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蓋爾加朵,墨菲隨后的幾天里,基本都留在了自己的斯坦頓工作室,如今這家工作室,已經是標準的空殼公司,除了與福克斯探照燈合作的《電鋸驚魂2》,根本沒有任何項目能夠操作,最大的作用反而是利用政府對電影業政策上面的優惠,幫助墨菲減免稅負。
斯坦頓工作室迄今為止也沒有進行任何擴張,墨菲進一步看清這個圈子后,也漸漸斷了以前那些不靠譜的念頭,以他的能力和資金實力,如果不考慮實際情況貿貿然想把斯坦頓工作室做大,恐怕破產危機也就不會很遠了。
好萊塢畢竟不是州立監獄,能憑借幾個人的拳頭和背地里的小心思就能搞定大部分人和事,這個圈子里的情況和規則,不會以個人意志為轉移。
很多情況不是他不去想就不存在的。
繼續讓斯坦頓工作室維持在一個皮包公司的地位,對墨菲其實也有好處,可以讓他盡可能的把精力集中到導演工作上面。
整個斯坦頓工作室,目前加上墨菲自己,還是只有四個人,一名財務人員,一名前臺加電話接線員,外加兼任墨菲助理的保羅威爾森。
短時間內,墨菲并沒有擴充斯坦頓工作室的打算,而且現在他的精力主要還是放在導演事業上面,為下一步的計劃做準備。
下一步他瞄準的是驚奇漫畫和DC漫畫。
驚奇漫畫已經進行了接觸,情況不容樂觀,從2000年開始,驚奇漫畫就擺脫了九十年代中的糟糕處境,雖然不像未來那般光輝燦爛,但也不是墨菲這種地位和身家的人能夠打動的。
在接觸驚奇漫畫受挫后,墨菲自然而然的準備轉向DC漫畫。
如今的DC漫畫和驚奇漫畫竟然不同,面臨的處境甚至調轉了過來。
新世紀到來以前,被華納收入旗下的DC漫畫發展順利,人們提到超級英雄,首先想到的就是超人和蝙蝠俠,說起超級英雄電影,更是這兩位的專屬。
克拉克肯特和布魯斯韋恩在大銀幕上面的風光,據對不是驚奇漫畫旗下的一眾復仇者能夠相比的。
但到了現在,DC漫畫和驚奇漫畫不能同日而語。
前者與華納兄弟合作的《超人4》幾乎葬送了超人的電影系列,喬舒馬赫的兩場超級變裝秀也把《蝙蝠俠》電影帶入了死胡同,讓華納兄弟不得不把布魯斯韋恩老爺冷藏。
后者卻一改頹勢,從《刀鋒戰士》開始,歷經《X戰警》和《蜘蛛俠》,徹底成為了大銀幕上面的漫改電影主流,《蜘蛛俠》甚至成為了北美有史以來第一部首周末票房超過一億美元的電影。
這些讓驚奇漫畫底氣十足,據墨菲得到的消息,他們在籌備自己的電影部門,準備拍攝真正屬于驚奇漫畫的超級英雄電影。
不管是墨菲,還是其他電影公司,已經很難再從驚奇漫畫手中拿到那些一線甚至是二線漫畫英雄的電影改編權了,業內還能被其他公司改編的驚奇超級英雄,無不是像《X戰警》、《蜘蛛俠》、《夜魔俠》和《神奇四俠》這樣很早就拿到版權的。
為了擺脫頹勢,DC漫畫也不是沒有動作,比如成功挖了《X戰警》的墻角,將布萊恩辛格拉去當了《超人歸來》的導演,與奧斯卡影后哈莉貝瑞合作,正在打造極其罕見的女性超級英雄電影――《貓女》。
想到這兩部影片,墨菲下意識的感覺它們可能會成為自己的阻礙,這兩部影片投資巨大,尤其是《超人歸來》,謠傳制作成本肯定會超過《泰坦尼克號》,成為有史以來投資最高的影片,就算可以通過合作、融資和預售解決部分資金問題,但對華納兄弟來說,依然是沉重的負擔和壓力。
坐在斯坦頓工作室二樓的辦公室里,動手制定計劃之前,墨菲必然考慮目前的形勢,電影這種產品或者說藝術形勢,并不是脫離社會現實存在的,無論是當前的社會環境,還是所在公司的處境,都可能會對一部電影產生重大的影響。
從文件柜里取出一份資料,墨菲翻看起來,這是比爾羅西斯調查過后讓人送過來的,里面有DC漫畫和華納兄弟的近況,還有管理層人員的介紹,尤其是華納兄弟,最近剛剛更換了CEO,新上任的首席執行官叫做布魯斯伯曼的猶太人。
一個看起來有些熟悉的名字,墨菲想了好一會,也沒有印象,隨后就放棄了,他的腦袋雖然比較好用,但也不是帶有自動存儲的計算機,一些不是很重要的人記不起來也很正常。
