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溪琢磨了一下,這兩篇題目看似不難,但其實都不容易。》,
在沈溪想該把論述的重點放在“學而時習之”,還是“有匪君子”時,別的考生還在那兒抱怨,這他娘的到底是什么鬼題目。
兩篇四書文的考題,卻有四分之三出自《詩經》,對于在場大多數考生而言,這題目簡直無比的坑爹。
眾所周知的事情,高明城科舉時的五經本經是《詩經》,所以他出題才會對《詩經》這么偏愛。
但《詩經》屬于五經,而五經又是府試選考的題目,就算歷年來高明城在《詩經》題目上出得很出彩,也沒像今年這樣,在兩篇必答的四書文里全都引用五經內容。
說是四書文,還不如說是五經文。
沈溪沒有像縣試一樣馬上落筆,而是要整理腦海中的知識,就算第一篇容易些,也需要從那么多圣賢之言當中,找到切題的內容。
過了大約一刻鐘,沈溪把腦海中把脈絡整理清楚,然后在草稿紙上奮筆疾書,作成文章,最后稍微修改,第一篇文章就算完成了。
沈溪重點檢查了避諱的問題,在確定沒有犯忌諱之后,沈溪開始把文章謄抄在考卷上,字跡只算是工整,并未刻意在考卷上表現他的好書法。畢竟主考官高明城只是乙科出身,若一手好字太過出眾,也容易引起他的嫉恨,還是中庸點好。
沈溪完成第一篇文章后,稍微留意了一下周圍的考生,頓時發覺情況好像不太對勁。入目所及的考生竟然沒一人落筆,全都眉頭緊鎖苦苦思考。
沈溪心想:“難不成題目太容易,他們不知如何下手?”想到這里,他不由搖搖頭,把精力收攏回來,放到他認為比較難的第二題上。
這題目。其實無論從“學而時習之”還是從“有匪君子”來論述都是可以的,區別是問題的關鍵究竟在哪兒,這涉及到出題人的心理。
若出題人認為當一個有文采的君子,前者“學而時習之”比后者“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重要,你側重后者就是審錯題了,在十取一的考試中,等于落榜。同樣的道理,要是出題人認為后者比前者重要,你側重前者,同樣會被刷下去。
從字面上。很容易認為,既然出題人說的是“學而時習之,有匪君子”,那就一定是學而時習之更重要。
可沈溪卻要從出題人高明城身上來考慮,到底他覺得哪點更重要呢?
沈溪在考府試之前,特別了解過主考官的喜好,就好像當初研究葉名溯一樣。
這高明城,早年屬于那種落魄書生,直到三十歲考過秀才并接連中舉。為主考官賞識方踏上仕途。
陳年舊事,沈溪沒法調查得更清楚,但他仔細考慮了一下,這高明城根本不是個“學而時習之”的人。因為他在做官前是沒機會“實踐”的,反倒是高明城曾多次對人講述自己少時的辛苦,如何幫人寫書信以及寫春聯養妻活兒。
或者正是這段慘痛的經歷,才令他拼命巴結權貴。不斷獲得升職的機會。否則,一個舉人憑何官居四品的一府知府?
沈溪在想明白這點后,思路馬上開闊了。
這就好像范進中舉。你問他到底是學習后多實踐重要,還是要經受得住生活的磨礪更重要,他一定選擇后者。
沈溪找到側重點,馬上就開始起草文章。既然這題目中有“學而時習之”,那就不能不提,但也不能作為側重,在文章中稍提一句學到知識是前提,重要的是經過生活的磨礪,忍受得了疾苦,才能真正成為君子。
沈溪這么寫,等于是變相恭維高明城。
一篇四百字左右的文章,就算用八股文寫,對沈溪以前動輒寫幾萬字論文的人來說實在不要太容易。
寫完之后,沈溪仔細檢查過,開始往考卷上謄寫。
就寫的過程中,他突然想到一句詩,非常切合這題目的論點。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這句詩在歷史上,作者不明,出自《警世賢文》,算是一句俗語。
《警世賢文》最早出自明朝萬歷年間,后經明清兩朝人的增補,成為后世兒童啟蒙讀物之一的《增廣賢文》。
沈溪以這句詩來收尾,也是想切合論述的題旨。
最后等他把文章作完,感覺大大地松了口氣。八股取士復雜,其實難就難在做文章上,對于考生來說,只要基礎扎實,熟背《四書》、《五經》,再加上合理運用圣人之言,再根據主考官的愛好加入引申的東西,然后嚴格遵照八股文的格式寫出來,就算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
沈溪覺得,單從考試過程來論,比起高考輕松多了。
前后兩個時辰,沈溪的兩篇文章就已經做好,此時剛日上三竿,要等放排最少還要兩個時辰。
百無聊賴,沈溪只能再讀自己已經作好的文章。他忽然覺得自己似乎有點兒太過急于求成了,應該求穩一些,至少把文章審讀個千八百遍再往卷子上謄抄,這么早早地就寫完沒一點好處。
沈溪這邊輕松了,別的考生卻一個比一個頭大。
別說是往卷子上寫了,就連往草稿紙上落筆的也沒幾個。
考試結束等待收卷的時間很難熬。
到了中午,沈溪吃了點東西,開始有點犯困。不過這到底已經是府試的考場,再睡容易睡出問題來,就算考官不針對你,別人妒恨你找衙役把你考卷拿走,你醒來等于什么都沒有。
所以沈溪強打精神,繼續等待。
到下午未時末第一次放排,沈溪終于可以交卷離開考場。
縣試五百人的考試,第一次放排時尚且有幾十人出考場。到了府試,第一次放排竟然只有沈溪一人交卷。
這點連沈溪都沒想到。
“我說小狀元公,你也太心急了吧,不會做也可以再等等,或者回頭你想出來如何寫了呢?”
