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多月,林海文在“瀚海歸元,群星耀日”紐約站時期和《時代》敲定的封面,最終在這個時候出場了。
在林海文以一個“大型行為藝術”將整個華國輿論市場攪動的天翻地覆的時刻,《時代》的封面來的早不如來得巧。《時代》固然是一個西方世界的周刊,但多年來它經營出來的影響力卻是實實在在的。
林海文登上本期《時代》周刊封面的事情,讓很多嘴里有話的人,一下子不知道該怎么說出口。譬如《人X報》,在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就更明白林海文今時今日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到了什么程度。那些含在嘴邊的話,諸如:
荒唐的行為藝術?
挑釁及敗壞輿論環境?
不適當且有害無益?
華國乃至亞洲藝術家中登陸《時代》的第一人,說他藝術荒唐?這簡直是羞辱了整個國家,尤其配合其它國家的贊美來食用,就更加沖擊大家的味蕾——集體意識濃厚的華國,這樣的批評是不需懷疑,一定會出現的。
所以在林海文的《那一夜3》播完,宣布將在華美舉辦自己第二個行為藝術展——第一個是在紐約展的《罵人圣經》封閉館,消息傳出后,原本應該非常活躍的媒體,竟然是突然安靜下來,只有寥寥幾家,譬如《新文化報》這樣能夠獨善其身的,濃墨重彩地將行為藝術展,將《時代》,都囊括其中。
文章斷言:林海文無論在國內,或者是國際上,都已經成為華國藝術家中毫無疑問的代表人物,或者說“標志性的藝術家”,他已經重塑并將繼續改變華國人對于“藝術”的概念,他已經在做也將繼續把華國油畫藝術推向世界舞臺,他將成為油畫藝術史中,一個來自華國的,不可忽視的璀璨巨匠!
風云變幻中的林海文,回了黑龍潭畫室,他的《畫室的窗外和黑龍潭》終于到了尾聲,經歷《四個人》、《河水光》兩度頓悟后,這幅作品終于展現出此時此刻林海文在油畫上最新的,也是最巔峰的探索成就。
而躲不開的敦煌,就相當的裝逼,非常的裝逼。
在回應置評要求的時候,敦煌的新聞發布人員,照本宣科地念了林海文的原話“一個封面而已啦,大家還是要穩重一點,沒得顯小家子氣。”
祁卉在出席活動的時候,面對媒體提問,溫溫柔柔地說:“他這些年也拿了不少獎,也上了不少重要的雜志什么的,應該說平常心吧,我們是平常心看待,別人怎么看那都是別人的事情,自己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按海文的一句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和大家共勉啊。”
其它諸如卞婉柔、李桐等人,也是差不多。
一個一個,云淡風輕的,沒說出口的潛臺詞全都是:一群沒見過世面的小赤佬。
讓提問的這幫記者,一口老血咽不下也吐不出,難過的很,自然也就不能指望他們多么捧場了。
各種奇奇怪怪的因素,倒讓國內的輿論水波不興起來。
9月12日,華美“問道·林海文大型行為藝術展”開幕,開幕式沒什么特別大的場面,林海文本人,幾位當事人,還有常碩、李振騰、江濤這些老朋友捧場,其他更大牌的是一個都沒有邀請。
現場布展也是非常網絡化。
大量的電子屏幕被引入,有一點未來世界的感覺,還有全息投影的信息流不斷游動,整個展廳以藍色和銀色為主色調,也營造了比較冰冷的感覺。
展覽以一條螺旋形長廊的形式呈現。
按照時間線——“娛樂圈大眼珠子”爆出林海文攜美回家,然后是大v和網友的第一次評論,接著是《金枝欲孽》的官宣,再然后又是各方的言論,也就是第二次評論,接著是《那一夜13》的播出,后面緊跟的還是各方言論,是最后一次也是第三次評論。
而敦煌新媒體的工作人員前期選擇了近8000名普通網友,以及500個粉絲超過10000人的大號,已經近百家新聞及娛樂媒體。第一次評論的時候,這8600位全都在,在屏幕上不斷劃過。
等到第二階段的評論,林海文將這這些人第一次評論內容就附在邊上,對比著來看——圍觀黨變成陰謀論,猜測者變得言之鑿鑿,其他諸如給林海文等人定罪的,扣帽子的,數不勝數。
而等到第三階段,林海文《那一夜13》播出之后,原本8000名普通網友,繼續發聲的只剩下近800人,其中大多數選擇遺忘了此前的言論,或是轉而抨擊別人未經審判先行定罪的錯誤行徑,或是聲援林海文一派正氣凌然,當然也有“666”“扎心了老鐵”這樣的蒙混。
而500大v中留下來的更多,差不多有近350個繼續就此發微博。
只是也口徑突轉。
要么一幅事不關己的樣子:“真相解開:林海文稱此前的緋聞事件,是其一次大型行為藝術…”
還有倒打一耙的。
總之可能號的粉絲多了,臉皮也更厚一些,這些人恬不知恥的程度尤為夸張。
剩下的近百家媒體,幾乎一個不拉還存在著,跟大號的反應相差無幾了,諸如《人x報》這樣發社論指責林海文的也有好幾家。
當然林海文在第三階段,也遴選新的數千名網友——他們的言論看著就漂亮多了,大部分都在噴擊網絡環境惡劣的,噴擊大家總是在人為制造“反轉”大劇的。
可說一派光風霽月。
長廊的最后,第三次評論的后面,跟著一行孤零零的字:這樣的故事在重演著…
汪楠是最早的第一批參觀者之一,作為一個社交網絡的邊緣人,她不太玩微博,所以一直是旁觀者的心態,這次林海文說弄了個行為藝術展,她對那個紛繁的社交世界有些好奇,所以就來了。
一開始她并沒有覺得有什么特別。
尋常的緋聞——只是涉及到的人格外重磅。
尋常的評論——同樣因為重磅的人而顯得格外具有規模。
等到看第二階段的評論,汪楠覺得這些人有些過了——當然現在她已經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會有這種想法也不出奇。
看到第三階段的時候,她有些嘲諷的情緒滋生出來,怎么樣,被人掛了吧,呵呵呵。
而就在她看第三階段的網友評論的時候,場館唰的一下,銀藍色主色調的場館變作了亮度不同的銀白色,分外肅殺——此時屏幕上,那些不同的微博ID、昵稱,全都在同時變成一個“你”字,而且越來越大,以至于擠占了大半個屏幕。
所有那些遙遠的,網線另一端的人,陡然就變成了觀展的人。
是的,就是你!
你也是這些人中的一員,你不比他們高明,也不比他們低俗,你無法嘲諷他們,正如你不會嘲諷自己,如果你學會的只是指責而不是自省,那么你該為此羞愧。
每一個人都拿著刀,每一個人都被刀架在脖子旁邊。
汪楠覺得呼吸都快停滯住了,一個一個碩大的“你”撞進她的眼睛,印在她腦子上,久久不能撼動。
藝術!
藝術的力量!
這真的是一場行為藝術,汪楠突然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