他更多是放在了華納兄弟與DC漫畫這兩家公司的制作策略上面。
毫無疑問,自從DC漫畫被華納收購之后,與華納兄弟就開始了深入的合作,《超人》電影和《蝙蝠俠》系列都是合作的產物,而且兩家公司擁有無言的默契,DC漫畫旗下的一線超級英雄改編成電影的話,主導方必然是華納兄弟。
雖然華納兄弟有時會引入其他合作方來分擔資金壓力,從而降低風險,但克拉克肯特和布魯斯韋恩們的電影版權始終都會牢牢握在手里。
這也決定了與剛剛起步,又沒有獨立制作和發行公司的驚奇漫畫不同,墨菲想要跟DC漫畫合作,肯定也無法買到相應的版權。
好在現在的DC超級英雄處于冰封期,不像驚奇漫畫那樣熱門,還是存在說動他們,重新啟動那個超級系列的可能。
墨菲想要的很簡單,成為系列的導演,并且盡可能的拿到足夠的權力,以此讓自己沖進一線大導演的行列。
以前他資歷不夠,很多事只能想無法做,做了也沒人理會,現在連續三部影片取得成功,無疑讓他具備了一定的說服力,從被狗仔和娛樂記者的追逐也能看出,不再是之前默默無聞的小導演了。
尤其是《罪惡之城》的成績,更為引人矚目,也令他名聲大振。
經過在北美近三個月的放映,影片拿到了9154萬美元的亮眼票房數據,雖然沒有突破一億美元大關,也已經下檔,但僅僅北美票房就幾乎讓米拉麥克斯收回四千萬美元制作費用和一千五百萬美元宣傳營銷的總投資。
這三個月里,《罪惡之城》也亮相更多海外地區的影院,盡管因為題材的關系,整體反響比不上北美,到現在卻也從海外拿走了3400多萬美元,全球票房相加也有1億2500多萬美元。
這也是墨菲迄今拿到的最高的全球票房數字。
而且米拉麥克斯與DVD發行商和電視臺的談判之前也結束了,談判達成的結果與首輪電視播放權大致為北美票房百分之十的慣例相差不多,只是因為影片尺度過大稍有偏低,但也賣出了800萬美元之多。
DVD的基礎轉讓費也有500萬美元,后續自然有銷售和租賃的相應抽成。
還有新興的網絡點播轉讓,即便不像電視轉播權這樣高昂,卻也有200萬美元入賬。
即使其中還要支付給黑馬漫畫和弗蘭克米勒分紅,米拉麥克斯也輕松就實現了大額的利潤收入。
這些都是墨菲能在新項目上面,與其他公司討價還價的資本。
當然,對他來說,更為直接的收益還是來自金錢方面。
《罪惡之城》基本從北美下線,米拉麥克斯也給斯坦頓工作室發來一份財務報表,上面清晰無誤的標注了墨菲能享受到的導演分紅。
根據雙方簽訂的導演協議,墨菲在影片開拍前和完成所有制作后,可以分兩次拿到各一百萬美元的基礎酬勞,如果未來《罪惡之城》的北美票房超過已經確定的制作成本線,他能拿到一百五十萬美元的基礎獎勵,如果北美票房達到五千萬美元,則能拿到三百萬美元的的分成獎勵,八千萬美元是四百五十萬美元,一億美元則是六百萬美元。
兩百萬美元的基礎片酬,早在影片上映之前,米拉麥克斯就已經支付到位,剩余的主要是北美票房分紅,影片的北美票房超過8000萬美元,卻沒有達到1億美元,墨菲能拿到的北美票房分紅就是協議規定的四百五十萬美元。
此外,協議還規定墨菲得到《罪惡之城》北美電視和DVD錄像帶版權收入的百分之一作為報酬,那么他能從第一筆轉讓費中分別收獲8萬美元和5萬美元。
至于后面的銷售和租賃抽成,那就是長期收入了。
這總計13萬美元的北美電視和DVD錄像帶版權收入,米拉麥克斯前幾天就支付了,作為大頭的票房分紅,跟前幾次一樣,需要慢慢的等。
不過墨菲也不著急,他現在并不缺錢。
后面的幾天里,墨菲開始針對DC漫畫和華納兄弟制定項目策劃書和計劃書,想要打動這些家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最起碼要有一個過得去的規劃。
搞定項目策劃書和計劃書后,比爾羅西斯那邊也傳來好消息,他通過CAA的渠道,約了DC漫畫和華納兄弟的幾位高層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