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48章 深化合作

  在莫斯科河畔的一個剛剛開放的民航機場,風刮得很大,天氣也更冷。機場的停機坪上擺放著大約10架福克.F5和容克J.23,有客機型號,也有運輸機型號的。

  這些飛機不是屬于蘇聯民航總局,就是屬于德國漢莎航空公司——這家航空公司是由米爾希創立的勞埃德航空公司和容克公司下屬的容克斯航空公司合并而成的,在德國政府和軍方的支持下,這家航空公司的規模擴張很快,哪怕是在馬克飛速貶值的歲月中,它也不遺余力擴大機隊,現在已經擁有了超過180架各類飛機,航線更是遍布歐洲。

  赫斯曼一家這次就是乘坐著漢莎航空的飛機抵達莫斯科的,在新落成的非常氣派的機場航站樓的一個特別通道出口,赫斯曼一眼就看見身穿著綠色毛料外套、戴著小圓帽,身材高挑而且豐滿的娜塔莉.列辛斯卡雅。

  “娜塔莉,你是來機場迎接我們的嗎?”赫斯曼說著,朝前邁了幾步。“我聽說你被調回國了,現在是在外交人民委員部工作嗎?”

  娜塔莉.列辛斯卡雅本來是作為柯倫泰夫人的助手,常駐在波羅的共和國首都里加。蘇聯在那里設立了一家很大的外貿公司,除了和赫斯曼控制的經濟促進公司合作,還和英國、美國的貿易公司做生意。不過它的主要業務就是出口石油、木材和糧食給德國,用來支付德國出口給蘇聯的機器、設備、零部件和技術圖紙以及蘇德合作企業的利潤匯回。

  根據早先赫斯曼和蘇聯方面達成的協議,蘇德之間的貿易及合作盡可能不產生國家間的現金支付,全部按照以物易物的原則進行結算——而對德國的私人企業而言,它們在蘇聯取得的銷售收入和利潤,會變成對經濟促進公司的應收款,在經濟促進公司變賣了從蘇聯取回的原材料后,就能得到現金。

  而為了順利出手從蘇聯得到的原材料(主要是石油),經濟促進公司在過去幾年間,還和德國的化工巨頭巴斯夫和拜耳化學合作,在德國開設了幾家專門提煉巴庫原油的大型煉油廠,還計劃在德國和波羅的境內數千家加油站。

  因為在蘇聯推行新經濟政策后經濟實力迅速增強,特別是糧食、木材和石油產量都顯著提升,有了較強的對外支付能力,使得蘇德合作的規模迅速擴大。

  這當然也是因為愿意和蘇聯做生意的國家并不多,主要就是德國和美國。英國、法國等國,則因為和蘇聯之間存在債務和投資糾紛(蘇聯的國有化政策讓英法損失慘重),所以對蘇聯實行了一定的貿易制裁。

  或許是因為在外貿活動中取得成功,娜塔莉.列辛斯卡雅在1923年底就被調回了蘇聯,聽說還升了職。

  不過今天的娜塔莉.列辛斯卡雅看上去還是顯得有些憂愁,可能是在為列寧而傷心,看見赫斯曼才勉強擠出一些笑容:“不,我還在對外貿易公司工作,我現在是負責汽車和飛機業務的副總經理。”

  “娜塔莉,見到你真讓人高興。”克洛伊拉著小魯道夫走了過來,和娜塔莉擁抱了一下,然后把三歲的兒子介紹給了娜塔莉,“這是我和赫斯曼的兒子魯道夫…現在整天纏著我,只好帶他一起來蘇聯了。”

  “真是太可愛了,”娜塔莉摸了摸小家伙的臉——他長得像克洛伊,非常漂亮,有些害羞地看著娜塔莉——然后有些感慨地說,“我也想要個孩子,可惜一直沒有機會。”

  沒有機會?這個女人看上去可不像嫁不出去啊。赫斯曼望了娜塔莉一眼,發現對方也在看自己。兩人的目光碰了下,然后又各自轉開。

  “列寧怎么樣?”赫斯曼不動聲色地問。

  娜塔莉看了看四周,沒有發現民航的工作人員。

  “大部分時間昏睡不醒,醫生說他時日無多,”她說,“生命已經到了最后時刻,所以才把你這樣的老朋友請來,看看能不能在他蘇醒的時候見最后一面。”

