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五十二章 那道光

  當天晚上,睡在聶川護理室的兄弟二人都同時難以入眠,按理說,兩人也算是旁人眼里的“天才”,從小雖然調皮搗蛋,男孩該干的糟心事一樣沒落下,但兄弟兩人還是先后以優異成績進入科大,然后哥哥保研,讀博,后面成長為出類拔萃的科研員。

  弟弟也緊隨其后。兩人以學業成就來看,一個略有小成,一個也是菁英前程不可限量,旁人眼里自然是各種羨慕,甚至家里也與有榮焉,然而只有他們自己清楚,實際前程并沒有那么似錦,相反有苦自己知。

  開宗立派,自成一家之言,當然是有雄心壯志的科研者的追求,然而想要到達那個階段,那么這個過程中所經歷的就是漫長的打熬資歷。

  走對道路很重要,但這還只是第一環,這里面還有要度過的坎坷運氣也同樣重要,這終究是個金字塔塔尖的游戲,但可不是一步一個腳印就能通往塔尖,這里面是每一步都可能誤入歧途的迷宮,有的路可以回頭,有的路會發現迷途難返。

  而現在,聶云眼看著就走上了迷宮里的一條死路,在科大,頭上的boss一手遮天,自己的忤逆,不僅僅是自己出不了頭,連弟弟也可能一頭扎進死胡同,很簡單,因為搞科研不能憑一己之力,需要實驗室,需要資源,需要經費,而這些都掌握在你頭頂的“老板”手里,只要對你偏頗一點,你就是再有天分,那也是無米之炊。

  至于可不可以另擇枝頭,對于他們這樣沒背景的兄弟二人來說,這就是個碰運氣的事情,指望有個比陳越好的,否則出了科大,成了別的地盤眼里的“外人”,又要用多少年時間成本來建設信任,如果再遇上個沒譜的,那比在陳越手下還不如。

  當然,這些其實也都是其次,真正重要的,是滿心的想做一番事業的熱血,逐漸飲冰涼卻。

  所以這一夜里的聶家兄弟二人,都感覺不真實。結合程燃年齡,所言,又和現實中程燃的所行,既有期望理想變成現實的振奮,又有整件事情不踏實的惶惑不安,到后來,兄弟倆都認為這種事不能期待,要抱著成不了的心態來看待,這才渡過這種不亞于喝了一扎啤杯子咖啡的難捱一夜。

  也就是聶川住院的這三天,一件事情又在他們看來玄奇的過程下發生了。

  在答應了程燃之后,聶云聶川兄弟倆在類似風暴來臨前屏息的氛圍里,參與了一場會議。

  在會議室見到的不僅僅是科大技研所的研究員博導胡志偉教授,還有雖然身為科大學術委員會主任,但實際上一年到頭都在外面跑,據說人前幾天還在歐洲考察,總之大概不在國內就在國外的神龍見首不見尾的李太行院士,突然跨洋回國,抵達科大。

  在等級森嚴,體制結構幾乎是級別決定話語權和正確性的科研圈,李太行這樣的存在,如果要在一個論資排輩的學術研討會,此時的聶云就連坐在最外圍角落敬陪末席的資格都欠奉。

  然后聶云和聶川就看到了讓他們很難評價的一幕,連最根本的客套都沒有,眾人眼里的那座高山李太行風塵仆仆進門,目光尋到程燃,徑直到他面前,開口就問,“你怎么就拿到的那個公司授權?是什么樣的授權?”

  跟在他身后的胡志偉也是瞪大眼睛,臉頰漲紅。

  “用關鍵技術公司換來的…架構授權。”

  胡志偉喉結起伏,“你是說你拿到了指令集的授權?”

