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一百九十一章 細節

  在北方,過了立冬就表示進入了冬季,天氣轉寒,京城人會在這個時候進補。

  說是進補,也就是在這一天買點牛羊肉,熬一鍋湯,一家人熱熱鬧鬧的吃頓飯。

  在這個年代,普通人家不是經常能吃到牛羊肉,立冬這天就有了較為特殊的意義。

  這兩年大家的日子過的好了,但習慣還沒改變,到了這天家里人大多會回家吃飯。

  林子軒和慕姍姍一進院子就能聞到彌漫著的肉香味,每家幾乎都這樣,這就是習俗。

  林曉玲從電影學院趕了回來,這種解饞的機會她可不會放過,學校食堂里的飯菜誰吃誰知道,只能說價格實惠,量大管飽。

  等兩人進門,鄭秀蓮把早就燉好的肉湯端了上來。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著餃子,喝著羊湯,隨便聊著閑話。

  曉玲同學對慕姍姍的簽售會很有興趣,還幫著算了一下版稅的收入。

  “十五塊一本,這都快賣出去三萬本了,百分之十的版稅,那就是四萬五啊,要是賣出去一百萬本,那就是150萬,這下發財了。”林曉玲興奮道。

  “沒那么多,一開始讀者感興趣,銷量好,以后就慢下來了,出版社估計最多也就30萬冊左右。”慕姍姍解釋道。

  這本《我在美國的180天》第一次印刷五萬冊,一個月銷售出去三萬冊,成績不錯。

  慕姍姍畢竟不是那種家喻戶曉的明星人物,即便在華國電視臺也不是最有名的主持人,她只是占了先機,成了華國電視臺第一個出書的主持人。

  有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以后就會掀起主持人出書的熱潮,畢竟誰也不會嫌錢多。

  不過,這筆錢不是一次就能拿到,書賣出去才能收錢,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拿版稅就是這樣,講究細水長流。

  “那也不少了,好幾十萬呢,原來寫書這么賺啊,我也去當作家好了。”林曉玲羨慕道。

  “別三心二意的,好好學習,等你出名了,再講寫書的事吧。”林子軒教訓道。

  “老哥,別光說我啊,你還是個作家呢,嫂子都出書了,你呢?”林曉玲取笑道。

  “我要是寫通俗小說,比這個還暢銷,嚇壞你們。”林子軒夸張道。

  “你就吹吧,反正也不上稅。”林曉玲低聲道。

  這是在家里,兄妹兩個鬧慣了,說說笑笑地就過去了。

  “對了,老哥,鄭教授讓我問問你,咱們那個紀錄片的版權問題,導演系準備重新拍攝制作,好像是當作一種新的紀錄片類型,弄好了興許還會送到國際電影節上呢。”林曉玲高興道。

  林曉玲不大懂這些,鄭洞添較為看重。

  實際上,這部紀錄片的商業價值不大,除了圈內人和紀錄片愛好者,沒什么觀眾會來看一部影像粗糙,制作低劣,沒有明星的片子。

  光是采用了過期膠片這點就沒辦法在正規的影院放映,只能走錄像帶的路子。

  想靠這個賺錢基本上很難,它的價值在于形式新穎,為華國紀錄片開了一個新的方向。

  鄭洞添想把這部紀錄片重新制作一下,填充內容,加上配樂,讓其更為完整。

  當初林子軒和林曉玲只拍攝了一天,很匆忙,沒那么多的講究,整部紀錄片非常的原始。

  鄭洞添是京城青年電影制片廠的廠長,想重新制作這部紀錄片很容易,就當是導演系學生的實踐課程了,讓這些學生按照這個思路自己拍自己剪。

  如果最終的成品還不錯,就送到國際電影節上試試看。

  他詢問版權的事情,是在擔心萬一這部紀錄片在國際影壇獲了獎項,引起紛爭就不好了。

  他在電影行業混了幾十年,看的很透徹,大家爭來爭去的,無非是為了名和利。

  “版權歸你了,你想怎么折騰就怎么折騰吧。”林子軒想了想,決定道。

  他對這部紀錄片不怎么看重,原本就是給妹妹考試用的,如果真拿到什么獎,那林曉玲以后在這個行業會走的更為順利,沒什么不好。

  林曉玲回到學校,向鄭洞添匯報了結果。

  鄭洞添找了幾位對這件事有興趣的導演系學生組成一個小組,讓他們按照正常拍攝電影的步驟來籌備,寫計劃書,分配工作。

  比如要找攝影系的同學拍攝,找文學系的同學寫臺本,找錄音系的同學錄音等等。

  電影的制作是一個團隊的協作,京城電影學院里最不缺的就是各個專業的學生。

  林曉玲還會是片子里的紅圍脖女孩,她有實踐經驗,只不過這次更為正規,她參與其中能體會到拍攝一部電影的全過程。

  曉玲同學還把賈章柯拉了進來,畢竟在電影學院,她就認識這一個人。

  再說,大家都是旁聽生的身份,有種親切感。

  賈章柯這才知道林曉玲都有一部自己的作品了,他跟著一幫學生看了《京城的風很大》,腦海里有種朦朧的感觸。

  原來電影還可以這么拍,我拿個攝像機把老家的街道和人物拍下來,也會是一部好電影。

  馮曉剛從藝術中心離職,他沒有辦理停薪留職,走的很干脆。

  “我不打算留退路,在單位里呆了這么多年,早就厭了,這下輕松了。”馮曉剛感慨道。

  他沒去空政中心執導《炊事班的故事》,而是先去做了一名演員。

  京城101中學,馮曉剛穿著白色的確良襯衫,拿著一頂帽子,帶著眼鏡,嘴里念念有詞,他正在做開拍前的準備。

  這是《陽光燦爛的日子》劇組,拍攝的是馮曉剛在課堂上上課的戲份。

  這時候已經是十一月份,京城有點冷,可拍的是夏天的戲,馮曉剛要穿著半截袖。

  教室里有幾十名學生,有的是找來的演員,還有就是101中學的學生,湊人數的。

  姜聞正在課堂上交待等會學生們的反應,接下來還要進行多次排演才能實拍,姜聞拍戲很少有一遍就過的,他需要多拍幾次進行對比。

  馮曉剛走上講臺,開始上課,底下的學生在起哄。

  姜聞在旁邊看著,不說話,等這一段演完了,他才會和工作人員交流,提出哪里需要改進,第二次排演就會好很多。

  看了幾遍排演,姜聞走到馮曉剛身前,從兜里掏出一盒煙,放到馮曉剛的襯衫口袋里。

  六七十年代的老師,很少有不抽煙的,這個細節觀眾可能不會注意到,但姜聞覺得很重要,這才符合那個時代的樣子。(

大熊貓文學    文藝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