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252章 原子彈 九 第1253章 原子彈 十

  加拿大當然有親德派了!

  魁北克的法裔現在就非常親德,早就盼著波旁王朝的王子來當他們的國王了。當然了,這不是魁北克人親德的唯一原因。這個時代的魁北克法裔主要都是農場主,而他們的產品主要銷路在歐洲美國自己就是個農產品多得要倒掉的超級農業強國,根本不需要加拿大的農產品,而歐洲人多地少,是魁北克農夫的大主顧。

  現在因為戰爭,魁北克的農夫們都快破產了,自然做夢都想“入歐”了。

  除了魁北克的法裔農夫,加拿大的德裔一般也比較親德,而其中最影響力的親德派大人物名叫瑪格麗特.羅斯.馮.薩克森.科堡哥達她就是英國(加拿大)王位的繼承人瑪格麗特公主,她本來應該用溫莎這個姓氏。

  可是不知道出于什么想法,她從蘇俄議和(實際上是德國贏得了蘇德戰爭)后開始,就恢復了祖先的姓氏薩克森.科堡哥達(家族姓氏是韋廷),而且還在姓氏之前冠上了“馮”,完全以德意志的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的公主自居,而且還開始學習德語!

  根據多諾萬掌握的情報,這個據說正在犯青春期叛逆毛病的加拿大王位繼承人對于要嫁給一個波旁王朝的王子非常不滿,她幻想中的丈夫應該是一個德意志王子,最好還是個兇惡的納粹戰士,如果是王牌飛行員就更好了…

  總之,隨著戰爭勝利的天平越來越倒向德國,包括瑪格麗特公主在內的許多加拿大人(在加拿大的英國人)都發現自己原來擁有德國血統(有許多是真的有)的。有些起源于德國的英國貴族干脆恢復了德國祖姓,還在姓名中間加上了個“馮”,而且還有很多加拿大人(英國人)開始學習德語了。

  現在英國女王伊麗莎白正是宣布要派兵驅逐加拿大的美軍,恐怕加拿大的親德派氣焰會更加囂張,而親美派陣營恐怕會大大動搖吧?

  “加拿大…不會出什么變故吧?”杜魯門在獲悉了一大堆加拿大親德的情報后,開始擔心加拿大起變故了。

  現在加拿大土地上的有戰斗力的英軍多達好幾十萬,萬一有什么變故,美國可就要死得很難看了。

  “目前還不至于…”多諾萬想了想,“如果我們在紐芬蘭島和拉布拉多打了敗仗,讓英軍…英奸軍隊攻入不倫瑞克省,恐怕會有很嚴重的問題。”

  加拿大的英軍會抵抗入侵的德軍,但是他們會不會和入侵…哦,應該是和來解放的英軍打就不好說了。

  至于英奸什么的…這是美國人在說,加拿大人根本不是這么看的。在大多數加拿大人看來,伊麗莎白女王是英國王位的合法繼承人,在喬治六世逃跑后擔任英國的攝政王,在倫敦發生叛亂,內閣和議會都已經瓦解的情況下加冕為王并且領導平亂是完全正確的,一點都不奸。

  “總統先生,我們應該做好在必要的時候幫助加拿大脫離英國獨立,建立民主共和國的準備!”

  提出這個建議的是戰爭部長華萊士,他對任何形勢的君主制都沒有一分錢的好感。更堅決反對由一個親德的歐洲反動王朝(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實際上就是一個德意志王朝)在戰后統治加拿大這個王朝很有可能成為德國實力滲透北美洲的工具!

  “亨利,”杜魯門看了眼華萊士,“如果我們推翻了喬治六世扶植起一個加拿大共和國,那么我們同歐洲共同體的和平談判將會變得異常艱難。而且…加拿大的幾十萬英軍和上百萬民兵很有可能因此成為我們的敵人!”

  “可是總統,”華萊士搖搖頭說,“如果我們任憑加拿大的親德勢力膨脹,即使取得了和平,也有可能會因為加拿大在未來全面倒向德國而重新讓美國陷入危機。

  一旦德國在加拿大領土上布署了能夠裝載原子彈的遠程轟炸機,那么整個美國就將面臨滅頂之災了!”

  華萊士提出的理由是很難反駁的,杜魯門看了眼總統參謀長威廉.萊希,后者已經發白的眉毛擰成了一團,似乎在苦苦思索對策。

  “總統先生,”萊希說,“華萊士部長說得很對,我們必須防止加拿大在戰后倒向德國…加拿大應該獨立,而不是作為大英帝國的一部分存在。”

  “我們要占領渥太華、蒙特利爾和魁北克嗎?”杜魯門問。

  “不…那樣不行。”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插話說,“駐加拿大的陸軍沒有這方面的準備,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解除加拿大軍隊的武裝。”

  “那就想別的辦法。”華萊士說,“比如做好控制喬治六世和瑪格麗特公主的準備。另外,我們應該明確告訴喬治六世,美國反對一個來自歐洲的王子成為加拿大未來的國王!”