衙役把沈溪的卷子放在有著特殊用途的木匣里。作回頭糊名和封存之用,嘴上不由消遣一句。
沈溪心說:“你當是填空題,現在不會,一會兒想想就會了?”嘴上卻不說話,起身走出考場。
到了考場外,偌大的地方只有他一人,沈溪一時不知該回家好,還是繼續留下來等沈永卓。但沈溪覺得,現在回家一定會被周氏數落,還不如留在考場這邊。跟著大部隊一起走。
于是他繼續等待,半個時辰一放排,前后一共放排三次,可第二次放排出來的人依然很少。
到了第三次,雖然有考生耽擱,但人流卻突然涌了出來,沈溪匆忙在人群中找尋沈永卓的身影。
最后見到沈永卓灰頭土臉出來,沈溪一看就知道他這次考得不好。
“大哥,我們回去吧。”沈溪走上前招呼。
沈永卓垂頭喪氣。路上也不說話,一直快到藥鋪前,沈永卓突然看向沈溪,問道:“第一場不過。后面還有機會嗎?”
沈永卓對第一場沒什么把握,開始期冀起后幾場來。
沈溪搖了搖頭,道:“府試跟縣試差不多,但料想能過招覆的。應該只有二百人不到。”
沈永卓自知學問不濟,本來寄望于押題,可這次高明城出題頗為偏頗。令他最后一點希望都破滅了。這時他已經對過第一場考試沒有任何期冀,這意味著,基本上他已經可以收拾包袱,跟著老娘回寧化。
路過藥鋪門口時,沈永卓并未進去,他要回去跟王氏匯報情況。
“小郎,你可算回來了。”
沈溪進門,一屋子女人圍攏上來,老的少的,包括謝韻兒和惠娘,都聚在一起等待消息。
沈溪突然被人簇擁,有些不太習慣,他本想把考籃拿進去再出來說話,結果不用他動手,早有丫鬟幫他接過去。
周氏急聲問道:“快說說,考得怎么樣?這第一場能過嗎?”
沈溪面對那么多雙渴望的眼睛,稍微頓了頓,支吾道:“這不好說,我覺得,做的還可以…我把平日所學基本發揮出來了,至于過不過得了,那要知府大人說了算。”
惠娘笑道:“發揮出來就好,咱小郎年歲小,以后有的是機會。”
周氏皺眉:“一年的考試就把我這個當娘的緊張到不行,以后年年考,我是不是年年要為他提心吊膽?”
沈溪笑道:“娘,那就等我中狀元吧,到時候就算是徹底考完了,不然就好像祖母一樣,就算過了院試,您還要操心鄉試,我中了舉人,你又盼著我取進士中狀元。”
“混點兒好聽的?上樓溫習功課去!這一場不過,或許還有機會考第二場,你可別懈怠。”
沈溪叫屈:“娘,我才剛回來,又要讀書?就不能輕松一下?”
“想輕松,真等你中個狀元回來!”周氏把沈溪趕上樓,但其實只是她表示督促沈溪繼續用功的方式,因為不多時,惠娘就上樓叫沈溪下樓吃飯了。
陸曦兒的房間,如今沈溪的書房,惠娘認真問道:“小郎,你覺得有幾成把握能過?”
沈溪想了想,搖搖頭。
惠娘摸了摸沈溪的腦袋:“不過也沒什么,這樣不會有太大壓力。不然明年你就得考院試,你的小腦袋瓜會受不了的。”
沈溪笑道:“姨,你是想我考不上,可以留在你身邊幫你出謀劃策吧?”
惠娘白了沈溪一眼:“臭小子,你是誠心要冤枉姨不是?姨這幾天求神拜佛也想讓你過了這場考試,要是你真能過的話,姨一定去寺廟燒香還愿。”
“姨,還愿的事就算了吧。要不我們做個約定,若我這次能考過,你答應我個條件,你看如何?”
惠娘有意無意說道:“你以前也在姨這里留了一個愿望…”
“那就積攢著唄,到了三個愿望的時候,我就會對姨你說,姨說過只要力所能及一定會幫我辦到,到時候可不許反悔。”
惠娘臉上掛著笑容,最后點了點頭,當作是應了。
ps:第一更送上!
昨天下來有200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