  包括了李太行,胡志偉,還有隨之而來的科大計研所幾個核心人物,都用驚神不定又難以言說的表情盯著程燃。

  ar在后世隨著移動手機和各種設備的普及,大概是無人不曉的一家公司,然而在這個時刻,哪怕是對計科院的學生,你問ad公司很多人知道,但ar公司,十有多半都是搖頭不知。

  說到底ar這家公司仍然名不見經傳,只是隱身在半導體上游的一環,存在感并不高。

  當然,作為一直在為國產集成電路半導體領域奔走的李太行等人,對這家公司也不算陌生。

  比起有無數噱頭的各種概念科技公司,ar從來不齜牙咧嘴,不以動輒卡人脖子彰顯自己的存在感,甚至這家公司誕生和走上自己道路的原因僅僅是在英特爾主導的領域混不下去而已。

  且從頭到尾ar都遵循自己ip授權的商業模式,只要你拿得出錢,那么就能以公道價格從ar這里拿到授權,甚至可以出人出工具指導你的公司確保能夠操作使用他們的授權,這大大節約了成本,所以一直以來ar人畜無害,不可替代。

  當然,在ar內部,也有極其敏感的禁限區域,那就是最高級別的架構授權。

  獲得架構授權的公司,鳳毛麟角,后世加起來也不過十幾個,其中最典型的就是蘋果公司,當然,蘋果公司最早是出資創立ar公司的股東之一,能夠獲得ar架構授權不意外,除此之外,往后ar所影響了百分之八十市場的授權,多數都是內核授權或者使用層級授權。

  觸及到架構授權,要不然就是涉及到ar未來正常發展的重大影響力事情,譬如說和行業前三公司合作達到贏得市場的目的,或許是關鍵專利交換,或許是極其重要的技術。要不然就只能是關系到ar公司存亡這幾乎不可能的危機,否則不會輕易得到。

  像是程燃這種抓住了ar公司移動領域高速增長的風口,打準路徑,利用阻斷關鍵技術公司阻擊了ar,拿到高價值收益的情況,往后可能不會再有。ar被咬了一口,只會更加警惕。

  李太行感慨,“一定用了很多錢吧。”

  “是費了些力氣。”程燃點頭。

  為了在ar必經之路打埋伏,程燃當初是逆向思維,讓趙青買了相關領域的五家公司,都是以小搏大的思路。最終私有設計和艾倫軟件命中目標。

  聶家兄弟二人看到,程燃讓趙青擺開筆記本,把里面的文件技術資料打開,李太行和胡志偉上前看著那些裝著相關資料的文件夾,點開看來自ar公司的英文的技術操作指導目錄,目不轉睛。

  聶川聶云兄弟二人看著會議室里面的氛圍,只覺得當天的這些大人物,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狂熱。

  “這是最新的v6指令集授權,可以讓我們任意發揮ar架構的優勢,增減模塊,也就是意味著可以在這上面進行再創作,擴展,甚至基于指令集進行自主架構研發,這可以成為一個起點。我們可以基于指令集,研發自己的微架構。”

  “當然,這只是一個構想,至少提供了這種可能性,如果我們想走一條國產化道路,這是一個當下很好的途徑。”

  李太行和胡志偉等人都點頭。

  但毋容置疑,這盡管讓人狂熱,也會有很多當下的問題如一盆冰水。

  李太行看程燃,“這肯定是很好的。但眼下會面臨很大的問題,你知道的,用的是ar架構,即便我們都清楚,如果能利用架構實現自主研發的微架構,那就是真正屬于自己的東西。但還是不行,因為這不符合主流思維和口號。”

  沒有人再比李太行了解眼下的局面,事實上,李太行被南星集團驅逐過后,代表著一個派系的南星集團背后的那些影響力,讓李太行在某些語境里,被描繪成志大才疏,不識時務,甚至不懂政治的評價。

  是的,眼下的問題是國務院18號文件,51號文件發布以來,到處都喊著振興民族工業,打造國產自主的半導體這些口號,再加上利用這種口號,各種所謂“自主研發追趕世界一流水平”的技術和公司在眼看著短期利益,補貼經費,急功近利之下相繼出爐,所以才會有國芯事件,紅芯事件…

  一系列媒體和包裝下讓人乍一聽來振奮人心的成果,讓人誤以為半導體研發,是一個可以技術爆炸追趕反超輕而易舉的工程。

  而經歷了那些事件的教訓以后,才會讓相關的高層,行業層面,民眾醒悟過來,原來那道技術壁壘能把人撞得頭破血流。

  這從來就不是報紙上報道的那些簡簡單單的事情,這是一個系統的,復雜的,每個領域我們都有短板的世界上最精細架構信息社會基礎的高技術工程。

  在沒有接受那些教訓以前,李太行這點看得很準,運用ar架構的芯片,總會有人說那不是自主研發,放在一大堆國家政策牽頭的“自主研發民族驕傲”的“高端項目”面前,眼下程燃提出的項目,絕對不會得到任何有力的支持。

