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二三一六章 放不下

  朱厚照聽說要回京城,簡直有點欲哭無淚。

  終于要回去了嗎?

  朕出來苦熬這么久,半路上經歷那么多艱難險阻,還不得不配合沈先生做了那么多表面文章,現在終于可以走了?

  江彬看到朱厚照激動的神色,心中一動,上前請示:“陛下,是否安排人手到京城預作安排?”

  朱厚照回過神來,輕嘆道:“朕到底是出來體察民情,民間亂象,百姓苦不堪言,朕本不忍心就此離開,要跟災民同甘共苦,不過…朕出來時間稍微有些長了,就怕朝中有亂事發生,只能中斷微服私訪,回京處置朝事,將百姓急需的賑災錢糧落實。”

  小擰子欽佩地道:“陛下英明!”

  這種拍馬屁的話,朱厚照壓根兒就不想聽,此時他滿腦子就是一件事,那就是盡快回到京城。

  出來游玩不管有多自由,卻沒多少樂子,旅途辛苦是他無法承受的,此時朱厚照再也不想理會沿途風景有多美妙,回到京城才是第一要務。

  “行,你現在就去跟沈先生說一聲,朕準備動身回京。”朱厚照對小擰子道,“這次歸途別繞遠路走居庸關,干脆直接往紫荊關,由房山、良鄉抵京…江彬,你對周圍地形了解,回京城最近的路應該就是這條吧?”

  江彬仔細想了下,重重點頭:“正是。”

  朱厚照眉開眼笑:“那就這么定下來了,讓沈先生把地方上的事情處置好,回京沿途也別見什么地方官,朕現在很疲憊,因探訪民情太過辛苦,偶染風寒,身體極度不適,需要好好休息,故一應繁文縟節能省則省…好了,你們去吧,哦對了,江彬,記得拿兩壇好酒到朕房中。”

  小擰子本想說,您老人家不是說需要好好調養身體嗎?怎么還要飲酒作樂?

  不過很明顯先前一番話只是皇帝找的借口,小擰子就算再愚鈍也明白此時應該裝聾作啞。皇帝歸心似箭,喜歡說一些場面話,他作為奴才自然要維護主子的臉面,就算揣著明白也要裝糊涂。

  其實此時小擰子自己無比懷念宮中和豹房的高床軟枕,心想:“終于能回京城去了,再也不用過這種居無定所的苦日子,近來可把我給折騰壞了!”

  朱厚照往屋子里去了,江彬跟進去伺候,作為近侍太監的小擰子卻沒資格侍候。

  小擰子心中多少有些不爽,他意識到自己正在被皇帝冷落,心里對江彬產生了一絲妒忌,但轉念一想,若真能將江彬收在身邊聽用,那以后自己的話語權還會加強,也就按下了對江彬的敵意。

  “陛下身邊人,就好像流水一樣,今日誰得寵明日誰失寵,全看陛下的心情…不對,還得看是否得罪朝中大員,若得罪旁人還好說,得罪了沈大人,基本距離失勢不遠了,劉瑾、張苑就是前車之鑒!這個江彬這么愛出風頭,沈大人不對付他才怪。”

  小擰子心中多了幾分淡然,好像誰得寵對他來說已不重要,他卻不知江彬有一身媚上的本事,只是本能地拿江彬去跟錢寧作對比,覺得皇帝身邊寵臣的周期也就一兩年,時間到了情義也就淡薄了,新歡就該露頭了。

  在君王身邊待久了,小擰子想到之前沈溪說的,寧肯做卑微的近侍太監也別去爭奪司禮監掌印之位當那出頭鳥,想想劉瑾等人的前車之鑒,他便愈發覺得有道理。

  驛館內,沈溪正在房間里看書信。

  謝遷已從居庸關出發回京,臨行前給沈溪寫了封信,讓沈溪在送皇帝回京途中去一趟居庸關,將駐扎在那里的數萬大軍遣散。

  “…謝閣老的信函,是通過快馬傳來,并沒有給陛下上呈奏疏,只有給大人的這封信。”云柳站在旁邊,將具體情況說明。

  沈溪放心手里的信函,沒有過多非議,他知道云柳對謝遷非常尊敬,不想破壞謝老兒在粉絲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沈溪道:“此番我會親自護送陛下回京,居庸關那邊暫時不能去了,內閣已通過太后調配接管軍權之人,現在兵馬控制權并不在我手上,況且那部分兵馬本就是陛下親自統領的中軍,怎輪得到我去調派遣散?”

