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身邊的宮女手腳頗為利落,很快就為太子妃重新梳妝整齊。
除了眼睛微紅之外,幾乎看不出半點哭過的痕跡。
太子妃激動的情緒也稍稍平復,沖顧莞寧笑道:“你果然是有福之人。阿詡娶了你之后,病癥很快就好了。”
顧莞寧毫不謙虛地領受了太子妃的夸贊:“自兒媳嫁進門后,殿下的身體確實一日好過一日。才半個多月,就已恢復如常人無異。這樣看來,兒媳確實頗有福氣。”
太子妃:“…”
你這么不謙遜,讓別人還怎么夸下去?
顧莞寧似是猜出太子妃心里在想什么,抿唇笑道:“在別人面前,兒媳自然要謙遜低調些。母妃又不是外人,兒媳也就不必虛偽客套了。”
短短幾句話,聽得太子妃心情舒暢,笑著點頭:“這倒也是。”
顧莞寧又微笑道:“兒媳扶著母妃出去。”
太子妃才三十多歲的年紀,走路健步如飛,根本無需人攙扶。
不過,兒媳主動攙扶伺候,太子妃也覺得顏面有光,欣然應了。
四人分別乘坐兩輛馬車。
太子和太孫坐一輛,顧莞寧和太子妃坐了另一輛。
太子府離皇宮極近,不過是盞茶功夫就到了宮門處。
按著宮中的規矩,宮外的馬車一律要停在宮門外。進了宮門后,只能步行。在宮中,唯有元祐帝和王皇后乘坐御攆。
守門的御林侍衛,見了太子一行人,立刻開了宮門,上前來行禮。待太子一行人進了宮門,幾個御林侍衛忍不住湊到一起說起了閑話。
“以前聽傳言,太孫殿下快病得不行了。顧二小姐一嫁進門,太孫的病竟然就好了!”
“是啊!太孫殿下雖然瘦了些,看著倒是格外有精神。”
“顧二小姐果然是天生的富貴命。此次救了太孫殿下一命,皇上和皇后娘娘不知有多高興…”
眾侍衛閑話一番,得出結論。
顧二小姐的命真好!
好命的顧二小姐,此時已經隨著太孫等人到了椒房殿外。
內侍飛速地跑進去通傳。
大庭廣眾之下,太孫不便多言,默默地看著顧莞寧,用目光詢問:還好吧!累不累?
顧莞寧挑了挑眉,回了一個自信的淺笑。放心吧!我身體好的很。就算你累倒,我也是無礙的。
太孫:“…”
看顧莞寧懟人是一種樂趣。懟到自己身上,可就不是滋味了!
小兩口眉來眼去,太子妃只作未見。太子眼角余光瞄了一眼,嘴角抽了抽。
都說他喜好美色。可他再喜歡美人,也沒在眾目睽睽之下這般肉麻過。
傳信的內侍很快出來了。
王皇后召眾人進殿覲見。
太子領著眾人一起行禮。
王皇后笑道:“快些平身吧!”
今日進宮覲見的主角,自然是太孫和顧莞寧。
王皇后的目光率先落到太孫身上,上下打量幾眼,笑得十分快慰:“看來,阿詡的身體確實是大好了。”
雖然比往日瘦了不少,可他眼中奕奕有神,整個人也看著格外精神。就算是不懂醫術,也能一眼就看出太孫的病癥好了。
太孫笑道:“孫兒讓皇祖母操心了。”
…皇祖母其實沒操什么心,真正操心的人是皇祖父才對。
王皇后笑著詢問幾句,見太孫目光清朗對答如流,才放下心來。然后又看向微笑不語的顧莞寧:“顧氏,你照顧太孫身體有功,本宮今日可得好好賞你。”
顧莞寧從容一笑:“孫媳照顧殿下的身體是應該的,治好殿下病癥的人是徐大夫,孫媳豈敢厚顏居功。更不敢當皇祖母的賞賜。”
這是王皇后第二次見顧莞寧。
第一次見面,顧莞寧的驕傲倔強犀利難纏,給她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
王皇后對敢于頂撞自己的顧莞寧沒什么好感。不過,元祐帝對顧莞寧格外青睞,王皇后裝也得裝出同樣喜歡她的樣子來。
此時顧莞寧落落大方不卑不亢,說話也頗為得體。
王皇后心里暗暗點頭,含笑道:“徐大夫自是重重有賞。不過,你也功不可沒。本宮已經命人去給皇上送信了,到底要怎么賞你,還是皇上說了算。”
說到最后一句,不無打趣的意味。
顧莞寧從善如流地改了口:“皇祖父皇祖母這么疼孫媳,孫媳真是受寵若驚了。”
王皇后的賞賜要不要無妨,元祐帝的賞賜,卻是多多益善。
王皇后見顧莞寧如此機敏善言,不由得啞然失笑,對太孫說道:“阿詡,往日本宮覺得你天性聰慧,無人能及。現在倒是覺得,你的媳婦絲毫不弱于你。”
太孫沖顧莞寧笑了一笑,然后用驕傲的語氣應道:“其實,阿寧比我聰明能干多了。”
王皇后:“…”
被新婚小夫妻的恩愛炫得頭暈眼花啊!
元祐帝很快就來了。
今日沒有朝會,元祐帝也未穿龍袍,只穿著常服。少了幾分令人不敢親近的威嚴,多了幾分溫和。
太子忙領著妻兒行禮。
元祐帝看都沒看太子一眼,只盯著面色紅潤言笑如常的太孫,朗聲笑了起來:“好!好!好!”
一連三個好字!
說的中氣十足,笑聲如洪鐘!
足可見元祐帝是如何的高興!
太子忍不住心中泛酸。當日他被立為儲君的時候,也沒見元祐帝這么高興過。元祐帝這顆心,簡直偏得沒法說了!
太孫也是一陣激動,上前一步,拱手道:“孫兒病了這么久,讓皇祖父憂心,實在是孫兒不孝。”
元祐帝不以為意地笑道:“你又不是成心想生病,何來不孝之說。”
顧莞寧默默地看了太孫一眼。
太孫演技精湛,頓時流露出一臉愧色:“皇祖父日理萬機,忙于朝政,還要為孫兒操心。孫兒每每想及這些,就恨不得立刻好起來。也能像往日那般常伴皇祖父左右!”
元祐帝欣然笑道:“你現在既是好了,就早日進宮來吧!”
太孫愈發愧疚了:“孫兒還想陪阿寧回顧家住些日子。”
元祐帝:“…”
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