  甚至可能還會被競爭對手挖出來,拿來形成輿論詆毀。

  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程燃道,“不用申請國家資助。”

  “難道你打算依靠伏龍?”李太行皺眉,“別忘了我是伏龍公司的顧問,我很清楚,納斯達克泡沫破滅,歐美國家都在削減電信基礎研發的資金,伏龍海外市場在萎縮,同時伏龍還在3g技術攻堅,研發嵌入式芯片,資金都用在刀口上,相當吃緊,如果這種情況下還要分出精力做ar架構的芯片,即便是伏龍,也經不起這樣的多線作戰。”

  伏龍在經歷美國那場專利封鎖后,就只能靠著更大的研發投入轉向另外的技術方向,那之后程飛揚的工會持股制度推出,本質上也是見招拆招,應對沖擊,提高員工士氣凝聚力,同時減少伏龍資金壓力。

  “不用伏龍公司,ipd后,伏龍有其嚴格的制度,我不希望這個項目受到這種制約,我希望這個項目是能夠由我們完全自主掌控的,需要能夠及時決定方向和運轉的,靈活的項目。”

  李太行沉聲道,“那也需要很多的資金。”

  “是,我總結出了要克服的幾點,第一是引進先進技術。第二是抓住領軍人才。第三是承受長期虧損。第一點已經具備了,第二點正在組建,在座的很多人都可能成為奠基人。第三點,不指望國家扶持,地方扶持也是可以有的嘛。”

  程燃笑了笑,算盤打得啪啪響般道,“就指望能在南州高層上面找到幾個伯樂了,再不濟,科大的科研扶持也多多益善嘛。蚊子再小也是肉啊。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入企業和大學合作的研發模式,企業上面可以投入進來,總之資金上面,我來想辦法。眼下還是人才上面,就需要各位的班底了。”

  “既然你有這個決心。我就是豁出這張老臉,給你去說項說項,爭取一些機會,能摘多少摘多少。”李太行點頭,“我看項目團隊的領頭人,胡志偉就可以勝任。他是計算機系統結構專業出身,當初師從我國的第一代計算機專家夏培院士,微處理器設計,集成電路設計上面是他的強項,今天我通知他過來,也是檢驗你的東西。”

  “我一直有個問題。”胡志偉看程燃,“李教授跟我說的時候,我還是抱懷疑態度的,現在看到才知道所言不假,甚至還要超出我的預計,你這么年輕,為什么就想到做這些事情了?”

  不僅僅是胡志偉,還有他背后的研究員,聶云聶川兄弟倆,都投來目光。

  是的,這種事情,不僅僅是背后的意義,還有其決策,執行力,眼光把握的精準,都代表著很多的事物,一個人的知能,知識架構,社會經驗和閱歷,如果這是李太行院士主導的,大家都不會有什么異議,但這一切發生在一個大一的學生身上,與其說驚訝,不如說讓人感到隱隱的驚悚。

  人所作所為都要有動機,而程燃所做的事確實在意義上面很大,他總不能說自己提前看到了那些歷史,深刻的教訓,所以不希望重蹈覆轍?

  甚至就連李太行,也是一并看過來,顯然,這種事他思考過,現在也在期望答案。

  一個伏龍公司程飛揚兒子的身份,也沒有足夠的說服力解釋他所做,并且要做這樣事情的動機。

  在眾人注視之中,沉吟片刻的程燃道,“我一直很佩服的科研人員中,發明激光照排技術的王選院士就是其中之一。我國是最早發明印刷術的國家,也是最早有活字印刷的國家,但漢字天生就比字母需要更多的活字,也因為近代中國技術落后,所以十九世紀的中國近代政權,向西方引進的先進技術,第一是槍炮,第二就是印刷技術。”

  “中國的近代印刷術歷經了雕版,還有將近一百年的鉛印為主流的技術時代,鉛印需要全手工,排版工人要有相當高文化水平,還需要好體力拿住幾十斤鉛字版,七十年代特急印刷小冊,需要十幾天才能上市,幾百頁的鉛印書,大部分出版社出版周期都需要一年。而面對70年代中后期中國完成基礎工業普及,開始追趕世界先進技術,需要更高效率推廣國際最新的科技信息的時候,排版技術就是中國圖書出版業的短板,也可以說是限制整個中國科研的瓶頸。”