  杜魯門想了想,現在的辦法似乎比較容易接受:“好的,就這樣。我會讓肯尼迪走一趟加拿大的…他當過駐英國的大使,和喬治六世國王的關系不錯。如果那個時候喬治六世國王能夠聽從他的建議,我們現在就不會那么被動了。”

  當時肯尼迪認為英國打不過德國,應該及早議和。這個建議在當時遭到了英國和美國國內的一片口誅筆伐,害得他丟了駐英國大使的職位,現在看起來倒是有先見之明的。

  而杜魯門提起這個茬,白宮地堡的會議室里面頓時有些尷尬。華萊士朝威廉.萊希打了個眼色,總統參謀長馬上說道:“總統先生,目前紐芬蘭島上的形勢已經穩定,并且開始向有利于我們的方向轉變。雖然德國人在26日和27日白天連續組織空投,但是沒有再出現可以搭載坦克的超大型運輸機,被投放到紐芬蘭島的都是普通的傘兵。

  這些輕型化的部隊,是無論如何不能和我們的裝甲部隊相抗衡的!因此在26日和27日夜,我軍的推進相當順利,現在已經將德軍壓縮到靠近康塞普申灣西岸的幾十公里長的狹長地帶了。”

  繼26日白天的空投之后,27日白天又有數百架次的福克42飛抵紐芬蘭島上空,投下了數千名傘兵和大量的物資補給,現在康塞普申灣西岸的德軍人數已經超過了3萬。

  不過紐芬蘭島上的美軍卻不擔心德軍人數的增加,真正讓他們感到恐懼的還是德國人的坦克和坦克殲擊車,特別是首次在戰場上露面的e25坦克殲擊車的戰斗力極強,它的那門70倍徑的75mm火炮在使用尖頭鎢芯穿甲彈的時候,甚至能威脅到1500米距離上的美國m26“潘興”坦克的正面。如果在夜晚交戰,憑借著性能卓越的夜視儀,e25坦克殲擊車可以在1000米距離上威脅到m26“潘興”坦克,而這時“潘興”坦克的車長甚至還沒有在照明彈的幫助下發現e25隱蔽的位置。

  所以在26日夜和27日夜晚的交戰中,美國第16裝甲師總共損失了上百臺各種坦克和坦克殲擊車,而且進展非常緩慢。所謂將德軍壓縮到靠近康塞普申灣西岸的幾十公里長的狹長地帶,不過是德軍主動收縮后的結果而已。

  但是一百多臺坦克和坦克殲擊車的損毀對紐芬蘭島上的美軍而言并不太多,他們有足夠的庫存可以消耗,而且通往紐芬蘭島的航線也沒有完全被德國的潛艇和水雷切斷。美國人在26日夜和27夜用坦克登陸艦將總共200輛m26“潘興”坦克從新斯科舍半島運往紐芬蘭島。

  另外,紐芬蘭島上有不少在24日德軍的大空襲中被摧毀的機場得到了修復。使得運送坦克車組成員的c47運輸機可以在夜晚降落該島,所以到了28日白天時,紐芬蘭島上的美軍裝備(不包括庫存數量)的坦克/坦克殲擊車數量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300多輛!

  利用這些新增的坦克/坦克殲擊車,美軍還在紐芬蘭島上緊急編成了一個新的裝甲師美國陸軍第21裝甲師。而且還用第21裝甲師、第16裝甲師、第11空降師、第13空降師和第17空降師組成了陸軍第20軍,由巴頓上將麾下的悍將沃爾頓.沃克中將(從特立尼達島調來的)指揮,專門負責進攻康塞普申灣西岸的德軍。

  “總統先生,”美國陸軍參謀長馬歇爾向杜魯門總統保證道,“沃爾頓.沃克中將曾經指揮部隊在夏威夷群島和日軍血戰,擁有非常豐富的作戰經驗。他指揮的5個精銳的裝甲師和傘兵師將會很快發起進攻,1個星期之內,盤踞康塞普申灣西岸的德軍將會全軍覆沒!”

  “1個星期就能消滅紐芬蘭島上的德國人了?”杜魯門將信將疑。

  “沒有問題。”海軍作戰部長歐內斯特.金也說:“總統,我們在康塞普申灣內有許多輕型艦艇,還布設了數以萬計的水雷,德國人的艦艇根本不可能在1個星期內突破。所以,紐芬蘭島上的德軍實際上是孤立無援的。”

第1253章原子彈十  “這太好了!”

