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88章 不簡單的論語題

  推薦:巫醫覺醒。

  三篇四書文,事關紀寧最后能否秋闈桂榜高中,也是這九天考試中最重要的三篇文章。

  《論語》題,出的很簡單,讓人一看便覺得這應是道很容易的題目:“天喪予。”

  《孟子》的題目,是:“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

  最后一篇《中庸》的題目,但也是三道題中比較特殊的一題:“國無道至死不變。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三道題乍一看,紀寧必當覺得第三道題最難,因為第三題是截搭題,前半段出自《中庸》,而后半段的“是可忍孰不可忍”這是出自《論語》,在封建科舉中最難的題目,恰恰就是這種斷句式之后的截搭題,因為本身就不是出自一句話,所論述的內容都不同,要理順思路來作文,很容易會發生偏頗。

  但紀寧仔細看過是那道題目之中,卻發覺第三道題目反而是最簡單的,而最難的,卻是只有三個字的第一題論語題。

  第一題,“天喪予”,語出《論語先進篇》,是孔子自己發出的感慨,予通余,也就是我,解釋這三個字的意思,孔子發感慨說,“這是老天要我的命啊”。是什么原因讓大圣人孔子都會如此怨天尤人?通過這句話的上下文就能得知一二,在《論語先進篇》中也點明,“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顏淵,就是孔子的得意門生顏回。

  顏回,字子淵,十四歲就拜在孔子名下,是孔子一生中認為最得意的門生,沒有之一。在《論語雍也篇》中,有很大的篇幅是在描述顏回如何會是孔子的得意門生,說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非常的勤奮好學,為人謙遜,“不遷怒,不貳過”,意思是從不遷怒于人,同樣的錯誤不會犯兩次,所以孔子才會在顏回死之后,發出了“天喪予”的感慨。

  顏回歷來是公認的孔子七十二名弟子中居首的人物,在紀寧所熟悉的那個時空中,唐太宗尊之為“先師”,唐玄宗尊之為“兗公”,宋真宗加封為“兗國公”,元文宗又尊為“兗國復圣公”。但在這時代中,顏回因為死的早,世人一向功利,顏回在孔子這么多弟子中就顯得不顯山不露水。

  有這背景來,考生看到題目后仔細盤算后,必然會把議論的方向凝聚在探討“對顏回之死看法”上來,論述孔子為什么會發出“天喪予”的感慨,會把顏回的生平事跡總結一下,表達一下對圣人愛惜弟子的感慨,這篇題目就算完成。

  但紀寧卻意識到,題目并沒有表面看起來這么簡單。

  在紀寧記憶中,孔子之所以如此推崇顏回,完全在于孔子很推崇顏回的“仁”,而顏回很符合孔子所推崇的“禮樂”的標準。連在《論語先進篇》的開篇,上來就點名了開篇的題旨:“先進于禮樂,野人也;后進于禮樂,君子也。如用之,則吾從先進。”意思是:“先學習禮樂后做官的人,是平民;先做官后學習禮樂的人,是君子。如果問我要先用哪種人才,我會先用“先進于禮樂”的“野人”。

  是什么原因,讓孔子會覺得用人要先用“野人”,就是因為“野人”是先學了禮樂才做了官,這跟封建科舉的模式很相似,都是平民百姓,先學習了儒家的思想,再學習了禮樂,再通過科舉做官,這在孔子看來是人才。而那些先做官后學習禮樂的人,也就是世襲的王公貴胄,他們是先有官職而后學習禮樂的,在孔子看來,這些人就算是“翩翩君子”,也不能委以大任。

  而顏回,就是一個從來沒做過官,只是跟隨孔子孜孜不倦求學,而立于“仁禮”的一個“野人”。

  那么回到這問題上來,孔子之所以對顏回的死如此悲慟,是因為他覺得失去了一個立身于“仁禮”的人才,他在發表“天要亡我”,其實也是在發表說,這是天要亡我魯國。我培養了這樣一個優秀的弟子,還沒來得及當官,人就已經死了,我就算是圣人也要感慨一番。

  那第一篇的題目主旨,變成了“論述仁和禮在孔子治學以及治國之道中的意義”。

  這題目,就是普通考生關于主旨理解為“對顏回之死看法”的升華版,只有能理解了孔子所崇尚的治學和治國的心態,才能感受到孔子為什么會對顏回之死感覺到如此悲慟。

  想到這一點,紀寧要下筆便容易許多,他開始在草稿紙上擬出自己的文章開篇:“仁之禮樂在于應天,道之仁孝致于安邦。治國之道,在于禮樂仁孝…”

  紀寧心中有丘壑,當他明白了題目主旨之后,下筆也分外有神,一篇文章也是寫的有理有據,全文侃侃而談,不知覺就已經到了三百字左右,需要收尾,其實也是對文章的一次總結。紀寧寫道:“圣之嗟于失以仁人,國之嘆于禮樂不興。”

  意思是,圣人的悲嗟在于失去了仁義之人,而國家如果亡了就要嘆于國家內禮樂不能興旺。既點名了題目原文的“天喪予”,又表達了紀寧對于治國需要用禮樂仁孝的觀點。

  寫完之后,他長嘆一口氣,這篇文章也是寫的他很拘謹,畢竟是鄉試的第一篇文章,寫完之后要先查錯別字和避諱,不能犯禁,稍作修改之后,他的《論語》題也就算完成。這也是在紀寧看來,三篇題目中最難的一篇,寫完之后也能稍微放松,此時也不過才剛開考半個時辰左右,他就已經完成一題。

  此時他把心放在了第二道《孟子》題上,這在紀寧看來,應該算是沒有什么出彩的一篇題目。

  “是故得乎丘民而為天子,得乎天子為諸侯,得乎諸侯為大夫”。

  語出《孟子盡心下》,這句話或許不太有名,但這句話的前一句則是令人耳熟能詳:“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以此來帶出題目中的一句話,意思是:“所以說得到百姓擁戴的人能做天子,得到天子信任的人能做諸侯國的國君,得到諸侯國國君信任的人能做大夫。”

  主論調,也就在“民貴君輕”。

  推薦:巫醫覺醒。

大熊貓文學    望族風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