  云柳想了下,回道:“謝閣老的意思,似乎是讓大人以兵部尚書的身份前去主持大局。”

  沈溪搖了搖頭:“我現在這個兵部尚書更像個虛職,陛下不在中樞坐鎮,誰會聽我的?一切等回京城再說吧,陛下回京后朝中秩序便會恢復,現在我人在外,專程繞原路去居庸關掌兵,朝中對我非議聲會更多…我寧可少些波折,過點安穩日子,陪陛下回京能輕省許多。”

  此時沈溪看起來淡薄名利,沒有那種非要將軍政大權掌握在手上的野心,更像是一個疲倦歸家的旅人。

  云柳望著沈溪,明顯感覺到沈溪臉上的倦色。

  過去幾個月沈溪長時間都處于跋山涉水的狀態,即便完成征服草原的戰爭,回京城的路上皇帝又整出那么多事情來,沈溪奔波勞累,苦不堪言,云柳暗中替沈溪心疼。

  云柳請示道:“大人,該如何回復謝閣老?”

  沈溪一揮手:“稍后我就寫信,謝閣老總歸還是愿意講道理的,應該不會強人所難讓我去做不愿做的事情吧?讓人繞道數百里走居庸關這種事,也就他會安排,自己不把事情處理好,卻指使別人…唉!”

  不由自主的,沈溪抱怨了一句,但沒繼續說下去。

  云柳明白,沈溪跟謝遷之間存在難以調和的矛盾,最大的癥結便在于謝遷這個文官集團的首腦人物跟快速崛起的新貴沈溪間的身份沖突,朝廷到底以后誰來執政,這將是未來大家都要面對的問題。

  雖然謝遷現在地位崇高,占據正統地位,但因沈溪耀眼的軍功,還有來自皇帝的信任,風頭猶在謝遷之上。

  在這種情況下,兩人很難和平共事,以后明槍暗箭的爭斗少不了。

  云柳又問道:“大人可要在最短時間內將信函送到謝閣老手中?”

  沈溪搖頭:“不急,他都已回京去了…呵呵。今晚我會將書信寫好,你派人送去。明天咱們就動身回京,早點兒回去也可以過幾天省心日子。朝廷下一步應該會休養生息,很長一段時間內我都會留在京城,不再東奔西跑。”

  “是,大人。”

  云柳行禮,對沈溪的恭敬發自內心。

  沈溪當即抬手寫信,很短時間內便將信函寫好,交由云柳送走。

  長夜漫漫,靈丘城中一處小院。

  精致的臥房內,沈溪正在跟熙兒纏綿。

  云柳去辦差,沒有過來,熙兒難得有跟沈溪單獨相處的機會,非常珍惜,對沈溪可謂百般逢迎,終于使得沈溪宣泄出長久以來心中積累的狂躁之氣。

  等一切平息后,熙兒簡單整理了一下身上,等她抬頭望向沈溪時,發現沈溪靠在床頭,目光發直,好像在想心事。

  “大人。”

  熙兒看著沈溪,目光中有幾分不解。

  雖然平時熙兒喜歡多言多語,但在沈溪面前,她卻沒這種傲氣,就像一只乖巧的小貓一樣,盡可能把自己溫柔嫵媚的一面呈現給沈溪,因為她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沈溪把她當作一個真正的女人,而不是公事上的下屬,因此她只需做到女人應該做的事情,才能討得沈溪的寵愛。

  沈溪沒有低頭看熙兒,柔聲道:“累了的話,早些休息吧,明天咱們就要動身回京城,你跟你師姐不與我一道走。”

  “奴婢明白。”

  熙兒重新低下頭,沒有依偎過來,只是半跪在那兒,好像也在想心事。

  沈溪伸出手,想將她拉到懷中,熙兒卻沒有順從,此時的她表情凄哀,惹人憐愛,整個人帶著一種憂傷的氣質。

  “怎么了?”沈溪不解地問道。

  熙兒回道:“大人,師姐很辛苦,她…”