  美國總統聽到了歐內斯特.金的保證,終于大大的松了口氣,然后對戰爭部長華萊士說:“亨利,我想紐芬蘭島的勝利,可以為這場世界大戰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了。”

  “總統,您是說…”華萊士似乎沒有明白杜魯門的話,“您是說,我們應該和德國人實現和平?”

  “不僅是德國,”杜魯門用力搖搖頭,“還有日本!全世界都應該在紐芬蘭島的戰役結束后恢復和平。”

  “日本?”華萊士用力搖了搖頭,“可是他們就要被打敗了,他們發動的遠東戰爭是一場徹頭徹尾的災難,連東條英機那個混蛋都引咎辭職了。”

  對美國和歐洲而言,遠東戰爭剛開始的時候只是一場發生在遙遠地方的不起眼的局部戰爭。以赫斯曼帝國元帥為首的德國大總參謀部似乎都沒有認真研究過這場戰爭因為對德國而言,參與遠東戰爭的三方,由蘇聯布爾什維克黨領導的蘇俄(蘇聯現在不是正式的國家名稱了,蘇維埃俄羅斯才是正式的名稱);由中國布爾什維克黨領導的中國和日本帝國,都不是德國的敵人。

  蘇德戰爭已經在1944年轉為了“蘇俄內戰”,而且在1944年7月已經停戰這也是德國所樂見的,如果不能停戰,那么斯大林那邊的“一億”(其實沒有那么多)斯拉夫老爺可就都要加入歐洲啦!所以德國實際上也不希望蘇俄在遠東被日本擊敗,那樣將會加快俄羅斯的統一。

  而中國的中央政權則在1939年時完全落入了蘇聯支持的布爾什維克黨之手這其實和德國也有關系,因為德國當時發動了世界大戰,而且還和蘇聯擺出了將要結盟的姿態,使得作為蘇聯盟友的中國布爾什維克黨和中國南方革命政權也身價百倍。因此布爾什維克黨完全成為了南方革命政權的主宰力量,隨后就發起了第二次北伐戰爭,目標是盤踞華北和東北的奉張政權。

  而英國、美國、法國等列強,由于害怕得罪蘇聯(他們當時非常害怕蘇聯和德國結盟),所以都在布爾什維克黨軍隊開始北伐的時候,斷絕了同奉張的外交關系,同時和南方革命政府建交而這等于宣判了奉張政權的死刑!

  日本作為奉張政權的后臺,則在北伐大軍逼近北京時出兵干涉,而蘇聯也毫不示弱,從外蒙古派出了由朱可夫指揮的紅軍第56集團軍支援中國革命。

  雙方在察哈爾草原上展開了決戰,但是在戰后誰也沒有宣布結果。似乎既沒有勝利者,也沒有失敗者。但是根據可靠的傳聞,當時日本陸軍的精銳的第2師團和第1騎兵集團(相當于師團),企圖在從蒙古南下的蘇軍和中國紅軍會師前,先將蘇軍擊退。

  結果雙方在察哈爾大草原上展開了野戰,而日軍也第一次領教到了機械化戰爭的厲害。雖然當時裝備蘇軍第56集團軍的bt坦克和t26坦克在后來的蘇德戰爭中幾乎沒有出彩的表現。但是它們也不是沒有什么反坦克手段的日軍可以阻擋的,因此會戰必然是以日軍的慘敗而收場的。

  而在此戰之后,北伐的中國紅軍兵不血刃地開進了北京和天津天津日本租借中的駐軍在察哈爾大戰后匆忙撤離,而駐扎在那里的英法美等國軍隊,也和駐上海租界的外國軍隊一起,在中國革命政府的要求下撤退。

  但是順利取得華北的中國紅軍并沒有繼續向東北腹地進軍,而是在蘇聯紅軍的協助下推進到遼西地區(占據了遼西走廊和熱河山區)后宣布和奉系政權停戰。而失敗的奉系政權也出現了內亂,老帥張作霖(比歷史上多活了10年)被暗殺,少帥張學良逃亡北京,奉系將領湯玉麟在奉系余部的擁護下成為東三省之主,繼續在日本的庇護下茍延殘喘。

  這場并不被西方關注的察哈爾大戰,也成為了日本在1941年末放棄大陸擴張政策的主要原因。

  但是到了1944年,看到蘇聯在德國的打擊下節節敗退,日本再次撿起了本來已經被放棄的大陸擴張政策。以東條英機為首的陸軍制訂了冒險的擴張計劃,準備出動100多萬精銳的“機械化軍隊”,試圖擊敗蘇聯紅軍奪取遠東,同時拿下整個中國東北。

  不過讓日本人沒有想到的是,他們將在遠東大陸上遇到的,不僅是德國納粹的一百多萬手下敗將(打過納粹的敗兵也不是日本人能對付),而且還有不計其數的中國gc主義戰士!