  “是這樣啊…”赫斯曼想:自己在蘇俄領袖們心中的地位還不低,這對以后雙方的合作很有好處。

  娜塔莉又說:“這次安排你們住民族飯店,那里剛剛裝修過,非常漂亮。”

  那是為了列寧同志的葬禮而裝修的…預計會有許多外國友人和兄弟黨的領導人來蘇聯。所以必須要給他們留下一個好印象——莫斯科必須在各個方面都顯得蒸蒸日上。

  機場的航站樓外,三輛黑色的奔馳6轎車依次停在路邊。司機穿著黑色的制服,站在轎車旁,看見娜塔莉走來,立即拉開了車門。

  “上車吧。”娜塔莉笑著對克洛伊說,“您不介意和黃復興同志坐一輛車吧?”

  黃復興就是瓦西里.黃,他還有個字號叫植生的。

  “當然,當然不介意了。”克洛伊笑著抱起兒子,沖著赫斯曼點點頭,然后就和瓦西里.黃上了排在最前面的一輛車。

  娜塔莉和赫斯曼的關系一直很親近,在她在蘇聯對外貿易公司工作的時候,就經常會去柏林拜訪赫斯曼。如果赫斯曼去里加,他們也會在見個面吃個飯啥的。而這種交往,克洛伊全部都知道,她并不介意,因為她知道赫斯曼是個很正派的男人,也非常愛她。和娜塔莉交往,只是工作上面的需要。

  赫斯曼則和娜塔莉一起鉆進了第二輛奔馳車的車廂,他的副官保盧斯上尉則拎著兩大箱行李上了第三輛車。

  “路德維希,”娜塔莉并沒有在車上和赫斯曼說什么悄悄話,而是談起了汽車,“你覺得這輛車怎么樣?”

  “已經和德國生產的一樣好了。”赫斯曼笑著回答。

  他知道這輛奔馳6是在彼得格勒組裝的,是全散件組裝,后世的專業術語叫CKD——這是德國向蘇聯輸出技術的一種形式,不管是飛機還是飛機,都是從CKD開始的,然后才會逐步將零部件生產轉移到蘇聯。

  歷史上,蘇聯的汽車工業是從美國得到了技術轉讓,一開始在蘇聯設廠的是福特公司。

  在這個時空,奔馳公司替代了福特,同蘇聯重工業人民委員部合資在彼得格勒和莫斯科開設了大型汽車總裝廠。不僅生產奔馳6轎車,還生產兩款卡車,算是搶了福特公司的生意了!

  “但是目前我們只能用德國的零部件組裝汽車和飛機,國產化的進度比預計的要慢…”

  娜塔莉和赫斯曼說起了正事兒。蘇德合作在過去幾年德國面臨經濟危機的時候,一直都是德國經濟唯一可靠的動力。

  在超級通貨膨脹中可以保持增長的公司,如克虜伯、奔馳、萊茵金屬、容克斯、巴斯夫、拜耳化學、西門子、FKBF、BMW和M.A.N等等,幾乎都受益于和蘇聯的合作——歷史上其實也是這樣!

  比如著名的克虜伯公司就向蘇聯提供了大量的機器設備和技術,幫助他們建設了年產三十萬發炮彈的圖拉、列寧格勒和施呂塞耳炮彈工廠。

  而容克斯公司和FKBF聯合公司還有BMW公司則聯合參加了代號為“R計劃”的蘇德合作項目,向蘇聯輸出了飛機總裝技術和生產線。通過CKD的方式,幫助蘇聯生產至少三款“最先進”的軍用飛機。還通過易貨貿易向蘇聯出口了大量的軍用、民用飛機。

  而巴斯夫和拜耳化學,則向蘇聯輸出了毒氣工廠和煉油廠。西門子公司,則承建了不少燃油和燃煤發電廠——蘇聯的煤炭產量一直上不去,但是石油一直很多,所以就建設了很多重油發電廠,因此蘇聯的工業對巴庫和格羅茲尼大油田非常依賴。

  可是在涉及到關鍵技術的轉移問題上,進度就沒有想象中那么快了。

求收藏,求推薦,歡迎訪問大家讀書院

大熊貓文學    崛起之第三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