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五百九十章 公關

  看著何炯離開,林子軒想著是不是把他給簽下來。

  目前國內電視節目主持人行業大致分為三種工作模式。

  第一種像華國電視臺一樣,進入編制,主持人拿工資和獎金,再加上置裝費、交通補貼、各種福利待遇,一年大概有十幾萬的收入。

  這是體制內的工資待遇。

  而且,對主持人的管理很嚴格,不準接其他節目,拍和出書都需要審查。

  看起來不怎么樣,但體制有體制的好處。

  華國電視臺是副部級單位,只要在臺里混上十幾年,成為部門領導,級別就上去了,工資待遇會大幅提升。

  像李虹在華國電視臺是電視劇制作部門的主任,出來后是副廳級別。

  第二種像是省級衛視或者地方電視臺的主持人,除了工資獎金外,還會針對臺里面少數的當家主持人簽訂年薪制合同。

  年薪制的數額較高,對主持人有著不小的吸引力。

  第三種是完全市場化,工資、補貼、獎金統統沒有,做一期節目就給多少勞務費,勞務費的數額由主持人的影響力來定。

  何炯就屬于這種情況。

  他這次主持《華國之聲》,一期的費用是八千塊,《華國之聲》第二季的規模比第一季更大,按照一個月四期,五個月有二十期。

  半年時間,他能拿到大概十六萬的勞務費。

  如果是慕姍姍的話,主持一期節目要一兩萬,大型晚會五萬到十萬不等,這是著名主持人的出場價碼。

  在此期間,何炯還能主持其他的綜藝節目。

  接戲和接都很自由,不用被電視臺抽成,這么算下來,他一年的收入至少在五十萬以上。

  即便沒有補貼和獎金等福利,也足夠他過上不錯的生活。

  不過,完全市場化存在著很大的風險,剛畢業的新人還是進入電視臺保險。

  等到混出了名堂,又受不了體制的束縛,再出來不遲。

  慕姍姍嘗試過培養主持人,但姍姍文化遠不如省級電視臺的資源多,招進來的主持人有了名氣就會跳槽。

  在現在的市場環境下,電視臺才是主持人理想的工作單位。

  “你想過把他簽到公司來么?”林子軒提議道。

  “看看再說吧,我感覺小何是一個有自己想法的人,不想受到約束,就算現在簽下了,以后也很難說。”慕姍姍回應道。

  林子軒想了想,覺得是這個道理。

  每個人都是自由的,不是你要簽誰就簽誰,別人也有自己的選擇,不能強求。

  他過來是和慕姍姍商量如何應對媒體。

  《華國之聲》第二季的招標會相當成功,冠名權和電視播放權加在一起收入高達八千萬人民幣。

  媒體做了報道,引起了社會熱議,相當于為第二季節目宣傳預熱。

  不過,其中也有負面的新聞。

  一篇名為《昔日歌唱冠軍今何在?》的文章被多家媒體轉載,文章里追蹤了《華國之聲》第一季中最后的六名學員。

  他們在和音樂公司簽了合約后,這幾個月的狀況。

  有人離開了音樂公司,有人出了音樂專輯,還有人沒有受到音樂公司的重視,繼續回到歌廳駐場。

  即便出了專輯的學員的也不太好,專輯銷量慘淡。

  觀眾看節目圖個樂呵,看的時候心里肯定這些學員,但當第一季結束后,還有多少觀眾會關注他們呢。

  包括那些他們的粉絲。

  音樂公司應該想辦法留住那些粉絲,定期的開個歌迷見面會,時不時的保持曝光度,而不能只發一張專輯試試水。

  這說明音樂公司在包裝和運作上不夠成熟。

  偶像需要包裝和運營。

  尤其是這種通過選秀出來的歌手,否則過不了多久就會被人遺忘。

  文章沒有分析音樂公司的原因,而是把矛頭指向了《華國之聲》。

  認為這種選秀節目只是一時的熱鬧,并不能真的起到選拔民間歌手的作用,打著青春和夢想的旗號,卻毀掉了他們的青春和夢想。

  這篇文章引起了不少讀者的認同。

  《華國之聲》給了參賽者夢想,結果又把這個夢想打碎。

  還有人翻出以前的報道,指出節目存在黑幕,黑幕說再次引起關注。

  這顯然是一次有預謀的抹黑,想把《華國之聲》的風頭壓下去。

  與此同時,浙省衛視召開了發布會。

  他們將斥巨資打造一檔更為公平、更為時尚的音樂節目,叫做《華國好聲音》。

  具體的節目規則還沒有公布,但會邀請明星導師和海選學員,會進行淘汰賽。

  雖然沒有證據,不過林子軒認為這次的幕后黑手就是浙省電視臺,或者說是《華國好聲音》的制作組。

  浙省衛視了解《華國之聲》第一季節目的內幕,找記者炮制一篇看似有道理的文章不難,從而讓讀者抵制這檔節目。

  同類型的音樂節目最容易引起競爭。

  林子軒預料到會有這一天,只是沒想到是浙省衛視,幾個月前大家還合作愉快,現在就要互相抨擊了。

  還真是只有共同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

  這種程度的抹黑并不能真的毀掉《華國之聲》,《華國好聲音》的目的或許只是為了增加知名度,借機炒作。

  林子軒和慕姍姍商量后,由公司的公關部門負責執行。

  首先是做出澄清。

  《華國之聲》這檔節目的目的是為民間歌手提供一個展現自身才華的舞臺,實現他們成為專業歌手的夢想。

  但成為專業歌手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有人沒有堅持下來,中途放棄了。

  有人還在繼續堅持,幾個月的時間不能決定一個人的一生,那些堅持的人或許不一定成功,可那些不堅持的人一定不會成功。

  為了夢想你能堅持多久?

  《華國之聲》只是一個舞臺,未來的人生道路需要他們自己去走。

  公關部門找到還在音樂公司的學員講述自己的音樂夢想,堅持下去的動力。

  最后讓記者寫文章懷疑《華國好聲音》抄襲《華國之聲》,存在版權糾紛,讓《華國好聲音》陷入抄襲門。

  節目還沒開始制作,媒體上已經硝煙滾滾了。

大熊貓文學    文藝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