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打京城的戰役已經持續了整整一個月,攻守雙方均傷亡慘重,金兵在修筑土山攻城失敗后,又連續發動了十幾場攻城戰,均被守軍頑強地擊退,連續攻城失敗使金兵傷亡已超過五萬人,而宋軍的傷亡也已近一萬,但東京城依舊巍然屹立。∧雜∏志∏蟲∧
不過連續一個月的攻城也使城內軍民承受的壓力到了極限,京城內連續出現了打砸搶事件,令趙桓龍顏震怒,連續罷免了三任開封府尹,將城內秩序交給了李延慶。
這天上午,金兵停止了攻勢,好容易才停息下來的李延慶又接到稟報,‘潘樓街出事了。’
李延慶無奈,只得強打精神,騎馬趕去潘樓街。
出事的地方是清風酒樓,清風酒樓半夜失火,整座酒樓被燒成殘垣斷壁,夜里住在酒樓內的七名酒保也被活活燒死。
此時,清風酒樓總店四周已被開封府衙役封鎖,不準閑人靠近,兩邊擠滿了數千名趕來看熱鬧的民眾,指指點點,但目光中卻大多有點幸災樂禍,不過這也難怪,像清風樓這種高檔的酒樓被燒,對于普通的中下層民眾而言,未必會同情。
李延慶趕到潘樓街,翻身下馬,他一眼看見了幾乎被燒成白地的清風酒樓,旁邊清風茶館也被連累,燒掉了一半,說起來清風酒樓最初還是曹家的產業,后來轉讓給了潘家,老爺子聽到這個消息,不定心里多難過。
這時,新任開封府尹聶山匆匆走上前,躬身行一禮道:“參見都統!”
聶山在李延慶出任開封尹時擔任少尹一職,曾是李延慶下屬,雖然他現在已經高升,但對李延慶還是頗為敬畏。
李延慶拱手回一禮,問道:“聶府尹,這是怎么回事?”
聶山嘆了口氣道:“已經查清楚了,昨晚一群人喝酒到半夜,影響了清風酒樓打烊,和酒保發生了口角,雙方動了手,這群人喝醉酒打不過酒保,全部被扔到大街上,結果這群酒鬼懷恨于心,就在半夜糾集百余人縱火燒了清風酒樓,有人親眼目睹,正好成了人證。”
李延慶眉頭一皺,居然糾集了百余人,難道是東京的無賴地痞?
“那這群人抓到沒有?”李延慶問道。
“抓到了十幾個,其他人都躲起來,不知藏到哪里去了!”
李延慶重重哼了一聲,最近京城治安比較混亂,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官府抓捕不力,對肇事者比較縱容,如果不殺一儆百,京城治安不知還會亂成什么樣子。
李延慶當即立斷道:“我派五千軍隊進行全城搜捕,一定要把縱火者全部抓獲斬首示眾。”
“全部斬首示眾?”聶山有點愕然,半晌道:“是不是嚴懲首惡就足夠了?”
李延慶搖搖頭,“要治頑疾就得下猛藥,不狠狠震懾一下,京城還會再亂,內部不靖,嚴重影響守城啊!”
“我明白了,李都統是要殺一儆百。”
就在這時,一名宦官在幾名親兵的陪同下匆匆趕來,“終于找到李都統了!”宦官激動大喊道。
李延慶認識這名宦官,是天子趙桓身邊的心腹宦官張保廉,李延慶微微笑道:“張公公有事嗎?”
“當然有急事,官家召見李都統,快隨我進宮!”
李延慶點點頭,回頭囑咐兩名偏將配合聶山率軍搜城,他這才跟隨宦官匆匆向宮內而去。
趙桓的御書房位于紫微殿的左殿,也就是他父皇趙佶御書房的隔壁,李延慶來到紫微殿臺階前,卻正好見到李綱也匆匆趕來。
“李相公,好久不見!”李延慶笑著放慢腳步,他對李綱多少有點歉意,李綱一心想抓住金國情報斥候,卻被自己截胡了。
“李都統是去見官家嗎?”
李延慶點點頭,“李相公也是一樣吧!”