  熙兒想替云柳表功,可當她抬起頭,跟沈溪四目相對時,卻什么都不敢說。

  沈溪嘆道:“我知道你們的辛苦,這次回到京城后,你們就可以過一段舒心的日子了。雖然金錢田宅未必是你們需要的,但女人始終需要這些阿堵物來傍身…睡吧,我有些累了。”

  “大人疲憊,是該好好休息。”熙兒關切地道。

  沈溪苦笑:“可惜我沒有早睡的習慣,每次都要到后半夜才能入眠,每當夜深人靜,我想的事情便會很多,哪怕是現在,我腦子也被事情裝滿,你無法理解…”

  熙兒想了下,自己的確沒法理解沈溪的心境,她那滿含深情的眸子望著沈溪,想用自己的目光溫暖沈溪。

  可惜的是她的目光始終不能照射進沈溪心中,沈溪想的事情她無法理解,兩個人的思維無法同步,注定了她無法撫慰沈溪那顆迷茫的心靈。

  “大人。”

  熙兒有種挫敗的感覺,輕聲細語,“奴婢是不是很沒用?既幫不了大人,很多時候還要扯師姐的后腿。”

  沈溪安慰道:“你的表現已經很不錯了,不要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你跟你師姐幫了我大忙,我很感激你們!”

  聽到這話,熙兒終于松了口氣,但她真的想找到可以替沈溪分憂的方式,但可惜,她根本沒那本事,一時間感覺很無力。

  最后她只能緩緩靠過來,躺進沈溪懷中,仰頭望著沈溪堅毅的臉龐,好像要看穿沈溪內心所想,但此時沈溪卻完全沒在意她,目光中是一種讓熙兒向往的東西,熙兒看了很久,直到累了才睡過去。

  謝遷回到京城,朝野矚目。

  朱厚照暫時沒回京,但正德朝有一個特點,皇帝只是起到象征性的作用,朝廷內外的事務主要還是靠文官來做,謝遷回來后對于朝中很多官員來說算是吃了顆定心丸,以后再有什么事也不需要自行做主承擔責任,直接來問謝遷,就算出了事也有人擔著。

  皇帝不在朝中,首輔不在,司禮監掌印空缺,大部分人都不想主動承攬責任,極少有像楊廷和這般挺身而出勇于任事的大臣。

  謝遷回來后,沒有馬上去見楊廷和,很多事在謝遷看來并不需要立即做,反而覺得保證六部正常運轉更為重要,尤其是兵部、戶部兩位尚書不在,同時吏部和禮部尚書又身體不佳難以支撐大局的時候。

  謝遷回朝第一件事,便是登門拜訪何鑒。

  老友相見,自然會有很多感慨,這一別便是大半年,何鑒見到謝遷后不由帶著幾分欣慰,雖然二人官職跟身份與之前并無差別,但這半年多時間足夠改變朝堂格局,對韃靼的戰事結束后,朝廷也到了重新洗牌的時候。

  二人在何鑒的書房里坐下,先是寒暄一番,沒著急說公事,最后還是謝遷主動將話匣子打開,將近來居庸關到京城,乃至蔚州到靈丘一線發生的事情,詳細跟何鑒講了一遍。

  何鑒嘆道:“陛下孩子心性,居然會不顧朝堂那么多眼睛關注,擅自到民間游樂,不過好在情況還算不錯,之厚巧妙安排,把陛下出游當作巡查地方,體查百姓疾苦,如此既順利解決一場政治危機,又讓百姓感受龍威浩蕩,之厚此行可說不辱使命。”

  何鑒對沈溪的評價很高,他知道自己這個吏部尚書已做不了多久,下一步有很大的可能是沈溪接替他,他心中也傾向于沈溪來接班,這個年輕人做事妥帖穩當,這次不管怎么看都是沈溪用圓滑的手段解決了問題。

  大概只有何鑒這樣對皇帝脾性了若指掌的老臣,才知道沈溪的良苦用心,朝中很多人都以為皇帝真的是去體察民情了。

  謝遷問道:“你真這么認為?”

