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六百八十七章 冰棍

  林曉玲坐在副駕駛上,指揮著身邊的男人把車子開進胡同里。

  在京城胡同里開車是個技術活,道路狹窄,勉強夠兩輛車并行,周邊是住宅,家門口可能堆著東西,都是障礙物。

  還有老人和孩子在胡同里遛彎兒,開車要小心翼翼,不能馬虎。

  一般出租車不愿意進胡同,三輪車才是運輸的主力。

  車子停好,林曉玲下了車,來到車后面,打開后備箱,看著里面的一堆禮品。

  “我說你買這么多干嘛,隨便買幾樣就完了,這怎么搬啊。”林曉玲抱怨道。

  “就是一點心意,你別管了,我多跑幾趟就搬完了。”男人回應道。

  后備箱里既有煙酒,也有市面上流行的保健品,以及剛上市的茶葉果品。

  “那行,你慢慢來吧。”林曉玲點頭道。

  林曉玲挑了兩件輕省的保健品拎著走在前面,男人搬著一箱酒跟在后面。

  她剛打開門,迎面跑過來的是她的小侄女,小雪一邊拉著小姑的手,一邊好奇的打量著后面的男人。

  “你們來啦,快進屋吧,不是說十點到么?”林子軒走出來,招呼道。

  “堵車了,這京城的路也該整修了,要不天天堵著太耽誤事兒,早知道還不如坐地鐵呢。”林曉玲郁悶道。

  京城的私家車越來越多,城市道路老舊,堵車是家常便飯。

  政府提出依托奧運會,建設新京城,在未來幾年對京城的交通系統重新規劃。

  “你啊,別發牢騷了,讓小劉到屋里坐,真是的,來就來了,還買這些東西,家里什么都不缺。”林子軒催促道。

  “林哥,這是給叔叔阿姨的一點心意。”小劉笑著說道。

  “你把東西放在那屋,回頭再把車上的東西搬過來。”林曉玲帶著小劉朝著里屋走去,交待道。

  這是林曉玲第一次帶男朋友回家。

  小劉叫劉揚,是一名攝影師,早在林曉玲拍攝《回家》的時候就在劇組里,后來拍了《渴望》續集和《我的野蠻女友》。

  他在圈子里的名氣不大,不過拍攝理念符合林曉玲的思路,擅長紀實風格。

  經過幾次合作,兩人互相了解,開始交往。

  說實話,演藝圈是個相對封閉的圈子,交際面狹窄,沒時間談戀愛。

  大多數人都是和圈內人結合。

  想想看,一部戲要拍半年時間,這半年大家吃喝都在一起,比和家里人相處的時間還要長,這就創造了條件。

  也有和圈外人交往的,但存在不少問題。

  一個是時間,這一行工作時間和地點都不固定,無形中會冷落家人。

  第二個是觀念,圈外人看待娛樂圈的眼光不同。

  以演員為例,找了一個圈外人,這個人能不能忍受自己的丈夫或妻子在戲里的親熱場景,會不會因此鬧矛盾。

  葛尤就遇到過這種情況,所以他很少拍親熱戲。

  如果雙方都是圈內人,把親熱戲當成一種工作看待,互相理解。

  林曉玲今年二十七了,鄭秀蓮一直操心女兒的婚姻大事。

  可一旦拍戲,從籌備到上映整個周期要大半年,作為導演真沒時間談戀愛,能碰上一個合心意的人不容易。

  說話間,鄭秀蓮和慕姍姍走了出來,打量著劉揚。

  劉揚和林曉玲的年紀差不多,長得挺精神,相貌中等。

  在京城,能帶到家里來的都是感覺有譜了,如果雙方家庭滿意,下面就是家長見面,談婚論嫁了。

  這件事在林家開會討論過。

  林子軒不在意劉揚的家境,是不是有才華,主要看妹妹的意思,婚姻是一輩子的事,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當然,他要在對方的人品和性格上把把關,人品比家境更重要。

  劉揚是好夢公司的員工,林子軒做過了解。

  林曉玲的性格有點強勢,和她當導演有很大的關系,要掌控一個劇組不強勢可不行,劉揚是那種好說話的人。

  兩人算是性格互補。

  劉揚把禮品搬完,坐到屋子里陪著說話,面對鄭秀蓮的盤問,壓力不小。

  婚姻從來不是兩個人的事情,他在和林曉玲交往的時候就有了心理準備。

  中午吃了頓飯,喝了些酒,第一次見面就這么結束了。

  鄭秀蓮希望女兒盡快嫁出去,沒有太過挑剔,在她的觀念里,二十七八歲都快成老姑娘了,結婚生子才是正經事。

  她要求林子軒不要再讓林曉玲拍戲了,安心的結婚。

  林子軒答應下來。

  林曉玲拍完《我的野蠻女友》后,繼續負責青年導演扶助基金,選擇合適的電影項目,對青年導演做出指導。

  這份工作能夠自由的安排時間,不像導演那么的忙碌。

  林曉玲還是華國導演協會的一員,作為青年導演的代表,參與各種交流活動。

  目前,第六代導演分成兩撥。

  一撥學習賈章柯,拍攝社會邊緣題材的片子,拿到國際電影節上獲獎。

  另一撥學習林曉玲,游走在藝術和商業之間。

  既保留自己的個性,又向著主流市場靠攏,褪去影片中陰暗的一面,轉而用新的方式表達自我。

  前者或許在國外獲得了名利,但影片無法在國內上映。

  除了少數文藝片愛好者,大眾根本不了解這個人和他拍的片子,也不愿意看那么沉重的電影,就算在影院上映,票房可想而知。

  國內喜歡看文藝片的觀眾真心不多,這里不是歐洲。

  有人覺得應該堅持藝術,不媚俗,不妥協。

  有人卻在做著調整和改變,適應觀眾和市場,讓電影獲得更大的影響力。

  大家對藝術的理解和定義不同,當初在電影學院一同學習的兩個人,如今在各自的道路上漸行漸遠。

  送走了劉揚,林子軒和慕姍姍看著一大堆禮品。

  “我記得你第一次去我家就拿了一包茶葉吧?”慕姍姍回憶道。

  “我還請你吃了根冰棍呢。”林子軒想了想,補充道。

  “那個也算啊,這么說我被一根冰棍給收買了?”慕姍姍無語道。

  兩人似乎回到了多年前那個炎熱的夏天,一起吃著冰棍走在胡同里,冰棍融化后的涼爽和甜味一直流淌進心里。(

大熊貓文學    文藝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