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位軍師請留步。筆?趣?閣W。iquge。fo”劉備走出來,首先行禮道。
龐統和賈詡急忙還禮,道:“皇叔慢走。”
龐統和賈詡送走了劉備。
“劉備這個人,真是精明。布衣起家能夠有現在成就,吾主之下第一人也。”老賈詡喝著茶道。
龐統冷笑道:“流癬多的履歷我研究過,打從洛陽在我主麾下當治安官的時候,他就開始效仿我主。但是呢,他最終學了個四不像。他一方面學我主仁德愛民,一方面又跟士族打得火熱,腳踩兩只船,又沒我主的手段,最終落得如此下場。”
二人忽然想起當年京城三少一鷹犬的說法,不禁都笑了。
“報,二位軍師,魯肅大人來了。”
二人急忙起身迎接。
三人落座。
老賈詡關切道:“子敬,此去江東可有收獲?”
龐統也十分關切,若是孫策沒有動作,他們在這里就很難打開諸侯鐵板的突破口。
“二位軍師,吳侯已經調兵云集江夏了。看來,這次不單單達成了主公所需要的佯攻,看起來吳侯會真的動手呢。”魯肅灌了一氣茶道。
龐統和賈詡聞言大松一口氣。
龐統朝天鼻一抖,“劉表的手下黃祖暗害了孫堅,孫策和劉表有殺父之仇,趁機出兵,又有侵吞荊州之意。”
老賈詡點頭道:“分析的不錯,遠征羅馬結束后,各方諸侯的勢力銳減。而孫策得到主公提攜,反而勢力增長極快。其若占據荊州,就完成了荊楚霸業,不容小視呀。”
老賈詡就對魯肅道:“魯大人這一趟辛苦了,你回去報知主公,我們這邊馬上發動,必有好消息回報。”
魯肅馬不停蹄,就過河返回鄴都。
老賈詡和龐統送走魯肅,老賈詡道:“事不宜遲,你去見劉表的代表伊籍,我去找袁術的代表袁。”
天黑后,二人也就分頭行動起來。
不一會,龐統就秘密來到了伊籍的住處。
“士元?”雖然得到了手下的通報,但伊籍見到龐統的時候依然驚訝。
“機伯先生好久不見,別來無恙否。”龐統拱手道。
伊籍還禮,請龐統上座,道:“自上次見面,已經有一年時間了吧。人都說鳳雛之名,終能成大事,如今士元賢弟已經是朝廷軍機處的軍師,果是不凡。”
伊籍早年就依附劉表,在襄陽多年。而龐德公荊州名士,也就和龐統十分熟悉。
二人以私交見面,敘舊。
少頃,龐統面容一整,道:“機伯先生,小弟就實話實說了。”
伊籍面容一整,請道:“龐軍師有話直言。”
龐統點了點頭,道:“機伯先生,你我是世交,我給你透個底。若是這一次得不到足夠的草藥,我主不惜一戰,而我主的大徒弟孫策也不惜一戰。如今,江東的兵馬已經云集江夏,大戰一觸即發。希望先生能夠告訴你家主公,最好講一講價,你二十倍太多了,將來名聲也不好聽。你們若是不講價,這邊我主公大徒弟孫悟空的兵馬過江,你們荊州得不償失。”
龐統摸了摸鼻子,如今江南的局勢翻轉,孫策的力量已經遠在荊州之上,荊州反而是處于守備態勢。孫策的兵馬過了江,荊州的士族就遭殃了,絕對得不償失。他相信,荊州那些人一定會作出合理的選擇。
“什么!”對于江東兵馬云集江夏,伊籍大驚失色,“這是真的?”
龐統不理他的詢問,只是說道:“你們要將儲備的藥材全部賣給我們,并不間斷的產出提供藥材,直到我主控制住瘟疫。”
他的語氣嚴厲,完全是在命令荊州。
伊籍緊皺眉頭,他暫時不知荊州的形勢,不知如何應對龐統的說法。而這時候的龐統反而是起身,“機伯先生,還望盡快和你家主公聯系。江東軍已經不是以前的江東軍了,若是打了起來,就晚了。”
伊籍下意識的起身,他豈能不知羅馬遠征結束后,他主公的兵勢就弱了,而孫策的兵勢強盛起來。這來自于他的主公參加了拋棄秦峰后的以弗所大潰敗,兵力折損嚴重。
而孫策緊緊跟隨秦峰腳步,沒有太多損失,反而是隨后又得到了一大筆財富,據說是秦峰販賣羅馬土地給安息后,分給他徒弟的,當時馬騰也因為馬超的關系分了一筆。如今馬騰就是依靠這筆財富,招兵買馬,逐漸排擠韓遂后,坐擁雍涼。
伊籍緩過神來后,已經看不到龐統了,他急忙道:“快,筆墨伺候。”
另一方面,老賈詡來到了袁術代表袁的住處。
袁高坐,簡單的一指,“坐吧。”
老賈詡對于袁二大爺欠揍的模樣只是笑了笑。
“文和先生此來,想來是購買藥材嘍。”袁得意的說道。
老賈詡摸著胡子道:“老夫此來,是來給袁大人還有袁公送終的。”
“哎呀!什么!”袁模樣一變,但他很快冷笑,“我看你是給你家主公送終才對。”
出乎袁意料,老賈詡深以為然的點了點頭,“照這么下去,我家主公是不行了,但下一個就輪到袁公了。”
“此話怎講?”袁不得不問。
老賈詡就為袁分析了起來,“我主滅亡,袁紹能夠得到好處,但你家主公一定得不到好處。你家主公遠在淮南,距離北地遙遠,中間隔著一個袁紹。袁紹并下我主,他的勢頭就完全起來了。袁紹可是和你們家主公有仇,他第一個就會對付你們。”
“這是不可能的,我家主公和袁公是叔伯兄弟。我們都是袁家的子孫。”袁馬上道。對于自己也是四世三公的子孫,他蠻驕傲的。
誰知老賈詡哈哈一笑,“親兄弟還明算賬,別說叔伯兄弟了。”他又語重心長道:“現如今是兄弟,到了那個時候,我敢肯定,袁紹殺起你家主公來,絕對眼睛都不眨一下。千年來,這種事情太多嘍。”
就在這天晚上,兩匹快馬出了商河港口,一往淮南,一往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