李綱向左右看看,低聲道:“官家最近煩躁得很,說話要千萬注意。”
李延慶頓時想起最近被連續罷免的開封尹,便問道:“是為治安之事?”
“那個只是官家的發泄,原因不在那里,而是.....戰爭。”
李延慶頓時明白了,曠日持久的戰爭不僅給京城軍民帶來巨大壓力,連天子趙桓也承受不住了,他沉吟一下問道:“他召見我,就為這事嗎?”
李綱點點頭,“估計和這事有關。”
正說著,宦官張保廉快步從后殿走出,對他們道:“李都統,李相公,官家召見,兩位請進吧!”
李延慶和李綱走進了御書房,只見趙桓負手站在窗前,看得出他心情十分沉重,說起來這個新皇帝比他父皇勤勉得多,每天早早來到了御書房,很晚才離去,且不說現在有沒有什么大事讓他決策,但這種態度還是不錯的。
在御書房內還有一人,正是相國吳敏,只是他比較沉默,象雕像一樣站住一旁,一言不發,也沒有和進來的兩人打招呼,李延慶忍不住看了他一眼,李延慶忽然有一種直覺,今天趙桓召見自己,一定有大事。
“微臣參見陛下!”
兩人行一禮,半晌,趙桓才緩緩道:“李都統辛苦了。”
李延慶一怔,這話感覺似乎不太對勁,他還是恭恭敬敬道:“這是微臣應盡之責。”
趙桓轉過身,深深看了一眼李延慶,這才嘆口氣道:“太原已經失陷了!”
“什么!”
李延慶和李綱同時大吃一驚,李綱急道:“陛下,這是什么時候的事情?”
“就是今天上午!”
趙桓取出一卷鴿信遞給李綱,“朕在太原有一個聯絡人,這就是他發的鴿信。”
李綱顫抖著手接過鴿信細看,旁邊李延慶心里卻十分不舒服,什么聯絡人,分明就是趙桓派去的暗中監視人,說不定自己身邊也有一個這樣的人。
盡管李延慶心里不舒服,但他現在也同樣很關心太原的情況,太原陷落,那他的諸多手下如何了,韓世忠有沒有事情?
李綱把鴿信給了李延慶,李延慶連忙展開鴿信,信中說同知王鼎在城破時陣亡,韓世忠率數千殘軍退出太原向南撤離。
看到這,李延慶稍稍松口氣,其實也知道,抗金名將怎么可能早早陣亡,只是他關心則亂,畢竟他改變了歷史,也改變諸多人物的人生軌跡,韓世忠就是其中之一。
這時,趙桓猶豫一下,低聲道:“金兵攻打京城已有一個月,始終拿不下京城,李都統覺得宋金雙方有沒有議和的可能?”
‘議和?’
李延慶愣住了,就像被人迎頭重重敲了一記悶棍,趙桓昔日做太子時,無論對遼還是對金,都是最堅定的主戰派,登基還不到兩個月,就想和金國議和了。
李延慶心中就像吞了一只蟑螂般難受,半晌,他強忍著對趙桓的反感,緩緩道:“陛下,雖然金兵攻打京城不利,但他們已經攻下太原府,士氣應該大漲,微臣覺得他們妥協的可能性不大。”
趙桓的臉上頓時有些不高興,半晌冷冷道:“真的這么肯定?”
李延慶也感覺到了趙桓語氣中不滿,但這種議和之事,他不想讓步,除非金兵自己提出來議和還差不多,怎么能讓大宋主動議和,何況還是自己已經守住京城的前提之下。
李延慶果斷地說道:“微臣認為,現在還遠未到議和之時。”
這時,一直沉默的吳敏終于開口道:“李都統,陛下是擔心金兵攻陷太原后,會繼續南下攻占整個河東路,再向西進攻陜西路,如果太行以西全部失陷,那我們就是大宋的罪人了。”
李延慶沉默片刻道:“京兆府還有三萬精兵鎮守,又有種帥坐鎮,微臣相信金兵攻不破潼關和蒲津關,至于河東路,微臣倒覺得完顏宗翰現在會率軍進河北,無暇顧及太原府以南地區。”
“為什么?”趙恒目光銳利地注視著李延慶,“你給朕一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