  “當時德國,英國,美國等歐美發達國家的報界,都已經全部采用了計算機照排技術的電子排版,同時西方企業也在積極更新技術,研發激光照排,研究漢字印刷,準備占領東亞市場。這個時候中國為解決中國出版業效率的‘748’工程啟動,但是七零年代的中國,技術瓶頸很大,因為漢字基本字庫就比西方字母復雜得多,數據量很大,需要幾百g之多,中國當時也不會制造磁盤,兩個磁鼓才能存儲1數據,所以國內普遍反對搞數字化排版,還是偏向于用紙模的光學排版,王選當時加入748工程,提出對漢字筆畫進行矢量描述,解決漢字字庫數據量過大問題,實現數據壓縮,構想當時比西方早了十年。”

  李太行等人聽著,微微點頭。程燃對王選的事跡從另一個角度敘述,聽得他們都為之入神。

  程燃繼續道,“但當時提出想法的王選被大部分同行認為吹牛,王選堅定自己主張,在新華社一百四十萬設備投資,電子工業部計算機工業局協調支持下,王選組建團隊,濰坊計算機廠負責組裝,堅持搞國產激光照排系統,1981年,王選拿出華光i型,1983年,拿出華光ii型。但缺乏量產經驗,還有很多bug問題,當時計劃經濟時代已經接近尾聲,市場經濟時代來臨,所以1984年,人民日報和新華社紛紛采購外國設備,準備把煩人的王選一腳踢開,當時很多人看王選的笑話,說1984年的秋天,就是748工程的末日。”

  “1984年底,美國ib公司到新華社介紹產品,新華社的人積極使用美國軟件,勸王選項目組放棄,說人家都有現成產品了,你們還搞什么?1985年,人民日報給美國hts公司430萬美元買設備,王選團隊一分錢也拿不到。”

  “1985年年底,新華社缺錢,說亞運會要到了,要建新聞大廈,不能再補貼這個沒希望的國產項目。748工程真到了窮途末路。不過這個時候還是有一小部分干部知道造比買好,利用計劃經濟時代最后那么一點權力,命令國務院直屬經濟日報采用王選的設備,才讓王選有了最后一點經費。但經濟日報也下了最后通牒,如果不能解決華光iii號的bug問題,寧愿用鉛字印刷。王選爭分奪秒,終于在1987年夏天,解決大部分問題。”

  “十月份十三大召開,經濟日報拿到新華社電訊20分鐘,就通過計算機完成排版。其他報社還在用鉛字排版,最快也要三四個小時,經濟日報發表后,王選和他的華光三型一枝獨秀。”

  “1988年,王選得到經濟日報全力支持,設備升級到華光四型,每秒處理110個漢字,全世界最強。過去一本書排版一年,現在只用三天。”

  “1989年,國外照排系統全面退出中國市場。”

  停頓,程燃看向眾人,“前路艱難漫漫,所幸已有前人身似炬火。我被炬火照耀,所以也有很大心思做這樣的事情。”

  在場眾人,終釋謎團。當人看到火炬的時候,是確實有向往馳行的意愿的。在場這么多人,有誰不是這樣曾被激勵過呢?

  “這個事,我接了。”胡志偉點頭,“那么,項目名稱呢?”

  程燃愣住,“嗯?”

  “王選的是華光,你所組建的我們的團隊,如果做出東西來,又是什么名字?”胡志偉看著他道,“我覺得,這個名字該你來定。”

  李太行微笑看他,在場的眾人目光灼灼。

  焦點之下,程燃看了聶川聶云兄弟倆一眼,搞得兩人莫名緊張,隨即他略微思忖之后抬頭,“唐宗宋祖…秦皇漢武。”

  “就叫做…漢武。”

  “漢武一號。”

  “王選院士團隊當年創造了華光,橫空出世。希望我們的漢武,也能如華光。在芯片領域,全力以赴,不必等候炬火,此后如果再無炬火,我們就是唯一的光。”

大熊貓文學    重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