  在1944年之前的十七八年中,雖然中國完成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社會革命,但是這個國家在列強眼中仍然是不起眼的。因為現在是工業化時代,而中國在這方面是非常落后的,所以也就不在大日本帝國的眼睛里面了。

  當然,日本人的看法也有一定的道理。由于當時蘇聯自己的實力非常有限,不可能像后來的赫魯曉夫時期一樣提供援助。所以直到1942年,中國“解放區”的工業水平仍然非常薄弱,具有指標性的鋼鐵產量剛剛突破100萬噸,不到日本的七分之一,電力也只有區區50億度,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煤炭產量只有幾千萬噸。

  不過這也不等于從1928年開始一直到1942年的近15年間,中國沒有取得巨大的進步蘇聯(gc國際)幫助中國培養出了整整一代人才!在1928年時,全中國的高等學校畢業生加一塊兒只有區區幾萬人。而到了1942年,單是在校的高等學校學生就多達81.2萬!而普通中學的在校學生數量更是突破了1000萬人,職業中學的在校學生則超過200萬人,而普通小學的在校學生更是達到了驚人的9000萬人!

  在1939年時參加北伐戰爭的兩三百萬的紅軍戰士,全都是受過至少6年gc主義革命教育的一代新人gc主義革命教育當然是洗腦軍事化,到了初中畢業的時候都是要寫血書參加紅軍去解放全人類的gc主義好戰士。至少在思想上,比起日本的昭和武士一點不差。

  而這些gc主義小戰士不僅是非常理想的兵源(而且是要多少有多少,按照小學畢業計算,每一屆都有1000多萬,其中適合當兵的男生起碼五六百萬),同時也是工業化的勞動力。

  因此從42年起,當美國決定用租借物資、貸款和工程師拉攏中國參加戰爭的時候,美國人很快就發現中國原來是一個被他們忽視的(這也和中國革命政府采取的閉關政策有關)具有驚人增長潛力的國家。

  只是少量流入的機器和技術(機器的價值不到3億美元),就在中國引發了一場“工業大飛躍”。在短短的3年時間里面,中國的鋼鐵產量就增加了3倍有余,突破了300萬噸,電力增加了1倍達到了100億度,煤炭則突破了1.5億噸,石油產量也突破了80萬噸(玉門和延長油田都得到了開發)。包括步槍、機槍、火炮等最基本的軍工產品的增長,更是達到了驚人的地步,足夠武裝起數量超過1000萬人的軍隊。

  而在日本發動遠東戰爭之前,中國的布爾什維克政府已經意識到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入侵將至,因此提前進行了總動員,組織起了幾百萬紅軍。而這支軍隊的骨干,則是經歷過蘇德戰爭洗禮的國際主義戰士中國雖然沒有向德國宣戰,但是也派出了幾十萬國際主義戰士參戰,另外蘇聯還派出了以科涅夫元帥為團長的龐大軍事顧問團。他們的軍事經驗雖然不能和在戰場上取勝的德軍相比,但絕對不是那些連機械化戰爭都沒見過的日本陸軍可比的。

  所以從1944年7月開始的遠東戰爭,就打成了日本陸軍的噩夢。在兵力上占據絕對優勢的中俄紅軍,一開始還故意示弱,在錦州熱河一線,以及蘇聯遠東的各大據點采取守勢,把盲目自大的日軍拖入了傷亡慘重的冬季戰爭。接著又利用1944年121945年3月間的冰雪季節發起了冬季大反攻(蘇軍和參加過蘇德戰爭的中國國際主義戰士有豐富的冬季戰爭經驗),不僅將日軍從除北庫頁島之外的全部蘇聯領土,以及除旅順要塞之外的全部中國領土擊退,而且還雄赳赳、氣昂昂打過了鴨綠江。一直推進到北緯三十八度附近,才因為氣候轉暖和東北融雪季節到來而停止了進攻。

  而這場打得丟人現眼的戰爭也在日本國內引發了一場政治危機,從1942年開始一直春風得意的東條英機不得不在1945年初辭去了首相職務,取代他的則是海軍的功臣山本五十六。

  已經意識到日本無力同時擊敗美國、蘇俄和中國的山本,則在1945年初加緊了同美國議和的進程,開出了“夏威夷群島”和“阿留申群島”非軍事化的條件。

  “不!”杜魯門搖了搖頭,“一個過分削弱的日本對我們也沒有好處。因為那會讓歐洲的勢力重新回到東南亞和澳大利亞…德國人很可能在打這個主意,要不然日本人不可能在遠東戰爭中慘敗到如此地步。德國人一定想借著蘇聯、中國和我們的力量把日本打垮,然后讓歐洲人收回東南亞殖民地和澳大利亞以及新西蘭。我們不能讓他們如愿以償!”

大熊貓文學    崛起之第三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