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方,秦峰、劉虞、公孫瓚展開了一場三方會戰。秦峰以援軍的身份,前去薊縣支援劉虞。
在中原,曹操、劉備、陶謙也展開了一場三方會戰。曹操要報殺父之仇,劉備支援陶謙。
關東大地上,六路諸侯動了起來,唯一按兵不動的,就是袁紹了。
這時候的袁紹已經按耐不住了,他要動一動。這就如同官場,別人為了升官發財全動起來了,袁紹若是不動,他還怎么發展?
袁紹召開了會議。
會議上,許攸趾高氣揚,郭圖臉色鐵青。
許攸撇了郭圖一派一眼,“主公,您看看,還是按捺下來機會多了起來。現在秦峰去幽州了,劉備去徐州了,這是千載難逢的進攻平原郡的好機會。劉備聚集了不少錢糧在平原郡,得到平原,對主公隨后的戰略十分有益。”
秦峰、劉虞、公孫瓚三方打了起來,就沒有人盯著袁紹了,袁紹可以放開手腳。而劉備帶著主力去支援陶謙了,攻打平原正是時機。
在所有人看來,打劉備就比打秦峰勝算增加太多。
然而郭圖還是唱反調,道:“許軍師,劉備的二弟關羽鎮守平原,想要奪取平原,并不是容易的事情。”
許攸怪聲道:“秦峰手下大將張遼等人鎮守信都,總比打那里有勝算吧?”
郭圖竟無言以對。
袁紹腦海了回憶起劉備的模樣笑容,又回憶起秦峰的笑容,一陣微微哆嗦,馬上就拍了板,“進攻平原!奪取平原郡,就打開了進入青州的通道。”
顯然,袁紹的野心不止一個平原。而現在各方勢力自顧不暇,對于袁紹來說真是難得的機會。
就在這次會議上,袁老板頭一大,終于下定決心,出兵平原郡。袁老板不愧是袁老板,別人頭大無法抉擇,他頭一大,偶爾也有靈光閃現。
天下風云,瞬息萬變。
就在六天前,秦峰率領大軍進入到了幽州。
此刻的幽州治所薊縣,已經被公孫瓚三萬大軍包圍了。公孫瓚有一萬白馬義從,威震幽州,無人能敵。正因為有這支雄壯的騎兵部隊,公孫瓚以三萬的兵馬,包圍了同樣有三萬兵力的薊縣縣城。
公孫大營,中軍大帳。
公孫瓚帳上高坐,他生得英俊,嚴肅起來,直如同后世解放軍叔叔一樣,頗有豪杰之氣。
帳下,公孫瓚的族弟公孫續、公孫越,屬下田豫,田楷,嚴綱,王門,關靖,單經全都在列。公孫瓚麾下有名號的文武全隨軍到了,這也能看出,公孫瓚志在一戰統治幽州。
這時候的公孫瓚已經想好了,他對手下們說道:“既然劉虞選擇堅守不出,那么我軍就先收服其他郡縣…。”
文武互相點頭稱贊,在他們看來,劉虞太弱了,雖然劉虞的主力軍未滅,但根本不足為懼。
就在公孫瓚調兵遣將,準備分兵攻打漁陽、上谷等郡時,有消息來了。
“報…。”小校狂奔入帳,手指外邊,驚慌中張口就是地道的河北方言,道:“煮宮,大濕不好撩,晴子浸帶領一萬五謙兵馬,前來資源流域了。”
話音未落,滿帳皆驚。公孫瓚以及他的文武,頓時不安。他們毫不在意劉虞的三萬兵馬,但不敢小視秦峰的一萬五千兵馬。
秦子進是什么樣的人?大漢冠軍侯,威名震懾大江南北直至草原深處,向東到了海里,向西直達羅馬。
他以三千鐵騎起家,可說是各路諸侯中起步最差的,現在卻是諸侯中實際地盤最大的一位。安居平三路,清洗擁兵自重的士族不費吹灰之力。
平三路,其中一路就是公孫瓚。
公孫瓚曾經在秦峰手下任職,那還是平定幽州張純叛亂的時候。那個時候起,公孫瓚就和劉備一樣了,軍功比不過,狠的牙根癢癢。原本公孫瓚認為秦峰是不會出兵的,或許秦峰還會落井下石,也出兵攻打劉虞。
沒想到,秦峰立刻就來支援劉虞了,這讓公孫瓚有些措手不及,不禁罵道:“竟然來救劉虞,怎么不去打袁本初。袁本初可是占著他半個冀州呢!”
其實秦峰的主要戰略是全取冀州,但他絕不會坐看自己和袁紹決戰的時候,北面有一個全取幽州的公孫瓚。
這時,公孫瓚的謀士關靖走了出來,道:“主公,諸位,秦峰萬余騎而來,主公也有萬騎白馬義從,有何懼哉?”
“士起,可是有妙策對敵?”公孫瓚忙問道。
關靖還真是有一個主意,道:“秦峰遠來疲憊,咱們如此如此這般這般…。”
公孫瓚大喜過望,隨即調兵遣將。半個時辰后,公孫續、田豫率領五千白馬義從,轟隆隆就開拔了出去。看方向,正是秦軍遠來的大路。
薊縣城頭,憂心忡忡不下城防的劉虞,已經是白發蒼蒼,他看到了公孫軍的調動。
“此必定是冠軍侯的大軍到了,我幽州無憂亦。”閻柔喜悅道。
田疇望著劉虞的滿頭白發,一陣嘆息。
距離薊縣還有五十里處。
張郃率領秦軍三千鐵騎為先鋒,行進在大路上。
張郃從軍多年,經歷過許多“團隊”,從來沒有遇到秦峰麾下這般團結的勢力,這讓他在加入之初,就不由自主的融入其中,并以身為其中一員引以為傲。他相信,主公一定能夠達成北方的霸業。不過這對整個秦室來說,只是一個開端,最終的目的,則是整個天下。
快馬疾馳間,廣闊的原野在鐵騎下顫抖,張郃自從加入秦峰麾下,心胸越來越是寬闊,充滿了豪情壯志。他渴望建功立業,追隨英主名垂青史。想起以往只有在史書上才有的,自己竟然有機會達成,他就激動不已。
騎兵快速推進,即將進入一條林中路。
張郃警覺起來,“全軍止步,前方有伏兵!”
秦軍令行禁止,馬上全部停了下來。副將極目遠眺,并沒有察覺出有異,不禁問道:“將軍,您如何判斷前方就有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