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弗所大平原上,帝國級的決戰一觸即發。
這是關系到羅馬帝國存亡的一戰,塞維魯十分謹慎。但他卻是大膽嘗試了一種新的方陣陣型。
這一陣型充分發揮羅馬傳統方陣優點外,又融合了前波斯帝國的戰陣優勢,并且,狡猾的塞維魯在羅馬方陣陣型中,隱秘的加入了希臘長矛密集陣戰術。
塞維魯的軍隊步兵二十七萬人,騎兵及戰車兵三萬人,共計三十萬人。
塞維魯這種改良的方陣,以百人隊為基本作戰單位,一般十行縱深,每一個縱列代表一個基本戰術單位‘十人隊’,隊長站在最前列,裝備一面長方形盾牌,和一支約兩米的長矛,上身披輕便的鱗片甲。
其余九名步兵,每人裝備一副弓箭、一柄標槍,一柄羅馬短劍,一般披輕甲。
戰斗初期,隊長負責抵擋敵人步騎兵的沖擊,而身后的九名弓箭手以密集的齊射殺傷敵軍,其中只有第二排的弓箭手能夠從隊長的身旁直射敵人,后面的八人則是對空放箭,射角由前到后逐漸抬高至45度,這樣在陣前三百米以內構成弓箭的火力覆蓋。
當敵人被箭雨大量殺傷,潰不成軍之時,步兵就開始沖鋒,他們將弓收入箭囊,舉起標槍沖鋒,給與敵人近距離更加殘忍的遠程打擊后,就拔出最利于近身肉搏的羅馬短劍,沖入敵陣近身格斗。
羅馬人的弓箭齊射遮天蔽日,標槍猶如喀秋莎火箭炮,對敵軍有相當強的威攝力。
方陣中又有希臘的長矛密集陣戰術。
執行此類戰術的皆是重裝步兵,他們的裝備包括鐵質的頭盔,胸甲和肩甲,軀干的其它部位著鱗片甲。一面淺碟形圓盾直徑約一米,表面是一層鐵蒙皮。主要兵器是一支長約三米的矛,輔助兵器是羅馬短劍。
長矛密集陣步兵戰斗時組成密集的方陣,通常有八行縱深,前四排士兵持矛水平向前,后排的長矛疊在前排長矛之上,而后四排則將矛豎立。這種源于希臘的密集陣戰術對士兵的身體素質和戰術素養要求非常高。一個全副武裝的步兵需要負重四十公斤,進行長距離的奔跑和高強度的沖刺。一個長矛密集方陣必須在任何情況下保持隊形緊密,步調一致,這需要長時間的隊列訓練才能達到。
密集方陣的正面攻擊銳不可當,其弱點在側面,因而往往需要散兵或騎兵在兩翼保護,而左右的羅馬方陣,提供了這樣的保護。
數以千計的作戰已經證實,這種密集陣戰術是步兵的絕對克星。尤其是面對敵人沖鋒陷陣的時候,可以想象,長達三米的鋒利長矛,是怎么的殺傷力。
諸侯聯盟側。
以袁紹為首的聯盟,沒有聽曹操的建議。他們打心底認為羅馬人不堪一擊,并且在亞美尼亞和小亞細亞的數十次戰斗中,也證實了羅馬人是多么的不堪一擊。
羅馬數以四十萬的大軍被諸侯聯盟遠征軍消滅,這讓諸侯們根本沒將羅馬人放在眼里。
諸侯聯盟軍同樣擺出了一種陣法。
就是孫臏兵法中記載的十陣之一的錐行之陣。
錐型之陣,卑之若劍,末不銳則不入,刃不薄則不剸,本不厚則不可以列陣。是故末必銳,刃必薄,本必鴻,然則錐行之陣可以決絕矣。
意思是說,錐形陣如同一把鋒利的寶劍,最精銳的士兵要布置在兩側,最有力的部隊布置在劍尖,實力不夠強大則不可以用此陣。錐形陣威力強大,摧枯拉朽就能消滅敵人,但防御力低。按照后世的說法,就是暴力一波流,一波帶不走敵人,就被敵人帶走了。所以,實力強大,才能夠用此陣。
諸侯聯盟保持著對羅馬的完勝,諸侯們自然要用這種快速殺傷的陣法。
隨著時間的流失,雙方的陣勢布置到位。
在以弗所平原兩軍初次相遇時,羅馬人心中無底。他們面對華夏諸侯聯盟遠征軍時的心情,大概和滿清早期的八旗兵面對明朝大軍時一樣,有幾分自慚形穢,有幾分忐忑不安,而更多的是為了帝國豁出去了的義無反顧。
這種心情,來自于屢戰屢敗。
當華夏諸侯聯盟遠征軍的鼓聲響起,羅馬人徹底緊張了起來。
塞維魯也同樣如此。
隨后,塞維魯看到了華夏諸侯聯盟遠征軍開始主動出擊,以一種錐形的陣勢快速而來,顯而易見,這是正面展開突擊的形勢。面對華夏諸侯聯盟遠征軍的強大突擊態勢,塞維魯不憂反喜,并逐漸大喜過望。
羅馬方陣兵防御力冠絕世界,最是適合在戰場上以守代攻。最希望看到的就是敵人奮勇撲擊他們的方陣。羅馬方陣兵從來都喜歡敵人是悍不畏死的,這樣他們就能夠通過方陣,機器般高效率的殺死撲上來的敵人。
而秦峰明白羅馬方陣兵的這個極大的優勢,所以在遠征羅馬的歷次戰斗中,他一再強調運動戰。
只有在運動中調動敵人,運動中出其不意打擊敵人,才能揚長避短。
諸侯聯盟這邊,他們采用了孫臏兵法中最具有殺傷力的錐形陣。為了增加陣法的威力,諸侯們將他們全部的二萬騎兵,布置在前,形成錐子的錐尖。希望通過騎兵天然對步兵的強大殺傷力和震懾力,突破羅馬的方陣,緊隨其后的步兵,就能夠展開對敵人的圍剿。
塞維魯萬萬沒有想到,沒有任何的試探,華夏諸侯聯盟軍就這樣撲擊上來了。“華夏人就是豬玀,他們已經愚蠢到敢于正面撲擊我們羅馬的方陣。看來這些諸侯根本不知道我們羅馬方陣的厲害。”
一直以來,塞維魯都在研究秦峰的戰略戰術,對于運動戰,塞維魯真是大傷腦筋。因為羅馬方陣兵最不適應的就是運動戰。多少年前,斯巴達克斯領導的奴隸起義,在運動中差一點拖垮羅馬帝國。好在最后時刻,斯巴達克斯的起義軍分裂,大部隊選擇正面進攻羅馬城。
隨后,起義軍的大部隊,在正面作戰中慘敗給了羅馬軍團。緊跟著,斯巴達克斯繼續運動戰斗,但由于分裂后兵力稀少,被羅馬大軍包圍。羅馬人一舉平定了斯巴達克斯領導的奴隸起義。
塞維魯一直在研究破解秦峰的運動戰,但不得要領,好在今天的華夏諸侯聯盟遠征軍,開始義無反顧突擊羅馬方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