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五百九十七章 變與活

星月書吧域名由更換為  張嘉繹參加了《臥虎藏龍》的映式。中文=≤≈81

  他在其中扮演了一個角色,出場時間只有三十秒,兩句臺詞,不仔細看觀眾可能根本就認不出來。

  在兩個小時的片長里,為了突出主演的劇情,配角的戲份被大幅的刪減。

  即便是張國粒也只保留了五分鐘的鏡頭。

  李桉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讓觀眾的目光集中在主角身上,剪掉旁枝散葉,讓劇情更為緊湊和連貫,一氣呵成。

  不過這么做造成配角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人物不夠豐滿。

  觀眾會覺得這個故事有所欠缺,尤其是看過原著小說的讀者。

  林子軒已經讓人著手剪輯三個小時版本的《臥虎藏龍》,增加配角的戲份,把故事講的更為完整。

  這是為后續錄像帶和光盤準備的版本,叫做加長版或者完整版。

  另外還有一個版本是為奧斯卡頒獎典禮后準備的,叫做重映版。

  每個版本的故事大同小異,會增加原版里沒有的劇情片段,讓影片的價值最大化,這是電影公司常用的手段。

  十年后還能推出《臥虎藏龍》的修復版,利用觀眾的懷舊情結賺錢。

  張嘉繹沒覺得遺憾,能參與這種大制作就很好了。

  看完《臥虎藏龍》,他有了和馮曉剛一樣的疑惑,這片子怎么會在戛納受到歡迎的,老外真那么喜歡看么?

  他剛才私下問過徐晶蕾這個問題。

  “我也弄不清楚,不過的確是真的,戛納的觀眾特別熱情,看完電影后鼓掌了好幾分鐘,興奮的不行。”徐晶蕾描述道,“還有記者說這是他看過的最浪漫的東方電影。”

  張嘉繹覺得這可能就是東西方觀眾的區別。

  帶有這種疑惑的人還有很多,華國電影人一直再說要走出去,但怎么走出去,怎么和好萊塢商業大片抗衡,心里都沒譜。

  依靠文藝片抗衡好萊塢大片的路子走不通。

  就算是張億謀的文藝片也不行,拿獎張億謀沒問題,但最終看得還是票房。

  馮曉剛帶動了國內低成本商業喜劇片的熱潮,讓大家以為找到了新路子,至少在國內的票房不錯。

  然而,看看《大腕的葬禮》在北美的遭遇就知道,走出去并不容易。

  李桉的《臥虎藏龍》是一種新嘗試,令人期待。

  只是,看完電影,他們心里不免打鼓,這種電影會是國產電影的新出路么?

  張嘉繹回到自己的住處,他在京城買了一套房子,加上裝修花了四十多萬,就是普通的兩室一廳。

  這兩年他演了幾部戲,進入了一線演員的行列,手頭寬裕不少。

  不管怎么說,總算是有個窩了,租房子住會有一種漂泊感,心里定不下來,不如住在自己的房子里踏實。

  張嘉繹脫掉身上的西服,掛在衣柜里。

  這是參加各種典禮的服裝,男演員在這一點上比女演員簡單,一套西裝能應付各種場合,不像女演員要準備無數套禮服。

  他給自己倒了杯茶,坐在客廳的沙上休息。

  茶幾上放著一個翻開的劇本,上面被用鉛筆寫寫畫畫,記錄了心得體會。

  這是一部有關醫生題材的劇集。

  講述了一家醫院里幾位醫生的故事,牽涉到看病難、醫患矛盾、號販子、醫院和藥廠的利益輸送等等問題。

  是一部真實反映醫生這個職業的電視劇。

  進入新世紀,林子軒在公司的電視劇制作部門提出了拍攝職業劇的概念。

  職業劇就是關于社會上各行各業的電視劇,比如刑警、教師、醫生、律師、軍人和科研人員等等。

  職業劇和一般電視劇的不同在于專業化,要傳達出那個職業的理念,塑造從業人員的精神風貌。

  從專業的知識層面和整個行業的角度來打造劇集。

  國內的電視劇從九十年代初期到如今已經過去十個年頭,觀眾不再滿足于歷史劇、都市劇和偶像劇,他們有更高的要求。

  特別是年輕觀眾,想看到不一樣的東西。

  除此之外,日韓的電視劇被各家電視臺引進國內,逐漸受到年輕人的追捧。

  國內的電視劇行業面臨沖擊。

  林子軒此時打造職業劇,是想豐富國內電視劇市場的拍攝題材。

  但在華國復雜的社會環境下,怎么讓職業劇在勵志、反思和娛樂間達到平衡,是制作者需要考慮的問題。

  一部職業劇不能光勵志和娛樂,還要能帶給觀眾思考。

  林子軒打算先從醫生入手,然后是軍人,律師的話目前在國內屬于雷區。

  每個人都需要看病,在看病的過程中會碰到各種問題,只要拍的真實可信,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

  張嘉繹接到了這個劇本,是林子軒指定讓他來演。

  他也想嘗試不同的角色,拓寬戲路。

  既然飾演醫生,就要對這個職業有所了解,他接下來的一個月會在醫院里觀察醫生的日常工作,體驗生活。

  休息了片刻,張嘉繹睜開眼睛,喝了口茶,拿起劇本繼續翻看。

  揣摩劇本是演員的必修課,他要把功課做好。

  第二天,有關《臥虎藏龍》的評論出現在各大娛樂版面,口碑兩極分化。

  記者對觀眾進行了采訪,有觀眾直接表示沒看懂,節奏太文藝,看得不耐煩。

  還有的觀眾覺得和小說相差太多,毀了原著。

  也有觀眾認為電影里的打斗很精彩,各地的風景賞心悅目。

  影評人分成兩個陣營,喜好西方電影的人對《臥虎藏龍》頗為推崇,堅持東方情懷的人認為電影不夠原汁原味。

  爭論由此開始。

  以在酒樓上的打斗為例,有人指出酒樓那段結尾的時候樓塌是西方的手法,華語武俠片里沒有這樣的節奏。

  但在這一段里李桉使用了京劇鑼鼓點子來配合打斗的節奏,這是東方元素。

  為什么武俠片一定要原汁原味,不能稍加改變?

  最開始的武俠片也不是現在的味道,而是經過幾十年時間,幾代電影人不斷研究琢磨而成的,它是活的,是展的。

  文化是活的,電影也是活的,不能一成不變,因循守舊,只有變才能活。

大熊貓文學    文藝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