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論壇注意到有讀者對96年工資標準有疑議,認為“搞導彈的不如賣茶葉蛋的”太夸張。給大家貼幾張工資表,是一個地級市的,沿海城市,效益很好的一個單位。
[1996.12]
技能:159.00
崗位:210.00
津貼:61.90
書刊:18.00
交通:10.00
房貼:11.00
底薪:100.00
房租:8.00
水費:1.19
電費:6.78
扣角分:0.26
付角分:-0.33
養老金:13.00
公積金:21.00
凈發數:520.00
對比一下,[1995.12]
技能:159.00
崗位:70.00
津貼:61.90
書刊:18.00
夜餐:1.00
交通:10.00
房貼:7.00
底薪:200.00
房租:8.00
水費:0.40
電費:1.10
扣角分:0.79
付角分:-0.39
扣款:80.00
養老金:8.00
公積金:14.00
凈發數:415.00
過了一年,[1997.12]
技能:184.00
崗位:210.00
津貼:71.90
書刊:18.00
交通:10.00
房貼:12.00
底薪:148.50
房租:11.00
水費:1.19
電費:0.44
扣角分:0.06
付角分:-0.29
養老金:14.00
公積金:24.00
凈發數:604.00
我伯父是轉業軍官,他習慣把工資記在小本子上,我去翻出來了。
1992年5月,工資改革前在部隊正營,小本子上:應發243元,實發243元;
1996年10月,轉業地方前在部隊任正團職軍官,應發807元,實發807元;
1992年至2005年這13年,是他人生由青年向中年邁進的時代,承擔培養培養子女、贍養老人以及參加各項活動的重擔,可以說工資就是他的第二生命。
他說在花錢上有三個較深的印象:一是1992年,那時部隊是月底發工資,曾出現過20號以后“斷檔”的現象;
二是2000年前,有時感到手頭緊。參加一些戰友、朋友家中的紅白喜事,盡管當時上禮只有50元錢,如果一個月遇上一兩次的話,他就要和我嬸嬸商量月開支的計劃;
三是2000年后明顯感覺日子過得寬松、富裕多了,花錢上也不那么吝嗇了。特別是對公益事業的支持,參加救災、扶貧、解困等項目捐款,沒之前那么心疼。
書中的思崗縣,在當時來說應該屬于一個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農業縣。
鄉鎮財政全靠三提五統,那時候發不出工資很正常,能月月發出工資才不正常。直到現在,一些地方的“普九”債務尚未還清。
當時出去打工,尤其跟工程隊出去搞建筑,一年收入大概在1萬左右,去廣東做電子工月工資1000以上,個體戶賺得比干部多是普遍現象。
身邊有好多長輩,當時是干部,工資太少,經常拖欠,日子過不下去,辭職不干,沒參加1997年之后公務員過渡。現在公務員待遇高,他們非常后悔。
所以自認為書中的工資標準,總體經濟狀況,應該是比較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