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德鋼看著林子軒留下的電話,在心里琢磨起來。
他知道這幫人是搞影視的,拍的電影票房不錯,不過彼此并不熟識,他看過《甲方乙方》和《不見不散》,從相聲演員的角度講,那就是一個個段子的組合。
他們是看上我的表演了?
想到這兒,他心里挺高興,畢竟得到了認可,說明他說的相聲還不賴。
郭德鋼在津門相聲界小有名氣,但在京城這個地界還屬于新人,沒有闖出名堂。
相聲界較為傳統,講究師承,你的師傅是誰,誰把你領進門的,這都是有講究的,也分成各個圈子,想要擠進去并不容易。
比如在京城,京派相聲里最大的圈子是侯派。
只要在京城說相聲的或多或少都和侯派有關系,要是能和他們搭上線,出去演出報上侯派的名號,就會比較順暢。
侯派在京城經營了那么多年,無論是春節晚會還是各個劇院的演出,都有人脈和資源。
為什么在春晚上說相聲的來來回回就那么幾個人?那些人都是師徒關系,大多都是侯派傳人,或者和侯派有深厚的交情。
津門和京城的相聲圈子聯系很深,但又不是一個路子。
津門相聲保持傳統,更為市井化和生活化,極具諷刺性,段子里自嘲自賤的味道更濃,京城相聲就不同了,相對來說更為文雅一些,不那么流俗。
這和京城的文化氛圍有關。
京城講究的是官場文化,在京城的劇院表演相聲聽眾多是知識分子或者官員,就不能說的那么肆無忌憚,要收斂和平和。
更何況是在春節晚會上,全國百姓都聽著呢,太俗的相聲也通不過節目組的審查。
久而久之,就成了春晚相聲。
京城的相聲界說的大多是這類題材的相聲,陽春白雪,演員被稱為相聲表演藝術家。
一個津門相聲界的演員來到京城討生活,首先要通過師承找關系,和京城的相聲界搭上線,獲得演出機會,還有就是改變說相聲的風格。
否則只能在小劇場和茶館廝混,登不上大舞臺,這是兩地相聲圈子的區別。
郭德鋼剛來京城沒多久,倒是有一些演出機會,不過和在津門的時候反差很大,只能是混個溫飽,想要出頭很難。
演出的資源就那么多,京城相聲界自己都不夠分配呢,怎么會給外人機會。
再加上這幾年小品的興起,搶占了相聲的演出市場,相聲有走下坡路的趨勢,不少相聲演員都改行演起了小品,還有的進入了影視行業。
郭德鋼覺得這是個機會,自己也進影視圈試試水。
連葛尤都能成為大明星,我為什么不能呢?我這模樣怎么著都比葛尤好看吧。
大家為什么喜歡葛尤,就因為葛尤激勵了一代年輕人追尋自己的夢想,非常的勵志。
林子軒只是趕個飯局,身上沒帶名片,就給郭德鋼留了個公司的電話,讓他過了年到好夢公司一趟,大家聊聊。
他還沒想好要怎么做,只是既然遇上了,合作一把也挺好。
如果在京味電影里加入一點其他的元素,應該會有不一樣的新鮮感。
過年這幾天,大家都清閑下來,李虹和慕致遠來看外孫女的時間更多了。
“你那部《臥虎藏龍》怎么樣了?”李虹詢問道。
“還行吧,正在后期制作,有不少特效鏡頭需要處理,估計到四月份才能完成,賠本不至于,想大火有點難。”林子軒介紹道。
他明白李虹的意思,李虹想問的是武俠劇有沒有市場,能不能跟著拍幾部。
他也想這部《臥虎藏龍》能夠一炮而紅,從而掀起一股武俠劇的制作熱潮,可惜那不現實,這部電視劇頂多是一種嘗試。
一個是資金不足,還有就是內地拍攝武俠劇的理念問題,觀眾需要時間來適應。
有陳導明做主演,林子軒不擔心這部劇會賠,只是下一部還需要繼續改進,積累經驗。
他雖然不在藝術中心,卻也知道一些中心的事情。
京城電視藝術中心制作電視劇的集數逐年增加,在全國都屬前列,可這兩年都沒有制作出那種造成轟動的精品劇集。
尤其是在民營影視公司快速發展的時候,藝術中心不進則退,被超越是遲早的事兒。
還有一個是人才流動的問題,目前國內的電視劇市場這么火爆,大家都想賺錢,在國有單位上班還不如自己出去單干,趙寶鋼就有這種想法。
以前影視公司能不能賺錢誰都不知道,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大家放下心來。
趙寶鋼暫時還沒有離開藝術中心的打算,不過他讓自己的愛人在外邊成立了一家影視公司,先招攬業務,有合適的項目他再出面。
這是較為穩妥的做法。
李虹對此表示理解,都是多年的朋友,沒必要擋著別人的發展。
“以前那幾部能拍續集的戲都停了,情景喜劇拍的太多,觀眾厭倦了,還有戲說歷史的劇集,被專家批判的厲害。”李虹無奈道,“都市情感劇還有市場,可總不能都拍這種劇集,那樣的話觀眾遲早會不買賬。”
電視劇拍來拍去就那幾種類型,都市劇、歷史劇、軍旅題材、情景喜劇、武俠劇等等。
李虹說的都是這兩年市場反響不錯的題材,不過每種類型都可以進行細分和創新。
戲說歷史就是從歷史題材里分出來的,它又可以分為皇帝戲、大臣戲、太監戲、公主戲、宮斗戲等等,不斷的推陳出新。
都市情感劇還能分愛情戲,小三戲,婆媳戲,青春偶像劇。
觀眾厭倦了男人,就拍女人,厭倦了女人,還可以拍太監,厭倦了太監,還有花樣美男。
題材就那么多,但可以從不同角度來制作。
“雖說不少類型沒有拍過,不過嘗試一下也好,市場還是要創新才行。”林子軒提議道,“過了年我琢磨琢磨,看看有什么好拍的。”
他知道李虹是想讓他寫兩部劇集,最好能引起轟動,給藝術中心帶來活力。
林子軒也想從電視劇市場撈點資金,為以后拍大制作影片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