  何鑒笑道:“于喬,看你這神色,心里還是放不下啊,本以為你已能以平常心待之,之前你說之厚這場仗不該打,但現在打完不就那么回事?草原平定,大明邊疆安穩,國庫又沒大的損耗,下一步朝廷的重心就會放在發展民生上,國力要不了多久便可蒸蒸日上,你還有何可擔心的?”

  言語間何鑒非常輕松,之前這半年時間發生的事情他很滿意,并不想去揪著一些小辮子不放。

  謝遷道:“之厚做事是沒問題,但關鍵在于陛下對他的信任太過,他能慫恿陛下打這場仗,下次就會有別的冒險舉動…你我在朝尚能阻擋一二,若以后退下了,誰來勸諫?或者說,那時就算有人站出來,但能阻止之厚嗎?我看很懸哪!”

  謝遷很固執,無論他之前對沈溪表達如何的善意,但在一些事上成見很深。

  他認為沈溪擅權,逐漸脫離控制,這個認知由始至終都沒有改變,至于沈溪在朝中地位上升,包括現在用沈溪去做一些事,在他看來都是理所應當的事情,不會影響他對沈溪這個人的整體判斷。

  何鑒聽了謝遷的話,嘆道:“看來你還是放不下。”

  謝遷道:“無所謂放得下放不下,之厚是會辦事,也由此成為陛下身邊最受寵的大臣,我們這些老家伙都要靠邊站,他的功績足以銘記史冊,但莫要忘了,他做的這一切,都建立在鋌而走險的基礎上,結果看起來是很好,但過程呢?若中間有一步出了差錯,導致失敗,大明又將何去何從?”

  何鑒笑了笑,沒有回答,因為他知道謝遷總能吹毛求疵,找出沈溪的很多問題,畢竟沈溪不是在謝遷的控制下取得的耀眼的成就,總是一意孤行,雖然結果不錯,但隱患不小,這也是他所言謝遷放不下的真正原因。

  謝遷繼續道:“若陛下順利回京城還好,若中途出了什么意外,大明可能因此陷入動蕩,從張家口出發他就沒有嚴防陛下任性出游,這便是過失…當時能阻攔陛下的,除了他還能有誰?”

  何鑒道:“話不能這么說,他到底已經盡力了,此番成功勸回陛下也基本是他的功勞,對一個年輕人不能要求太高!”

  謝遷搖頭:“你還是偏袒他,以前你做事還能相對公允,不想現在竟然…也算可以理解吧,誰讓他取得的結果還算不錯呢?有時候甚至我自己都覺得,應該退下去,讓這些年輕人放手做事,不要阻礙他們。但一想到離開朝堂后,原本的規矩和秩序會因此打亂,一群年輕人總想以他們那種冒險突進的方式求得功名,然后試著贏得陛下的信任而獲取提拔…屆時國將不國啊!”

  何鑒點頭道:“所以你想維護朝廷的綱常秩序?”

  “正是。”謝遷點頭道,“陛下回來后,會對此戰功勞進行賞賜,吏部和禮部可能是這次變化的重點,兵部最好別動,繼續讓之厚留在現在的位置上,已是對天下人最好的交待。”

  何鑒沒有接茬,因為他并不覺得謝遷說的話合適,他更屬意沈溪接替他吏部尚書的職務,他也好就此離開朝堂過清靜日子。

  至于你謝于喬將來怎樣,跟我有什么關系?到時候朝中發生再大的亂子,也跟我無關,我反正已經老了,過幾天算幾天。

  謝遷皺眉:“看來你還是希望他更進一步?”

  “一切隨你吧。”

  何鑒不想去跟謝遷爭論什么,畢竟老友久別重逢,見面后總在爭論一些事,還老跟沈溪有關,他便覺得一陣心累。

  何鑒嘆道,“不過于喬,你該改改性子了,有時候不妨試著放放手,讓之厚在朝中獨當一面,看看結果如何?畢竟他是我們這幫老家伙看著成才的,或許會有驚喜呢?回歸平常心,日子終歸要一天天過下去!”

