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國電視臺經濟頻道播出了韓含的那期節目,剪掉了一些具有爭議的鏡頭,最終在觀眾面前呈現的是一個略顯沉默的韓含。
觀眾看過節目,會把韓含定位成難以適應社會的叛逆少年。
不和父母交流、不合群、孤僻、迷茫、沒有未來…
主持人問韓含對未來的打算,稿費花完了怎么辦,韓含回答說等花到只剩下一萬塊錢的時候再說。
觀眾會理解成韓含對未來沒有打算,得過且過,生活頹廢。
但也可以認為韓含對自己有信心,就算只剩下一萬塊錢,他也有能力掙錢。
只不過從剪輯后的角度看,韓含說話沒有底氣,有些無所適從。
這就是電視節目,編導通過技術手段讓觀眾看到他們想讓觀眾看到的一面。
按照傳媒學的觀念,新聞不存在絕對的真實性。
同樣是一幅微笑的畫面,只要稍微調整明暗度,前者會是一個燦爛的笑容,后者則是牽強的笑容。
媒體會做出不同的解讀,前者說明這人生活幸福,后者就是生活不幸的證明。
這一期的《對話》節目韓含總是在沉默,兩位專家一直在表見解,底下的觀眾扮演著各自的角色,完成了一次成功的圍剿。
這在林子軒的意料之中。
當一期節目的主旨定下來之后,內容都是為了主旨服務。
他說的那番話中間一段被剪掉了,或許編導認為放在電視上播出不合適。
林子軒只出場了十分鐘的時間,其中有三分鐘是主持人對他的介紹,真正說話的時間不到七分鐘。
“節目的指向性太明顯了,這個主持人的控場能力還不錯。”慕姍姍評價道。
慕姍姍以前在華國電視臺做過訪談節目,了解內情。
在電視臺,主持人的權利并不大,說的不好聽點就是一個傳聲筒,不能有越界的行為和自由化的思想。
能夠在主持的時候形成自己的風格就算是成功了。
這是她離開華國電視臺的原因,她想制作自己想要的節目。
目前看來,慕姍姍成功了一半,畢竟《姍姍訪談錄》要在國內的電視臺播出,還需要通過審查才行。
但選擇什么話題和什么樣的嘉賓由她做主,這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對話》欄目的這位女主持人全場保持親切的微笑,適當的插話,提出問題,掌控著局面,表現的還算得體。
慕姍姍是從同行的角度這么評價。
“沒有多大的意義,還要看韓含今后怎么樣,如果他默默無聞,這期節目會被人遺忘,如果他獲得成功,這期節目的目的就沒有達到。”林子軒解析道。
“不能這么說,這類電視節目的影響力注重的是當下,觀眾看到韓含在節目上的表現,會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學韓含,要認真上學讀書,那這檔節目就起到了效果,至于以后會怎么樣,誰也不知道。”慕姍姍如此說道。
作為一名媒體人,慕姍姍對大眾傳媒有著自己的見解。
林子軒想了想,覺得很有道理。
他想的太遠了,華國電視臺播出這期節目已經達到了他們的目的。
畢竟不是所有的中學生都是韓含,大多數中學生還是要努力學習,考上大學,畢業后找到一份好工作。
此時韓含已經返回了滬城。
他在京城待了一個禮拜,參加了電視節目,游覽了故宮長城,到電影劇組走馬觀花的看了看,沒有要明星的簽名。
他表示自己不追星,只是喜歡看電影。
在離開之前,韓含告訴林子軒自己要退學了,他適應不了學校的環境,尤其是出名之后,被其他同學盯著很難受。
林子軒沒有勸他繼續上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
可以預見,韓含的退學肯定會在社會上掀起波瀾,這個社會遠沒有那么寬容,不管怎么說,這個少年的精彩人生才剛剛開始。
“等幾年后你對韓含做一次訪談,應該會很有意思。”林子軒提議道。
“好啊,我也想看看他能做到什么程度。”慕姍姍饒有興趣道。
倆人看完節目,聊了幾句,就轉移了話題。
慕姍姍的《姍姍訪談錄》影響力越來越大,同時節目也越來越難做,誰也無法保證每一期節目都是高質量。
收看的觀眾越多,代表著挑剔的人數越多。
如果某一期節目過于平淡,觀眾會不滿意,媒體會認為這檔節目在走下坡路,或許到了要結束的時候。
慕姍姍想過放棄,專心做幕后工作。
林子軒卻不想慕姍姍就這么結束主持生涯,他了解自己的妻子,知道慕姍姍在上大學那會就喜歡主持。
她不是把主持當作工作,而是一種愛好。
兩人商量后決定保留《姍姍訪談錄》,把節目從半月一期變成一月一期。
這樣既能讓慕姍姍不那么忙碌,還能保證節目質量,作為一個愛好繼續下去。
《華國之聲》的第二季籌備工作已經啟動。
好夢公司和姍姍文化會共同出資,組建一家音樂公司,培養歌手。
音樂公司目前的定位是為《華國之聲》服務,負責包裝從《華國之聲》中走出來的歌手,包括后續出唱片和各種商業演出。
好夢公司的演員要是想出張唱片玩玩,也可以由音樂公司制作。
成立音樂公司不是為了做大做強,在音樂行業做一番事業,而是為了方便。
以后姍姍文化還會制作多檔音樂類節目,需要有一家自己的音樂公司,公司走的是高端路線,歌手不會多,但一定要有才華。
過幾天,《華國之聲》第二季的招標會將在京城舉行。
屆時會邀請贊助商和各家衛視,用拍賣的方式決定節目的冠名權和播出權。
有了第一季的成功,這次的招標會引起各方的關注。
湘南電視臺也在其中,歐陽林給林子軒打了電話,想和姍姍文化合作。
歐陽林如今是湘南廣播電視局的副局長,湘南衛視走的是時尚路線,有意打造一檔類似的音樂選秀節目。
他們想近距離的觀察《華國之聲》的制作過程,學習節目成功的經驗。
林子軒雖然不知道湘南衛視的打算,不過不太在意,每家電視臺都有各自的小心思,這很正常。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