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154章 出閣

  還是黃昏時分,府中已燈火明亮。

  華燈初上,府中的奴仆家丁都在忙碌著準備晚餐。

  書房。

  李超正在寫著奏章,承乾一心想要做事,但他畢竟才十一歲,連冠禮都沒行。不行冠禮就只是孩童。

  “臣請為太子加冠,《左傳異議》曰,以星終為年紀,十二而一周,于天道備。所以人君十二始冠,冠,弁也,行之于廟。漢已還,間有即位而冠者,皆出于不得已也,故改其名為加元服,皆漢儒因事旋講,實非古也。《冠義》云:“冠者,禮之始也,王教之本。”

  “今皇太子未成,俾冠而臨國,冠道未成,不冠而臨,豈可以童子之道理焉?”

  “臣竊以為茲事體重,今太子殿下有意出來任事歷練,臣以為此乃好事。”

  按古代禮制,男子二十而加冠,當然人君比較特別,所以十二歲而冠。太子是儲君,也是十二歲而冠。本來承乾也是要到后年滿十二歲加冠,但李超認為太子要出來做事,總不能不冠而監吧。

  太子確實還沒到加冠年齡,但不加冠出來做事,就顯得不莊重正式。

  從天子到庶民,加冠禮都是成人的標志。

  周代實行嫡長子繼承制,在位之王去世,嫡長子無論年長或年幼都可以即位,但若未成成行冠禮則不可親政。

  加冠,也意味著可以視事。

  李超請求皇帝提前一年為太子加冠。

  加冠后的太子就算是成年太子了,就能真正的視事,若是李世民這個時候掛了,那太子繼位,就能直接親政,而不是要等到加冠之后才親政。

  不過現在李世民還這么年輕,剛二十八歲的李世民當然不用擔心掛掉。

  或者說以后李世民離京,那太子監國,就是真正的監國之權。

  寫到這里,李超猶豫了會,還是繼續寫了下去。

  后面寫的已經不是皇太子加冠,是皇子出閣制度。

  李超建議皇子十二歲出閣,出閣也就是搬出皇宮,出就外第。同時,出閣后皇子不僅有出就外第,還將有開府置屬以及出班外廷的三種權力。

  因為大唐對皇子封建,因此李超建議的是皇子六歲讀書,十二歲出閣,待其滿十五歲,就讓他們之國就藩。

  這也是對太子承乾的一種地位鞏固,十五歲的皇子已經可以算是成年了。

  天子、皇太子十二歲而冠,皇子十五歲而冠,百姓二十而冠。

  加了冠禮后的皇子,就不能繼續留在京師,得到封國就藩,非奉詔不得私自離開封地。

  六歲進學,十二歲出閣,十五歲之國。

  歷史上承乾跟李泰斗的厲害,最終讓李治白白撿了天下,主要還是李泰一直留在京城。雖然歷史上李世民的世封制沒能推行下去,但也有分封皇子任地方都督,可李泰卻一直沒有出京就藩過。

  現在李超也得幫著承乾謀劃這些事情。

  承乾對李泰說的那句,我的東西我不給你,你不能偷不能搶的話,還是讓李超大為震驚的。想不到十一歲的承乾,就能說出這么霸氣的話來。但從這話里也看出來,年輕的太子對于權力已經有了自己的理解。

  承乾是自己的學生又是自己的女婿,自己不幫他幫誰啊。

  寫好后,李超仔細檢查了幾遍,最后又謄抄一份。

  李超的折子有特別通道直接呈給皇帝。

  折子當天晚上就進了皇宮,呈到了李世民的御案之前。

  “為太子提前行冠禮!”

  “皇子出閣就藩制度!”

  李世民還以為是攻打林邑的計劃,卻不料打開來居然是這么一本奏折。

  “李超的手未免也伸的太長了些!”

  李世民冷哼一聲,皇家的事情他插什么手。

  不過心里不滿歸不滿,最后他還是仔細的看完了,而且看了三遍。

  次日朝會,李世民把李超的奏折讓百官傳閱,同時宣布太子將負責主持西運河修建一事。

  兩件事情放一起,百官們也明白這個提前冠禮是在為太子出來做事準備的了,只是好多人不太明白的是,太子才十一歲啊,真要讓他主持西運河這么大一個工程?