  何鑒對此態度曖昧,并不在于他想當什么墻頭草,中立派,而是因為他覺得自己都要致仕歸鄉了,根本沒必要多管閑事。

  以后無論謝遷跟沈溪產生怎樣的利益糾葛,或者說文官集團內部發生如何變化,他都會站在局外人的立場上看待,而不是親自參與其中,這對何鑒來說算是一種心態上的潛移默化。

  至于謝遷對沈溪態度如何,何鑒實在看不懂。

  明明是你自己栽培起來的后起之秀,現在你卻處處提防他,或許僅僅是因為這個后生的崛起之路沒有按照你規劃的線路走,讓你覺得亂了朝堂的規矩,才會出面打壓,以前你全面控制朝局,打壓也就罷了,但現在就怕你沒有這能力…不過,你是否有這層覺悟我也不管了。

  隨后謝遷再跟何鑒說什么,何鑒都故意回避沈溪的問題,就事論事,將這半年多來朝堂上發生的事情大致說了一遍。

  一些重要的人事變動,何鑒會詳細跟謝遷說明,畢竟謝遷長時間在延綏,對此有些閉目塞聽。

  最后何鑒主動問道:“于喬,司禮監掌印太監懸而未決,你可有聽到什么風聲?長久以來,司禮監都沒人用印,朝廷內很多事亟需處理,僅靠官員勉力維持,實在力不從心,朝廷缺少個決策者啊!”

  謝遷道:“經過宣府時,大概聽說陛下回京后會選拔司禮監掌印,幾個候選者你應該知道是誰,誰能上位實在不好說。”

  何鑒再問:“那選拔是由之厚提議的吧?我記得有人這么說過,但不能確定。”

  “嗯。”

  謝遷點了點頭。

  何鑒嘆了口氣:“陛下長久沒定下司禮監掌印人選,現在不是應該快刀斬亂麻,盡快任命嗎?居然還要做什么選拔,回京途中更是偷偷溜出去游玩,這一來二去,朝廷要耽誤多少正事啊!不過好在年底前應該都能解決,今年的年終總結,還有明年的年度預算,都會在接下來幾個月內完成。”

  說話間,何鑒又輕松了許多,想到皇帝馬上就要回來,很多事情都可以得到妥善解決,正德三年跟正德四年的事情應該都不會耽誤,而且取得對韃靼戰爭的決定性勝利,這一年下來,大明可說收獲頗豐,沒有因為皇帝御駕親征造成多大影響。

  謝遷道:“司禮監掌印的位置,不能給年輕人,如今陛下身邊最得寵的太監,應該是擰公公,此人其實就是陛下跟前近侍,陛下登基的幾年里,劉瑾跟張苑都未能將他壓下來,反倒讓他趁機崛起。若之厚跟他聯手,你不怕之厚將來將內閣架空?”

  “不會。”

  何鑒搖頭道,“之前有傳聞,不管沈之厚舉薦誰來當司禮監掌印,陛下都會應允,但沈之厚卻沒有這么做,說明他還是守規矩的。最后陛下只得說公開選拔,若人選不合心意,于喬你不會進行干涉?再者…擰公公到底算是東宮嫡系,他上位對于喬你應該算是一個收獲吧?”

  謝遷一怔,隨即意識到何鑒話里透露出的意思。

  一旦司禮監掌印不夠強勢,就輪到內閣首輔掌控一切,所有事情都會由內閣票擬來決定,司禮監掌印就此成為了擺設。

  關于誰來做司禮監掌印的事情,謝遷一直都覺得很無力,因為他根本就沒法參與,無論是之前張苑倒臺,又或者之后皇帝定下司禮監掌印選拔模式,都跟他沒有任何關系。

  但這并代表謝遷不會插手,他稍微思索何鑒的話后,覺得很有道理。

  與其找一個德高望重但難以控制的老太監來當司禮監掌印,或許真不如找一個年輕人上位,年輕意味著沒多少閱歷,缺少做事的經驗,人脈關系也不如那些老家伙豐富,自然就會將權力旁落,要不然遇到劉瑾這種老奸巨猾的存在…謝遷想想都心有余悸。

  如此一對比,謝遷反而覺得小擰子上位不錯,至少這位對他很恭謹,也能受他駕馭。

  隨即他又打消提拔小擰子的念頭,心想:“我怎能有如此想法?小擰子到底沒什么真才實學,就靠陛下一點信任,他當上司禮監掌印不跟擺設差不多?大明會因此而興盛?司禮監掌印人選,一定要找個有能力的人來擔當!”

