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三百二十章 拿獎模式

  《小城之春》是一部文藝到骨子里的電影。

  通過三個人似進不退、欲罷不能、糾纏在一起的感情故事把東方人的含蓄和隱忍表達的恰到好處,不張揚造作,節奏舒緩。

  人物的內心戲是影片的亮點。

  電影沒有采用寫實的手法,略顯抽象。

  在這座頹敗的小城里,鏡頭里沒有出現街道、店鋪和鄰居,只有一個家庭五個角色。

  多次出現的城墻無疑是一種象征,象征著傳統文化,也象征著每個人內心深處的圍墻。

  整部影片講述的不僅是男女之間的感情,還有戰爭結束后隨之而來的迷茫和苦悶,舊的東西已經破敗不堪,外邊的新世界還不知道怎么樣。

  對于未來誰也說不清楚。

  林子軒是通過《臥虎藏龍》才想到《小城之春》的,一部武俠劇和文藝片沒什么可比性,主要是人物感情上有相通之處。

  那就是受到傳統文化影響的知識分子的感情觀念。

  他覺得應該把《小城之春》給拍出來,演員就是眼前的這三位,陳導明和俞菲鴻來演戴禮言和周玉紋,王志聞扮演從滬城回來的青年醫生章志忱。

  這三人說起來都是南方人。

  王志聞是滬城人,俞菲鴻是浙省人,陳導明出生在津門,老家卻是浙省的。

  由他們來演繹一段發生在江南小城的情感糾葛應該會有不錯的效果。

  好夢公司一直在拍娛樂片,錢是賺了不少,可在國內的影視行業,看一家公司的底蘊,資金是一方面,有沒有拿得出手的作品是另一方面。

  這個作品是指得到圈內人的認可,拿到重量級的獎項,特別是在國際上拿大獎。

  說到底,在國內的電影圈子里,藝術電影還是占據上風。

  馮曉剛的賀歲片票房大賣,照樣有人批評,想要獲得認可,就要拿獎項堵住他們的嘴。

  好夢公司在商業片的路子上走的不錯,以后要開啟拿獎模式了,這樣才能增強底蘊,成為一家在商業和藝術上都有成就的影視公司。

  明年不拍賀歲片,林子軒打算投資兩到三部藝術電影。

  藝術片講究的是精雕細琢,不像低成本的娛樂片,投資幾百萬就得了,看看張億謀就知道,人家最少都是上千萬的大投資。

  無論是場景的布置,還是攝影師,都是找行業內的頂尖人才,做到精益求精。

  不過,也有低成本的藝術片,像是《我們倆》那種,幾十萬就能拍出來,但在畫面和結構上就沒辦法和張億謀的片子相比了。

  林子軒沒打算和張億謀比較,他走的是低成本藝術片的路線。

  《小城之春》這部影片本身不復雜,劇情簡單,只有五名演員,也不需要華麗的道具,只要一座江南風格的破敗宅院和一處斑駁的城墻。

  按照林子軒的估計,只要能控制住演員和幕后工作人員的片酬,三百萬就可以拍完。

  他拍這部電影一個是好夢公司需要轉型,拍兩部能拿獎的藝術電影,還有就是覺得這部電影放到現在這個年代很有意義。

  進入九十年代,華國社會發展的很快,人們的在瘋狂的增長,不知道節制。

  這部電影或許能給當下的社會帶來一點不一樣的東西。

  說實話,在目前好萊塢大片的沖擊下,這種節奏緩慢的文藝片不合國內觀眾的口味,在國內電影市場肯定會賠錢,只能走國際化路線了。

  這樣一來,就能把陳導明和俞菲鴻等人介紹到國際影壇,在西方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那么等以后拍電影版《臥虎藏龍》的時候成功的幾率就會大上一些,要一步步的來。

  林子軒暫時沒和他們講,要等劇本出來后再說,興許他們對角色有不同意見呢,這都是沒準的事兒,反正日子還早,不用著急。

  六月底,導演李桉回寶島為自己的一部影片做宣傳。

  他是寶島人,畢業于寶島國立藝專影劇科,后前往美國深造,在紐約大學學習電影制作。

  畢業后有過六年在家賦閑的日子,后來拍攝了多部獲獎的文藝片,聲名大噪,成功打入好萊塢主流的電影圈子,獲得了好萊塢電影公司的認可。

  在好萊塢的華人導演中,他算是混的不錯的一位。

  這次回寶島,李桉不會呆上太長的時間,在好萊塢還有一部電影等著他來拍攝。

  在美國的電影圈子里,華人導演獲得拍片的機會不多,即便要拍,也是那種低成本的電影,像是驚悚片和恐怖片之類。

  想要接到投資上千萬美元的大制作并不容易。

  這就是主流電影圈和非主流電影圈的區別,你沒拍過大制作,就不算進入好萊塢主流導演的行列,李桉的下一部電影就有上千萬美元的投資。

  經過多年的努力,他獲得了進入好萊塢主流電影圈的通行證。

  在寶島的家里,李桉偶爾看到了一部電視劇,看演員和場景就知道不是港臺的劇集,應該是一部內地拍攝的武俠劇。

  近些年,隨著內地電視劇市場的繁榮,寶島的電視臺會購買內地制作的劇集。

  最火的當屬張國粒和李保添主演的戲說歷史劇,在港臺地區創下了極高的收視率,這讓港臺地區的電視臺對內地的電視劇增強了信心。

  他們嘗試購買本地觀眾喜歡的類型,以歷史題材為主,武俠劇也在其中。

  林子軒和寶島的電視臺有過合作,把《臥虎藏龍》賣到了寶島。

  雖然價格不高,但能賺一點是一點,讓他沒想到的是《臥虎藏龍》在寶島比在內地火爆。

  這是寶島觀眾第一次接觸內地的武俠劇,覺得新鮮。

  就像是每天吃同樣口味的飯菜,偶爾換一換也挺好,尤其是陳導明和俞菲鴻這兩位演員,給寶島觀眾帶來了不同的感受。

  陳導明成了寶島中老年女性的偶像,俞菲鴻同樣收獲了無數寶島男性的傾慕。

  寶島電視臺想請兩人到寶島進行宣傳活動,陳導明沒有同意。

  李桉看了幾集《臥虎藏龍》,覺得這個故事有點意思,內地的電視劇更注重場景和文戲,這部劇帶著文化底蘊,比港臺的武俠劇更為大氣。

  他注意了一下,知道了原著作者,是一位叫做林子軒的內地人。(

大熊貓文學    文藝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