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第八百七十四章 甲申更張

  金玉均一下子給柳在賢問住了,一張臉漲得通紅,額角也滿是汗水,看到金玉均的樣子,閔妃的心里有了計較,她微微轉頭,向侍立于世子李拓身邊的洪啟薰使了個眼色,輕輕晃了晃手上戴著的青金石手鐲,洪啟薰會意,悄悄的向后退了幾步,走進了人群當中,慢慢的向宮門口的方向移動著。

  “是啊,金愛卿,見到短發之人便認定為乾人,未免武斷。”李熙也說道,“還是打探清楚情況比較好。”

  李熙說完,便對柳在賢和韓圭稷等人說道:“柳愛卿,你去打探一下宮外的情況,韓愛卿,尹愛卿,你們二位帶領兵馬,保護柳愛卿。李愛卿,你率兵馬護衛宮殿,勿使作亂之人闖入。”

  幾位大臣各自領命而去,金玉均看到國王并沒有理會自己,心中憤恨不已。

  他心里明白,再不動手的話,只怕自己主導的這場政變,便要失敗了。

  金玉均將心一橫,轉頭對李寅鐘、李東杰、徐載弼三人點了點頭,目光沖走出宮門的柳在賢等人一晃,口中無聲的說了兩個字“青天”,李寅鐘等三人會意,轉身急步趨出。

  此時洪啟薰已然溜出了宮門,他看到守衛宮門的除了京軍壯衛營的士兵,竟然還有一些穿著民服卻手拿刀槍的人,知道這些人都是金玉均帶來的,心中不由得暗暗警惕,他快步向前跑著,兩個人看到了他,向他指了指,立刻便有好幾個人追了過來。

  洪啟薰心知不妙,好在他對朝鮮王宮的布局極其熟悉,轉身便從一個角門跑到了墻外。那幾個人看他一下子消失在了黑暗中,猶豫了一下,停止了腳步。

  洪啟薰見沒有人追上來,心下略定,但腳下卻沒有停。

  他明白閔妃剛剛的那個動作的意思是什么:前往駐扎在漢城的乾軍大營報信并求助。

  就在洪啟薰剛剛沖出王宮側門的時候,他赫然看到大隊荷槍實彈穿著軍服的士兵正沿著臺階直向王宮正門沖去。

  洪啟薰大吃一驚。他閃身伏在一頭石獅的后面,瞪大了眼睛仔細的看著這些士兵,立刻便認出了,他們是日軍!

  日軍在漢城不是只有200人嗎?可眼前的這隊日軍,足足有上千人(實際是700人)!

  想到金玉均提出的請日軍前來“保護”的要求,洪啟薰一下子明白了過來,不由得握緊了拳頭。

  他轉身借著黑暗的掩護跑進了一條側道。

  他知道,朝鮮的命運,將決定他能否及時趕到乾軍大營了。

  不多時。狂奔中的洪啟薰便聽到了景佑宮方向傳來的陣陣槍聲,一時間心膽俱裂。

  景佑宮門前,幾名“忠義軍”的志士正將柳在賢和三位營使李祖淵、韓圭稷、尹泰駿的尸體拖來,并排在一起。

  金玉均看到渾身上下全是彈洞的柳在賢看上去仍然象是在對自己怒目而視,心里不由得一陣緊縮。

  他的目光掃過臺階,此時臺階上滿是倒斃的尸體,大都是京軍壯衛營的士兵,也有一些是黑衣黑帽的日軍的尸體。

  遠處的槍聲仍然響個不停。那是一些京軍壯衛營士兵還在向日軍開槍抵抗。

  韓圭稷和尹泰駿二人回營召集兵馬后便急急趕往景佑宮護駕,為了防止漢城的各處軍事要地被占領。他們只帶了500人前往景佑宮,其余的官兵全都去了各自的戰位,二位營使知道日軍有可能在這個時候發動,是以預先做了準備,認為他們帶的500人會合李祖淵的500人,對付200名日軍應該是夠用了。但沒有想到的是日軍來的人馬比他們想象的要多得多,而且又有上千名金玉均帶來的忠義軍相助,壯衛營官兵猝不及防,雖然拼命抵抗,仍然給日軍打散。韓圭稷、尹泰駿和李祖淵及宦官首領柳在賢和海防總管閔泳穆、知中樞府事趙寧夏、左贊成閔臺鎬等大臣俱都給日軍殺死。

  雖然有一定的波折,但對金玉均來說,達到了挾持國王將守舊派大臣一網打盡的目的,政變已然可以說成功了。

  想到自己終于可以大展鴻圖了,金玉均的心里滿是興奮之情。

  在殺死大宦官柳在賢和諸多守舊派大臣之后,金玉均下令將無用之宦官、宮女通通趕走。至此宮內的反對力量全部被開化黨人鏟除,金玉均隨即要求國王李熙下旨發動改革,在開化黨人的逼迫下,李熙被迫用鉛筆寫下諭旨,由金玉均“便宜行事”,組建朝鮮新政府,于是王室宗親李載元被推舉為右議政,洪英植為左議政,金玉均為領議政(首輔),樸泳孝為前后營使,徐光范為左右營使,徐載弼為兵曹參判前營正領官。此外,中間派(穩健開化派)中的金弘集、金允植、尹雄烈等人也被吸收進來。第二天早上,已經取得執政地位的開化黨宣布了“新政綱”,開始著手進行改革。其內容包括:要求乾軍退出朝鮮,并且斷絕與乾國的宗藩關系,打破門閥制度,登用人才,四民平等,懲處奸吏,革罷冗官,改革租稅,整編軍隊,限制國王和宮廷的權力等。

  這一天開化黨頒布的政令達80多條,包括國王自稱“朕”,旨意稱“敕”,尊稱由“殿下”、“王上”升為“陛下”、“皇上”;廢除科舉考試;設立宮內省,將宮廷事務與政府事務相分離;發行內外公債;派遣留學生及斷發易服等。另外,開化黨奪權以后,還以國王諭旨的形式函告各國使節,日本、美國、英國、德國公使先后晉謁朝鮮國王李熙,向其表示祝賀。當時國王李熙還有些遲疑的對美國公使福特詢問:“據說一國欲破舊日陋習,而進開明之境,大都經歷變亂,美、英兩國其例當不少。”美國公使福特回答:“誠然,開國之際,此類事例不少。敝邦亦屢有經驗。”政變似乎就此大功告成。

大熊貓文學    崛起之新帝國時代