  一方面想找個軟柿子容易拿捏,另一方面卻想找個德高望重有能力可以主持大局的人,謝遷一時間非常糾結,弄不清楚自己到底持何等立場。

  “于喬?”

  何鑒見謝遷不言不語,不由問了一句。

  如此謝遷才回過神來,目光中帶著一絲迷惘,搖頭道:“司禮監掌印人選,要等陛下回朝后才能定下來,你我現在關心再多也是徒勞。至于你所說的,之厚干涉司禮監掌印任免…量他不會這么做,他知道什么是避忌。”

  何鑒笑了笑:“于喬你能想開就好,有些事全看你如何想,多說無益…好了,你剛回來,很多事你得親力親為,留在這里也不是個辦法,回頭吏部這邊會把近來的工作綱要整理好交給你,你快去做別的事吧。”

  謝遷嘆道:“內閣有介夫坐鎮,事情基本已辦妥當,我需要擔心什么?不如直接打道回府…許久沒回家,不知家里人如何了。”

  突然間謝遷變成了一個戀家的人,以何鑒的年齡能理解謝遷這種心態,權力場上的勾心斗角,始終不如一家和睦來得實在。

  何鑒心說:“于喬到底不是冷血之人,他針對之厚也不是為了爭名逐利,僅僅是為了保持大明國運昌隆,跟我倒還有幾分相似。”

  因為何鑒早就已經產生了離開朝廷的心思,所以何鑒對朝事的關心程度很低,反倒不如對家的眷戀。

  謝遷站起來要走,何鑒起身相送,卻被謝遷攔下,擺手道:“你這把老骨頭還不如我呢,留步吧,我這就回家看看。這一去便是大半年…”

  跟旁人出外做官不同,謝遷去延綏近乎于被皇帝發配,且謝遷家里有妻有妾,除了二兒子謝丕成人外,剩下的子女年歲還小,謝遷前半生就是太在意求學和做官,以至于忽略了家庭。

  謝遷沒有欺騙何鑒,他急著回去的確是要去見家人。

  離家久了,他很希望回去看看,至于別的事情都可以放到一邊,此時的謝遷心態改變,多少跟覺得自己老了,年輕人已可獨當一面有關。

  雖然謝遷有了離開朝堂的想法,卻不會跟何鑒等人一樣一走了之,他會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妥當,尤其涉及接班人的問題,他需要有人在朝中牽制沈溪,顯然梁儲在這點上有所不足,這也是謝遷一直擔心的地方。

  回去的路上謝遷依然在想這個問題:“叔厚雖然能力很強,但他跟之厚關系密切,二人因為叔厚恩師的事情有一段淵源,之厚回朝后,讓叔厚暗中制衡,大概難以完成。不過介夫做事似乎又過于急切,沖動行事會加劇朝局動蕩,于大局無補。”

  謝遷跟梁儲和楊廷和相處久了,對二人性格自然有清楚的認知,雖然他覺得楊廷和更有機會制衡沈溪,但又擔心楊廷和做事的風格會激化朝廷內部紛爭。

  一邊是老好人會跟沈溪相安無事,一邊有魄力卻可能會做出一些激進的事情,兩個人中讓他選一個出來當自己接班人,謝遷自然要好好想想。

  回到家門,但見家仆已列隊等候,之前謝遷已派人回家通知,他走下馬車,見到兒子謝丕過來迎接,同時前來迎接的還有弟弟謝迪。

  “兄長終于回來了。”

  謝迪很高興,上前用力地抱著謝遷,體現出他對這個大家長的尊重。

  謝丕眼里含著熱淚,上前行禮。

  謝遷伸出手拍了拍兒子的肩膀,臉上滿是倦色,倒不是他的身體有多疲累,畢竟從居庸關到京城這段路很短,而且相對平順,遠不如他從延綏到居庸關那段路那么顛簸,更多的是心累。

  謝遷向家人點了點頭,不想說太多話,恰在此時謝迪道:“兄長,內閣楊介夫正在您的書房等候。”

  謝遷一聽不由皺眉,沒料到楊廷和居然會先一步到他的家里來守著,而且楊廷和沒有出現在出門迎接的人中,猜想大概是楊廷和覺得這次迎接算是謝家人內部見面,不如等謝遷先跟家里人寒暄過后,再到書房說正事。

  “他來了多久?”謝遷臉色不冷不淡。

  謝迪道:“已經有一兩個時辰了吧…從你進京城開始,他就一直在這里等候。卻也奇怪,他為何不到內閣去等?莫非兄長知道他不在宮城,所以才趕回府來?”

