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1187章 高奇堡計劃——準備遷都

  文學樓,

  約瑟夫帕特里克肯尼迪回去的時候,華盛頓已經被一片潔白的大雪所覆蓋。文學樓波托馬克河的兩岸,一片銀裝素裹。從紛紛的小雪中看過去,連高高飄蕩在空中的防空氣球的表面,也仿佛蒙上了一層潔白的雪花。

  同德國導彈威脅下的紐約相比,這個城市看起來非常太平,布置在街頭的高射炮要少得多,幾乎沒有什么防御工事和坦克,穿軍服的人都不多。在成為臨時總統后,華萊士就下令參謀長聯席會議布署東海岸的防御,不僅要防德國人的導彈和轟炸機,還要防他們突然在東海岸的什么地方登陸。因此在紐約和波士頓那樣的瀕臨大西洋的大城市中,現在已經是一副如臨大敵的模樣,到處都可以看到已經建成或正在建設的防御工事,坦克和全副武裝的國民警衛隊士兵也隨處可見。

  許多工廠的工人或是在曼哈頓上班的公司職員也開始接受短期但有效的軍事訓練對于人人持槍的美國而言,這并不算困難許多人還領到了老式的春田步槍、手榴彈和鋼盔,還有些人自費購買了湯普森沖鋒槍和勃朗寧式自動步槍。老式的m1917型水冷式重機槍和60mm迫擊炮也被存放在了指定的地點,還指定了專人保管和使用。理論上只需要紐約州長杜威一聲令下,單是一座紐約市馬上就能組織起幾十萬人的武裝民兵!

  另外,東海岸14州的議會還先后通過決議,授權州政府武裝民眾,必須確保14州的精神正常并且沒有被拘禁的成年男性公民人人有槍至少一支,越多越好!

  但是在美利堅合眾國的首都,形勢似乎緩和的多,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不是沿海城市,這里距離大西洋還有一段距離。而且這座城市的人口也不多,面積也很小,除了是美國的政治中心外就沒有什么價值了。

  不過作為候任的副總統,肯尼迪知道一些內幕,在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不設防”的背后,是一個絕密的遷都計劃。一旦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處于德國遠程轟炸機的作戰半徑之內,為了避免美國的指揮中樞被核武器摧毀,美利堅合眾國的政治中心將會遷往芝加哥。

  在遷都計劃秘密準備的同時,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居民還被組織起來挖掘防空洞,以免德國突然開發出了可以把原子彈投放到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的導彈或超遠程轟炸機。不過作為美國總統的“備胎”,肯尼迪不必住在有可能遭到原子彈轟炸的首都,他會在宣誓就職后帶領一個由政府各部門“備胎”官員組成的“備胎內閣”先行前往芝加哥。并且隨時準備在杜魯門被原子彈炸死后成為美利堅合眾國的總司令…

  而在就職之前,杜魯門和肯尼迪也不能同時出現在華盛頓,只有其中的一人離開,另外一人才能從位于首都華盛頓西北120公里外的卡托克廷山莊(就是后來的戴維營)來到首都。

  現在杜魯門正帶著他的家人在卡托克廷山莊“度假”,肯尼迪則來到首都代表杜魯門同華萊士還有共和、民主兩黨的大佬們討論和平問題。

  幾天前美國陸軍和海軍航空隊對布宜諾斯艾利斯發起的晝間千機大轟炸雖然沉重打擊了南美洲的法西斯主義,但是德國人在談判桌上卻依舊展現出了令人失望的強硬態度。

  不僅不愿意在戰爭賠償(或者別的什么名義)的數額上讓步,而且還就“美洲民族自決”問題提出了要求德國人要求將歐洲在加勒比海的殖民地和加勒比海的諸多獨立島國合并,建立一個完全中立同時也是完全獨立的加勒比聯邦!

  很顯然,德國人想在美國的后院扶植起幾個可以對抗美國的大國!位于南美洲南部的新阿斯巴尼亞聯邦是一個,加勒比聯邦大概也是一個,搞不好還會扶植墨西哥一統中美洲。

  另外,從大英帝國獨立出來的加拿大王國也極有可能得到歐洲共同體的扶植…這是很有可能的,因為未來的加拿大王國王位繼承人也是一位公主,而她的夫婿按照英國王室的慣例,也只能來源于歐洲大陸上信奉新教的古老的王室家族。而這樣的家族幾乎都來自德意志!

