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三百一十章 十年磨一劍

  雖然臥虎藏龍這部劇集沒有火爆起來,不過并不影響前傳的拍攝工作,從香江回來的張紀鐘在京郊的懷柔影視基地低調的開機了。

  這部電視劇叫做臥虎藏龍前傳,而不是寶劍金釵或者是劍氣珠光。

  林子軒想把“臥虎藏龍”這個概念推廣出去,不想弄太多名字讓觀眾產生混淆,觀眾想到李慕白或者俞秀蓮的時候就會想到“臥虎藏龍”。

  這部劇集是兩部小說的合集,三十集的長度,投資五百萬。

  這個投資在目前國內的電視行業算是中等規模,民營資本的進入讓電視劇的投資像滾雪球一樣的越滾越大,甚至超過了大部分國產電影的投資。

  主要是社會上的一些知名企業參與了進來,這些企業是為了提高自身的影響力。

  他們發現一部熱播電視劇所產生的影響往往要超過在電視臺打的廣告,所以對于那些有大明星參與拍攝的影視劇,各大企業都會投資贊助。

  比如劉曉青主演的有關一代女皇的劇集,投資超過千萬,由玉柴集團提供贊助。

  隨著電視劇的火爆,玉柴集團不僅收回投資,還獲得了豐厚的盈利。

  還有去年李保添和張國粒主演的戲說歷史劇,四十集的長度,投資是六百萬,在國內就賣出了一千四百萬,還不包括在港臺地區的收益。

  正因為如此,越來越多的企業看好電視劇產業,影視文化成為了一個新的投資熱點。

  文化產品中蘊含的經濟價值被企業家們發現,形形色色的影視文化傳播公司應運而生。

  很難統計目前到底有多少家這種文化公司,光是京城恐怕就有上百家。

  它們一般是在經營范圍廣泛的實業公司、廣告公司和咨詢公司當中,或者掛靠在國有文化單位、事業單位或企業下面。

  它們的名字以“合拍”或“協拍”的方式排在國有影視單位的后面,這是因為現在只有國有影視制作單位才擁有影視作品的出品權和發行權。

  好夢公司也是如此,臥虎藏龍的制作單位是藝術中心,好夢公司只是合拍。

  在不見不散的片頭,第一個制作單位是京城電影制片廠,第二個制作單位是藝術中心,好夢公司只能排在第三位。

  這就是民營影視公司的現狀。

  不管怎么樣,只要能賺錢排在第幾位關系不大,然而,投資有風險,入行需謹慎,并不是所有投資影視制作的企業都能盈利。

  按照京城電視藝術中心的統計,在去年全國生產制作的七千集電視劇中,能夠盈利的只占百分之二十,還有百分之二十持平,剩下百分之六十都或多或少的虧本。

  真正能大賺特賺的只有不到百分之五。

  即便是藝術中心投資的三百五十集電視劇,也不是每一部都能賺錢。

  這里面原因很多,一個是民營影視公司跟風拍攝嚴重,不注重自身創作,只盯著市場。

  市場上流行什么就拍什么,從室內劇到歷史戲說劇,從情景喜劇到系列劇,越拍越長,形成了一窩風現象,去年制作的七千集電視劇里戲說歷史劇占了三分之一。

  第二個是影視市場的混亂,管理缺失,明星漫天要價,制片人和導演往自己腰包里撈錢。

  拍一部戲到底花了多少錢,誰都不清楚,沒有一個嚴格的財務制度和管理辦法。

  第三個是收回投資難,版權意識淡薄。

  即便是把電視劇賣出去了也不見得能收回投資,有的地方臺違規播出,沒有法律意識。

  比如說一部電視劇只賣了十家電視臺,卻有八十家地方電視臺在播出。

  省級的電視臺不會如此,但那些二三線城市的地方臺根本不管那一套,他們連沒有版權的電影都敢在電視上播出,更何況是電視劇呢。

  你難道還要告他們么?

  不僅勞心勞力,就算告贏了也賠不了多少錢,有那個時間不如再拍一部電視劇呢。

  目前的電視劇市場雖然火爆,卻存在著諸多的問題,魚龍混雜,粗制濫造。

  林子軒管不了那么多,他是從藝術中心出來的,在電視劇制作上講究的是正規化,他本身就是制片人,清楚其中的門道,想要騙他很難。

  他和各地的電視臺都有關系,不擔心收回投資的問題。

  這就是內行人和外行人的區別。

  有了臥虎藏龍的鋪墊,林子軒覺得這部明年播出的前傳應該會具有一定的熱度。

  到了后年,會拍攝臥虎藏龍的后傳,同樣是三十集的長度,給這個故事一個大結局。

  經過三年的打磨和宣傳,這個系列會被觀眾所熟知,到時候就能推出大電影計劃了。

  和電視劇對應,臥虎藏龍這個武俠系列至少能拍出三部電影,每兩年拍一部,六年時間打造一個具有影響力的電影系列。

  主要還是第一部影片,只要第一部電影成功了,以后的兩部就不愁投資和票房了。

  從小說到電影,以后還可能改編成游戲和動漫,要用掉十年時間,這正是十年磨一劍。

  在其他人認為好夢公司的賀歲片沒有發展前景,這個公司可能解散的時候,林子軒已經給好夢公司找到了新的盈利項目。

  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有著不小的困難,但有挑戰不是壞事,只要能解決掉就行了。

  張紀鐘從香江交流回來,和林子軒談了感受。

  光看香江的武俠片,也能研究出香江電影人的拍攝手法,大家都是做這個行業的,沒什么秘密可言,不過如果就這么去模仿,很難拍出香江武俠片的味道。

  為什么呢?兩地之間的文化氛圍和社會環境不同,總有一種隔膜。

  他覺得不能一味的模仿,那樣拍出來的東西只能是四不像,內地武俠片要有自己的風格。

  以前大家覺得香江人就會玩技術,太虛幻,影視劇還是要以藝術為主,然而,隨著科技的發展,技術正在改變著電影行業。

  張紀鐘準備嘗試新的拍攝手法,香江人的技術要學習,但重要的還是自己的東西。

  他想把武俠片拍出歷史劇的大氣和厚重,走正劇大戲的路子,臥虎藏龍這個系列的武俠故事更為市井化和生活化,很適合這種改編方式。

大熊貓文學    文藝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