  謝迪不明白,為何謝遷跟楊廷和會在謝府會面,他卻不知謝遷并沒有第一時間去見楊廷和的打算,謝遷做事很有條理,知道哪些人該見哪些人可以延后見面。

  謝遷心想:“介夫揣摩我心態,倒是一猜一個準,我回京城必定先見何鑒,之后若是楊應寧在京城,也會見,唯獨不會見他跟叔厚。”

  謝遷沒有回答謝迪的問題,一擺手示意先回去再說。

  剛進門,家人便開始放鞭炮,顯然都覺得謝遷能回來是一件高興的事情,但謝遷本人卻怎么都高興不起來。

  謝遷來到書房外,楊廷和出來迎接。

  楊廷和大概是聽到鞭炮聲出來,見到謝遷趕緊過來行禮,謝遷卻一抬手示意楊廷和不必多禮,二人進到書房內。

  此時距離黃昏還有些時候,天色明亮,謝遷眼前書房整齊,心里多了幾分溫馨,離家半年多時間,回來后一切如舊。

  “無論朝廷發生了多少事,家里還是如以前一樣…卻不知君兒那丫頭怎么樣了。”

  不知不覺謝遷想到了謝恒奴,畢竟血濃于水,在這種感性的時候,他關心起這個被他嫁入沈家,覺得有所虧待的孫女。主要是因為謝遷對沈溪有一種抵觸情緒,明明是一家人,卻無法完全像家人那般其樂融融,這讓他心里十分不舒服,覺得孫女在沈家肯定過得不會好。

  “介夫,老夫不在京城這段日子,你做得很好,朝廷事務你打理得井井有條,你…還有叔厚都是勞苦功高。”謝遷先是稱贊了一下楊廷和,算是對過去一段時間對方做事能力的肯定。

  楊廷和行禮,心里并沒有覺得多榮幸,其實自從謝遷回京一直到當下,他心情都有些失落,感覺自己面對朝事的無助。

  楊廷和從懷里拿出厚厚一疊書稿,道:“謝閣老,此乃各部這幾月來所有批閱奏疏的票擬底稿,至于對應奏疏太多,無法一一呈現,有要緊的已整理下來,明日便可送過來。”

  謝遷點了點頭:“很好,你想的很周到,值得表揚。”

  謝遷越是客氣,越讓楊廷和覺得別扭,他寧可讓謝遷罵自己一頓,這樣才會覺得自己在朝中做的事情能掀起一抹波瀾。

  不然的話,他感覺自己做的都是無用功,謝遷根本不是在肯定他的作為,更好像是在敷衍。

  楊廷和道:“之前太后娘娘召見叔厚跟在下,說及陛下安危,也是由我二人提出派兵前去護駕,隨后太后娘娘調遣戶部尚書楊應寧以及保國公前往。”

  謝遷再度點頭:“這件事老夫已知曉,在這個問題上,你做得很好,安排也很妥當。”

  楊廷和苦笑不已,心想:“難道你就不能說點建設性的東西?一直敷衍稱贊我算什么意思?”

  楊廷和道:“目前得到的情況,陛下已動身回京,估摸十天左右便能抵達京城。”

  謝遷道:“十天恐怕不止,陛下在路上肯定會有所拖延,不過滿打滿算半個月足夠了。陛下回朝后,這次出征就正式結束,這一戰可說是曠古爍今。”

  楊廷和聽這話里的意思,不由有些憋屈,因為謝遷是在稱頌沈溪,而將他之前的辛勞置之不理。

  楊廷和用失望的語氣道:“大明一切安穩,便是百官和萬民之福。”

大熊貓文學    寒門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