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六百八十三章 泥濘

  五月二十,李植帶著五百親衛和一百名儀仗人員,騎馬立在遼東省道路兩邊的草地上,看著步履艱難的運輸馬車車夫推拉著馬車。

  這里是錦州北面三十里,是遼東運輸大動脈的關鍵部位。如今遼東的糧食還沒有成熟,遼東省內的一百多萬開荒勞力、農民和奴隸全部依賴關內的糧食供給。每個月花費著李植海量的銀子和糧草。

  不過從關內運糧食到遼東,并不容易。

  經過幾年的發展,如今天津大沽港已經成為李植領下的糧食轉運基地。這里外通渤海,臺灣和山東沿海的糧食可以海運過來;內通海河,用漕船可以把糧食運往天津衛城和北京城。遼東一百多萬人口的糧食,全部來自大沽。

  糧食在大沽裝上輪船。輪船穿過渤海將糧食運到錦州上岸,再換馬車,將一車車的糧食分運到遼東各地。

  然而韃清留下來的道路實在太差。女真人以漁獵而起,總想著劫掠搶奪,沒有興建基礎設施的習慣。韃子占領遼東二十多年,遼東的交通還是依賴明朝遼東鎮留下的土路。

  前幾天下了一場小雨,錦州北面的道路就變成了一片泥潭。運輸糧食的馬車一直等到今天,等道路基本干了才重新上路。但即便是這樣,也時不時有馬車陷入還濕軟的泥濘中出不了。

  李植的前面,就有一輛馬車陷入了泥濘中。七、八個馬車車夫聚了過來,喊叫著推動著那輛一千多斤的馬車。

  “嗨嚯!”

  “嗨嚯!”

  “嗨嚯!”

  喊叫著推了十幾次,馬車終于被推了出來,重新回到堅硬的道路上。馬車車夫一個個累得汗流浹背,他們聚在一起蹲成一團,點著了一根旱煙,輪流抽著。休息了十幾分鐘,他們才各自回到了自己的馬車上,開始催動馬匹。

  李植吸了口氣,說道:“想不到遼東的糧食運輸,竟這么艱難。”

  遼東巡撫鄭元騎馬立在李植身邊,搖了搖頭,說道:“國公爺,艱難的還在后面。要不了兩個月,遼東的旱田就要收獲了。”

  鄭元指了指荒無人煙的大草原,說道:“遼東地方千里,我們去年底分下去的田地就有一千二百萬畝。這些田地有些產量高,有些產量低,平均算下來有七斗的收成。刨去來年的種子,遼東今年大概能收獲六百五十萬石糧食。”

  “遼東現有六十萬遼民和四十萬韃子奴隸,一百萬人一年大概消耗三百萬石糧食。多余的三百五十萬石糧食要運入關內。按現在的糧價,這些多余的糧食價值七百萬兩。”

  鄭元又說道:“國公爺你也看到了,韃子統治時候只想著劫掠掠奪,基本不修道路,當初遼東鎮留下的道路如今已經是一塌糊涂。遼東各地距離錦州海港大都有十來天的路程。我算過,如果靠馬車運送這些糧食回天津,需要二萬輛馬車來回運送一年,才能把所有的糧食裝上船。”

  “如果用四兩一個月的價格雇傭這二萬輛馬車,這一年下來運費就是一百萬兩,接近糧食價格的一成半!”

  聽到鄭元算出來的驚人數字,李植也不禁動容。如果運費這么高,遼東的糧食就要折價不少。在遼東耕種的佃農、服務隊和地主們收入都會一下子下降一成半。

  鄭元吸了口氣,說道:“這還是第一年。如今有五十萬壯勞力在開荒和修建水利工程,明年起碼能再把一千二百萬畝拋荒旱田的水渠和水車架好,把這些拋荒田變成可以機械耕作的良田。到時候遼東糧食產量翻番,一年花在陸路運輸上的運費要花三百萬兩銀子。”

  遼東的糧食大多使用李植的農業機械進行耕作,人均產量極高。這樣種植出來的糧食已經超過小農經濟的范疇,可以說是商品農業。對于商品農業來說,運輸是一個大問題。

  如今的遼東就面臨這樣一個問題,每年有幾百萬石的糧食要往關內運輸。靠幾十年前遼東鎮留下的泥濘道路根本無法承載這樣的運輸。

  鄭元拱手朝李植施了一禮,說道:“所以,國公爺,我建議在遼東開始興修水泥道路。爭取做到每個千人的小鎮都修通水泥路。單馬馬車在泥路上只能拖一千三百斤貨物,在水泥道路上可以拖二千多斤貨物,這樣算下來路費一下子就能減少一半。”

  “初始投資雖然大一些。但一旦建成,每年可以節約的運費以百萬計。”

  李植看了看鄭元,覺得這個舅舅如今能力還可以。雖然出身貧寒,但現在做到遼東巡撫這樣的高位,或者說“遼東開荒大隊總隊長”,卻是毫不怯場。上任半年,就開始琢磨解決遼東的基礎設施問題了。

  李植看著前方慢慢前進的運糧車隊,說道:“水泥道路作為基層道路網可以修。不過即便修了水泥路,還是無法解決越來越沉重的遼東運輸問題。”

  鄭元愣了愣,問道:“那該如何?”

  李植想了想,說道:“我們可以嘗試在遼東修鐵路!”

  鄭元聽得云里霧里,更加不明白了:“何謂鐵路。”

  李植說道:“所謂鐵路,就是在地面上鋪上光滑的鋼軌,利用鋼軌摩擦力較小的優勢降低貨車的前進阻力。這樣一來,原先需要五匹馬才能拖動的貨物,現在使用一匹馬就能拖動。”

  鄭元琢磨了一陣,說道:“這樣的道路修起來怕是要一筆巨資吧?我們的坩堝鋼一斤要五分銀子一斤,這鋪在地上要多少銀子才夠鋪?”

  李植笑道:“用坩堝鋼是不行的,光是產量就不夠,我們要弄出便宜的鋼鐵出來。”

  鄭元看了看李植,說道:“坩堝鋼已經比大明其他地方的鋼鐵便宜多了,國公爺還能產出更便宜的鋼材?”

  李植笑道:“這新式煉鋼法說起來并不復雜,只是把生鐵中的碳氧化分離出來,把含碳量高的生鐵變成鋼材。”

  李植又看了一眼緩緩前進的運糧馬車隊,說道:“這次回天津,我們就開始建設新式煉鋼轉爐吧!”

  請:m2.ddyueshu

大熊貓文學    明末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