗地里埋怨,說三叔三嬸是故意給她添堵呢!她老人家平日里閑得很,整天就凈琢磨這些有的沒的了。其實我們哪里有過那么多想頭?成天光是忙正事,就忙不過來了。”

  牛氏早就見識過薛氏的難纏,今兒覺得自己又漲了見識,饒有興趣地問:“她就真的那么厚臉皮?你們怎么也不跟她講講道理?”

  姚氏拿帕子掩口笑道:“三嬸您是個講道理的人,卻不知道這世上有的是倚老賣老的人呢。因著二嬸守了幾十年的寡,便自覺在這府里地位超然了,人人都得敬著她。從前還曾經當眾抱怨過,說要是侯爺沒從西北回來,承恩侯的爵位就該是大爺得了,是我們長房礙了她兒子的青云路。又說,同輩三兄弟,只有二叔死在了當年那場劫難里,旁人都活得好好的,二叔為圣上連性命都不要,圣上原該追封二叔一個爵位才是。都是親兄弟,哥哥寸功未立便做了侯爺,弟弟封公封侯都是當得的,至不濟也該厚賞妻小,而不是只賞侯府一家,卻叫長房次次都占了大頭…諸如此類的笑話,真是數不勝數。侯爺不好跟婦道人家計較,夫人又最是寬和不過的人,都懶得跟二嬸理論。那是長輩,我們這些小輩又不好說什么,只能由得她去了。”

  牛氏聽得咋舌:“她倒也有臉說這些話,她當年自個兒棄了婆家,回娘家享福,等到婆家平反了,她又厚著臉皮跑回來說自己是秦家的寡婦。秦家能容她留下來,叫她一聲二太太,就算是厚道的了。她倒還肖想起爵位來!就算這爵位不是秦松得,也該是我們老爺的,哪里就輪到二房庶支了?還想要單得一個爵位呢!她男人當年身體不好,本來在家時就病著,才會死在牢里,既沒有受刑,也沒比別人吃更多的苦。雖說人是死了,卻也免了流放的苦頭,還有人替他料理后事呢!做妻子的不反省當年為什么沒好好照顧丈夫,害得他生病,倒覺得丈夫死了反而是功勞。她都不曾給她男人披過麻戴過孝,倒好意思發死人財。這般沒臉沒皮的,我們秦家當年平反后就不該認她才對!”

  姚氏在旁連聲附和。

  秦含真聽得目瞪口呆。不但是為二房薛氏的厚臉皮,也是為了姚氏的口無遮攔。這才是他們三房回到本家的第二天,她就這么坦率地跟他們說起了二房長輩的閑話,真的沒關系嗎?

  秦柏大概也是覺得牛氏與姚氏越說越不象了,就咳了一聲,阻止了她們進一步探討薛氏極品表現的舉動,對孫女兒未來新居的花費問題做了個結論:“侄媳婦照著公中的舊例,給屋子添置各樣家具用品便是。含真的姐妹們用的是什么東西,她也用什么東西,不必有任何優待。至于擺設用的物件,我們三房自己來便可。你昨兒才送了幾箱子東西來,如今正好用上,也省得一直壓箱底了。”

  姚氏想起那一庫房的東西,心中一痛,勉強笑著答應:“是,三叔。”

  離開明月塢后,他們又順著夾道前行,穿過一處小門后,便是一條寬敞的過道橫在眼前。這過道說是過道,其實道旁種了樹,栽了花,每隔十丈遠便有一座湖石點綴,還有小橋流水的造景,也頗為精致了。

  姚氏指著右前方的一扇紅漆大門道:“這里是花園。里頭也有幾處房舍,并不曾改建,只是重新翻修過了,倒也可以一觀。還有幾處花木頗為別致,很值得逛一逛的。只是今兒天色不早了,若把園子也逛完,天就該黑了,怕會耽誤了三叔三嬸的晚飯。不如改天挑個天氣好的日子,三叔帶著三嬸專程來玩一天,更加盡興些。”

  牛氏如今跟姚氏混得熟多了,聽了她的話便連連點頭。姚氏又笑著對秦含真說:“你姐妹們平日里上課,就是在園子里。等你上了學,有的是時間去逛呢。”

  秦含真有些驚訝,原來女孩子們上學的地方是在花園中,怪不得秦錦華會說,住在明月塢,上學比清風館要方便呢。就只有幾十米的距離,當然方便。

  她回頭找秦柏,想問問祖父,花園里是什么樣子,卻看到他站在一旁,兩眼直盯著左手方向的一處大門,仿佛又陷入了回憶之中。只是看他的神色,不知道這回憶是喜悅的,還是傷感的了。

  秦含真順著秦柏的視線,看向那扇大門,小聲問他:“祖父,那里是什么地方?”

  秦柏幽幽長嘆:“那是我姐姐的舊居,晚香閣。”(

大熊貓文學    秦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