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城也就是遼國的析津城,位于易州的東北方向,兩地相距大約三百里,這一帶是太行山和燕山的交匯處,地形破碎,山地眾多,道路崎嶇難行。
雖然有一條易州到析津城的寬闊官道,可這條官道必經范陽縣,童貫當然不可能走這條路,他率軍走的是另外一條小路。
盡管五萬大軍是輕兵而行,但小路崎嶇難行,大軍的行軍速度并不快,走了一天一夜才走了不到百里,在第二天清晨時跨過了淶水,這里就是易州和析津府的交界,過了淶水,他們便進入析津府的地界了。
遠處是綿延數百里的山巒,可一想到穿過這些大山就是析津城時,童貫的內心開始熱切起來,他仿佛已經看到王爵在向自己招手,大宋從未在大臣活著時封異姓王,一般都是死后追封,且子孫不能繼承,他童貫將是大宋第一個異姓王,他等待了十年的這一天終于要來臨了。
盡管士兵們一夜未休息,都已疲憊不堪,但童貫卻不管,他對周圍士兵怒道:“我為主帥尚無困意,其他人豈能偷懶,給我繼續行軍!”
將士們叫苦連天,只得邁著灌了鉛一般的腿,一邊走一邊打瞌睡,又走了一個時辰,大軍來到了一處岔道口,高世宣奔來稟報道:“太尉,前方有兩條路,向導也不知哪條路更近?”
“沒用的東西,速派人去打聽!”
“遵令!”
高世宣催馬飛奔而去,童貫這才下令道:“全軍原地休息半個時辰!”
三軍一片歡呼,紛紛坐下,大部分士兵累得倒地就睡著了,雖然半個時辰很短,但能睡一會兒也好。
又過不久,高世宣便帶著一名樵夫匆匆來到童貫身邊,“啟稟太尉,弟兄們只找到這個砍柴的樵夫!”
樵夫嚇得跪倒在地,連連磕頭,“小民參見大將軍!”
童貫打量他一眼問道:“你是漢人?”
“小民祖祖輩輩都是漢兒,以砍柴采藥為生。”
童貫點點頭,“那我來問你,這里是什么地方?”
“這里叫大房山,就是前面的大山,方圓足有數十里,山高林密,峽谷眾多,時有野獸出沒,山上各種藥材也很有豐富,山下很多小村莊都是靠它過活,小人家里也是。”
“原來這里就是大房山,那前面有兩條路,哪一條路去析津城更近?”
“回稟大將軍,北面一條路比較平坦好走,南面一條路稍微坎坷不平,但南面一條路距離析津城更近一點。”
“近多少?”童貫又問道。
“大概近五十里,其實就是繞了半個大房山。”
“我知道了。”
童貫隨即命左右賞樵夫十兩銀子,讓他給大軍帶路,童貫喝令道:“統統給我起來,準備出發!”
此時大家才睡了一刻鐘就要出發了,士兵們痛苦不堪,怨聲載道,高世宣小心翼翼問道:“太尉,不知走南線還是走北道?”
“廢話!”
童貫狠狠瞪了他一眼,“當然是走南線,難道你還想多繞五十里路嗎?”
高世宣嚇得諾諾退下,急忙跑去命令前軍走南線,五萬大軍在樵夫的帶領下走進了南線,浩浩蕩蕩向析津城方向而去。
大房山的南線山高林密,道路崎嶇,行軍格外艱難,走到中午,大軍才走了三十里路,士兵已累得筋疲力盡,叫苦連天,但童貫卻鐵了心,一定要在天黑前殺到析津府,不顧將士們再三求情,堅決不準士兵休息,反而要求他們加快行軍速度。
這時,兩萬前軍走進了一座大峽谷,峽谷寬百余丈,兩邊都是高聳的大山,茂盛的樹林從山頂綿延到山腳,高世宣打量著兩邊的樹林和高山,他們之前的向導跑來滿腹疑惑地對高世宣道:“將軍,這條路我們沒有走過,好像不是去析津城方向。”
高世宣心中也疑惑起來,連忙令人叫樵夫叫來,問他道:“這是什么地方?”
樵夫笑道:“這里叫行軍峽,長十幾里,走出行軍峽也就走出大房山了,前面路就平坦起來。”
“可別的向導說,這不是去析津城方向!”
“將軍,他們一定是走老鴉嶺,那邊還是遠了一點,這里是近道,我就是本地人,難道我會不知道?”
“好吧!你去前面帶路。”
高世宣半信半疑,但他也沒有辦法,已經走到一半了,只能硬著頭皮走下去。
又走了五六里,峽谷道竟然轉向北面了,連高世宣也覺得不對勁了,析津城可是在南面,怎么向北走?
他又連忙令親兵道:“去把樵夫給我叫來!”
片刻,親兵急奔回來,“將軍,那個樵夫不見了!”
高世宣大吃一驚,他頓時知道情況不妙,急令左右,“速速后退!”
