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邊正三下達的是向緬甸百姓“征糧”的命令,但誰都明白這所謂的“征糧”指的是什么,于是日軍壓抑在心里的很快就釋放出來而且還一發不可收拾。
在緬甸百姓的眼里,那些前來解救他們的日軍突然就變了一個樣子…之前的日軍會說日緬友好,會幫百姓干活甚至還會給小孩分發糖果,但現在卻是看到什么就拿什么,若是膽敢阻止馬上就會遭來一陣拳打腳踢,碰到粗暴的日軍干脆就動槍殺人。
這還算是好的,日軍在城里還不敢做得太過…這是日軍在其它地方比如朝鮮、臺灣等地殖民得出的經驗,日軍本身也要在城里生活,如果把城里的百姓殺得狠了那一來是殺雞取卵不利于日軍長期駐守,二來則是會引起相當大的反彈。
于是鄉下的村莊那就遭殃了,日軍一出城那就是燒殺搶掠無惡不做,屠村的事情也隨之越來越多。
這些都被緬甸百姓及緬甸獨立義勇軍看在眼里,但都是敢怒不敢言。
其中尤其是緬甸獨立義勇軍,他們一面要承受著百姓及親人的責問和壓力,另一面又要在日本人面前硬著頭皮作鞠打哈,明知道日本人壞事做盡了也只能裝糊涂…緬甸獨立義勇軍的人很清楚,他們現在只有兩萬余人,而且這兩萬余人絕大多數都是幾個月前日軍打進來以后才發展起來的,軍事素質不行不說,就連步槍及子彈都是要靠日本人供給,這要鬧翻了他們根本就不是日本人的對手。
但最后緬甸獨立義勇軍還是跟日軍鬧翻了。
捅破這層張的倒不是日軍與緬甸獨立義勇軍雙方愿意的…畢竟緬甸獨立義勇軍這兩萬余人還有利用價值,緬甸獨立義勇軍既然不愿意翻臉,那河邊正三也樂得將他們繼續利用下去,就算心在曹營心在漢也沒關系,打起仗來讓他們沖在前面當炮灰也可以。
所以,如果真這么發展下去的話,日軍也許還真不會與緬甸獨立義勇軍出什么大亂子。但偏偏這里頭還有一個第三者。這個第三者就是泰國。
說起這泰國,這家伙在二戰時就是有名的墻頭草了,引用其首相鑾披汶說的一句話就是:“哪一方在戰爭中潰敗,哪一方就是我們的敵人”。
此時邪惡軸心國在各個戰場上都勢如破竹。日軍在亞州戰場上也幾乎可以說是未逢敵手,于是泰國當然就是加入邪惡軸心國與日軍站在一起(注:泰國于1942年1月25日向英國和美國宣戰,正式參加到軸心國一方)。
很多人都知道二戰邪惡軸心是德國、日本、意大利,很少有人聽說過泰國也是邪惡軸心國的一員。
這一方面是因為泰國的軍力實在不堪一戰,泰國的軍隊不過就是幫日軍看看俘虜之類或是協助運送補給之類的。很少有上戰場的機會…不過它還真有上過戰場而且還打了勝仗。
這勝仗就是在第一次緬甸戰役的時候,甘麗初把它手下戰斗力最強的93師布署在基本不會有敵人來犯的緬泰邊境,沒想到這緬泰邊境還真有敵人來犯,那就是泰國的軍隊。
這時的泰隊那是舉全國之兵,又是飛機又是大炮的,但卻怎么都撼動不了93師的陣地…93師打泰國兵那都跟玩兒似的,打幾槍放倒幾個人就一窩蜂的退下去了。
最后鑾披汶覺得這么著也太丟泰國的面子了,如果是這個情況還怎么在日本人面前稱盟友?
于是一咬牙就把泰國最精銳的大象軍團派了上去…還別說,這大象軍團真起了作用,大象就算是在地形復雜的叢林地帶也能行走自如。它就差不多是叢林里的坦克,它可以帶很多彈藥和補給而且還可以在大象背上架一挺重機槍,一邊朝前走一邊猛打猛射,猝不及防的93師被大象軍團打得大敗而回。
除此之外泰國在二戰中幾乎就沒打過什么仗,于是自然就很容易被人忽略。
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泰國當日本是盟友,日本卻始終拿泰國當殖民地…日軍以盟友的身份進駐泰國后,就馬上占領了各個軍事要點掌握住泰國的政治和軍事,甚至連軍隊都要服從日本人的指揮。
這也使泰國在戰后可以名正言順的向世界宣布:泰國不是邪惡軸心國,泰國所做的一切都是被日本脅迫的!
很明顯的一點是。如果二戰的最后勝利者不是同盟國而是邪惡軸心國,那么泰國就不會說這樣的話了。
所以,此時在緬甸與日軍一同協防的還有泰國的軍隊,其實還有印度的軍隊。但印度軍隊此時暫且不表。
這泰國與緬甸可是世仇,泰國歷史上多次遭到緬甸的入侵,現在他們又以日本的同盟國自居,現在日本人在緬甸的土地上這么又是搶又是殺的,那是不是意味著泰國人也可以?
于是一些膽大的泰軍就嘗試著這么干了一兩回,而且他們很聰明的會將戰利品中的一部份拿出來孝敬日本人。
日本人覺得不用動手都有東西拿。這種好事當然不會拒絕,所以不但不阻止泰軍反而將其稱贊了一番。
這就是對泰軍最大的鼓勵了,于是燒殺搶掠的行為很快就蔓延到整支泰軍,再加上泰國與緬甸是世仇,所以做的甚至比日軍還狠。
這一來緬甸獨立義勇軍就不答應了:日本人燒殺搶掠那沒話說,他槍桿子硬,緬甸人就算不愿意也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吞,這泰國人憑什么也可以這么干?泰國人是日本人的盟友,難道緬甸人就不是日本人的盟友?!
然后新仇舊恨在心里這么一翻,被泰軍這么欺負就更是不服氣了。
緬甸獨立義勇軍的人個個都在想:要是這么下去的話,他們還怎么有臉去見父老鄉親們和列祖列宗啊!
于是緬甸獨立義勇軍就決定:挑泰軍下手,大不了到時在日本人面前控訴泰軍的“罪行”,看日本人是幫緬甸人還是泰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