  而且,堂堂太子,負責挖運河?怎么都讓人覺得,哪里有些不太對勁。

  “臣認為可為太子行冠禮!”中書令房玄齡出奏,支持李超的提議。他對太子是向來支持的,太子打小聰明且早慧,此前還短暫監國過,雖然說漢京之亂時表現不夠完美,還顯稚嫩,但已經極為難得,遠超同齡人。

  現在太子想早點出來歷練歷練,做點實事,練練手,他當然支持。西運河工程雖大,但也遠不如東運河,太子掛個帥,下面有具體的人負責,肯定沒問題的。

  不過也有許多大臣,目光卻是盯在了李超奏折上關于皇子出閣就藩的制度上。讓皇子們六歲開始讀書,這倒很正常,本來就是如此,但到十二歲就出閣建府,這就不一般了。

  十二歲的皇子,跟現在的太子差不多,正是在正要懂事的年紀。留在宮里,確實會對太子有些影響的,畢竟太子都早已經入主東宮了,若讓皇子一直呆在宮里,特別是如嫡皇子李泰李晉這樣的皇子呆在宮里,常伴皇帝皇后身邊,皇帝皇后難免不會特別寵愛他們,萬一到時李泰他們侍寵要奪嫡怎么辦?

  不得不防啊。

  太子承乾是嫡長子,太子又冊立的早,到現在都快五年了。朝中上下,自然是支持太子的,太子名正言順,他的太子之位不動搖,朝局也不會動蕩。

  大家都喜歡穩定,有幾個人真正喜歡動不動就來個玄武門來個漢京之亂啊,那可是得被迫站隊的,站錯了就得掉腦袋,甚至身死族滅。

  在唐以前,皇子幼時養于宮中,成人后從宮中遷出居住,稱為出閣。一般,都是在十六歲前就要出閣,李超直接弄個了十二歲出閣,更早,也對太子的威脅更小。

  皇子出閣需要皇帝正式頒布詔令,舉行儀式,可閣后就相當于外朝臣子,可參加朝會。但不得皇帝召見,是不得再擅自入宮的。

  因此,皇子一旦出閣,就與宮相相隔,與群臣同列。

  出閣,賜府第,開府置宮,擁有自己的依仗、護衛。

  如長孫無忌這樣老辣的人,就一眼看出李超的這封奏章,表面上是以提前為太子行冠禮為主,但實際上真正的用意卻還是的面的這個皇子出閣之國制度。

  承乾是他外甥,李泰李治也是他親外甥,李恪那些就算不上他外甥了。但就算同是親外甥,承乾李泰李治三兄弟,在他的眼里也是地位不同的。

  長孫無忌當然是全力支持太子的,他沒有理由卻支持另外兩個外甥。

  李超的這道奏章,保證的是太子的利益,與長孫無忌和長孫家的利益其實是一致的。

  “陛下,臣完全贊成太師的這封奏折,太子需要提前加冠禮,皇太子出閣之國也應當定下一套制度。”

  宰輔們打頭陣支持,其它大臣也沒理由反對啊。雖然提出這道奏章的人是李超,一個讓大家心里羨慕妒忌恨的家伙,但朝堂上,還是一致贊同。

  行冠禮之前,加冠的皇太子需要奏告天地、宗廟、社稷、宮觀,行冠禮之時,從臣詣奏告天地、祖宗。

  因此,這是一個相當重要的事情,必須得先由太史局選好吉日,太常寺參考舊禮,官吏置辦冠禮需要的相關儀物,最后在貞觀殿舉行太子加冠禮。

  這僅比冊封太子、太子大婚的禮儀稍小點,冠禮當天,文武百官還要按上朝的次序站立,觀禮。

  一般情況下,太常卿掌冠,以三師三公贊冠。

  然后皇子依古禮,三進:一進折上巾,再加七梁冠,三加九旒冕。加冠后還要宣讀皇帝詔書,詔書里皇帝要賜予表字。

  皇太子的冠禮會非常隆重,既然已經決定提前為皇太子加冠,那么這些事情就得開始動作起來。

  選吉日,做好各種準備。

  太史局、太常寺等都會很忙碌,此外禮部也一樣要協助。

  連皇帝,也得先為太子想好一個表字。

  李超官居一品,位為太師,因此贊冠的任務就交給了李超。

  掌冠、贊冠各一人,太常卿掌冠,負責端帽子,李超負責贊冠。

  贊冠,就是在冠禮上為之贊唱司儀。

  太史局,掌天文地動、風云氣色、律歷卜筮。后來也稱為司天臺、天文院、欽天監等名。總之,在大唐,只有太史局才可以觀看天象,推算占卜這些,其它私人搞這些,就是違法。

  太史令回來后,把任務交待下去,馬上選一個黃道吉日。

  “李丞,三天之日把吉日選好。”太史令對手下的年輕官員太史丞李淳風道。看清爽的就到頂點網o

  請持續關注我們,的站www.kenshu.cc

大熊貓文學    唐朝好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