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此時,葉秋身上的迷彩也已經變得干硬無比,皙出的鹽質結晶和松細的沙粒,填充在迷彩的縫隙和表面,說明葉秋已經暴曬在日頭下很久了。
葉秋心中有數,自己估計是被傳送到了熱帶,但是具體的經緯度,卻是沒法定位。
“咕嚕…咳咳…”
葉秋下意識的吞咽了一下口水,卻是發現根本沒有口水可吞,火辣辣的灼痛襲來,葉秋忍不住咳嗽了起來。
“狗…日的!”
回頭看著島上濃密的樹林,葉秋杜絕了尋找淡水的心思,現在自己這種狀況,一旦進入樹林當中,就是一只小型貓科動物都能要了自己的命。
而樹林中危機四伏,熱帶叢林中,野獸的危機是其中一部分,更多的危機則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體力降至冰點,自從得到系統之后葉秋從來沒有感到自己如此虛弱過,就是當初從山崖下墜重傷垂死,也沒有像現在這樣。
葉秋知道應該是自己幾次三番的不斷透支體力的原因,而體力不濟,也讓金剛不壞神功停止了運行,雖然自己的體質依然遠超常人,但是已經沒有金鐵難傷的能力了。
而且就是自己現在這種傷殘人士,能追的上動物么?
估計也就能抓抓樹懶吧。
葉秋現在渴的嗓子都要冒煙兒了,但是葉秋擔心的不是這種身體上的難受。
而是持續這樣的暴曬已經讓他的身體大規模脫水,要是短期之內得不到水分的補充,那么器官就會開始衰竭。
葉秋沒有輕舉妄動,而是緩緩環顧四周,他需要在脫水之前找到水源,但是卻不能漫無目的的消耗體力。
現在就是一舉手一投足,葉秋都需要精打細算,曾經嚴酷的訓練讓葉秋能更加理智科學分配體力,來達到他的目的。
葉秋徐徐的掃視著四周,便是看了岸邊不遠處的椰子樹,頓時葉秋眼睛就是一亮。
椰子里面含有大量的水分,是野外求生中常見的幸運果實,椰肉里面的糖分也能維持體力的消耗。
葉秋雖然存儲空間里面還有上千斤的牛肉,但是這是葉秋最后的儲備糧食,現在葉秋身體的消耗極大,而且血肉虧空,按照葉秋現在的消耗能力,這些牛肉也支持不了很久。
而且現在最重要的是補充水分,牛肉也不能補充葉秋體內的水分,海島上的淡水是尤其難得的,眼前的椰子也成為了葉秋獲取水分繼續生存下去的唯一辦法了。
葉秋能感覺得到自己的體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恢復的,自己必須在恢復覓食的能力之前,盡量縮減糧食的消耗。
雖然這會讓自己恢復的速度變慢,但是卻不會因為在還沒有恢復之前,把糧食消耗一空,導致自己餓死。
可是瞬間葉秋就犯了難,椰子樹這么高,自己怎么能把它弄下來?
要是在平時,葉秋一個縱跳,基本上就能把椰子直接摘下來,就是夠不到,也能暴力折斷這棵椰子樹,亦或者是虎頭鏨金槍還在,也能靠著鋒利把椰子樹砍斷。
可是現在看來,曾經輕松能做到的事情,卻是難如登天。
最笨的方法便是爬樹,也是現在葉秋的身體狀況也根本就不允許他爬樹。
葉秋開始沉靜下來,努力思考怎么把椰子弄下來的方法。
設身處地的思考,葉秋突然想到了上初中的時候看過的一本神書《魯濱遜漂流記》!
葉秋頓時眼睛就是一亮!
里面的主角魯濱遜便是因為風暴流落到荒島上,和自己的處境簡直一致得不能再一致了,而魯濱遜選擇的方法便是用石頭砸。
“感謝丹尼爾笛福大大!”
“感謝初中!”
“九年義務教育萬歲!”
“讀書萬歲!”
“知識就是力量啊!”
這倒不是葉秋自己想不到,而是葉秋已經習慣了什么事情都用強大的力量來解決,漸漸已經忽略了道具的使用。
而想起《魯濱遜漂流記》這不正好就是一本很好的荒島求生指南么。
當初魯濱遜初臨島上,一無所有的境遇,和葉秋如出一轍,甚至比葉秋還要糟糕。
魯濱遜本身就是一個商人,出生于中產階級家庭的小少爺,而自己雖然身體情況不佳,但是卻受到過系統的訓練,雖然沒有在島上作戰過,可是憑借堅強的意志,和自己掌握的知識,想要在島上活下來,實在不是一件難事。
想到就做,葉秋在地上匍匐前進,尋找起石頭來。
可是在拿到第一塊拳頭大小的石頭的時候,葉秋卻是愣住了。
葉秋眉頭微微皺起,他剛才因為想到解決辦法而興奮,卻是忘了一個重要的問題,僅憑他現在的身體狀態很難把石頭投擲很遠,更別說把椰子從樹上砸下來了。
體力上的空虛,似乎得不到椰子,沒有水分和食物的補給,卻是無法恢復體力,倒似乎形成了一個怪圈。
葉秋眼睛一亮,迅速爬的兩步,把半掩埋在沙子里面的樹杈抽了出來。
“非洲黑黃檀?”
非洲黑黃檀,俗稱非洲酸枝木,是典型的硬木,十分名貴,而最重要的是,這玩意兒氣干密度很大導致質地重硬,干燥慢,卻也讓它變得韌性十足,最重要的就是它是一種做彈弓的好木材。
葉秋小時候就是一個彈弓愛好者,淘氣的很,今天打東家玻璃,明天打西家花盆兒,這都是葉秋小時候干的事兒,小時候因為玩彈弓卻是沒少挨揍。
葉秋好學,還愛鉆,彈弓制作的書籍翻了不少,準頭也好,現在有了宗師級射擊專精,要是有彈弓在手,想射個椰子下來,那是手到擒來,而且還能成為葉秋護身的武器。
彈弓要是準起來,威力不可小視。
弓弦上哪弄去呢?
早知道有今天,當初就是花費多一點,在兌換圣牛肉的時候,也要把那些牛皮,牛筋,牛角都兌換出來。
“唉…等系統恢復之后,一定得兌換點物品翻身了。”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這是葉秋深刻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