已經來不及了,就在這時,軍隊腳下忽然發生了連續的爆炸,這是火器霹靂炮炸響了,雖然沒有震天雷那樣威力強大,但連續數百枚霹靂炮炸響,紙炮中細小淬毒的鐵片四濺,被擊中者不計其數,到處一片哀嚎狂叫,整個峽谷內濃煙彌漫,士兵亂成一團。
兩邊梆子聲響起,千弩齊發,密集的弩箭射向峽道上的宋軍士兵,士兵們紛紛中箭倒下,與此同時,無數裝滿火油的木桶從兩邊山頂上翻滾下來,墜入山谷砸碎,火油四溢,千余支火箭再次射出,峽谷內頓時變成了一片火海。
宋軍士兵恐慌萬分,爭先恐后逃跑,他們互相踐踏,哀嚎聲、哭喊聲響徹了山谷,五千遼軍從山上殺來,很多逃進樹林的宋軍士兵紛紛被殺死,高世宣大喊:“跟我突圍!跟我突圍!”
就在這時,數百支弩箭一起向他射來,高世宣躲閃不及,頓時被射得象刺猬一樣,當場慘死。
山谷內其實只有五千遼軍士兵,他們利用地形的優勢,充分發揮火藥和火油的威力,將兩萬宋軍前軍殺得尸橫遍地,哭喊聲一片。
而童貫率領的三萬后軍此時還沒有進山谷,就在不遠處的另一條支道內,耶律大石率領一萬五千軍隊正靜靜地等待著機會,耶律大石騎在戰馬上,冷冷地注視著遠處的宋軍。
雖然他堅決反對太后攝政,要求還政給耶律延禧,導致他和蕭干的矛盾激化,最終被貶去鎮守居庸關,但在遼國生死危亡之際,他不顧前嫌,毅然出任西路主將,率兩萬軍隊阻擊童貫大軍。
這時,遠處山谷傳來一連串的爆炸聲,童貫的后軍微微有些亂了,耶律大石舉起手,禁止軍隊發動,還沒有到突襲的最佳時刻。
他豎起耳朵聆聽山谷內士兵的哭喊聲,越來越近,這時,童貫的后軍也開始慌亂地大喊起來,宋軍軍心已動搖。
耶律大石厲聲大喊:“給我殺!”
一萬五千遼軍從小路殺出,向陣腳已亂的宋軍凌厲殺去.......
童貫自知中計,他也嚇得魂飛魄散,調頭便逃,在數百親兵的護衛下,童貫一路奔逃,迅速脫離了戰場。
眼看主將率先逃走,其他宋軍大將紛紛奪路而逃,五萬宋軍驚得肝膽皆裂,兵敗如山倒,這幾乎是一場毫無懸念的一邊倒屠殺,遼軍士兵一路追殺,宋軍尸體堆滿了山道,五萬大軍最終全軍覆滅,只有千余人逃出大房山。
耶律大石并沒有停步,率領兩萬遼軍繼續向易州方向追擊而去。
就在童貫大軍在大房山中埋伏的同時,種師中和李延慶率領的三萬大軍也抵達了良鄉縣境內,良鄉縣是析津城南面的最后一道屏障,也是析津城南大門。
但種師中和李延慶并沒有像童貫那樣急于奪取燕京城,東路軍高層已達成了一致意見,現在宋遼談判還沒有最后完成,他們可以向遼國施壓,但并不能倉促奪城,如果遼國確實有誠意投降,蕭太后自然會派人前來接洽,如果遼國的投降只是緩兵之計,那他們更不能著急,以免中了遼軍的埋伏。
所以李延慶和種師中在進入良鄉縣境內,不但沒有繼續前行,反而在一片地勢稍高的原野上筑起了一座大營,同時,李延慶派出了十支騎兵斥候去前方打探敵情。
燕青率領二十名斥候騎兵迂回繞到了良鄉縣北面,這一帶是很低緩的丘陵,森林密布,鳥獸眾多,是從前遼國皇帝南巡時的狩獵場,方圓足有近百里,這時,燕青攀上一棵最高的千年大樹,向良鄉縣方向眺望,在樹頂上可以清晰地看見縣城。
良鄉縣并不大,只是一座小縣城,甚至比永清城還要小,城池周長不過七八里,它其實不是縣城,而是一座軍城,負責拱衛遼國的南京城。
這座軍城最多只能駐扎三五千軍隊,加上家眷,不會超過八千人,是這座小縣城能容納的極限了。
燕青立刻排除了縣城內駐扎有大軍的可能,又向縣城四周看了一圈,周圍也空空蕩蕩,并沒有駐軍的跡象。
“虞侯,統制那邊有消息來了。”
“知道了,我這就下來。”
就在燕青準備從大樹頂下來之時,他的目光無意中落在西面十幾里外的另一片森林內,燕青的目光忽然凝固了。
最后一天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