  所以華盛頓哥倫比亞特區這里的頭面人物在得知了德國人最新的議和條件后,無不是義憤填膺的反對。同時,刊登在羅馬報紙上的許多觸目驚心的布宜諾斯艾利斯起火燃燒的照片,也給了美國最高層的決策人員一種虛幻的希望。很多人都認為持續的轟炸將會迫使新阿斯巴尼亞聯邦的政局發生進步性的改變。軍事獨裁者將會被憤怒的民眾推翻,然后整個國家會陷入崩潰和動蕩之中。這會大大影響德國人在南美的軍事布署,對加勒比海的進攻將會推遲。而那時才是達成體面和平的最佳時機。

  肯尼迪本人對于這種有點一廂情愿的判斷也拿不準主意,他的本職是個銀行家和華爾街的投機分子,并不是南美問題專家。而出于金融投機家的本能,肯尼迪也有傾向于讓美國再搏一下。

  因為他在羅馬同墨索里尼、赫斯這些人見面的時候,還是感覺到了法西斯和納粹的善意。即便美國人把布宜諾斯艾利斯變成了一片火海,赫斯還是答應了墨索里尼提出的交換戰俘的建議。雙方將會首先交換身負重傷或是患上重病的戰俘釋放這是為斷手斷腳的小肯尼迪量身定做的交換條件,不過對德國而言也是比較有利的,德國人現在關押著兩三萬美國傷病號,每個月的醫療支出都是一筆巨大的開支。而且在交換俘虜的條件中,德國還要求美國人支付被釋放俘虜的伙食費和醫療費。

  由于需要釋放的美國傷病號遠比要放出來的歐共體的傷病號要多,所以華盛頓的政客們都認為這是德國人“軟弱”和“急于達成和平條約”的表示。同時赫斯在會談中表明的不會用原子彈殺害美國平民的立場,雖然不知真偽,但是也被認為是一種軟弱。

  “德國人正在變得軟弱。”目前還是總統,很快就要變成戰爭部長的華萊士在白宮的內閣會議室內對肯尼迪和其他參加會議的美利堅高層說,“而我們必須繼續顯示強硬,對歐洲和布宜諾斯艾利斯的空襲還應繼續。”

  美國往愛爾蘭的土豆田里丟炸彈的行動在羅斯福還活著的時候就開始了,一直持續到現在,不知道在愛爾蘭島西部的土豆田里炸出了多少大坑,同時也造成了一百多架b29失蹤!不過即便代價驚人,美國人仍然堅持轟炸土豆田,因為這樣的行動顯示美國有能力進行反擊。

  如果必要,現在轟炸土豆田的b29就會攜帶上細菌炸彈去轟炸歐洲共同體的大城市!

  另外,對愛爾蘭土豆田的空襲還能有效牽制德國空軍的兵力。迫使德國人大量增加可以用于夜間截擊的重型戰機(通常是雙發、雙座并且帶雷達。

  而美國人對布宜諾斯艾利斯的晝間大空襲同樣代價高昂!在第一次千機大空襲中就有177架各型飛機沒有返回。損失率超過了17!

  這么高的損失率肯定是難以長期承受的這等于一架飛機平均執行6次任務就會被擊落但是一想到把新阿斯巴尼亞聯邦這個南美法西斯國家炸碎的可能,華萊士(他目前已經兼任了戰爭部長)和海軍部長福萊斯特還有威廉萊希、馬歇爾、歐內斯特金和阿諾德這幾個軍方的高層,就一致同意繼續這種代價高昂的空襲。

  “他們的兵力也很緊張,”華萊士對肯尼迪說,“根據可靠情報,德國人已經要求奧麗加派出俄羅斯偽軍的空軍遠征軍去阿根廷參戰。”

  肯尼迪有些不解,“怎么會呢?德國人有那么多的飛機,怎么可能拿不出幾百架戰斗機去保護布宜諾斯艾利斯?”

  陸軍航空兵司令官阿諾德早就知道肯尼迪會有此一問,馬上解釋道:“德國和法國的岸基晝間戰斗機數量最多就是七八千架,雖然不少,但是要負責的戰場也很大,歐洲要防守,大西洋上的許多島嶼都要布署,另外他們還向巴西的貝倫和圭亞那大量派遣飛機…那里是進犯加勒比海的基地。”

  肯尼迪明白了:“也就是說德國人將他們的岸基戰斗機的主力都布署到了巴西北部和圭亞那,準備從那里進攻特立尼達島?”

  “對,就是這樣。”威廉萊希回答道,“德國從1942年就開始布署進攻加勒比海的行動了,在圭亞那修建了許多機場和碼頭,控制了巴西北部的貝倫港后又大肆擴建,目前圭亞那和貝倫已知的德軍大型機場就不下50座,足足可以布署5000架飛機!”請瀏覽m閱讀,更優質的閱讀體驗。()

大熊貓文學    崛起之第三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